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联手吕布:袁绍大破张燕
在长安发生动乱之时,袁绍在做什么呢?
答曰:还是和公孙瓒斗法。
界桥大战过后,袁绍出乎意料地打败公孙瓒,成功地扼制了公孙瓒南下的步伐,但是,公孙瓒虽然在界桥之战失利,但其实力并未受到太大的削弱。
由于不甘心失败,公元192年,公孙瓒再次派兵攻击袁绍,却在龙凑这个地方再次被袁绍击败。
公孙瓒战败,暂时退还幽州,可能直到此时,公孙瓒才隐隐约约地意识到,袁绍或许比他以前遇到的任何敌人都要难缠。
对袁绍来说,打赢了龙凑之战同样意义非凡。
因为界桥之战的胜利对他而言,实在是赢得有些侥幸,可能界桥之战过后,连他自己也不相信他就真的比公孙瓒厉害,所以袁绍虽然赢了界桥之战,但是仍然处于防守的一方,而公孙瓒也悍然发动龙凑之战。
但是第二次战败公孙瓒,袁绍终于意识到,他的军队在鞠义的率领下,其实战斗力也非常惊人,于是在龙凑之战过后,袁绍派遣其部将崔巨业率兵数万人反攻公孙瓒,并包围了公孙瓒治下的故安城。
事实证明,虽然公孙瓒连败两阵,但是战斗力尚在,崔巨业围攻故安城很久,却硬是拿不下,师老兵疲之下,只好率军撤退。
崔巨业退兵,公孙瓒便率兵反击,于是又发生了著名的“巨马水之战”,在此战之中公孙瓒出动三万名步骑混合兵团,大败崔巨业,杀死袁绍七八千名士兵,使崔巨业的主力尽失。
不仅如此,公孙瓒还乘胜南下,攻取很多郡县,一直打到平原县,前文说过,平原县是刘备的驻扎地,大概在今山东德州境内,公孙瓒从河北打到山东,可见巨马水之战让他获利良多。
公孙瓒兵锋抵达平原县之后也稍作停顿,同时派遣他置署的青州刺史田楷为齐地最高长官。
袁绍在北线失利,便暂时不去管幽州,而将重心转移到东线和田楷争夺青州。
但是让袁绍失望的是,这个田楷也很强悍,竟然和他打了两年还不分胜负。
连续两年的恶战让袁绍和田楷都筋疲力尽,史载“粮食并尽,士卒疲困,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汉书·公孙瓒列传》)”
袁绍在东线毫无进展,自然就要作出战略调整,否则他不仅青州拿不下,就怕连冀州也会出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袁绍便任命他的长子袁谭为青州刺史来牵制田楷,事实上,袁绍这个动作已经预示出他开始打算收缩东线了。
世人都知道曹操有几个好儿子,但是说句公平话,袁绍的儿子也不差,这个袁谭在成为袁绍东线军团的最高指挥之后,居然上来就打败田楷,稍稍挽回了袁军在东线的面子。
而在这个时候,李傕、郭汜所派的使者太仆赵岐来到,便主持了袁绍与公孙瓒的讲和。
从前面袁绍和公孙瓒的三次大战的结果来看,袁绍赢了界桥之战,公孙瓒赢了巨马水之战,而青州争夺战则打成平局,在恶斗两三年,袁绍和公孙瓒大概都明白,他们两个都不是好惹的主,要想完败对手,不仅自己要兵强马壮,还要等待对方暴.露弱点。
既然一时半会拿不下对方,讲和就成了惟一的选择,于是袁绍和公孙瓒不仅讲和,还在赵岐的主持下进行和亲,之后双方都率兵回各自的大本营,帝国的北方得到了短暂的和平。
事实上,袁绍之所以要和公孙瓒和亲,是因为他的大本营也遭受到了黑山贼于毒的威胁,这个于毒在被曹操打败后,又流窜到河北,伙同魏郡的反兵攻下了袁绍治下的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
邺城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城市,春秋齐桓公始筑城。公元前439年,魏文侯封邺,把邺城当作魏国的陪都。此后,邺城一步步成为侯都、王都、国都。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他治河投巫的故事,几乎妇孺皆知。之后历经两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6个王朝在这里建都,达126年。
邺城如此重要,袁绍自然拚了老命也要夺回来,于是他匆匆忙忙和公孙瓒谈和之后,便挥师西进,将于毒军包围在鹿肠山(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境内),围攻了五天,终于故破于毒的山寨,杀死于毒军队上万上,并将于毒本人杀死,至此,一度活跃于黄河流域的黄巾军余部黑山军著名首领之一于毒身死,在于毒死后,黄巾军残部的势力受到相当大的削弱,之后很多黄巾军首领投降了朝廷,也算是找到了一条出路。
杀死了于毒部,袁绍为彻底解决黄巾军余部的威胁,遂继续向北,一路击溃并斩杀左髭丈八等黄巾军残部,还沿路击溃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部,斩守数万级,不仅如此,在战胜之后,袁绍还将黄巾军的山寨内大肆屠杀。史载“皆屠其屯壁。”
现在在网上很多人指责曹操的军队杀戮太过,事实上袁绍的军队也差不多,包括曾国藩等名将也被称为“曾剃头”,对此,我们也只能感叹战争的残酷了。
既然黑山部的小头目都被袁绍荡平了,那大头目张燕自然不答应,于是率精兵数万来于袁绍会战于常山,这个常山其实就是现在所说的北岳恒山,距大同市62公里。西汉时因避汉文帝刘恒讳,一度改称为“常山”,常说的“常山赵子龙”其实也是指的恒山。
袁绍之所以对黄巾军如此痛下杀手,还因为在他和公孙瓒大战的时候,张燕派了部将杜长等人出兵帮助公孙瓒,而且先前于毒等人攻邺也与张燕遥相呼应,如果他不解决张燕,就会在和公孙瓒的决战中腹背受敌。
有时候我觉得袁绍挺幸运,在界桥之战时他有大将鞠义奋勇争先,一路大破公孙瓒军,而在和强人张燕对阵时,正好吕布逃难到了袁绍部下,于是吕布这个“飞将”就和“飞燕”进行了正面交锋,而这一战的结果是吕布率领他的爱将成廉、魏越等人冲锋陷阵,大破张燕军。
不仅如此,吕布还因为常乘着他的赤兔宝马,被当时的人称为“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语出《曹瞒传》)”,赢得了赫赫威名。
虽然在袁绍和吕布的联手出击下,张燕屡战屡败,但是张燕毕竟有精兵数万,袁绍一时也无法拿下,战到十几天之后,双方均筋疲力尽,于是同时撤军。
按说吕布在袁绍帐下,为杀于毒、平张燕立下了汗马功劳,应该会被袁绍大加重用才是。
可是吕布很快也在袁绍那里混不下去了,原因很简单,吕布觉得自己帮了袁绍的大忙,所以袁绍要更加厚待他,为此,他还请求袁绍给他多拨一些军队,不仅如此,吕布自己的部下又犯在袁术那里的老毛病,没事老想着出去抢一把,这让袁绍非常头大。
吕布所犯的错误还不公于此,《英雄记》记载:布自以有功于袁氏,轻傲绍下诸将,以为自相署置,不足贵也。
看到这里,让人非常无语。看来吕布自恃勇猛,把袁绍帐下的大将如鞠义、颜良、文丑等都当成了空气,不仅如此,他还觉得自己是大汉奋威将军、温侯,而且他的官是皇帝赐的,而袁绍部下诸将,包括袁绍自己的官位都是自封的,根本不值一提。
一句话,吕布觉得自己是真钞,而袁绍部下诸将都是假钞,抱着这种心态,他自然不能和袁绍帐下诸将和平相处。
而且就吕布要求袁绍多给他增派军队的举动而言,其实一直到现在,吕布还是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袁绍之所以接纳吕布,是把吕布当成打工仔对待的,而吕布自我感觉良好,他觉得他不是打工仔,而是袁绍的合伙人,也是老板之一,对这种情况,袁绍向来是深恶痛绝的,他连臧洪、董昭都容不下,怎么能容忍吕布呢?!
渐渐地,袁绍就对吕布起了杀意,而吕布不是傻瓜,他也觉察到了事情的不对,于是跑去跟袁绍告别,想再次跑路。
吕布求去,袁绍的态度也再次让人很费解,因为他表面上答应了吕布的请求,却在夜里派遣壮士去暗杀吕布。
大概是袁绍也奉行“不为我所用,也不能为别人所用”的原则,他知道吕布的厉害,很害怕吕布将来再来对付他,所以对吕布下了黑手。
袁绍的这个举动,我觉得还是有些欠妥,要知道吕布刚杀了董卓,正是名满天下的时候,而且名义上还是帮袁绍报了仇,就算吕布有种种不是,他把吕布赶走就是,也没有必要真的痛下杀手,之前袁术和张杨也很烦吕布,但也没真的去杀吕布就是这个道理。
袁绍曾经先后得到鞠义、臧洪、吕布这些牛人,可是在官渡之战时却都没有为他所用,不能不说是一个悲剧,我们设想一下,如果官渡之战时乌巢的守军不是淳于琼,而是鞠义或者吕布,曹操能不能一举拿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