第五舰队横空出世
第五舰队横空出世4月第一周的一个清晨,空气清新,碧蓝的海面风平浪静。像以往一样,美国太平洋舰队司令官尼米兹上将和参谋长斯普鲁恩斯少将以不疾不徐的步伐走在从驻地前往办公室的路上。尼米兹平时话不多,斯普鲁恩斯更不轻易开口。尼米兹忽然转头问参谋长:“最近舰队高级将领将有一些变动,中太平洋舰队需要一位指挥官,我想让你去。”话到这里,他停顿了片刻,像是在试探对方的反应。看到斯普鲁恩斯不接话茬儿,他接着说:“可惜的是,我更需要你留在这里。”
“沉默的勇士”斯普鲁恩斯一向喜怒不形于色,他以和缓的语调微笑着回答:“是呀,战争是件大事情。我个人非常希望再和日本人打一仗,但你需要我留在这里,我只好服从。”这种以退为进的回答方式非常艺术,既表达了对出任舰队司令官出海打仗的渴望,又给司令官决策留下了余地,进退自如。
第二天早晨,在同样的散步时间,还是那条小道,尼米兹似乎突然下定了决心,他告诉自己的参谋长:“昨晚我彻夜都在思考人选问题。雷蒙德,你真走运,我最后还是决定让你去。”
尼米兹想让斯普鲁恩斯去的地方到底是哪儿呢?
就在瓜岛战役进入最后收官阶段之时,罗斯福与丘吉尔携一众幕僚在非洲海岸举行了卡萨布兰卡会议。英国人的关注点在欧洲,金上将高调提出的太平洋战略让他们大吃一惊。金指出,远东地区盟军向日本发起反攻的路线有6条。
一是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一线。但是北太平洋气候严寒,风大浪急,时有大雾弥漫,不利于投入大部队作战,且对日本维持战争的生命线起不了太大作用,无法在最短的时间内迅速解决战争。这条线路似乎不太可取。
二是以苏联的远东地区为基地发起反攻。这条路线似乎也不行。只要苏联西线战场仍处于德军的强大压力之下,斯大林是不会贸然参与对日作战的,借用基地也不行。
三是以中国为基地发起反攻,现在看来也不太可能,因为存在无法克服的补给困难。况且在西方人眼中,中国人不见得靠得住。
四是东南亚的缅甸。这显然也不太现实,因为英国人被赶得很远,他们已退过了印缅边界。况且丘吉尔对在远东发动大规模进攻缺乏兴趣,让他反攻缅甸还推三阻四。当然最后这句话是金在心里说的。
五是沿新几内亚岛的西南太平洋战线。目前麦克阿瑟和哈尔西正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配合下与日本人打得不可开交,那里的形势正朝着有利于盟军的方向发展。
六是以珍珠港为基地的中太平洋战线。
金最后指出,在瓜岛和巴布亚战役行将取得胜利之际,日军南太平洋军事重镇拉包尔已经成为盟军下一步需要夺取的首要目标。在这一任务完成之后,盟军的下一个目标是菲律宾。在英国人的一片惊愕之中,金上将继续侃侃而谈:根据以上分析,要收复被日军占领的菲律宾可能的行军路线只有两条,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或沿新几内亚和棉兰老岛轴线发起进攻。
英国人显然被金抛出来的一系列重磅炸弹给炸晕了,他们在喝了口咖啡后进而提出:盟军的主战场在欧洲,1943年在远东的军事目标仅限于拉包尔和缅甸两地。金铁青着脸告诉自己的盟友,必须将马绍尔群岛纳入1943年的太平洋战略。缅甸战役在11月前注定无法展开,如果盟军在中太平洋再无动作,整整半年时间将被白白浪费。马歇尔立即对金表示支持,提出盟军在太平洋采取的军事行动不会削弱对德作战的兵力。
2月9日,在旧金山召开的美国舰队总司令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的定期例会上,对太平洋战局进展缓慢感到烦躁的金向尼米兹提出了两大问题:既然哈尔西的部队已经得到了适当加强,为什么不能直接进入布干维尔岛西北的布卡航道?尼米兹回答说,进攻那里超出了盟军陆基航空兵的支援范围,还要越过日军两个空军基地,盟军交通线将受到严重威胁。金接着说,日军撤出瓜岛就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其他地方,他们会不会在吉尔伯特群岛、埃利斯群岛和萨摩亚群岛一线派出重兵,威胁至关重要的美澳交通线?他建议尼米兹拿下吉尔伯特群岛,彻底消除这一威胁。
尼米兹答复说,日军在马绍尔群岛驻有强大的空中力量,吉尔伯特群岛处于这些陆基战机的打击范围之后。美军即使能够在吉尔伯特群岛登陆,也不一定能守得住。付出重大伤亡代价去占领这些岛屿,最后还要被迫撤出,是不值得的。但尼米兹告诉金,他已派出海军陆战队在埃利斯群岛的富纳富提修建机场,以阻挡日军在那一方向的任何攻势。
接下来金的一番话让尼米兹心花怒放。金指出,再过几个月,将有数艘新型“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衣阿华”级战列舰,以及为数众多的巡洋舰、驱逐舰、俯冲轰炸机和鱼雷机陆续装备太平洋舰队,要求尼米兹就沿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展开研究,制订详细的作战计划。尼米兹向金提出,能否再给一些重型轰炸机?金答应努力给予协调,毕竟那是人家马歇尔和阿诺德管辖范围内的事。
对金主导的中太平洋进攻战略,第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毫无疑问是麦克阿瑟。老麦提出,美军针对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的军事行动无法取得陆基航空兵的支持,动用大量海军舰艇势必造成资源浪费,最终导致事倍功半。他继而提出了自己的战略规划:盟军一旦占领拉包尔,沿西南太平洋进攻将是一条最佳路径,可以取道新几内亚北岸和菲律宾南部的棉兰老岛展开攻势。这些任务将主要由他的陆军完成,海军只承担把陆军部队运送到战区、炮击岸上目标、保护海上交通线及补给输送等任务。麦克阿瑟进而说明,实施这一战略存在以下诸多优点。
一、能够充分利用盟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业已建立的军事基地。
二、能够在澳大利亚与中太平洋的日占岛屿之间建立一条防线,切断中太平洋与东南亚和本土日军的联系。
三、这是一条始终可以得到陆基航空兵支援的进军路线。
四、这条路线上岛屿较大,盟军能够获得足够机动空间,迂回日军重兵防守的据点攻占其防御薄弱的地方,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
1943年3月12日,由马歇尔和金共同主持的太平洋作战会议在华盛顿召开。前文提到,三大战区司令官尼米兹、麦克阿瑟、哈尔西以公务繁忙为由一个没来。尼米兹派出了参谋长斯普鲁恩斯少将,麦克阿瑟则以参谋长萨瑟兰少将和第五航空队司令官肯尼中将为代表,哈尔西派出的是战区陆军司令官哈蒙中将和参谋长勃朗宁上校。会上,萨瑟兰将麦克阿瑟的上述意见原封不动地做了汇报,立即引起了以金为首的海军众将领的不满。
3月21日最后一天的会议由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总统特别军事顾问莱希上将主持,代表陆军的马歇尔、阿诺德和代表海军的金悉数到会。会议决定:推迟南太平洋战区、西南太平洋战区对拉包尔钳形攻势的有关作战,北太平洋战区收复阿留申群岛。就在会议即将结束之时,之前几乎没有发过言的斯普鲁恩斯突然张开了嘴。他代表尼米兹向会议提出了沿中太平洋向日军发起进攻的建议。这显然是金的意思,只是通过尼米兹授意,用斯普鲁恩斯的嘴说出来而已。
金立即接过了这一话题。他说,如果不进攻或者至少在1943年内不进攻拉包尔,将太平洋舰队主力放在南太平洋意义不大,他们在中太平洋是可以而且能够大有作为的。如果只是让它们为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推进的陆军提供一些辅助服务,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金进而提出,陆基飞机的活动范围同样有限,那条路线上岛屿面积较大,日军部署兵力相应较多,遭到的抵抗一定很激烈,付出的伤亡也会更大。这条路线的侧翼和后方都会暴露在中太平洋日军面前,进攻态势并不理想,只能采取步步为营的战略逐步推进,其攻击速度可想而知——后来事实证明了这点,即便使用了“蛙跳”战术,麦克阿瑟从巴布亚推进到最西端的比亚克岛也用了近两年时间。金说,如果仅沿南太平洋一个方向发起进攻,日军就能轻易判断出盟军的进攻目标,从容布防,给盟军的进攻带来更大难度。地面部队在推进时受到疟疾和其他热带疾病感染的因素同样不容忽视。
金最后说,如果从中太平洋发动攻势,就可将日军在太平洋上的部署拦腰截断,切断日本本土与南洋资源地区间的海上交通线,这对日本是致命的。中太平洋上所要夺取的大多是相距遥远、面积较小的珊瑚礁或岛屿,即便日军在岛上严密布防,也会因面积太小缺乏纵深,彼此因距离遥远难以相互增援,更易为美军各个击破。这条路线与美军后方基地珍珠港路程较近,能节省部队与运输船只,有利于尽快结束战争。理论上讲,以舰载机为主要攻击武器的航空母舰具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在苍茫的大海上,以它们为核心组成的特混舰队神出鬼没,走位飘忽,可以寻隙在敌人防线的薄弱处形成重点突破,日军对此是防不胜防的。
斯普鲁恩斯立即和总司令唱起了双簧,提出日本联合舰队在瓜岛战役后行动自由,已经对珍珠港构成了现实威胁。这虽然有点儿危言耸听,但可能性并非完全不存在。斯普鲁恩斯进而提出,将从南太平洋调回、夺取阿留申群岛后返回以及新建造的舰船合兵一处,组成一支庞大的舰队,在短期内迅速夺取日军盘踞的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能彻底解除日军对夏威夷的威胁,美澳交通线的安全也同时有了保证,对麦克阿瑟和哈尔西的作战也间接提供了支持。
金立即接过了话头:“在现阶段,日本人仍然可以从太平洋的任何方向发起进攻,我们的舰队仅仅投入南太平洋,是否就能彻底击败敌人呢?我们必须将太平洋战场视为一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制定战略。”
这毕竟属于重大战略方向的调整,不是在这里随便说说就能决定的。于是马歇尔和金表示,参谋长联席会议在未征得英国人同意之前,不能批准对吉尔伯特群岛和马绍尔群岛的进攻计划。但尼米兹可以就上述作战进行研究。一向刻板的金这次戏演得的确不错,这事他早就给尼米兹布置过了。从会议结果看,金的战略无疑占了上风。
表面上看是进攻路线之争,实际上,反映出美国陆海军之间的深刻矛盾。如果沿西南太平洋发起攻击,那里的岛屿普遍较大,唱主角儿的肯定是负责地面进攻的陆军,海军只不过干一些护航、运输、海空火力支援等边套活儿。而中太平洋岛屿很小,只需要小规模地面部队,取胜的关键是夺得作战区域的制空权和制海权,海军肯定是第一主力。因此,争论双方分别得到了陆海军头面人物——马歇尔和金的鼎力支持。但马歇尔毕竟具有杰出的战略眼光,他后来渐渐转而支持海军的中太平洋战略。至于阿诺德,他竟然意外“叛变”了陆军,成了海军战略的有力支持者。阿诺德对海军下一步将要攻占的马里亚纳群岛“垂涎六尺”,他手中已经有了一种叫“超级空中堡垒”的新式武器。B-29重型轰炸机如果从塞班岛或提尼安岛起飞,就能直接对日本本土发起无限制轰炸。
自1898年美西战争以来,美国海军就面临防守或在丢失后如何收复菲律宾的难题。事实证明,海军认为开战之初菲律宾将会沦陷的预言是完全正确的,即使举世公认的战术大师麦克阿瑟也守不住。直接横渡中太平洋是一条最佳的进兵路线,这是美国海军早已达成的共识。因为沿这条线进攻对日本的威胁最大,将导致他们不得不分兵把守彼此相距很远、无法相互支援的诸多孤立据点。战争爆发以来,航空母舰已逐渐体现出越来越大的价值,重点在于它强大的攻击性和良好的机动性。更重要的是,陆上进攻容易使日军判断美军的进攻方向,从而展开积极防御。而以航母为核心编成的特混舰队神出鬼没,可以寻隙实施重点突破,迅速把战火烧到日本近海,迫使日本联合舰队进行决战。如果美军在决战中获胜,就能直接对日本本土发起进攻。这一点,别说是金和尼米兹那样的正宗上将,连老酒这冒牌中尉都看得出来。老酒窃以为,麦克阿瑟极力反对,更多是出于个人考虑。以他出色的战略眼光,心中肯定也是赞成中太平洋路线的。
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开战之前,美国海军已经订购了22艘新型航空母舰。从1943年中期开始,它们将陆续交付使用。换句话说,用这些无坚不摧的进攻利器去干一下支援陆军的杂活儿,别说军方,就是美国的纳税人也不会同意的。
返回珍珠港之前,斯普鲁恩斯顺便到圣迭戈,视察了准备参加进攻阿留申群岛的作战部队。他同负责训练的霍兰·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少将交换了意见。斯普鲁恩斯对霍兰印象颇佳,认为他是一名敢打敢冲的猛将。一战老兵霍兰·史密斯1882年4月20日出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一个律师家庭,从亚拉巴马州立大学毕业后不久就加入了海军陆战队。一战期间,在欧洲作战的他曾获得法国战争十字勋章。作为两栖战专家,霍兰1937年3月被任命为海军陆战队总部作战训练总监。作为海军陆战队元老,他是最早接触两栖登陆作战的。早在1939年,他就已经带领陆战一师的前身陆战一团在关塔那摩开始相关作战训练了。
就像日本海军驱逐舰“雪风”号一样,霍兰同样属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祥瑞”,有他参与的作战陆战队肯定死人多多。二战爆发时,史密斯任陆战第一旅旅长,不久晋升少将出任陆战一师首任师长——范德格里夫特和鲁普图斯分别是第三和第四任师长。霍兰脾气暴躁,对工作拖拉、笨拙无能的表现极为反感,因此获得了一个唬人的绰号“号叫的疯子”。据说这一雅称来自他名字开头的两个字母“H.M”。
3月15日,金对美国海军舰队进行了重组,太平洋地区的舰队均被授予奇数番号。分别是哈尔西的第三舰队、卡彭特的第七舰队和中太平洋的第五舰队。尼米兹想让斯普鲁恩斯去的地方正是那儿。
了解美国海军的军官都知道,即将从各大船厂开出来的那些航母和新型战列舰,以及众多巡洋舰、驱逐舰和辅助舰只,未来都将加入这支舰队。到1943年秋天,这支舰队将至少拥有11艘快速航空母舰、8艘护航航空母舰、5艘新式战列舰、7艘老式战列舰、9艘重巡洋舰、5艘轻巡洋舰、66艘驱逐舰及36艘运输舰、货船、商船,且很快会有更多的伙伴前来加入。这显然是一支作战舰艇最多、活动范围极广、世界海军史上最强大的舰队。其指挥官拥有巨大的权力,同时将作为击败日本的主帅名垂青史。后来事实的确证明了这一点,最终出任舰队司令官的斯普鲁恩斯,成为二战杰出的名将之一,又有多少人知道后来官至太平洋舰队副总司令的陶尔斯呢?
毫无疑问,这是每一位有事业心的海军军官宁愿付出一切代价去争取的职位。由于这支舰队的攻击核心是航母舰载机,为数众多的“迟到的老哥”认为,年轻的校级飞行员显然不具备竞争这一职位必不可缺的资历,这一职务无疑将由他们中的某人出任。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先驱者之一,1911年26岁就第三个取得海军飞行员证书的现任太平洋舰队航空兵司令官约翰·陶尔斯中将,呼声最高。
与此对应,该舰队下属几支分舰队司令官的职务同样炙手可热,如航母舰队司令官、两栖舰队司令官和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官等。毫无疑问,航母舰队司令官要由会驾驶飞机的人担任,两栖舰队司令官要从现有海军将领中选拔。由于两栖作战部队至少要担负中太平洋半数以上的登陆作战,指挥官将从海军陆战队或陆军中产生。
尼米兹自有他的独特见解。在他看来,中太平洋部队并非只有海军航空兵,两栖舰队、地面部队及后勤补给同样不容忽视。他更倾向于起用一位有海军航空兵指挥经验,同时熟悉海军和陆战队诸兵种,具备出色组织协调能力的军官出任这一重要职务。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并非海军航空兵出身的斯普鲁恩斯,于是就出现了两人散步时的那一幕。
4月8日,尼米兹写信给金:“鉴于第五舰队正在不断得到加强,我倾向于任命斯普鲁恩斯出任舰队司令官,同时晋升海军中将。”在同一封信上,他根据“他们的长处和可能性”,按顺序提出了一份以查尔斯·麦克莫里斯少将——在北太平洋和细萱戊子郎打科曼多尔海战的那位——为首的五人名单,作为新任参谋长的候选人。
像当初中途岛海战前毫无征兆地接替哈尔西出任第十六特混舰队司令官一样,斯普鲁恩斯对天上突然掉下来的馅儿饼颇感惊讶。这预示着在不久的将来,他将统率整个中太平洋地区的美军部队。尼米兹对斯普鲁恩斯是如此信任,授权他自己挑选手下的得力干将。“如果能挖到哈尔西将军的墙脚,我将任命特纳少将为两栖舰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少将为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官。”至于第五舰队参谋长人选,他选择了老朋友查尔斯·穆尔海军上校。两人的友谊可以追溯到1913年。当时斯普鲁恩斯在驱逐舰“班布里奇”号上担任舰长,穆尔是他的轮机长。
54岁的穆尔是一位方位测定专家,以严谨细致并善于起草作战计划著称,目前他是参谋长联席会议的一名普通参谋。此前,他曾是一艘巡洋舰的上校舰长,因舰只意外搁浅被解除了职务。因为具有突出的战略计划能力,他被安排到华盛顿出任闲职。斯普鲁恩斯在与人交谈时,表现得非常出色,思维敏捷,但他缺乏将那些复杂的、冗长的思路转变为现实作战计划的能力,或者是不屑于去做。这些正是逻辑性很强的穆尔的拿手戏。犯过错误的人,一般很少能再有机会晋升将军,斯普鲁恩斯知道穆尔在华盛顿混得不太如意,迫切希望能有所改变。所以,当他写信给穆尔请他出任自己的参谋长时,后者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天资聪颖、精力充沛的特纳和斯普鲁恩斯关系密切。早在一战之前,他们就曾共同在“宾夕法尼亚”号战列舰上共事。在海军军事学院,两人做过三年的同事兼邻居。膝下无子的特纳,非常喜欢斯普鲁恩斯的两个儿子,一有空就逗他们玩。虽然两人性格截然相反,但彼此欣赏对方的才智。
在令人痛心的萨沃岛海战之后,特纳曾一度备受指责。虽然最终结论尚未做出,但由阿瑟·赫伯恩海军上将牵头的调查小组已宣布对他免予处分,因为那次悲剧的责任“应该由大家共同分担,单独指责任何一名军官都是不公平的”。一向以严厉著称的金这次网开一面,他破例出面为特纳和克拉奇利进行开脱:“这两人虽然身处窘境,但已竭尽所能,利用了他们能够利用的一切手段。”或许因为所有人都清楚,在这场几乎波及全球的战争中,迫切需要特纳这种才能非凡、精力旺盛的人物。这一法则同样适用于在中途岛海战中表现欠佳的米切尔,两人都得到了咸鱼翻生的机会。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机会。远到开战之初的金梅尔、肖特,近到弗莱彻、诺伊斯等人,他们只能选择淡出我们的视线。根据斯普鲁恩斯的推荐,尼米兹答应立即向金推荐特纳。但对霍兰·史密斯,他还需要仔细斟酌一下。
因为斯普鲁恩斯不太了解海军航空兵,尼米兹向他推荐了经验丰富的查尔斯·波纳尔少将——他是“企业”号航母的第二任舰长——出任快速航母舰队司令官。除了上述力量,为第五舰队提供帮助的还有一支精锐之师,由隶属陆军、海军、海军陆战队的所有陆基战机组成,司令官是约翰·胡佛海军少将。
对沿中太平洋向日军发起进攻,尼米兹可谓未雨绸缪。早在瓜岛战役激战正酣的1942年底,他已下令美军从萨摩亚北上,进至邻近的埃利斯群岛,在距离吉尔伯特群岛核心岛屿塔拉瓦环礁仅1300公里的富纳富提岛,修建机场、码头、营房等设施。此举一方面是为了防止日军偷袭盟军南太平洋海上交通线,另一方面也是为下一步进攻做准备。
1943年1月和2月,陆军第七航空队两次派战机飞临吉尔伯特群岛上空进行航空拍照。4月,随着富纳富提机场投入使用,陆军第七航空队B-24重型轰炸机随即进驻,初步具备了向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投弹的能力。
4月18日,尼米兹下令将进驻富纳富提机场的陆军第三七一、第三七二轰炸机中队合编为第十二轰炸机大队,陆军第七航空队司令官威利斯·黑尔少将亲临现场指挥作战。4月20日,黑尔出动22架B-24长途飞行1600公里,对驻瑙鲁岛的日军发起了攻击。尽管遭到日军航空兵和地面炮火的双重拦截,美军依然顽强地向岛上投下了28颗454千克炸弹和45颗227千克炸弹。瑙鲁岛机场跑道和地面设施遭到严重破坏,跑道北端的油库中弹起火。次日,黑尔本拟派5架B-24前往空袭塔拉瓦环礁,不料日军战机主动前来攻击,1架正在装弹的B-24中弹爆炸,周围5架飞机受伤。黑尔只好取消了当天的空袭行动。
4月22日,12架B-24轰炸机首次空袭了塔拉瓦环礁。美军投下的炸弹准确命中岛上日军的兵营、油库,诱发大火。此后几周,美军对吉尔伯特群岛的马金、塔拉瓦、阿帕玛玛等主要岛屿进行了多次空中侦察,取得大量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华盛顿,有关反攻日本路线的争论仍在持续。在综合各方面意见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不顾麦克阿瑟的坚决反对,提出了一个有利于海军的妥协方案。开辟中太平洋轴线,以此作为反攻日本的主要方向。同时考虑到澳大利亚方面的意见,加之盟军南太平洋部队已在追击退却之敌,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为了配合中太平洋攻势,盟军应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继续向前推进,双管齐下。因战场形势变幻莫测,参谋长联席会议没有过早做出最后决定,以使这项计划具有一定灵活性。
这样,尼米兹沿中太平洋的行动就与麦克阿瑟在西南太平洋的进攻形成了一个新的钳形攻势,比目前麦克阿瑟和哈尔西针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更大,作战区域更广阔。参谋长联席会议认为,从两个方向向西推进,虽然会使日军处于内线作战的有利地位,但美国新型航空母舰的威力足以将其抵消。况且,中太平洋攻势既可掩护新几内亚—棉兰老岛轴线的侧翼,也将使日军分兵防守,处于顾此失彼的尴尬境地。
既然出现了两大进攻方向,太平洋战场统一指挥的问题就被又一次提出来。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进攻配合得更加密切。一些海军军官认为,既然中太平洋被确定为主攻方向,西南太平洋部队处于配合作战的次要地位,由负责中太平洋方向的尼米兹上将出任盟军太平洋战区最高统帅,理所当然。谁都知道,这一安排肯定会使麦克阿瑟暴跳如雷,他的资历比尼米兹老多了。
在美军高级将领中,马歇尔可能是唯一能够指挥他们两人的人,或者取代这两人统率整个太平洋战区的盟军部队。麦克阿瑟连马歇尔的账都不买,肯定不会听金的。我们知道,后来罗斯福连欧洲主战场的“霸王行动”都舍不得放马歇尔走,更不要说相对次要的太平洋战场了。最后,华盛顿做出决定,仍由尼米兹和麦克阿瑟分头指挥,在华盛顿的统一协调下向前推进。
6月1日,尼米兹到旧金山与金进行两个月一次的例行会晤。会议首先听取了洛克威尔少将关于阿图岛作战的专题汇报。金通报了盟军“三叉戟”会议精神,重点是会议通过的《战胜日军的战略计划》。1943年至1944年,盟军除将阿留申群岛的日军赶走,还将分两路向菲律宾的棉兰老岛推进。第一路在占领或瘫痪拉包尔之后,麦克阿瑟上将统率南太平洋部队沿新几内亚北部海岸向棉兰老岛推进。第二路由尼米兹上将率中太平洋部队横渡太平洋,经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向东进攻,首选进攻目标为马绍尔群岛。
金最后指出,尼米兹今后有权调动美军中太平洋的所有部队,不需要事先请示参谋长联席会议同意。对尼米兹之前的请示,他也在会上做出了明确答复,同意斯普鲁恩斯出任第五舰队司令官,同时晋升海军中将,同意特纳出任两栖舰队司令官。金说,如果尼米兹提名霍兰·史密斯为两栖作战部队司令官,他也同意。一向吹毛求疵的金,似乎一下子变得有点儿通情达理了。
报请罗斯福总统首肯之后,金很快下达了正式任命。在中途岛战役整整1年后,1943年6月19日,斯普鲁恩斯晋升海军中将。
那天下午,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的信号杆上升起了一面三星将旗。当时,斯普鲁恩斯要去参加一个海边聚会。下车时,他突然发现,司机已在车辆保险杠上换上了一副表明三星中将的车牌。海军军官以敏锐的洞察力,预测到金一定会批准斯普鲁恩斯的晋升,提前把这些都准备好了。
尼米兹告诉金,他计划回珍珠港后去一趟南太平洋,视察哈尔西部队“脚指甲”行动的准备情况。霍兰·史密斯立即表示,非常愿意陪司令官一起去,看看那些他训练出来的陆战队员。尼米兹表示欢迎,他想利用机会考察一下斯普鲁恩斯推荐的这个人。6月7日,当尼米兹带着霍兰回到珍珠港时,他高兴地看到,第一艘27000吨级的“埃塞克斯”号航空母舰已经停在那里了。这艘船是他在外出时到达珍珠港的。
虽然块头比“列克星敦级”略小,外形也不如后者优雅,但“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是美国海军结合“约克城级”的使用情况,为适应实战需要量身打造的,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和结构设计。航空汽油的装载量达到了880270升,超过“列克星敦级”76%,航速32节,通常载机90架——最多可达100架。新航母配备了出色的损管控制设备、最先进的对空搜索雷达及众多博福斯高炮。随后,由“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改造而成,排水量11000吨,可装载24~30架舰载机的“独立级”轻型航母也将陆续来到珍珠港,其航速达到了惊人的34节。
美国已全面进入了战时体制,其规模经济效应进一步凸显出来。到这年秋天,将有9艘快速航空母舰加入太平洋舰队,其中4艘是最新型的“埃塞克斯级”,5艘是轻型的“独立级”。与1942年底“企业”号独撑危局的窘境相比,美军可谓鸟枪换炮,旧貌换新颜。与此同时,美国海军根据此前在大西洋上以商船改成航空母舰为船队护航的经验,开始利用自己充沛的货轮资源,改造出数量庞大的“护航航空母舰”。这种航母因速度慢、载机少,参加海上战斗的能力稍弱,但承担为两栖登陆部队提供空中保护,对登陆滩头实施火力支援的任务,还是绰绰有余的。后来,当哈尔西借用的英国皇家海军航母“胜利”号结束任务,途经珍珠港回国时,发现那里停满了两只手的手指头都数不过来的崭新的航空母舰。英国水兵终于明白美国人为什么不需要他们了。
为新航母护航的是5艘新出厂的新型战列舰,以及多达三位数的巡洋舰和驱逐舰。仅1943年下半年,美国就有大大小小逾500艘舰艇下水。罗斯福总统严令唐纳德,1943年必须制造出不低于2400万吨的货轮。因为船舶数量急剧增加,酿酒厂甚至来不及生产足够的瓶装酒,来满足船只下水时举行的掷瓶礼——老酒觉得这种说法有些吹牛了。由于润滑油几乎全被分配到作战部队使用,得克萨斯州的博蒙特船厂只好寻找替代品,用熟透的香蕉给滑行台的轨道润滑。
航母数量不断增加,需要携带的舰载机就更多,而且内在质量有了大幅提高。“地狱猫”和“海盗”取代了之前表现尚可的“野猫”,前者是头一批比最新型零式战斗机还略胜一筹的舰载战斗机。尽管因装甲和自密油箱导致机体较重,灵活性不如对手,但它的飞行速度、高度及火力、抗击打能力均优于零战。机翼庞大笨拙的“海盗”时速超过400海里,但它视野小,降落速度太快,不太适合作为舰载机使用。然而,在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手里,它们取得了一系列显赫的战果。格雷戈里·博英顿少校是海军陆战队的王牌飞行员,他总共击落了22架日机,其中大多数使用的是同一架“海盗”,在中国飞虎队服役期间就曾击落日机6架。随着新式鱼雷机“复仇者”大量装备,在中途岛海战中导致众多年轻飞行员失去生命的“蹂躏者”已不见了踪影。但并不是所有新型飞机都会受到欢迎,虽然SB2C“地狱俯冲者”比备受称赞的SBD“无畏式”速度更快,作战半径更大,携带炸弹更多,将作为海军一线俯冲轰炸机逐步取代“无畏式”,但因操作性能不够稳定,为大部分飞行员所诟病。他们气愤地将这种飞机称作“畜生”。
第五舰队的核心打击力量就是以这些快速航母为主力编组的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它的主要任务是歼灭敌军水面舰艇,为登陆作战提供支援,诸如为封锁登陆地域实施远程突击,在登陆部队上陆前对登陆地段实施航空火力准备,对登陆部队实施战术支援,对威胁两栖作战舰船的空中和海上敌人进行截击等。
这支舰队通常被编成4个大队,每个大队一般辖大型航母和轻型航母1~2艘——总数一般为3艘——如此,一个大队就有200架左右作战飞机。按照半数出击、半数整备的模式投入战斗,足以形成一个百架飞机组成的攻击机群。这种航母大队一般配备快速战列舰1~2艘,由巡洋舰3~4艘、驱逐舰12~15艘担任护航。当特混大队处于巡航状态时,驱逐舰负责外围反潜警戒。当出现空袭危险时,驱逐舰则加入由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内层环形警戒幕。这些航空大队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既能与其他部队协同作战,亦可单独执行作战任务,还可从中抽调部分舰只,编成水面舰艇突击队执行特别作战任务。雷达性能的不断提高和通信手段的日臻完善,使其自卫能力有了大幅提高。为数众多的油轮、补给船,将随舰队一起行动,使之成为海上浮动的航空基地。第五舰队因此成为迄今海军历史上威力最大、自给能力最强的一支舰队。
“三叉戟”会议之后,参谋长联席会议责成其下属机构——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对马绍尔群岛作战出具计划纲要。该委员会经认真研究后,建议先夺取马绍尔群岛的夸贾林、沃特杰、马洛伊拉普环礁,继而夺取埃尼威托克环礁,随后占领威克岛和吉尔伯特群岛,最后向西可进攻日本联合舰队的核心基地特鲁克,向北可夺取马里亚纳群岛的关岛、塞班岛和提尼安岛。第一步针对马绍尔群岛的作战计划投入两个师的地面部队。
当时美国海军陆战队仅有4个师。陆战一师和陆战二师分别在麦克阿瑟和哈尔西那里,陆战三师7月15日刚刚抵达南太平洋,准备发起布干维尔登陆作战。以陆战三师第二十三团为基干组建的陆战四师还在本土的加利福尼亚整训,年底之前无法参战。因此该委员会建议,在阿留申战役结束之后,将陆军第七步兵师替换分别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休整的陆战一师和陆战二师,由他们担纲对马绍尔群岛的作战。
部队大规模换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马绍尔战役在10月打响,两个陆战师与第七步兵师的换防8月初就应该展开,这意味着麦克阿瑟和哈尔西联手发起的“车轮行动”只有陆战三师可供使用。该委员会建议,在马绍尔群岛战役进行期间,盟军在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暂取守势,将战线维持在鲁塞尔群岛、伍德拉克岛、基里维纳岛和布纳一线。
这一建议立即遭到了马歇尔、麦克阿瑟和哈尔西的一致反对。两大战区已经快半年没有大规模军事行动了,这意味着在1943年,麦克阿瑟和哈尔西几乎无事可干。陆军部提出,基于政治或军事考虑,两大战区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一刻都不能拖延。从政治上讲,停止进攻势必引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盟国的忧虑。就军事而言,将使日军预测到盟军会在其他地区发动进攻,马绍尔群岛甚至缅甸作战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参谋长联席会议听从了陆军的意见,同意哈尔西和麦克阿瑟的行动不受中太平洋攻势的影响,命令该委员会按战役发起日为11月或12月重新制订计划。尼米兹同时受命制订战术计划提交华盛顿审议。
虽然避免了受尼米兹指挥的“耻辱”,但华盛顿将中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还是让麦克阿瑟大为不满,况且那里的作战还要抽调他的人马。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他说自己的战线才是对日作战的“主要战场”,计划中针对马绍尔群岛的行动充其量不过是一种“牵制性进攻”。如果将陆战一师从他的战区调走,“在我看来,将瓦解盟军在西南太平洋的攻势”,“对马绍尔群岛的牵制性进攻当然会对西南太平洋的主攻有所帮助,但他们需要的部队应该从华盛顿调集,而不是削弱我的军事力量”。
最后,老麦总结说,华盛顿犯了战略方向错误。日军在中途岛的惨败,就是用航母舰队进攻防御坚固的海岛将会得到何种结果的最佳例证,沿中太平洋进攻最终必将走入死胡同。虽然内心可能赞成中太平洋战略,那个方向速度更快是显而易见的,但麦克阿瑟必须据理力争。否则,到战争结束时,他可能仅仅是“新几内亚的征服者”,而不是“马尼拉的解放者”,他曾在公开场合说过“我会回来的”。
华盛顿不认可麦克阿瑟的说法,但也决定不再从他的战区抽调部队,那势必冒拉包尔作战受挫的风险。为解决进攻马绍尔群岛兵力不足的问题,一些人开始考虑更换进攻目标。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进而提出了早已拟就的备选方案——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除海上兵力之外,夺取上述目标只需一个师加上一个团就够了。
要说这美国人的组织结构真够复杂的了。华盛顿还有一个叫“联合战略调查委员会”的组织,其地位仅次于参谋长联席会议,由斯坦利·恩比克陆军中将、拉塞尔·威尔逊海军中将和穆尔·菲厄查尔德陆军航空兵少将组成。6月28日,他们提交的一份报告为确立中太平洋的优先战略地位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报告的主要观点是:从中太平洋发起进攻,能最大限度发挥美国海军的优势,作战成功将确保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安全,缩短西南太平洋盟军的海上交通线。建议1943年底前对马绍尔群岛和加罗林群岛发起攻击。
莱希上将一直是麦克阿瑟忠实的支持者。6月29日,当联合战略调查委员会的三位成员汇报研究结果时,作为主席的莱希破天荒第一个发言:“你们的意见根本不值得考虑。如果美军的战略向中太平洋倾斜,将与现行政策和预期计划完全相反。”
金显然不会高兴,他立即针锋相对地提出:“我的意见恰恰相反!正如三位将军所言,在西南太平洋步步为营,几乎‘一英寸一英寸’地推进,太过费时费力。夺取拉包尔固然重要,但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东京。从中太平洋发起进攻,夺取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才是最佳进军路线。”
出乎预料,马歇尔和阿诺德两位陆军将领完全站在了金的一边,中太平洋作为主攻方向的论调明显占了上风。会议责成三人将意见稿提交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进行深入研究后再提出决策建议。
7月19日,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向参谋长联席会议提交了一份更加详细的战略分析报告,在强调南太平洋、西南太平洋战区对拉包尔钳形攻势继续进行的同时,列举了在中太平洋发动攻势的具体理由:能够令日军分散空中力量;可以在日军地面和空中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最大限度地发挥美国海军的优势;可以扩大盟军对日军的打击面,必要时海军能够通过中太平洋支援所罗门群岛的作战。后来在哈尔西遇到困难时,中太平洋快速航母舰队果真及时伸出了援助之手。报告建议首攻目标为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
在珍珠港,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同样对华盛顿提出的第一个目标马绍尔群岛进行了详细研究。作为一战之后国际联盟交由日本的托管地之一,日军从1935年就开始禁止任何外国人进入此地。
从一件小事就能看出日本人对这一地区的封锁程度。美国著名女飞行员、女权运动者阿梅莉亚·埃尔哈特1937年曾驾驶她的洛克希德Vega5B型飞机(绰号“小红巴士”)尝试做环球飞行。和杜立特类似,埃尔哈特是美国多项飞行纪录的保持者——第一位获得十字飞行荣誉勋章、第一位飞越美国、第一位飞越大西洋的女飞行员,连第一夫人埃莉诺都是她的铁杆“粉丝”,曾提出拜她为师学习飞行。7月2日,在飞离莱城之后,埃尔哈特并未如期抵达豪兰岛,在造梦之旅中神秘失踪。根据航线和通信记录,美国方面判断飞机是在飞抵日本南洋诸岛时失踪的,随即出动以“列克星敦”号航母为核心的舰队进行搜救。日本方面虽然派出了水上飞机母舰“神威”号、海洋调查船“甲州”号配合行动,但禁止美国人登上他们管辖的任何岛屿。美国耗资400万美元的搜救行动最终一无所获,官方只好在1939年宣布埃尔哈特不幸遇难。此事在美国引起了极大轰动。
对女飞行员的神秘失踪,美国国内各种猜测都有。有人说埃尔哈特在飞临南洋诸岛时偶然发现了日本军用机场等敏感设施,飞机被日军击落后,人被处死。还有人说当时她没被处死,而是被押往东京,长期囚禁在皇宫里,直到战争结束前才被秘密处死。其实这回日本人真被冤枉了。2012年,美国“国际历史飞机回收小组”在水下发现了埃尔哈特的飞机残骸,位置在吉尔伯特群岛一带。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日军对南洋诸岛的封锁几乎达到了密不透风的地步。
自从开战之初哈尔西对马绍尔群岛实施“打了就跑”的袭击之后,盟军再未进入那一带海域。据美军情报机构推测,日军在那里至少有6处机场。仅凭推测是无法制订作战计划的,盟军迫切需要从空中侦察敌军的防御设施、近岛水深、珊瑚礁分布、滩头坡度、潮汐等情况,只有陆基战机才能完成所需的大量照片拍摄,因为派航母去危险太大,潜艇拍照因视野不足而效果不佳。美军在附近没有机场可供陆基战机飞赴马绍尔上空进行拍照。
太平洋舰队航空部队参谋长福雷斯特·谢尔曼少将——在瓜岛巡航时丢掉“黄蜂”号的那位——提出一个解决办法:把威克岛打下来,一来为当初牺牲和被俘的陆战队员报仇,二来不就有了可以为拍摄马绍尔群岛照片提供方便的机场了吗?斯普鲁恩斯不予赞同,认为威克岛交通不便。那里虽有一个机场,却没有适合船只停泊的深水区,缺乏作为海空基地的价值。无论现在或是将来,威克岛都不是保卫盟军交通线所必需的。
除了缺乏必要情报,地面兵力不足同样是个大问题。现有兵力无法同时对夸贾林、马洛伊拉普、沃特杰、米利和贾卢伊特五大目标发起两栖登陆。虽然预计届时会有新航母加入,但1943年夏季前后,谁也不清楚如何使用舰载机去对付日军陆基战机,那些初涉战场的年轻飞行员能一下子进入状态吗?如果快速航母舰队兵分五路为五支登陆船队提供支援,因战场距日军重兵囤积的特鲁克很近,他们可能会被兵力集中的日军联合舰队各个击破,犯下山本在中途岛类似的兵家大忌。最重要的是,此时美军缺乏真正的登陆攻坚战经验,之前的登陆大都是在不设防或防御薄弱的海岸进行的。中太平洋部队初出茅庐的水面舰艇和两栖登陆部队,急需一场牛刀小试,磨合技战术和新型武器的前哨战。斯普鲁恩斯的最后结论和华盛顿不谋而合,在1943年暂不适宜直接对马绍尔群岛发起进攻。
但马绍尔群岛是必须加以攻占的。斯普鲁恩斯进而提出,对它的进攻应该像对拉包尔那样,逐步接近,使美军陆基战机能够进行充分的空中侦察,并与航母舰载机协同作战。他选择的目标是马绍尔群岛东南方向的吉尔伯特群岛,并将之称为攻打马绍尔群岛的踏脚石。
其理由如下:
一、盟军在吉尔伯特群岛以东的英属埃利斯群岛富纳富提岛、东南菲尼克斯群岛的坎顿岛建有机场,驻扎在那里的飞机可以直接飞到吉尔伯特群岛上空。如果在塔拉瓦以东560公里的纳诺美亚环礁、以南960公里的努库费塔乌环礁建立战斗机机场,就可为富纳富提的轰炸机提供护航,驻贝克岛的战斗机也可为坎顿岛机场提供补充。上述陆基机场对吉尔伯特群岛形成了合围,对美军来说,这种进攻态势实在再理想不过了。
二、相比马绍尔群岛来说,日军在此地的防御相对薄弱,可以确保首战必胜,为今后的作战积累经验。
三、吉尔伯特群岛本身具有重大价值。塔拉瓦机场可以当作航空基地,潟湖内可以停泊战船,可以以此作为下一步进攻马绍尔群岛的出发基地。
四、夺取此地可以确保珍珠港及美澳海上交通线的安全,正像金刚开始提到的那样。
五、和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马里亚纳群岛一战后一直被日本托管不同,吉尔伯特群岛战前是英国的殖民地,战后才被日军占领。美军可以从盟国那里尽可能多地收集到有价值的情报。
尼米兹对这一建议深表认可。根据华盛顿的要求,7月初,围绕上述意见制定的作战方案迅速上报参谋长联席会议。
综合太平洋舰队的意见,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觉得,去那么多船和人就拿一个目标实在寒酸,面子上也不太好看。就像当初中途岛战役前军令部要给山本五十六加上一个阿留申群岛那样,联合战争计划委员会建议将塔拉瓦西南700公里的瑙鲁岛同时列为攻击目标,战役发起日暂定为1943年12月1日。
7月20日,参谋长联席会议再次召开研究太平洋战略的专题会议。主持人莱希老调重弹,强调中太平洋作战将面临诸多无法克服的困难,势必妨碍麦克阿瑟在西南太平洋的军事行动。金很不高兴:“针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对麦克阿瑟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在战争之初就订购了22艘航空母舰,它们会陆续投入使用。让这些进攻利器单纯去支援陆军沿新几内亚—棉兰老岛的作战,无疑是一种巨大的浪费。”马歇尔立即进行了补充:“没错儿!如果以这些航母为核心,在中太平洋的广袤水域对日本联合舰队实施打击,就能不断扩大我们的制空权和制海权。即使没有陆基航空兵的支援,一样能够有效保护我们的交通线,对麦克阿瑟将军的帮助只会更大。”
坐在一边的阿诺德频频点头。他想在最短时间内夺取马里亚纳群岛,以便出动B-29对日本本土发起空袭,避免自己的陆军航空队在打败日本的战争中沦为看客。虽然一开始他曾考虑将这一基地选在中国,但那里的机场难以获得足够补给,且极易遭到日军的地面攻击而被放弃。平时一般不发言的阿诺德慷慨地表示:“为了表示我们的支持,陆军航空兵司令部将再派出4个重型轰炸机中队,协助海军对吉尔伯特群岛的作战。”虽然贵为总统特别军事顾问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麦克阿瑟的铁杆粉丝莱希瞬间变成了孤家寡人——当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他也是其中的一员。
当天会议结束之后,金立即向尼米兹传达了最新作战命令,同意他和斯普鲁恩斯提出的方案,在攻打马绍尔群岛之前先取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作战发起日为11月15日,战役代号“电流行动”。
看到新命令中无端被加上了瑙鲁岛,斯普鲁恩斯不禁皱起了眉头。他认为以美军目前的实力,无法兼顾距离较远的两大目标。况且瑙鲁岛距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部所在地特鲁克很近,登陆作战遭到反击的可能性极大。海岸陡峭的瑙鲁不是环礁而是一个真正的岛,周围没有适宜船只停泊的海湾,可供登陆的滩头狭窄,物资卸载非常困难。日军占领该岛之后,一直采掘岛上丰富的磷矿运回本土当作肥料。岛中间有一座很陡的山,从航空照片判断,日军早已在那里筑好了大量工事——岛上众多天然洞穴和日军采矿留下的矿洞稍加改造就会成为坚不可摧的防御工事。加上岛屿面积较大,夺取此处至少需要一个整师的兵力。抛开美军目前兵力紧张的客观因素,即使有一个师也没有足够的运输船运送。斯普鲁恩斯认为将瑙鲁岛改为塔拉瓦以北的马金岛更好,那里日军建有水上飞机基地。况且马金面积较小,防御薄弱,投入一个团的兵力足矣。
尼米兹认可斯普鲁恩斯的意见。不过华盛顿的指令刚刚下达,立即提出反对面子上有点儿说不过去。于是他告诉斯普鲁恩斯:“你的意见不无道理,我可以找机会反映。在新命令下达之前,仍按现在计划进行准备。”斯普鲁恩斯只好暂时搁置个人意见,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去。
“电流行动”需要尽快确定参战地面部队。7月22日,金再次向马歇尔提出,将正在西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准备参加“车轮行动”的陆战一师、三师调回中太平洋,参加“电流行动”,因为他们的本职工作就是两栖登陆作战。此举遭到麦克阿瑟和哈尔西的双双反对,这两个师下一步作战任务分别是新不列颠岛的格罗斯特角和布干维尔岛的托罗基纳角。斟酌再三,马歇尔在7月29日答复金,陆战一师、三师暂不调动,依然执行原来的任务。作为补偿,可以将驻珍珠港的陆军第二十七步兵师编入第五两栖军,参与下一步的“电流行动”。虽然第二十七师缺乏两栖登陆经验,但此时距开战还有三个多月,补课时间是很宽裕的。
马歇尔史无前例地将陆军一个整师交给海军指挥,这让金心里非常舒坦。于是他下令将第二十七师编入第五两栖军,归霍兰·史密斯少将指挥。同时被编入的还有海军陆战队的两个守备营和陆军的一个营,加上其他辅助部队共约7600名兵员。说句题外话,老酒倒认为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过于谨慎了。换成日本人,别说是吉尔伯特和瑙鲁,有这么多兵力他们可能直接就冲着马绍尔群岛去了。
一个陆军师换一个陆战师——就多了一个战字——金上将看似并没吃亏,他当初提出调两个师的意思其实就是调一个师。但陆军第二十七师开战前后一直在西海岸执行警戒任务,官兵缺乏实战经验,两栖登陆作战对他们来说是一个非常陌生的概念。他们的作战能力与在瓜岛淬过火的陆战二师不可同日而语。正鉴于此,在最终攻击目标分配上,霍兰·史密斯将他们用于日军防御相对薄弱的马金环礁,如此塔拉瓦这块硬骨头只能由从惠灵顿出击的陆战二师去磨牙了。
7月30日,斯普鲁恩斯精心挑选的参谋长穆尔上校抵达珍珠港。随后一段时间,作战处处长福雷斯特尔上校、后勤处长伯顿·比格斯上校、通信处长阿姆斯特朗中校等骨干军官陆续到位。这个参谋班子仅是哈尔西参谋人数的一半。根据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的指示,第五舰队参谋部迅速开始紧张的作战计划制订。
8月5日,尼米兹宣布第五舰队正式成立,同时任命斯普鲁恩斯中将为司令官。据一位司令部的参谋记述:“将军认为,现在把雷蒙德派出去是合适的,他们两人处处不谋而合。”接替参谋长职务的是最近从阿留申群岛调回的“歌剧幽灵”查尔斯·麦克莫里斯少将。同斯普鲁恩斯之前一样,新参谋长和尼米兹同住在一幢宿舍里。麦克莫里斯性格怪异,与他的前任截然不同,但尼米兹善于与频繁更换的同事相处。作为司令官,他不必迁就下属,但这正是杰出领导的高明之处。
斯普鲁恩斯终于如愿以偿,再次弃岸登船了。在担任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13个月里,他和尼米兹配合默契,建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为尼米兹做事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在写给玛格丽特的信中,他这样说,“我期待着通过学习他的言行和处事方式,让自己更会忍耐和更宽容,他是我见过的最亲切、最通情达理的人之一。直到现在,他还充满着一个海军军官必须具备的激情、勇气、乐观和信心。”在信的末尾,他写道,“经过1年接触,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他很好地诠释了广开言路、集思广益而后成大事的含义。”英雄总是惺惺相惜呀!
对斯普鲁恩斯的正式任命最失意的莫过于陶尔斯。退而求其次,他还想去指挥那些航空母舰。但就在第二天,8月6日,尼米兹宣布波纳尔少将出任第五十八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官,把陶尔斯彻底抛到萝卜地里去了。
正式任命下达之后,8月9日,斯普鲁恩斯率参谋长穆尔对参战各部进行了巡查。在视察坎顿岛和富纳富提时,他们与胡佛、黑尔共同研究了两栖部队在登陆作战中必须跨越海岛附近珊瑚礁的问题。在努美阿,他们同哈尔西上将和参谋长卡尼进行了磋商。卡尼非常坦诚,但无法提供更有价值的东西。哈尔西负责的是一个战区,斯普鲁恩斯只是一支舰队的指挥官,两人的业务截然不同。中太平洋和南太平洋地理条件差异较大,后者岛屿较大且相距较近,日军可以从容迂回或逃跑。前者一系列小岛相距遥远,无处可逃,岛上的日军一定会死战到底,中太平洋美军部队势必会遭到更顽强的抵抗。
随后,他们从新喀里多尼亚飞往新西兰,视察了担负进攻塔拉瓦艰巨任务的陆战二师。作为海军陆战队的主力部队,陆战二师下辖第二、第六、第八等三个步兵团,炮兵第十团,工兵第十八团,外加一个坦克营、一个医疗营和一个两栖登陆车营,加上其他辅助部队,共有兵员18088人。
两人与师长朱利安·史密斯少将进行了交流。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的朱利安看上去镇静、斯文、谦逊,换上西装就会变成一个有学问的大学教授。他已有34年的从军经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在海地和尼加拉瓜参加丛林作战,因此获得海军十字勋章,是陆战队中少有的富有实战经验的高级军官之一。朱利安早就开始研究两栖登陆战术。太平洋战争爆发时,他就在负责陆军和陆战队的两栖训练。他和陆战二师经历了瓜岛的磨砺。既然更富经验的陆战一师被麦克阿瑟扣住不放,进攻日军重兵盘踞的塔拉瓦环礁就只好由他担纲了。
史密斯向司令官和参谋长提出,经历了瓜岛之战后,他的师补充了大批新兵,老兵也没有在塔拉瓦这种珊瑚岛上作战的经验。目前战前训练急需两栖作战舰艇,特别希望能多配备一些水陆两栖车。这种登陆工具用途广泛,既能划水,又能爬礁,每小时在陆上能跑24公里。斯普鲁恩斯答应尽量给予解决。在返回珍珠港途中,两人顺便视察了瓜岛,随后去了萨摩亚,穆尔的父亲曾在那里当过40年的州长。之后他们去了圣埃斯皮里图,同特纳的副职、负责塔拉瓦作战的南部战斗群总指挥哈里·希尔海军少将进行了交流。8月22日下午,斯普鲁恩斯与穆尔回到珍珠港,13天总行程19000公里。
尼米兹一向对人宽容厚道,但对妇女和战争的关系有自己的独特看法。他从不欢迎女性到他的战区来,不管是女演员,还是家属——战争期间,从未见过凯瑟琳来珍珠港探亲。如果有人提出派女性到珍珠港工作,他总是一口回绝,末了撂下一句话:“如果形势变得对女性相对安全时,我会及时通知她们来的。”
任何事情都有例外。8月中旬的一天,尼米兹收到了罗斯福总统写来的亲笔信:“亲爱的切斯特,埃莉诺很想到太平洋去。我不同意她去。如果你也不同意,请来信告知。”第一夫人此行的目的是代表红十字会到战场慰问将士,特别是那些伤病员。
一贯讲政治的尼米兹只好打破惯例,违心地用溢美之词“盛邀”埃莉诺前来“视察”。8月23日清晨6时,埃莉诺隐秘飞抵希卡姆机场。驻地司令官沃尔特·瑞安少将计划在家中请她用早餐,他还请拉马尔派几位将军的大厨前来帮忙,其中有斯普鲁恩斯的大厨佩得洛。早餐之后,一些人拿着远航俱乐部的会员证请罗斯福夫人在上边签名。佩得洛没有会员证,他就拿上岸证请她签名。万一佩得洛被卫兵盘问,罗斯福夫人到珍珠港的消息会很快传开的。
当天晚上,尼米兹在寓所宴请罗斯福夫人。席间,他与第一夫人亲切交谈,表现出男主人应有的礼貌。尼米兹充分发挥他幽默开朗的天性,很快消除了众人间的生疏感。埃莉诺也向大家讲述了一些她和总统之间鲜为人知的趣事。晚宴气氛既轻松又融洽。
一边作陪的斯普鲁恩斯——他头天刚从南太平洋回来——对总统夫人印象深刻:“我很荣幸能坐在她的身旁。她容貌妩媚,为人真诚,态度随和,富有幽默感。我们随便问她什么问题,她都愿意公开她的看法。她的确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连斯普鲁恩斯这样的老实人都会说谎,要知道,用“妩媚”来形容埃莉诺的容貌似乎不太恰当。
随后就有了埃莉诺的南太平洋和西南太平洋之行,由哈尔西和艾克尔伯格盛情接待。当她途经瓜岛,再次回到夏威夷时,尼米兹高兴地陪她乘自己的专用汽艇环游珍珠港。知道第一夫人要来,艇上的水兵精心擦洗了游艇,还给红木甲板重新上了新油漆,他们颇为自己的准备自豪。但埃莉诺显然并未注意到水兵为她做的这些精心准备,她的高跟鞋很快将新油漆踩得斑斑点点。尼米兹是个细心人,当他看到艇员因为自己的杰作被破坏而故意做鬼脸时,立即设法分散第一夫人的注意力,使她专注于艇外的美丽景色。
特纳少将火线离开新乔治亚岛战场,返回珍珠港,8月24日,尼米兹宣布由他出任司令官的第五两栖舰队正式建立。特纳将指挥第五舰队所有运输船、货船、登陆艇、扫雷艇等舰艇,配属给他的还有老式战列舰、护航航空母舰及部分巡洋舰和驱逐舰。
特纳到来,立即在玛卡拉帕总部刮起了一阵旋风。参谋长穆尔在日记中写道:“特纳来了,秉持着一贯的严厉作风。但我很庆幸他能来到这里,因为他擅长调兵遣将,我对此感到非常欣慰。我们几乎无话不谈,但凡遇到那些他不愿与斯普鲁恩斯交流的话题,他总是第一时间来找我商量。”特纳疾言厉色,令出必行,哪个军官当着他的面弄错了事实,那他只能祈祷上帝的保佑了。副司令官希尔少将如此形容自己的上司:“他绝不容忍出现任何差错,并且会对犯错者进行严厉斥责。他不仅严于律己,对待部下也十分严格。对于任何反对者都态度强硬。”斯普鲁恩斯如此评价这位海军军事学院的邻居兼同事:“那些令我头疼的大量细节问题,他处理起来却得心应手。”连金都说:“人们只要遇到麻烦,就会去找这个狗娘养的家伙。”
随后,霍兰·史密斯少将抵达珍珠港,特纳亲往机场迎接。在这种场合,特纳表现得非常斯文,史密斯也同样彬彬有礼。可两位个性倔强、粗鲁、爱好嚷嚷的老将,一旦在一起工作,就会表现出他们被叫作“恐怖特纳”和“号叫的疯子”的本性。对两栖作战该怎么打,该由谁指挥,两人想法截然不同,此时的热情不过是假象而已。9月4日,尼米兹宣布,由霍兰·史密斯出任司令官的第五两栖军正式成立。
上述高级职务的任命引发了一系列扯皮事件。有人非议,海军航空兵只任命了波纳尔和胡佛二人。同时第二十七步兵师已受命顶替陆战一师参加战斗,陆军却没有一名军官得到任命。在珍珠港,海军航空兵的发言人当属陶尔斯,而陆军的发言人则是罗伯特·理查森中将。
此前迪洛斯·埃蒙斯中将回国履新。到麦克阿瑟那里晃悠了一圈,不愿屈就,理查森到珍珠港接任了埃蒙斯的职务。艾克尔伯格这才到了西南太平洋,进而给巴顿腾出了位置。在以海军为主的珍珠港,理查森的处境注定会非常尴尬。尼米兹只让他负责中太平洋地区陆军步兵、航空兵的训练和行政工作,并不参与指挥作战。后来一系列事实证明,当初他还真不如去西南太平洋,好歹还能捞上几仗打打。
让理查森气愤的是,陆军航空兵竟然要由海军的胡佛指挥,而陆军一个整师则要接受海军陆战队霍兰·史密斯的指挥。他认为这两名军官都不懂陆军的作战条令,让他们指挥陆军纯属瞎扯淡,这些部队毫无疑问都应该归他指挥。在他的强烈抗议下,尼米兹勉强任命黑尔出任胡佛的副手,但拒绝对拉尔夫·史密斯少将第二十七步兵师的指挥关系做出调整。
前来凑热闹的人还真不少。在海军部任职的哈里·亚纳尔上将——当初批准卡尔森去苏区视察的那位,现在早已退居八线了——跨过太平洋舰队司令部,直接给下属各部队司令官和海军航空兵军官发去信件,征求他们对使用航空母舰和舰长任命的意见。远在南太平洋作战的弗雷德里克·谢尔曼少将也来凑热闹,提出目前海军作战的组织编制和战术方法早已过时,在包括海军航空兵在内的所有混合部队中,非航空兵出身的指挥官都应立即由现役航空兵军官取代。这不仅是针对斯普鲁恩斯,连尼米兹都捎带上了——简直是找死的节奏啊!
失意的陶尔斯可算找到了众多同盟军。当尼米兹征求他对快速航母舰队的使用意见时,陶尔斯以书面形式正式回复,航空母舰是舰队先锋,可以攻击陆上和海上的任何敌人,应为舰队的其他舰艇和两栖部队提供空中支援,因此各舰队司令官均应由航空兵军官担任,或者在他们的参谋部里配备航空兵军官担任高级职务。之后,他明目张胆地说,第五舰队司令官应该是他,而不是斯普鲁恩斯。可能觉得光推荐自己不太好意思,陶尔斯提出了另一个候选人菲奇中将。最后他说,退一万步讲,至少第五舰队的参谋长应该由航空兵军官担任,穆尔同样没有飞行员证书。
陶尔斯在指挥问题上与亚纳尔的亦步亦趋,令尼米兹非常生气。他把陶尔斯叫到自己的办公室,劈头盖脸地训了一顿,声明除了斯普鲁恩斯,没有人能出任第五舰队司令官,请他不要再指手画脚,妄加议论。灰头土脸的陶尔斯只好写信向华盛顿的亚纳尔哭诉:“直截了当地说,他说我是胡说八道!”
这边葫芦还没按下去,那边瓢又漂起来了。作为陆战一师的首任师长——范德和鲁普图斯不过是第三、第四任而已——霍兰·史密斯具有长期从事两栖作战训练和演习的经验,他和特纳在决定海军陆战队由谁指挥、指挥哪些部队等问题上展开了激烈争吵。特纳认为,部队在舰上或登陆艇上时应该归他指挥,部队作战训练、演习和实战都应如此。霍兰·史密斯对特纳对舰队的指挥权没有异议,但坚持地面部队自始至终都要接受他的指挥——要不让我来干什么?
两人都是火暴脾气,嗓门一个比一个大。霍兰·史密斯大声咆哮道:“我不要什么指挥权,也不要当什么指挥官!给我一支枪,我作为一名士兵去打仗,我最大的愿望就是多杀几个日本佬!”
特纳立即反唇相讥:“枪,你自己身上就有,还等我把你分到连队去吗?想走,你尽管走好了,恕不远送。”特纳的话还真有毛病,此时陆战二师远在新西兰惠灵顿,让一大把年纪的霍兰去陆军第二十七师,人家年轻的连长还不一定要他呢——他打仗跑不快,还要派专人去保护他。
对两位少将的争吵,上校穆尔显然无法解决,只好将问题交给中将斯普鲁恩斯。这位最后来了个折中,部队训练期间由两人共同指挥,在海上和登陆过程中由特纳指挥,登陆部队在岛上建立指挥部后由霍兰指挥。听起来就费劲,更别说具体执行了。仗打起来时,各阶段就那么好区分吗?人在岸边,一只脚在水里,一只脚在岸上,归谁指挥?问题看似得到了暂时解决,但在具体执行中,两人一定还会大吵大闹的。
两位少将的问题还好解决,但人家理查森也是中将,况且涉及敏感的军种问题,非常棘手,斯普鲁恩斯只好将理查森要求插手指挥的问题提交上将尼米兹仲裁。尼米兹的回答毫不含糊,参加“电流行动”的所有地面部队从训练到作战全部归霍兰指挥。
理查森对尼米兹的答复大为不满,直接把状告到了华盛顿。人家马歇尔在关键问题上还真不护短,他直接回电理查森并抄送尼米兹:“你是太平洋战区总司令的陆军顾问,工作应该由你和太平洋战区总司令共同商定,最后决定权在后者那里。”当初马歇尔让理查森去澳大利亚他不去,后来托陆军部部长史汀生的关系到了夏威夷,老酒猜测马歇尔对他的印象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心有不甘的理查森这才闭嘴到一边凉快去了,但他坚信自己最适合指挥远征部队。虽然同尼米兹依然保持着表面上的良好关系,但他继续以挑剔的眼光注视着霍兰的一切行动。这些指挥和军种间的矛盾犹如埋下的地雷一样随时可能爆炸。如果第五两栖军在前线遭遇失败,高兴的怕不是只有日本人,理查森和麦克阿瑟肯定也会幸灾乐祸的。
8月11日至24日,美、英在加拿大魁北克举行了代号“四分仪”的军事会议。根据会议精神,金在9月1日正式向太平洋舰队下达命令,向日军盘踞的吉尔伯特群岛和瑙鲁岛发起进攻,战役发起日为11月15日。
新作战命令依然包含瑙鲁岛,对此不太高兴的斯普鲁恩斯叫来了特纳和霍兰。在看了瑙鲁岛的航空照片之后,霍兰感到这个地方十分讨厌。他甚至怀疑陆军第二十七师能否攻下这座岛屿。霍兰进而提出,要把陆军第二十七师和陆战第二师全部送上岸,现有运输船和登陆艇绝对不够。况且从地理位置来看,拿下瑙鲁岛对美军的下一步作战毫无用处。最后他说,参谋长联席会议那帮官僚一定疯了,居然不明白现有舰船的运输力量根本不可能把两支作战部队同时输送到相隔很远的两个目标区域。
特纳对霍兰的意见深表赞同,两个性情古怪、脾气暴躁的人难得地想到一起去了。于是三人一起去找尼米兹,建议取消对瑙鲁岛的进攻,将目标改为距塔拉瓦不到200公里的马金环礁。尼米兹不愿在同金会晤之前做出大的变动,他让斯普鲁恩斯以霍兰的名义起草一份备忘录,特纳也在上边签上名字。
美国舰队总司令和太平洋舰队总司令两月一次的例会,于9月25日在珍珠港召开。当金率一众幕僚同尼米兹和他的参谋在会议室里坐下来时,斯普鲁恩斯把霍兰起草的备忘录交给了尼米兹。尼米兹看过后,递给了金。金看后,沉思了一会儿,随后问斯普鲁恩斯:“不打瑙鲁岛,你认为打哪个岛好?”
“马金!”斯普鲁恩斯立即回答道。接着他提出了一系列能说服金的论点,马金岛可以修建轰炸机机场,比塔拉瓦距下一个目标马绍尔群岛近200公里。美军夺取吉尔伯特群岛之后,瑙鲁岛对日军同样没有用处,驻吉尔伯特群岛的飞机能对它不断发起空袭使之瘫痪,这里完全可以直接跳过去。
金显然被说服了。“你赢了,”他盯着斯普鲁恩斯说,“我将向参谋长联席会议建议修改计划,请抓紧准备。”两天之后,华盛顿来电确认了以马金替代瑙鲁岛的方案。经过无数次改变,美军“电流行动”终于得到了确认。
9月27日,金在尼米兹的陪同下冒大雨视察了中途岛。因为那次战役太过辉煌,所有人都想在这里留下足迹,不管时间已过去了多久。老酒也想,但中途岛现在好像已不再对外开放了。
就在高层为攻击目标斟酌权衡的同时,美军各项准备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之中。6月27日,完成整编的美军第十一轰炸机大队19架B-24轰炸机进驻富纳富提。因飞行员普遍缺乏经验,对塔拉瓦发起的首次空袭就出现了飞行事故。第一架飞机起飞时失事坠毁,在另6架飞机勉强升空后,第七航空队轰炸机大队司令官杜鲁门·兰顿准将叫停了起飞作业。出击攻敌的6架飞机只有2架找到了目标,胡乱投下炸弹后掉头返航。看来美军飞行员提高技术还须假以时日。
确定吉尔伯特群岛为首要进攻目标之后,1943年7月,尼米兹下令在距作战目标更近的区域建立航空基地。8月初,海军陆战队驻富纳富提的三个守备营奉命进驻埃利斯群岛其他岛屿。8月18日,海军陆战队一部在塔拉瓦以东仅560公里的纳诺美亚环礁登陆。28日,第七守备营和两个海军工兵营登岛开始修建机场。8月22日,海军陆战队第二守备营一部在塔拉瓦以南960公里的努库费塔乌环礁登陆。8月27日,第二守备营主力及海军工兵部队登岛开始修建跑道。到10月初,上述两处机场相继竣工,各可供一个中队的战机使用。
8月11日,中太平洋战区陆军司令官理查森中将下令在吉尔伯特群岛以东770公里处的贝克岛修建机场。9月1日,陆军第八〇四工程营、一个暂编高炮营、一个临时空勤中队及其他支援部队携带大批施工器材和物资登岛。仅一周后,该岛机场已初步具备战斗机起降条件。此外,美军还在塔拉瓦和贝克岛之间的霍兰岛建起了一个简易机场,可供战斗中受伤的飞机紧急降落使用。
短短三个月,美军已在吉尔伯特群岛周边建起了六个航空基地。其中富纳富提、纳诺美亚、努库费塔乌机场可供两个轰炸机中队使用,坎通岛机场可进驻两个轰炸机中队和一个战斗机中队,贝克岛机场可进驻一个战斗机中队。11月6日,第七航空队司令部和第五十七特混舰队司令官胡佛少将乘旗舰“柯蒂斯”号水上飞机供应舰进驻富纳富提。
作战区域的情报工作同样不容忽视。目前,美军能收集到的岛屿地图大多属于20世纪初的产物,最新一张海图竟来自104年之前,水流和潮汐的情况只能靠猜测。航空基地建立之后,美军频频出动远程轰炸机,对塔拉瓦和马金环礁实施航拍。9月25日,曾运送卡尔森第二突击营的“鹦鹉螺”号潜艇受命故地重游,利用潜望镜上安装的照相机对塔拉瓦、马金和阿帕玛玛三大目标进行拍照,将三岛的海岸线完整地拍摄下来,并实地勘察了接近岛屿的航道,修正了旧海图上的错误之处。第五两栖军参谋部先后采访了16位曾在那一带居住或旅游过的人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斐济海军的预备役军官或原行政人员,以收集更多第一手资料。
英国皇家海军的弗兰克·哈罗德少校曾在塔拉瓦邻近的柏利基岛生活过15年,养成了研究岛屿周围潮汐的习惯。后来当他听说美军准备在11月20日登陆时,大为震惊。他知道那时将会有一个“躲避的潮流”,水没过珊瑚礁不会超过90厘米。对一般登陆艇来讲,至少要有1.2米的水深才能航行。如果他的说法正确,就预示着美军登陆艇将会在浅海搁浅,携带诸多作战装备的陆战队员必须泅水上岸,伤亡无疑将大大增加。虽然哈罗德被特聘为霍兰的临时顾问随他前往指挥战斗,但他的善意提醒并未引起足够重视,这对美军是一个不可原谅的重大失误。另有4位曾到过那一带海域的航海者——包括前英国邮船“尼马努阿”号船长和一艘三桅帆船的船长,后者是一位拉脱维亚人——被留下来充当领航员。利用这些宝贵资料,穆尔上校的参谋班子开始紧张地制订详细作战计划。
其间,美国海军在一项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太平洋舰队潜艇部队司令官英格利希少将飞机失事遇难之后,痛心不已的尼米兹从布里斯班调来了查理斯·洛克伍德少将来接替他的职务。拉尔夫·克里斯蒂上校晋升少将,接任西南太平洋战区潜艇部队司令官。抵达珍珠港后,洛克伍德首先将目光盯住了困扰潜艇攻击效率的鱼雷身上。在澳大利亚工作期间,他就发现美军鱼雷经常出现“哑雷”现象。起初他证实在水下发射鱼雷比标尺上定深深了11英尺。纠正这一偏差之后,哑雷少了,但提前引爆的鱼雷明显增多。
洛克伍德曾在美国驻英使馆担任海军武官,有机会研究德国潜艇袭击英国商船的第一手资料。他坚信如果鱼雷问题能够得到妥善解决,他麾下的众多潜艇将在未来的战争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于是他向国内的军械局提出了一大堆意见,却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在华盛顿召开的一次潜艇军官专题会议上,洛克伍德揶揄军械局道:“如果你们不能为我们的潜艇提供打中就炸的鱼雷,那么就让那些厂家去生产玩具手枪吧。看在上帝面上,务请设计一种能把敌舰两侧装甲撕裂的舰艇钩吧!”
他的这番话引起了在座潜艇军官的哄堂大笑。他的直言不讳令军械局一众官僚异常愤怒,但洛克伍德毫不退缩,“如果能说服军械局并付诸行动,我将不虚此行”。军械局最后把责任统统推给了那些通过潜望镜提供发射鱼雷数据的潜艇艇长,还说他们缺乏进取心才导致最终战果不佳。此举使艇上水兵对自己的长官失去信心,部分艇长因此心灰意懒,纷纷要求浮出水面到其他舰艇上服役。
洛克伍德陆续撤换了近1/3的艇长,但这些比较年轻且积极主动的指挥官,击沉敌舰的比率仍与他们发射鱼雷的数量相差很远。洛克伍德确信,是鱼雷存在严重缺点。他的观点得到了太平洋舰队射击检查官汤姆·希尔上校的高度认可。两人于是一起去找总司令。潜艇兵出身的尼米兹当即做出指示,让洛克伍德通知部队把雷管上的磁爆装置拆掉,让潜艇直接射击目标以取得爆炸效果。这样一来,提前引爆的鱼雷少了,但哑弹数目又多了起来。军械局可算逮住了反驳机会:“看吧!问题还是出在瞄准上。”提出调动工作的艇长更多了。
经不完全统计,在美国参战的前18个月中,潜艇鱼雷哑雷率超过70%。后来,美国历史学家哭笑不得地评论说:“这东西的最可靠性能就是它的不可靠性!”作为一种大部分时间藏身水下的隐秘武器,潜艇出行能找到攻击目标的机会不多。要么因自身速度太慢追不上,要么角度不对来不及攻击,或者敌人有驱逐舰护航难以下手。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们都是在耐心等待中度过,无聊得简直一塌糊涂。不能爆炸或提前爆炸的鱼雷经常造成临阵误敌,眼睁睁看着敌人的船只绝尘而去,水兵的失望心情可想而知。况且,这种毫无结果的攻击反而暴露了自己的位置,极易遭到敌军护航舰只的攻击,说不定连潜艇和一艇人都要因此搭进去。
美军潜艇闹出的笑话不胜枚举。1943年7月24日,“黑鲹”号艇长劳伦斯·达斯皮特少校接到电令,就近截击在附近海域航行的日军大型油轮“都南丸”号。一句题外话,二战美国潜艇喜欢以鱼的名字命名。后来因为生产潜艇太多,海军负责命名的人员天天拿鱼类百科全书研究,战争结束时,他们几乎成为研究鱼类的生物学家了。
油轮速度一般不快,大喜过望的达斯皮特驾艇很快追上了目标。当时那艘日本油轮既无海空护航,也没走“之”字形反潜航线,简直就是摆在海上的一个活靶子。达斯皮特抑制住心中的狂喜,迅速算出油轮航速、方位,指挥潜艇占领了最佳发射位置。他以近乎垂直的角度向“都南丸”号射出了4条鱼雷。让少校和一众水兵失望的是,他们既没听到鱼雷爆炸的声音,也没看到“都南丸”号倾斜下沉,只观察到油轮舷侧溅起了几朵漂亮的水花!
日本人显然已经发现了美军潜艇,立即转弯加速,准备逃跑。达斯皮特顾不上变换发射位置,直接命令将艇首的两条鱼雷发射出去。这次两条鱼雷全部命中油轮船尾爆炸,“都南丸”号很快失去动力,成了漂在水上的一条“死船”。这回达斯皮特可以猫戏老鼠一样去玩死日本人了。少校不慌不忙地调整好位置,在800米距离上依次射出了8条鱼雷——这几乎相当于拿枪顶着头皮射击。潜望镜中,期待已久的火光并未出现。
“他妈的,没有一条是好的!”达斯皮特拼命压制心中的怒火,下令还剩的1条鱼雷不必发射了,把它带回海军基地,看看到底为什么它们就是不炸。战争初期,回港的日本商船外壳上经常插着一条没爆炸的鱼雷,就像鲸身上插了一支鲸叉一样,颤颤巍巍,让人胆寒。
经过检查,达斯皮特剩下的那条鱼雷表面没有一点儿毛病。经尼米兹上将批准,洛克伍德组织了鱼雷实弹发射实验。之前为了节约,军械局一直反对这么做。他带人对着海边垂直的悬岩发射了3条鱼雷,2条爆炸,1条未爆。他们把那条哑雷捞起来带回珍珠港,终于找到了鱼雷不炸的原因。
正常情况下鱼雷命中目标时,撞针由弹簧弹出,穿过前面的导轨打击雷帽引爆。但有时鱼雷垂直命中目标时,惯性却使撞针被导轨卡住,无法打击雷帽引爆。通过减轻撞针重量,减少撞针与导轨的摩擦,问题终于得到解决。美国潜艇终于有了“会炸”的鱼雷,但此时已是1943年9月,美国参战快两年了。潜艇鱼雷取得的技术突破很快被应用到水面舰艇用鱼雷和航空鱼雷上,这才有了穆斯布鲁格、伯克维拉湾海战和圣乔治角海战的辉煌胜利。
其间,斯普鲁恩斯二次飞赴惠灵顿,检查陆战二师的准备情况。他询问官兵的士气,尤其是那些已娶了新西兰姑娘的老兵。朱利安回答没有问题,官兵士气高得很。斯普鲁恩斯问如何才能保证作战期间指挥不间断,因为再没有比登陆作战更复杂的事情了。一旦出现意外,必将会有重大伤亡。史密斯回答,所有官兵都知道一旦长官阵亡,接下来该受谁指挥,请领导放心。
斯普鲁恩斯询问还有什么困难。陆战二师作战训练主任戴维·肖普中校汇报说,两栖运兵车极度缺乏。这种装备以前只用于后勤方面,负责在登上海滩后将补给物资运上去,因此既无武备也无装甲。得到这些装备之后,陆战二师开始为其安装6毫米的钢板作为装甲,并在上边安装了1挺机枪。另外供单兵使用的肩负式电台体积较大,且不防水,难以满足实战需要。
斯普鲁恩斯认为,目前陆战二师拥有的大约100辆LVT-1型两栖运兵车差不多够用。史密斯补充说,他们最缺的是LVT-2型。这种提高型的运兵车性能更好、马力更大、火力更猛、抗打击能力更强,它们不但装甲厚度达到了9毫米,还装备了3挺机枪,可以从舱内直接向外射击。在美国国内,这种新型运兵车刚刚量产,被优先配置给欧洲作战的部队。斯普鲁恩斯立即发电报给在华盛顿的尼米兹上将。经尼米兹多方协调,最终勉强弄来了50辆,但远远不能满足作战的需要。电台问题在短时间内同样无法解决。
身材矮胖的肖普中校是一位优秀的陆战队军官。他的脸红红的,脖颈很粗壮,他性格顽强且喜欢骂人,他负责策划攻击直到最后的细节部分。肖普想出了一个独特的办法,用航拍照片上显示的厕所数量来测算岛上的日军人数,后来证明这种做法非常有效。由于事先负责登陆作战的陆战二团团长威廉·马绍尔上校突发心脏病,肖普戏剧性地在战前接过了指挥权,并成为这次战役中的关键人物。肖普有在中国服役的经历。为了打好本次作战,正在美国本土负责陆战四师训练的卡尔森中校——1942年8月突击马金环礁的前第二突击营营长、现陆战四师作战训练副主任——受命来到陆战二师,以军事观察员身份协助肖普开展工作,毕竟他曾亲自去过那一带。
按说这战前准备已经够充分了,但之前哈罗德少校提出的潮汐问题依然没能解决。潜艇发回的侦察报告表明,塔拉瓦周边遍布珊瑚礁,登陆艇必须借助黄昏或夜间的大潮才能登陆。权衡利弊之后,霍兰将登陆时间定在了8时30分,一切全靠老天照顾了。
战役结束之后,希尔少将曾回忆起10月12日的一次会议。当时尼米兹、斯普鲁恩斯、特纳、霍兰·史密斯、朱利安·史密斯都在会上。大家详细讨论了战役各阶段应注意的问题,“我们就潮汐问题讨论了一些细节,但我不记得有人关注‘躲避的潮流’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10月24日,太平洋舰队会议室,参加“电流行动”的一众高级将领参加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第五两栖军司令官霍兰·史密斯、陆战二师师长朱利安·史密斯、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三个史密斯第一次坐在了同一张会议桌旁,以至于后来美军士兵将本次战役称为“史密斯作战”,换成咱们,就该说“史密斯斗地主”了。
负责塔拉瓦作战的陆战二师朱利安提出,第一个登陆目标应该是塔拉瓦主岛贝蒂奥邻近的柏利基,之后在那里建立炮兵阵地,对在贝蒂奥登陆的部队进行炮火支援,就像南太平洋部队攻打新乔治亚岛时率先在伦多瓦岛登陆那样。他的提法遭到了第五两栖军霍兰的反对:“这是一个不切实际的提议,我们没有时间去建立那样的炮兵阵地。”
戴着一副无框眼镜的朱利安看似斯文,但性格坚定,他认准的事情绝对不会轻易放弃。他本拟用陆战二团和八团一起登陆并肩作战,陆战六团留作师预备队。但霍兰将陆战六团和部分炮兵、工兵抽走当作军预备队,朱利安非常不满。他心中的郁闷终于爆发了:“如果不能在邻岛建立炮兵阵地,我的部队在登陆和地面进攻时将遭受重大损失!”
两个史密斯发生了争吵,斯普鲁恩斯只好站出来表态,陆战二师的任务是全力压制岛上日军部队,炮火支援任务由海军舰艇和舰载航空兵承担。朱利安觉得斯普鲁恩斯不提建立炮兵阵地,就是明显偏袒霍兰。但他既然答应提供充足的炮火支援,自己也不好继续坚持。后来事实说明,官大不一定说得就对,朱利安的意见才是对的。
南路战斗群总指挥希尔少将对后勤补给问题表示了担忧。斯普鲁恩斯表示,卡尔霍恩中将已向尼米兹上将保证,后勤物资一应俱全,随时保证足量供应——如果说罗斯福的萧何是生产局局长唐纳德,那么尼米兹的萧何正是太平洋舰队联勤部队司令官卡尔霍恩中将。在座众人之前一直对补给问题忧心忡忡,斯普鲁恩斯的话竟然引发了一片掌声。
陆战二师参谋长埃德森上校——凭血岭之战一举成名的那位——提出,海军陆战队最担心的是水深问题:“第一波登陆部队上岸后,后续部队和一连串满载装备、车辆、弹药、饮水和粮食的登陆艇将陆续驶抵滩头。我们使用的登陆艇吃水仅1.5米,目前得到的水文资料显示,塔拉瓦环礁附近水深介于1~1.5米,平均只有1.2米。这个深度搭载普通兵员的登陆艇勉强可以航行,但搭载重型装备的登陆艇无法通过,很可能因此触礁。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用人力将重装备运上岸去,耗费时间且影响作战。”
特纳明显有些不耐烦,“塔拉瓦的潮汐起落很不规则,这是大自然决定的,无法解决”。刚刚和霍兰吵完架的朱利安,显然还在气头上,竟然将气撒到了自己参谋长头上,“这只是个算术问题,不需要用微分方程来解决。大概埃德森上校习惯于缜密思维,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了。水深不能使登陆艇直接抵岸,那就只能用人力拖上去,没什么可讨论的”。虽然斯普鲁恩斯对埃德森的认真态度提出了表扬,但问题最终没能解决,并最终造成了重大伤亡。
会后,斯普鲁恩斯前往机场,迎接从华盛顿归来的尼米兹上将。
次日上午,由尼米兹亲自主持的军事会议再次召开,几乎所有高级将领均出席了本次会议。尼米兹在会议上高调宣布:“参谋长联席会议定于11月20日发起‘电流行动’。如果我们拿下了吉尔伯特群岛,就如同一脚踹开了日军太平洋外围防线的大门,本次作战可谓至关重要的破围之战。我命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中将出任战役总指挥。现在,请他发布作战命令!”
斯普鲁恩斯清了清嗓子,正式颁布了“电流行动”的作战命令:“特纳将军将率北部战斗群攻占马金环礁,夺取塔拉瓦和阿帕玛玛环礁的任务由希尔将军的南部战斗群负责,本司令官将坐镇‘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随南部战斗群一起行动。”随后,斯普鲁恩斯公布了参战四支特混舰队的组成和具体任务。
一、第五十八特混舰队,即快速航母舰队,指挥官为波纳尔海军少将,负责压制马绍尔群岛、特鲁克、瑙鲁等地日军机场,保障登陆作战顺利进行,并准备随时迎击前来增援的日军主力舰队。该舰队下辖四个快速航母大队。
第一大队:编有航母“约克城”号、“列克星敦”号,轻型航母“考彭斯”号,共有舰载机227架,指挥官由波纳尔少将兼任。战役期间,该大队将在吉尔伯特群岛以北海域展开,负责拦截并摧毁可能从马绍尔群岛南下的日军海、空力量。
第二大队:编有航母“企业”号,轻型航母“贝露森林”号、“蒙特利”号,共有舰载机170架,指挥官为亚瑟·雷德福德海军少将。战役期间,该大队将在马金环礁一带活动,为北部战斗群登陆提供航空支援。一旦日军主力舰队前来挑战,该大队将迅速与第一大队会合共同迎击之。
第三大队:编有航母“埃塞克斯”号、“邦克山”号,轻型航母“独立”号,共有舰载机223架,指挥官为蒙哥马利海军少将。战役期间,该大队将在塔拉瓦一带海域活动,为陆战二师登陆行动提供空中支援。
第四大队:编有航母“萨拉托加”号,轻型航母“普林斯顿”号,共有舰载机112架,指挥官为弗雷德里克·谢尔曼海军少将。战役期间,他们将在吉尔伯特群岛以西海域游弋,监视特鲁克和瑙鲁岛日军的动向。
为上述航母提供护航的是“北卡罗来纳”号、“马萨诸塞”号、“华盛顿”号等6艘新型战列舰以及8艘重巡洋舰、3艘轻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
二、第五十二特混舰队,即北部战斗群,负责攻占马金环礁,由第五两栖舰队司令官特纳少将任总指挥。下辖各部兵力如下。
运输舰大队:6艘快速运输船、1艘船坞登陆舰和4艘驱逐舰。
登陆舰大队:3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负责运送履带登陆车等小型登陆工具。
舰炮火力支援大队:由4艘老式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6艘驱逐舰组成,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舰炮火力支援。
航空火力支援大队:由3艘护航航母(载有战斗机48架、鱼雷机36架)、4艘驱逐舰和1艘扫雷舰组成,负责为登陆部队提供航空火力支援。
登陆部队:陆军第二十七师第一六五团、第一〇五团一个营,总计6472人,指挥官为第二十七师师长拉尔夫·史密斯陆军少将。
三、第五十三特混舰队,即南部战斗群,负责攻占塔拉瓦和阿帕玛玛环礁。指挥官为第五两栖舰队副司令官哈里·希尔海军少将。下属各部兵力如下。
运输舰大队:由16艘快速运输舰、1艘船坞登陆舰和7艘驱逐舰组成。
登陆舰大队:由3艘坦克登陆舰和1艘驱逐舰组成。
舰炮火力支援大队:3艘老式战列舰、4艘巡洋舰和9艘驱逐舰。
航空火力支援大队:5艘护航航空母舰(载有战斗机80架、鱼雷机27架、轰炸机27架)和5艘驱逐舰。
扫雷舰大队:扫雷舰2艘,负责清扫登陆海域水雷。
地面作战部队:陆战二师1.8万人,指挥官为朱利安·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少将。
四、第五十七特混舰队:由海军陆基航空兵、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和陆军第七航空队各一部组成,指挥官为约翰·胡佛海军少将。
第一大队:海军轰炸机56架,由胡佛少将亲自指挥。
第二大队:陆军第七航空队重型轰炸机90架,指挥官为威利斯·黑尔陆军少将。
第三大队:海军陆战队战斗机90架、轰炸机72架。
第四大队:侦察机24架及其他作战飞机。第三、第四大队统归莱维·梅里特海军陆战队准将指挥。
上述战机分别部署于吉尔伯特群岛周边的富纳富提、努库费塔乌、坎顿、纳诺美亚、贝克、霍兰等六大机场,任务是攻击塔拉瓦、瑙鲁、马绍尔群岛的日军基地,收集有关航空照片,在地面部队登陆后负责舰载航空兵无法覆盖区域的搜索与攻击任务,保卫盟军六大航空基地的安全。登陆部队夺岛撤走之后,马金、塔拉瓦和阿帕玛玛的防务将由他们承担。另外,珍珠港还将出动10艘潜艇到作战海域,执行侦察、伺机攻敌等任务。
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的上述部署可谓煞费苦心,属于典型的“围点打援”。如果航母舰队专注于支援两栖登陆作战,一旦日军机动部队提前在侧翼设伏,突然发起攻击,兵力占优的美军很可能重蹈南云在中途岛的覆辙。斯普鲁恩斯最后强调,第五十八特混舰队的首要任务是随时做好迎战可能出现的日军机动部队的准备,登陆作战空中支援主要由8艘护航航空母舰承担。
像当初山本进攻中途岛旨在吸引美军航母舰队露头并加以歼灭一样,尼米兹和斯普鲁恩斯迫切希望,美军针对吉尔伯特群岛的进攻行动能够将驻扎在特鲁克的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勾引出来,通过一场大战予以剿灭。斯普鲁恩斯在下达给出征的16位海军少将、3位海军陆战队少将、2位陆军少将及各舰舰长的命令中这样写道:“假如日军舰队主力前来阻挠‘电流行动’,挫败敌军舰队将成为首要任务。消灭日本海军的大部分有生力量,将会使我们更快地赢得战争。我们在行动中要时刻做好同敌军舰队交锋的准备。”他此时的处境,和中途岛战役前的南云颇有几分类似。
根据侦察机拍回的照片判断,日军主力部队盘踞在塔拉瓦环礁的贝蒂奥,马金环礁的布塔里塔里岛驻军不到1000人,阿帕玛玛守军不会超过两位数。尽管塔拉瓦毫无争议将会成为第一战场,但出于对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反击的忌惮,第五两栖舰队司令官特纳少将、第五两栖部队司令官霍兰·史密斯少将都将随北部战斗群一起行动。因为日军可能的反击肯定来自北面,美军希望用最老练的指挥官去应付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这种部署,和当初南云在中途岛用友永丈市等大尉级军官执行相对轻松的攻岛任务,而将村田重治等佐级军官领军的“A级攻击队”留下来对付可能出现的美军航母是同样的道理。
鉴于此,斯普鲁恩斯特别叮嘱特纳和霍兰,要以闪电速度,最好在一天之内拿下马金,使水面舰艇能够尽快从滩头撤出,掉头迎击随时可能前来挑衅的日军舰队。看到斯普鲁恩斯带这么多兵去还如此小心翼翼,陶尔斯嘲笑他是“杀鸡用牛刀”——老酒觉得真有一点儿这个意思。不过,要让陶尔斯指挥,他肯定觉得各方面都不够用。这是对站着说话不腰疼的最好解释。
斯普鲁恩斯将坐镇旗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随希尔南部战斗群一起行动。因为战斗一旦打响,这位中将司令官基本就没事可干了。战斗带给他的最大影响可能是,这艘重巡洋舰要参加对贝蒂奥的炮击行动,他再在甲板上无休止地散步,去抢朋友圈封面怕是不可能了。会议最后,参谋长穆尔上校下发了油印的作战计划,整整12大本,逾300页的内容——每本重量超过3磅——其精细程度令人叹为观止。要是换成哈尔西指挥,估计三言两语就结束了。
说曹操,曹操到。正当“电流行动”各项准备日臻完善之时,哈尔西突然从努美阿飞过来了。南太平洋部队即将对日军重兵盘踞的布干维尔岛发起两栖登陆作战,海军作战舰艇远远不足。哈尔西向尼米兹提出请求,让谢尔曼的第四大队在南太平洋再待一段时间,同时再借调一个航母大队。尼米兹本来认为,哈尔西手下的海军力量是够用的。因为第五舰队沿中太平洋的攻势一旦发起,日本联合舰队主力势必被吸引过去,等于变相支持了麦克阿瑟、哈尔西针对拉包尔的钳形攻势。但人家哈尔西毕竟那么大老远跑过来了,不帮忙于公于私都说不过去。尼米兹于是说,借舰队可以,但必须按时归还,不能影响即将展开的“电流行动”。哈尔西对托罗基纳的登陆预定11月1日进行,而“电流行动”发起的时间是11月20日。尼米兹要求哈尔西,登陆部队一旦在托罗基纳站稳脚跟,立即将两个航母大队还给斯普鲁恩斯。
于是就有了前文蒙哥马利第三大队、谢尔曼第四大队对拉包尔的空袭。事实上,两次空袭极大削弱了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实力,特别是小泽的第一航空战队损失惨重,短时间内无力再战,又等于变相支援了斯普鲁恩斯在中太平洋的作战。
东西慷慨借出去了,能否原封不动还回来就说不准了。11月5日,尼米兹指示斯普鲁恩斯,在假设两个航母大队无法按期参加“电流行动”的前提下另行拟订应急计划。11月8日,有坏消息传来,“伯明翰”号轻巡洋舰遭到日军鱼雷攻击,受损严重,不得不退出“电流行动”。好在那几艘航母均安然无恙。穆尔以最快速度完成了应急方案的修订:如果谢尔曼和蒙哥马利两个大队无法返回,登陆部队将在现有两个航母大队的支援下先拿下塔拉瓦环礁,然后北上向马金环礁发起进攻。好在后来借出去的两个大队及时归建,应急计划未能用上。
11月5日,“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升起了一面三星将旗,斯普鲁恩斯率司令部32名幕僚登上了这艘重巡洋舰。斯普鲁恩斯选择这艘已服役12年的巡洋舰作为旗舰。一个奇怪的现象是,虽然有战列舰一同出行,但二战期间,美日相当数量的高级将领对选择重巡洋舰为旗舰情有独钟,斯普鲁恩斯、弗莱彻、近藤信竹、栗田健男,莫不如此。根据斯普鲁恩斯的要求,木工在旗舰舱室安装了一张直立桌子和一块大图板,航海参谋史密斯少校在上边标出了第五舰队所有舰只和已知日军舰艇的位置,二十四小时不间断更新,以使斯普鲁恩斯在任何时刻都能准确地把握全局。
大战在即,穆尔非常希望率全体参谋人员和司令官一起照个相留作纪念。斯普鲁恩斯说什么都不答应。后来一直到了1944年初出征马绍尔群岛之前,气愤的穆尔叫来几名年轻参谋,声称要动粗,说若不就范就将他绑架过去。斯普鲁恩斯这才扭扭捏捏来到舰首甲板,拍下了极为少见的一张合影。
麻烦事还不止照相一件。那些消息一向灵通的记者知晓将要展开的“电流行动”,纷纷提出采访斯普鲁恩斯的要求。这位第五舰队司令官告诉穆尔,不想看到任何一个新闻记者,他不想搞个人宣传而被媒体利用。在写给玛格丽特的信中,他表达了对记者的反感,“国家的每个人,似乎都喜欢自由表达自己对战争的意见和看法,并把它们公布给更多的人知道。如果评论家和官员不够聪明,那就会影响我们的行动。然后日本人就会有一些根据,总比什么都没有好”。
穆尔最终说服他接受了一两名战地记者的采访。斯普鲁恩斯虽然礼貌地接待了他们,但是拒绝谈论自己,而只谈战争和团队的努力。记者为此感到非常沮丧,他们本来准备塑造一个英雄形象的。于是他们就去采访和斯普鲁恩斯接触过的人,但得到的信息大部分是错误的。
记者弗兰克·莫里斯写了《我们的幕后将军》一文,坦承所有记者都怕斯普鲁恩斯,“当将军不走动的时候,他就像一只旧鞋子一样一动不动。但他指挥着自己的部下、舰船,还有敌人,他是一个工作狂。如果他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他只要大量的工作,而没有足够的休息”。此表达显然完全错误。穆尔曾说,自己上司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个字——懒。《时代》记者罗伯特·谢罗德是极少数赢得斯普鲁恩斯尊重的人,他在1944年6月26日《时代》周刊封面对斯普鲁恩斯的介绍也只寥寥数句,“他冷,算计,呆板”,“一个修改版的金上将”,“一个冷血的好战傻瓜”。
11月1日,美国海军功勋战舰“企业”号离驶出了西海岸的布雷默顿船厂,前往珍珠港参加即将开打的“电流行动”。与7月20日进厂时相比,航母侧面足足多了36门博福斯高炮,损管中心也得到改进。飞行甲板分别加长8英尺,加宽了5英尺。甲板下为增加的水兵增设了铺位,舰桥也得到了现代化改进。11月6日,当它缓缓驶入珍珠港时,码头上一位参战军官感慨万千:“如果‘企业’号已经准备好可以战斗了,我也可以!”
北部战斗群离开珍珠港的前一天,尼米兹召集所有高级将领举行了战前最后一次会议。到这个时候,关于作战已没什么可说的了。让大家感到诧异的是,尼米兹一脸严肃。司令官强调本次作战的关键在于速度,他要求斯普鲁恩斯以最快速度拿下目标,以转身对付前来增援的日军舰队,就像山本出征中途岛前对南云的要求那样。
会议持续了1小时。最后,尼米兹板着脸说:“据情报分析,不久前,日本人制定了一个绝对国防圈,吉尔伯特群岛是这个国防圈的外围防线,势必被敌人高度重视。本次作战的成败系于未来全局,希望各位恪尽职守,通力合作。海军应全力支援登陆部队的作战。我如果听到哪个海军军官不愿支援岸上部队,马上撤他的职!”
美军的准备工作看似充分,仍存在诸多不足。前文提到的潮汐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美军在瓜岛和所罗门群岛积累了一些实战经验,但对付像塔拉瓦这样水文条件复杂和设防坚固的岛屿,还是第一次。
美军在装备和训练等方面也存在一些缺陷。他们没有登陆战专用的指挥舰,只能用旧战列舰临时凑数。南部战斗群希尔少将的旗舰“马里兰”号开战之初在珍珠港遭遇重创,现在虽已修复,但舱室太小,容不下司令部全体人员,而且通信设备非常脆弱,战列舰主炮齐射所产生的震动就会使其全部失灵。两栖运兵车数量不足,驾驶员还没有完全掌握操纵技术。单兵肩负式电台容易进水失灵的问题依然存在。海军没有进行过舰炮摧毁点状目标的精确射击训练,舰载机飞行员习惯于攻舰,缺乏对地攻击的训练。瓜岛表现不俗的陆战二师在新西兰长达7个月的休整中,主要进行的是丛林战训练,没有进行系统的岛屿两栖登陆训练。陆军第二十七师更是着重于陆军常规训练,没有与海军陆战队的战术融合。参战部队太过分散——北起夏威夷南到惠灵顿,距离遥远导致全程协同演练无法进行。上述缺陷为美军在塔拉瓦遭遇重大伤亡埋下了隐患。
就在各路大军厉兵秣马,准备大举向吉尔伯特群岛进发之时,珍珠港再次出现了意外变故。霍兰因指挥问题和特纳又一次发生争吵。他突然发现,自己在指挥系统中地位不明,坚持要求明确自己的指挥权限。在斯普鲁恩斯下达的作战命令中,写明“第五两栖军司令官将在两栖登陆部队旗舰上指挥所有登陆部队”,同时又规定“第五两栖军司令官做出的所有决定必须征得第五两栖舰队司令官认可”。霍兰在特纳之下获得的唯一权限是,“在两栖登陆舰队旗舰坐镇,并对登陆部队和预备队的具体编制向两栖舰队司令官提出建议”。——合着整了半天,我霍兰变成一顾问了。
斯普鲁恩斯曾打算登陆部队在岛上建立指挥所后,由霍兰统一指挥地面部队。但在部队完全集结之后,为了简化指挥系统,提高效率,斯普鲁恩斯和特纳对两个师长朱利安和拉尔夫的命令都跳过了霍兰直接下达。美军在登陆成功之前,拉尔夫和朱利安直接受北部、南部战斗群总指挥特纳和希尔指挥。特纳索性告诉两人,登陆部队成功上岸后,地面部队的指挥权直接下放给他们,没必要再来回汇报了。如此看来,也真没什么要霍兰干的事了。
霍兰怒不可遏,在日记中写道:“一旦登陆部队开始上岸,我理应获得不逊于特纳的指挥权。”争论惊动了尼米兹。眼看前线就要开打,后方还为这点儿事吵来吵去。一怒之下,尼米兹说,霍兰你再吵就别去了,留在珍珠港陪我。毕竟是斯普鲁恩斯自己圈定的人,霍兰最终还是随大队人马一起出发了。用他自己的话说:“只是由于斯普鲁恩斯将军的坚持,我才有幸随部队去了吉尔伯特。”
美军高层间的又一个矛盾就此埋下。因为美军在塔拉瓦出现重大伤亡,一直气不顺的霍兰对外高调宣称:“这仗根本就不应该打。”这让素有涵养的尼米兹勃然大怒。两人的矛盾从此不断升级。后来,在尼米兹圈定的参加“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本投降仪式的名单上,除斯普鲁恩斯缺席预防日本人使诈,高级将领独缺已晋升海军陆战队上将的霍兰。参谋们以为司令官忙得漏了。对他们的善意提醒,尼米兹明确表示:“我就是不想让他去!”霍兰当时表示对出不出席仪式一点儿不在乎,但后来还是说:“这是海军陆战队蒙受的最大侮辱。”
11月初,参战部队陆战二师、第二十七师分别在埃法特和夏威夷进行了最后一次战前演练。3日,北方战斗群先头部队乘3艘登陆舰出发。11月10日,第二十七师第一六五加强团从珍珠港起程,向马金环礁驶去。当天,“企业”号1架“地狱猫”降落时发生意外,弹射军官沃尔特·楚宁中尉奋不顾身地爬上起火的驾驶舱,协助飞行员拜伦·约翰逊少尉逃出生天。这天出动的还有波纳尔少将的第一大队及雷德福德少将的第二大队,他们与北方战斗群平行航行,处于其西北480公里的位置。当舰队推进至吉尔伯特群岛以东1280公里位置后,北方战斗群前往与南方战斗群会合,两支航母大队则驶向预定目标海域,静候可能前来增援的日军舰队。
从11月13日开始,南部战斗群16艘运输舰运载陆战二师的全体官兵,在第三大队护航下从埃法特出发。为其贴身护航的是一支由3艘战列舰、5艘护航航空母舰、5艘巡洋舰和21艘驱逐舰组成的强大舰队。他们的目的地是太平洋上一个代号为“海伦”的小岛。
海上航行72小时后,南部战斗群总指挥希尔少将宣布:“从今天算起的第六天清晨8时30分,我们将攻击吉尔伯特群岛的塔拉瓦环礁。我们将从环礁末端的一个小岛登陆,当地人称它贝蒂奥。登陆之前,我们将用海军炮火和俯冲轰炸机狠狠敲打它。我们将用强大的火力轰击这个地方,直到它变成一片废墟。”
在新西兰休整期间,一些细心的军官会对着海图猜测自己下一步要去的地方。有猜布干维尔岛的,有猜新不列颠岛的,有猜马绍尔群岛的,有人甚至猜到了阿德默勒尔蒂群岛,唯独没人猜吉尔伯特。因为那里全是珊瑚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岛”。华盛顿怎么会选择那里作为进攻目标呢?
对船上18000名陆战队员来说,“海伦”这个带有浪漫色彩的名称并无多大实际意义。同陆战一师刚去瓜岛时一样,谁知道那个鬼地方呢?陆战队员或晒太阳,或无休无止地打扑克,或写家书来消磨时间。经过瓜岛的殊死搏斗之后,陆战二师已经在新西兰休整了7个月。其间,一名士兵为了让他在美国的情人知道自己下一步的去向,想出了一种巧妙的暗语。“我最亲爱的紫罗兰”意思是将开赴特鲁克,“我心爱的紫罗兰”表示去拉包尔。他对塔拉瓦一无所知,只好用了“宝贵的”这个词,意思是自己在海上。士兵在信中不能写上任何暗示他们可能要去打仗的地方。其实,在报界对塔拉瓦战役报道很长时间之后,这些信件才到达收信人手中。
运输舰上,陆战队员分成不同小组,研究从空中拍摄的贝蒂奥照片。参谋军官已经制成了一个4米长的模型,上边标有不同颜色,用各种记号把海滩所有高低不平的地方都标出来。模型上甚至可以看到矮小的椰子树。士兵完全知道自己将在何处登陆,登陆后要做些什么。随着离赤道越来越近,甲板上的炎热程度越来越使人难以忍受。电影机经常出故障,陆战队员浑身淌汗,傻笑着,埋怨说陆战队看不到最新的影片,看的全是老掉牙的旧片子。尽管如此,他们还是会把每部电影都看到“END”。
不知从何时开始,队员中间开始流传塔拉瓦并无日本兵的可笑言论。有人说那里和瓜岛、基斯卡岛一样,只要美军准备发起登陆,日军就会很快消失得无影无踪。还有人说,那里由海军大佐领导的陆战队已经乘驱逐舰逃之夭夭了。这种传说绝对错误,那里不仅有日军大佐,还有少将。他们不但没有逃走,反而斗志昂扬,摩拳擦掌,等着美军的到来。
除“电流行动”总指挥斯普鲁恩斯中将以外,其他人不可能得到真正的休息。因为战术指挥权已经下放,这位中途岛战役的胜利者有充裕时间穿着夏威夷花短裤,在旗舰漂亮的柚木甲板上悠闲散步,让太阳把皮肤晒得黝黑。还是太平洋舰队参谋长的时候,看到战场指挥官看起来要错过一个机会或即将做出不利行动时,他偶尔也会按捺不住,通过无线电给他们一些建议。尼米兹一直反对这样做,“让他们自己做出决定,抓住他们的肩膀只会束缚他们的行动。只要指挥官有责任心,他们一定会做出他们认为最好的决定”。在即将展开的行动中,斯普鲁恩斯打算忠实执行司令官的这一说法。不远处的战列舰“马里兰”号上,有南部战斗群总指挥希尔少将、陆战二师师长朱利安少将,他打算完全放手,由他们自主指挥。
现在第五舰队力量如此强大,足以掩护参加“电流行动”的两支登陆部队,使之免遭日本联合舰队的袭击。尼米兹上将派去协助哈尔西的航母也正向北进发,去迂回袭击瑙鲁岛上的敌军基地,然后参加在塔拉瓦登陆前的轰炸和炮击。
从现在开始,太平洋舰队开始在数量和质量上对日军占据压倒性优势。目前美国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已经由“能否打赢”变成了“能否赢得漂亮”。此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补给问题,如何为在太平洋上遥远地方作战的庞大舰队提供补给品和燃料。参加“电流行动”的军舰多达200多艘,要把这些军舰保持在海上,在距离舰队基地珍珠港数千公里的地方连续作战3周以上,需要具有历史上任何国家的海军从未尝试过的大规模后勤和支援行动,那无疑是极其复杂和困难的。
不要紧!卡尔霍恩中将已经集合了一支由运输舰、供应舰、维修船、拖船、驳船、平底船组成的庞大队伍,以及一大批长达100米的油轮。他在富纳富提建立了浮动海军基地。第五舰队维持其200艘军舰和20000名人员所需要的一切,从绷带到炸弹,从草莓、冰激凌、蛋糕到飞机零件,在他那里应有尽有,足量供应。现有的13艘海军油船、大批扫雷舰和维修船组成的小分队仅是海军大规模后勤工作的开始,将随第五舰队的扩充而不断发展。斯普鲁恩斯后来称赞卡尔霍恩:“凡是舰队需要的东西,没有‘比尔大叔’弄不到的。”想想开战之初,美军三支航母编队为了争抢一艘快速油轮而频频变更作战计划的窘境,“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呀!
随着战事发展,卡尔霍恩麾下的船只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还增添了医疗船、收容船、水上干船坞、水上起重机、测量船、架浮桥用的平底船及其他设施,同时配备了一定数量的驱逐舰、反潜舰、扫雷舰负责警戒。其使命是随着战线不断前移,将后勤系统向前推进,使各种作战舰艇能够在靠近作战海域的地区得到急需的补给和修理维护,而不必返回后方基地。如此,就能保持持续的进攻势头,使日军难以招架。到战争后期,美军每天都能让一支航母大队找后勤舰队补给,其余几个大队仍继续与敌人作战。
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主力一直处于蛰伏状态。现在,他们终于露出了本来的“狰狞面目”,向敌人亮剑了。“印第安纳波利斯”号上,斯普鲁恩斯在给玛格丽特的信中写道:“我的社交生活暂时画上了一个句号,因为我会在船上待一周。对不起,我的信总是如此枯燥,也许将来会有所改善,但还需要一段时间。这可能是圣诞节前几周内的最后一封信,因为我还应为其他战争的事再写出一些文字。”
11月18日,美军南、北两大战斗群在阿帕玛玛和塔拉瓦以西海域顺利会合。参战各部枕戈待旦,摩拳擦掌,在宁静中等待11月20日登陆日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