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公元92年一公元105年,共14年)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公元92年一公元105年,共14年)

卷第四十八汉纪四十

(公元92年一公元105年,共14年)

主要历史事件

窦宪父子等人谋逆,窦氏骨干被逼自杀

汉和帝开宦官用权之始

护羌校尉邓训去世,烧当羌再叛

班超征讨焉耆得胜

窦太后崩,皇帝得知宫廷冤案真相

班超终得征召还朝,返乡后去世

汉和帝崩,幼子刘隆即位,是为汉殇帝

主要学习点

为何你提出的建议总有人反对

学习就是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

孝和皇帝下

永元四年(壬辰,公元92年)

1春,正月,派遣大将军左校尉耿夔授予北匈奴于除鞬单于印绶,派中郎将任尚持节护卫,屯驻伊吾,和南匈奴单于待遇一样。

当初,庐江人周荣在袁安的司徒府供职,袁安举奏窦景,以及为立北单于的事和窦宪争论,都是周荣起草文件。窦氏宾客、太尉掾徐齮,对他深为痛恨,威胁他说:“你作为袁公心腹谋士,排挤弹劾窦氏,窦氏悍士、刺客满布城中,你小心点!”周荣说:“周荣我不过是江淮之间一个孤单的书生,有幸在司徒府服务,纵然被窦氏所害,我也甘心!”于是回家对妻子说:“我如果遭到飞来横祸,你不要给我收尸,希望以我腐烂的尸体,来让朝廷觉悟!”

2三月十四日,司徒袁安薨逝。

3闰三月初九,任命太常丁鸿为司徒。

4夏,四月十八日,窦宪回到京师。

5六月初一,日食。

丁鸿上书说:“当初诸吕擅权,皇室正统几乎转移,到了哀帝、平帝末年,皇家祭庙,香火断绝。所以,就算是有周公那样的亲属关系,但是没有品德,也不能让他掌握权势。如今大将军窦宪,虽然能自我约束,不敢僭越,但是天下远近,都惶怖逢迎,没有敢不听他话的。刺史、二千石官员得到任命之后,都到他那里拜谒辞行,通名报姓,等待指示。虽然奉着皇上给的符节印玺,拿着尚书台签发的委任状,却不敢直接去上任,要到窦宪府等待指示,时间长的甚至要等几十天。背着王室,投向私门,这是皇上的威严受损,而下臣的权力鼎盛。人道悖乱,就会发生天变,人间有阴谋,上天就会揭露,以日食天象,警告人君。一件事在它还很细微的时候,容易处理;到了末期,就不可收拾。但是,人们总是在细微的时候不去处理,一定要让它发展成大事变。恩情太重不忍教诲,仁义太深不肯割舍,到了大事发生,才发现这一切一直就昭然如明镜。天不可以不刚,不刚则日、月、星都不能明亮;王不可以不强,不强则大小官员都纵横不法。皇上应借着这天象大变之际,改变政治,匡正过失,以回报天意!”

6六月十九日,十三个郡国发生地震。

7发生旱灾、蝗灾。

8窦宪父子兄弟并为九卿、校尉,充满朝廷,穰侯邓叠,邓叠的弟弟、步兵校尉邓磊,他们的母亲元氏,窦宪的女婿、射声校尉郭举,郭举的父亲、长乐少府郭璜(长乐宫为太后寝宫),相互交结,元氏、郭举都能出入禁中,郭举又得宠于太后,于是他们就一起密谋,要杀害皇上谋逆。皇帝也知道了他们的阴谋。当时,窦宪兄弟专权,皇帝与内外臣僚都没有直接联系,跟他在一起的只有宦官而已。皇帝认为,朝廷上下没有一个不依附窦宪的,只有中常侍、钩盾令(掌管京城附近皇家苑囿的宦官)郑众,谨敏有心机,不阿附豪党。皇上于是与郑众密谋定议,要诛杀窦宪。但是因为窦宪在外带兵,怕他叛乱,所以隐忍未发。正在这时,窦宪与邓叠都回到京师。

当时清河王刘庆,尤其得到皇上优厚的恩遇,经常在宫中留宿。皇上将要采取行动,想读一读《外戚传》,怕左右走漏消息,不敢使唤他们,就让刘庆私下里找千乘王刘伉(皇上的哥哥)要。一天夜里,刘庆把书带入宫中。皇上又让刘庆传话给郑众,问之前文帝诛杀薄昭,武帝诛杀窦婴等故事。

六月二十三日,皇帝行幸北宫,下诏命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关闭城门,收捕郭璜、郭举、邓叠、邓磊,全部下狱处死。又派谒者仆射收缴窦宪大将军印绶,改封为冠军侯,与窦笃、窦景、窦瑰都遣返自己的封国。皇帝因为太后的缘故,不想公开诛杀窦宪,只是选择严厉能干的人担任封国宰相,督察他们。而窦宪、窦笃、窦景等抵达自己封国之后,就全部迫令他们自杀。

河南尹张酺,当初数次以法律惩治窦景,等到窦氏败亡,张酺上书说:“窦氏宠贵之时,群臣都阿附唯恐不及,个个都说窦氏受先帝顾命之托,怀有伊尹、姜子牙那样的忠心,乃至于把邓叠的母亲也比作文母。如今严威既行,又都说窦氏当死,而不去仔细考察他们前后的表现,推究他们真正的思想,臣看见夏阳侯窦瑰,一向忠心善良,之前与臣谈话,也常有尽节之心,能约束自己的宾客,从未犯法。臣听说,王者对自己的骨肉亲人用刑,有赦免三次之义,宁可过分宽厚,不可过分刻薄。如今参与决策讨论的官员,都说要为窦瑰选择严厉能干的国相,恐怕也是要逼他自杀吧!应该加以宽免,以崇厚皇上的恩德。”皇帝被他的话感动,于是唯独窦瑰得以保全。

【柏杨曰】

皇帝的亲娘梁贵人被窦太后陷害致死,梁家放逐九真,即今天的越南清化市。窦宪既死,六年后,梁姓家族从九真召还,路过长沙,仍逼窦瑰自杀。

窦氏宗族宾客,凡是因为走窦宪的门路做官的,全部免职回乡。

当初,班固的奴仆曾经醉骂洛阳县令种兢。种兢于是逮捕拷问窦氏宾客,收捕班固,班固最终死在狱中。班固曾经著《汉书》,当时还未写完,皇上下诏,让班固的妹妹、曹寿的妻子班昭将《汉书》完成。

【华峤曰】

班固叙事,不偏激,不诋毁,不虚誉,丰富而不杂乱,翔实而又能把握主题,让读者手不释卷,久读不厌,这是他能成名的原因。不过,班固讥刺司马迁,说司马迁的是非观念与圣人不同(意思是说司马迁走黄、老路线,不是儒家正统思想,轻仁义而贱守节),但是班固自己呢,他的议论,常常排斥死节之士(如惋惜龚胜不能终其天年),轻视正直之人(如讥刺王陵、汲黯不识时务),对杀身成仁之士,不加以表彰(不立《忠义传》)。所以啊,班固比司马迁更加轻仁义,贱守节。

【王夫之曰】

中国历史上“朋党”这个概念,大概就从窦宪一案开始。当初霍氏败亡,只是诛杀他的家族和同案犯,并不涉及其他人。王莽篡而伏诛,王闳及其家族都没事,更不用说其他人。到了窦宪一案,窦笃、窦景、郭璜、邓叠等同案犯,诛杀他们是可以的。宋由以大臣身份与他们勾结,罢免就可以了。班固仗势横行,流放就行,都没有死罪。但是,将他们的宗族和宾客全都命名为一党,收捕拷问,这朋党之名一立,则党祸就延之于后世,君子以之穷治小人,小人也以之反咬君子,一党废,则一党兴,法律就听任人情之报复,而君王也无法控制了。汉、唐之后,国家危亡而不能救,都是朋党之祸,岂不悲哀!

孔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只有智慧最高的和最愚蠢的,这两种人,不会改变自己的立场和观点,而一般人,都是会移动改变的。什么也不向慕,就向慕为善;什么也不厌恶,就厌恶不善,全部身心,就安居于仁义,不动如山,这样的圣人,天下或许就只有一个吧!大多数人呢,出来想要做官,做官想要升官升得快,他并不能看出谁是恶人要远离他,或者专门去找谁是善人再跟着他。皇上不能正身于上,大臣不能持守于下,把奔走天下的权柄授于奸邪之手,让他越来越恶,这是谁的责任?难道皇上和大臣们就没有一点内疚吗?那些投靠窦宪的官员,忘记廉耻,看不见祸败,为了一时的利禄,陷身于水火之中,仁人君子看见他们,就没有一点同情吗?把他们全部打成一党,流放远方,永世不得翻身,他们呢,就聚集一族,伸长脖子,盼望国事反复,他们再能翻身吧!到了后来,愤毒越积越深,好人的生死也掌握在得胜当权者手中,任人宰割。国要亡人,人要亡国,臣子之间生死恶斗,而国君也无可奈何,这真是让人痛哭!

孔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错是把一个东西放到另一个东西上面;诸就是之于。举直错诸枉,就是把正直的君子地位置之于奸邪的小人之上;能使枉者直,就是能让小人也变好了)。”那么,把正直的人提拔到领导岗位就是了,还会有什么朋党呢?让那些中等人才,不用断绝他追求利禄的路径,又洗刷了他的奸党之名,他还不改过自新,努力工作吗?

君失道于上,大臣失制于前,让人心摇动不定,行不顾言,言不顾心,就像你把狂药喂给他,又斥责他的疯狂,他的疯狂,确实可恶。但是,药是你下的呢!下药的人能没有责任吗?君子应该好好想想这个道理,一人定国,能安邦定国的,就是国君一个人,天下人自己是定不了天下的。如果君上因为奸邪横行而愤激,快意于诛戮满朝,以搏流俗之踊跃称快,反过来,也是自戕以戕国。打铁的人最忌讳反复,治国的人,难道爱国还不如那铁匠爱铁,要反复摧折吗?

【华杉讲透】

王夫之是明朝人,又赶上亡国之痛,深感明朝朋党之祸,所以发了这篇议论,把窦宪一案,称为中国历史上“朋党之兴”第一案。

窦宪一案,确实是开了两个不好的先例,一是朋党,二是宦官专权。小皇帝和大臣没有联系,就靠宦官发动政变。东汉的宦官时代,也从此时拉开序幕。

9当初,窦宪娶妻,天下郡国都有送礼致贺。汉中郡也要派官吏去送礼。户曹李郃进谏说:“窦宪是皇亲国戚,不修德礼,而专权骄恣,他的危亡之祸,很快就要到了,希望明公您一心一意侍奉王室,不要和外戚交通。”太守坚持要派人去,李郃劝阻不了,就请求派自己去。

李郃一路磨蹭,走走停停,拖延时间,以观其变,到了扶风(陕西,还不到一半路程),窦宪就被遣返封国。所有和窦宪交通往来的官员都被免职,唯独汉中太守没事。

皇帝赐给清河王刘庆奴婢、车马、钱帛、珍宝,把他家里房间都塞满了。刘庆身体偶有不适,而皇帝朝夕问候,送饮食,送医药,周到备至。刘庆知道自己是被废的太子,尤其畏事慎法,小心恭孝,所以能保全他的宠禄。

【华杉讲透】

中国历史,有一种智慧,叫“免于祸患”。有一种对人生常态的描述,叫“暂时免祸”,不管你现在多么飞黄腾达,或者明哲保身,都是一个状态,叫“待罪之身暂时免祸”。因为可加之罪,人人都有,随时可能祸从天降。出事儿是必然,一生平安是偶然。你看《资治通鉴》的记载,就是这些事,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那楼塌的时候,宾客奴仆也都压死了。这时候,就要点检一下,看在这一场大祸里面,有没有人能免于祸患的,把他的免祸经验记下来,这就有了李郃的故事。

兵法追求不败,人生追求免祸,这是很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

《论语》里有这样一段话: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南容是孔子的弟子,非常有才干,又非常谨慎。孔子很欣赏他,说如果国家有道,南容一定能出人头地,得到重用。国家无道呢,他也能明哲保身,进退自如,不会招祸被杀。所以孔子把自己哥哥的女儿嫁给了南容。

孔子对侄女说,南容这人不错!以后不会被判死刑,你就嫁了吧!

10皇帝赏赐袁安的儿子袁赏为郎,任隗的儿子任屯为步兵校尉。郑众擢升为大长秋(皇后近侍,职掌宣达皇后旨意,管理宫中事宜)。皇帝每次论功行赏,郑众总是推辞的多,接受的少,所以皇帝认为他贤德,经常和他商议政事,宦官用权,就从这时开始了。

11秋,七月二十三日,太尉宋由因为是窦氏一党,被免职,自杀。

12八月十五日,司空任隗薨逝。

13八月十七日,任命大司农尹睦为太尉。太傅邓彪以年老多病为由请求交还掌管枢机的录尚书事兼职,皇帝同意,命尹睦代替邓彪兼任录尚书事。

14冬,十月,任命宗正刘方为司空。

15武陵、零陵、澧中蛮夷叛乱。

16护羌校尉邓训去世,官吏、百姓、羌人、胡人早晚前来哭灵的每天都有数千人,羌人和胡人有的用刀来割自己,又刺杀自己的犬马牛羊,说:“邓使君死了,我们也都要死了!”之前邓训任乌桓校尉时手下的将士,也奔走于道路,前往奔丧,以至于城池为之一空。官吏抓捕他们,他们也不听,官吏把情形汇报给校尉徐傿,徐傿叹息说:“这是为了义啊!”下令把他们都释放了。于是家家户户都为邓训设立神位,每有疾病,就请祷求福。

蜀郡太守聂尚接替邓训为护羌校尉,聂尚希望以恩义怀柔诸羌族部落,于是派翻译官招抚迷唐,让他居住在大、小榆谷。迷唐回来后,派他的祖母卑缺来见聂尚。聂尚亲自送到塞下,并且摆设送行酒宴,然后令翻译官田汜等五人护送她回到羌人驻地。迷唐最终还是造反了,与其他部落一起,将田汜等人残忍杀害,以鲜血盟誓,再次起兵,攻打金城寨。

聂尚因此被免职。

【华杉讲透】

聂尚有点冒失,他从蜀郡远来,新官上任,到这样复杂的地方,应该萧规曹随,继续邓训的政策,因为邓训过去的政策本来是成功的。但是他下车伊始,就想比邓训做得更好,马上做出更大政绩!

邓训怀柔,是拉一批,打一批,迷唐就是打击对象,是汉朝的敌人,也是周围大小月氏等部落的敌人。当年正是迷唐攻打大小月氏,邓训保护了他们,打跑了迷唐,才和周围各部落建立了信任和同盟关系。聂尚把迷唐请回来,不仅其他部落心里不踏实,迷唐也不知道你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你可能确实一片真心,但是他不敢相信,还是选择先下手为强,再说过去那么多血海深仇,哪里是这样轻易就能解开的呢?

聂尚犯了一厢情愿的幼稚病。一厢情愿的原因,一是不服气,他对邓训不服,不仅不顶礼膜拜,还想马上就超过他,俗话说“不服高人有罪”,这就是聂尚的罪;二是贪功,人一贪巧求速,就容易轻信,或轻信他人,或轻信自己这事儿能成。人性的轻信是没有限度的,只要符合他的期望,他啥都敢信。

永元五年(癸巳,公元93年)

1春,正月十一日,皇帝在明堂祭祀,登上灵台,大赦天下。

2正月二十四日,千乘贞王刘伉薨逝。

3正月二十七日,封皇弟刘万岁为广宗王。

4二月二十一日,太傅邓彪薨逝。

5二月二十五日,陇西地震。

6夏,四月二十日,封已故阜陵殇王刘冲的哥哥刘鲂为阜陵王。

7九月初一,广宗殇王刘万岁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8当初,窦宪立于除鞬为北匈奴单于,准备护送他回到北匈奴王庭,结果窦宪被诛,这事也就停止了。于除鞬自己叛变北归。皇上下诏,派将兵长史王辅率骑兵一千余人,与任尚一起追讨,斩于除鞬,消灭他的部众。

9耿夔破灭北匈奴之后,鲜卑人就转而填补了匈奴人留下的土地。匈奴人留在故地的还有十余万人,也自称鲜卑人。鲜卑由此就强盛起来。

10冬,十月辛未日(十月无此日),太尉尹睦薨逝。

11十一月初六,擢升太仆张酺为太尉。张酺与尚书张敏等上奏说:“射声校尉曹褒,擅制汉礼,破乱圣术,宜加刑诛。”前后上书五次,皇帝知道张酺墨守家学,不知变通,对他的奏书不予理会。但是,曹褒所制定的汉礼,从此也不再实行。

【王夫之曰】

汉章帝命曹褒制定汉礼,不要大家参与讨论,而由皇上独自裁决。曹褒杂引五经,旁及谶纬以成之。和帝加元服的成人礼,就是采用了曹褒所定的礼仪。因张酺的反对而被废除,实在是可惜了!曹褒之礼,虽然也有瑕疵,但是,也必有可取之处,如果能传下来,辨其失,存其得,考其异,验其同,后人还有个参考啊!张酺自以为他是专家,就把曹褒的成果堙没,这真是古今之大缺陷啊!

【华杉讲透】

这是一个管理学的基本现象,就是无论你提出任何新的建议,都会遭到强烈反对。反对的原因很多,一是没判断,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辨别能力。但是,没判断不等于没意见,他要说出自己的意见。而意见一旦说出来,就需要捍卫,最终就发展成强烈的反对。实际上他的意见看法一点意义都没有,但是领导者又不一定能判断和辨别这一点。二是人性本能的惰性,不愿意走出舒适区,不愿意做任何改变。三是新的建议必然给大家带来新的工作任务,你给他增加了工作,他不想干,他就从“专业角度”来反对你,或者找到任何角度来反对你。四是嫉妒,这建议不是他提的,是你提的,他不能让你成功。

领导者如果不知道这些戏码,他就干不成任何事。

“帝知酺守学不通,虽寝其奏,而汉礼虽不行。”皇帝知道张酺守学不通,守学,是守着他的家学,不通,是不能变通。实际上,他不是不能变通,而是没交给他,你交给他办,他比谁都能变通。王夫之说他是“屈公义以逞私说”,一语中的。

和帝的领导力,远远不如他的父亲章帝。当初章帝让曹褒制定汉礼,连“力排众议”都不需要,他不搭理那些吵嚷就行,根本不需要用力去排他们的众议。和帝呢,他明明知道张酺是守学不通,真正其心可诛的不是曹褒而是张酺,所以上书五次他都不回复。但是,他也让父皇留下的礼制,在他自己成年礼时已经实施过的礼制,不了了之地废除了。

和帝明明知道张酺是假公济私,张酺也知道和帝知道他是假公济私,和帝也知道张酺知道自己知道他是假公济私,但和帝还是被张酺阻拦住了,张酺掩耳盗铃,和帝也假装没听见,没看见,这就是和帝意志力的薄弱。意志力薄弱的人,就算掌握着最高权力,他也会被下属欺负和胁迫,性格弱点是没得救的,别说干不成事,已经干成的事儿也会被人废掉。

这也是我们今天企业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

哈佛商学院DavidA.Shore教授说:

如果你想制造一个敌人,就做出一点改变,任何一点小改变都行,马上就会有一大堆人,像快闪族一样冒出来,用各种理由反对你的建议。

一个方案通不过,往往和方案的好坏没有任何关系,反对的人各有理由或情绪,大都是“屈公义以逞私说”。方案能够通过并推行,完全在于领导者的判断和意志力。领导没有判断力,或者有判断,但是意志力不够,那任何方案都不会得到通过执行,组织只靠惯性前进,随着摩擦系数的增加,也就走不动了。

12这一年,武陵郡军队击破澧中蛮夷,澧中蛮夷投降。

13梁王刘畅(和帝叔父)与从官卞忌祭祀求福。卞忌等人谄媚说:“神说大王当为天子。”刘畅就此和他们有所问答,被有司举报,要求将刘畅逮捕到京师诏狱。皇帝不许,只是削减了他的封地成武、单父两个县。刘畅惭愧恐惧,上书深刻检讨说:“臣天性狂愚,不知防禁,自陷死罪,应当诛杀示众。陛下圣德,违背法律,赦免微臣,为臣所污。臣自知,如此大恩,不可再得,自愿立誓,约束自己和妻子儿女,不敢再有过失。臣的租赋收入有余,请求再将睢阳、谷熟、虞、蒙、宁陵五个县交回朝廷。所余的四个县足够我的开支。臣的姬妾三十七人,其中还没有生孩子的,愿意放她们回自己娘家。臣自己选择留下奴婢二百人,其余所受朝廷赏赐的虎贲卫士、骑兵仪仗以及诸工匠、吹鼓手、奴仆、婢女、兵器、马匹,全部送回他们原来所属单位。臣刘畅以皇上骨肉近亲,扰乱圣化,污秽清流,既然得以保留性命,实在也没有心情和脸面居于巨大的宫室,拥有广大的封国,设置官属,享用财物。恳请陛下加恩批准!”

皇上优诏抚慰,没有批准他的请求。

14护羌校尉贯友派翻译官到各羌族部落挑拨离间,以财货引诱,让他们分崩离析,然后再遣兵出塞,攻打迷唐于大、小榆谷,斩首及俘虏八百余人,缴获麦子数万斛。于是,在黄河逢留段两岸修筑城坞,又建造浮桥,准备大军渡河,攻击迷唐。迷唐率领部落向远方迁徙,到达赐支河曲。

15单于屯屠何死,单于宣的弟弟安国即位。安国当初是左贤王,没有什么称誉,做了单于之后,单于适的儿子右谷蠡王师子按次序转为左贤王。师子一向勇黠多智,前单于宣和屯屠何都喜爱他的气度和果决,数次派他带兵出塞,掩击北匈奴,回来则接受赏赐,皇上也对他特别厚待。因此,匈奴人都敬重师子,人心不归附安国。安国想杀掉师子。那些新近归降的北匈奴人,在北部时经常被师子所驱逐抢掠,都怨恨他。安国就和这些人同谋商议,想利用他们杀掉师子。师子察觉了安国的阴谋,于是离开,居住在五原界,每次龙庭会议,师子就称病不来。度辽将军皇甫棱知道这件事,也保护他,不让他去。单于对此越来越怀恨在心。

永元六年(甲午,公元94年)

1春,正月,皇甫棱被免职,任命执金吾朱徽代理度辽将军。当时单于与中郎将杜崇有矛盾,上书告杜崇的状。杜崇指使西河太守,将单于的奏章在中途扣留,单于于是失去了向上沟通的渠道。杜崇则与朱徽联合上书,控告说:“南匈奴单于安国,疏远南匈奴人,亲近新降的北匈奴人,想杀死左贤王师子以及左台且渠刘利等人。而右部投降过来的人,又密谋胁迫安国起兵背叛。请下令西河、上郡、安定等地,动员戒备!”

皇帝将奏章交给公卿们商议,众人都认为:“蛮夷反复无常,虽然不知道他们到底想怎样,但是,只要我们大兵压境,他们也不敢有什么动作。如今应该派遣有方略的使者到单于王庭,与杜崇、朱徽及西河太守并力,观其动静。如果没有其他变故,可以下令杜崇等人督促安国单于集会其左右大臣,看谁的部众横暴为害边境,共同审判,该诛杀的就诛杀。如果安国单于不接受这个安排,再授权使臣随机应变。事情结束之后,再论功行赏,这也可以威示百蛮了。”

于是,朱徽、杜崇发兵直指匈奴王庭。单于夜里听说汉军到了,大惊,抛弃营帐逃去,于是举兵要去诛杀师子。师子事先接到消息,卷起营帐进入曼柏城。安国追到城下,城门已经关闭,进不去。朱徽派手下前往调解,安国不听,又进不了城,于是屯兵在五原郡。杜崇、朱徽征发诸郡骑兵紧急向五原集结。匈奴人大为震恐,安国的舅舅骨都侯喜为等人,担心被连累诛杀,于是格杀安国,立师子为亭独尸逐侯鞮单于。

2正月二十一日,司徒丁鸿薨逝。

3二月二十日,任命司空刘方为司徒,太常张奋为司空。

4夏,五月,城阳怀王刘淑薨逝,无子,封国撤除。

5秋,七月,京师旱灾。

6西域都护班超,征发龟兹、鄯善等八国兵一共七万余人,征讨焉耆,到了焉耆城下,将焉耆王广、尉犁王汎等引诱到陈睦故城,斩杀,首级送到京师,然后纵兵进击抢掠,斩首五千余级,俘虏一万五千人,改立焉耆左侯元孟为焉耆王。班超在焉耆逗留半年,抚慰人民。于是西域五十余国全部送人质到洛阳,归附中原,一直到西海(里海)之滨,四万里以外的国家,都经过几重翻译,前来进贡。

7南匈奴单于师子即位,新投降归附的五六百人夜袭师子,安集掾王恬率领护卫士兵与之作战,将他们击破。于是新投降的人互相惊动,十五部二十余万人全部造反,胁迫前单于屯屠何的儿子薁鞮日逐王逢侯为单于,于是杀掠吏民,焚烧邮亭、庐帐,带着辎重向朔方前进,想重新渡过沙漠向北。

九月癸丑日(九月无此日)派光禄勋邓鸿代理车骑将军,与越骑校尉冯柱、代理度辽将军朱徽率领左右羽林、北军五校士以及郡国弓箭兵、边境民兵,乌桓校尉任尚率领乌桓、鲜卑的士兵,合共四万人征讨。当时南单于师子和中郎将杜崇屯驻牧师城。逢侯率领一万余骑兵围攻。冬,十一月,邓鸿等人抵达美稷,逢侯于是解围而去,向满夷谷方向撤退。南单于派儿子率领一万骑兵与杜崇所领四千骑兵,加上邓鸿所部,在大城塞追上逢侯,斩首四千余级。任尚率鲜卑、乌桓的部队拦击逢侯于满夷谷,再次大破逢侯部,前后斩首一万七千余级。逢侯于是率众出塞,汉兵因无法追击而返回。

8任命大司农陈宠为廷尉(掌刑狱),陈宠的性格,慎重而有同情心,多次审理疑案,每每引用经典和案例,务从宽恕,从他之后,司法界的苛刻风气,有所改变。

9皇帝任命尚书令、江夏人黄香为东郡太守,黄香推辞说:“主掌一方政事,我没有这种才干,希望能够留任闲散的官职,给我一个督察的小职位,从事一些宫中和尚书台的琐碎事务。”皇帝就让黄香仍旧留任尚书令,增加俸禄到二千石(尚书令俸禄是一千石,黄香在这个位置已经做了很久,又推辞不到地方做太守,所以让他以太守的俸禄,留任尚书令),对黄香十分亲近看重,黄香也勤勤恳恳,忧虑国事,就如自己的家事。

永元七年(乙未,公元95年)

1春,正月,邓鸿等军队还朝,冯柱率领虎牙营留驻五原。邓鸿被控逗留不进,延误军机,下狱处死。后来,皇帝知道朱徽、杜崇因为和单于有矛盾,截留单于的上书,以致匈奴造反,将二人都征召回洛阳,下狱处死。

2夏,四月初一,日食。

3秋,七月二十六日,易阳地裂。

4九月二十五日,京师地震。

5乐成王刘党被控买凶杀人,皇上削减了他封国的东光、鄡县两个县。(法律规定,皇宫宫女出宫可以嫁人,但不得嫁给诸侯。宫廷歌舞艺人哀置出宫,嫁给男子章初。刘党将哀置召入王府,与她私通。章初想要告状,刘党买通哀置的姐姐,杀死章初,又一连绞死三个内侍灭口。)

永元八年(丙申,公元96年)

1春,二月,立贵人阴氏为皇后。皇后是阴识的曾孙女。

2夏,四月,乐成靖王刘党薨逝。子哀王刘崇立,很快也死了,因为没有子嗣,封国被撤除。

3五月,河内(河南武陟县)、陈留发生蝗灾。

4南匈奴右温禺犊王乌居战叛变出塞。秋,七月,度辽将军庞奋、越骑校尉冯柱追击破之,将他的残部及投降的胡人一共两万余人迁徙安置到安定、北地。

5车师后部王涿鞮造反,攻击前王尉毕大,俘获了尉毕大的妻子儿女。

6九月,京师发生蝗灾。

7冬,十月二十三日,北海王刘威因为不是敬王的儿子,又被控诽谤,所以自杀。

【柏杨曰】

刘威是刘縯的曾孙,是敬王刘睦的庶子,原封斟乡侯,公元90年继承王爵,于今突然被指控不是刘睦的儿子,内幕不详。

8十二月初十,陈敬王刘羡薨逝。

9十二月十六日,南宫宣室发生火灾。

10护羌校尉贯友去世,以汉阳太守史充接任。史充到任之后,征发湟中羌族、胡人出塞攻打迷唐。迷唐迎击,击败史充,杀数百人。史充因罪被召回,任命代郡太守吴祉接任。

永元九年(丁酉,公元97年)

1春,三月初十,陇西地震。

2三月二十三日,济南安王刘康薨逝。

3西域长史王林攻打车师后王,将他斩首。

4夏,四月二十八日,封乐成王刘党的儿子刘巡为乐成王。

5五月,封皇后父亲、屯骑校尉阴纲为吴房侯,以特进身份返回家宅。

6六月,旱灾、蝗灾并发。

7秋,八月,鲜卑进攻肥如,辽东太守祭参因怯懦无能,作战失利,被下狱处死。

8闰八月十四日,皇太后窦氏崩逝。当初,梁贵人死后,宫廷事情机密,没有人知道皇帝是梁贵人生的。舞阴公主的儿子梁扈,派他的堂兄梁□(舞阴公主嫁给梁松,梁贵人是梁松的弟弟梁竦的女儿。梁贵人小时候母亲去世,由伯母舞阴公主抚养长大。窦太后在世,他们不敢揭露真相,窦太后一死,就没有禁忌了),分别向三府(司徒府、司空府、太尉府)奏报说:“汉家旧典,崇贵母氏,而梁贵人亲育圣躬,不蒙尊号,请求申议!”太尉张酺把事情告诉皇帝,皇帝感怀伤恸良久,说:“您的意思是怎么办?”张酺请求为梁贵人追上尊号,并尊崇在世的诸位舅舅。皇帝听从。这时,梁贵人的姐姐,嫁给南阳人樊调的梁嫕上书说:“我的父亲梁竦冤死牢狱,骨骸至今不能掩埋。母亲年逾七十,与弟弟梁棠等被流放,远在绝域,不知死生。请求能将父亲朽骨收葬,并让母亲、弟弟能够回到故乡。”皇帝引见梁嫕,才知道了梁贵人当年冤死的真相。三公上奏,说:“请依照光武帝罢黜吕太后的先例,贬黜窦太后尊号,并且,不宜让她与先帝合葬。”百官也多有上言附议的。皇帝手诏说:“窦氏虽然不尊法度,但太后却时常自己克制减损,我侍奉太后十年,深知大义,按礼制,臣子没有贬黜尊上的规矩,于恩不忍分离,于义不忍亏待。按前世案例,上官太后也没有被降黜,你们不要再说了!”闰八月二十九日,安葬窦太后,谥号章德皇后。

9烧当羌迷唐率众八千人进攻陇西,胁迫塞内诸羌族部落合步骑兵三万人击破陇西兵,杀死大夏县县令。皇帝下诏,派征西将军刘尚为将,越骑校尉赵世为副将,率领汉兵和羌、胡兵共三万人征讨。刘尚屯驻狄道,赵世屯驻枹罕。刘尚派司马寇盱征调各郡部队,四面向战区集结。迷唐恐惧,抛弃老弱,逃窜进入临洮南山。刘尚等人追击到高山,大破迷唐军,斩首俘虏一千余人。迷唐逃走,汉兵死伤也很多,不能再追,于是回师。

10九月二十四日,司徒刘方被免职,自杀。

11九月二十八日,追尊梁贵人为皇太后,谥号恭怀皇后,为她补行丧事。冬,十月十九日,改葬梁太后和她的姐姐梁大贵人于西陵。擢升樊调为羽林左监。追封梁太后父亲梁竦为褒亲愍侯,派使者迎接他的尸骨,葬于恭怀皇后陵墓旁。征召梁竦妻子儿女回来,封他的儿子梁棠为乐平侯,梁棠的弟弟梁雍为乘氏侯,梁雍的弟弟梁翟为单父侯,都加位特进,赏赐以巨万计,宠遇光于当世,梁氏家族,自此兴盛。

清河王刘庆,这时候才敢上书请求到母亲宋贵人的陵墓祭奠,皇帝允许,下诏太官供给四季祭祀的祭具。刘庆流泪说:“母亲在世的时候,虽然不能供养,死后终于能够供奉祭祀,我的心愿也足矣!”又想为母亲修建祠堂,但是担心有自比梁太后的嫌疑,于是不敢再说,时常向左右哭泣,认为这是终身之憾。后来他上书说:“外祖母王氏年老,请求能回到洛阳治病。”于是皇帝下诏,允许宋氏家族全部回到京师,任命刘庆的舅舅们,宋衍、宋俊、宋盖、宋暹,都做郎官(宫廷禁卫)。

【华杉讲透】

皇帝不知道他的身世,养母死后,才知道自己生母是谁,以及生母家族遭遇的家破人亡的迫害。皇帝给梁贵人平反,梁氏家族兴起,以后又成为国家一大祸害。借着平反昭雪的春风,废太子刘庆才敢请求去给与他有同样遭遇的母亲宋贵人扫墓,宋氏家族重新回到统治阶层的政治生活中。刘庆的儿子后来做了皇帝,宋贵人也追封为皇后。这些人遭遇人生的悲剧,虽然处于最高统治阶层,也都是可怜人。

中国历史上的权力斗争,总是零和博弈,一家兴,必有一家亡,始终没有建立起一个和平共处的安全机制。所以,免祸就成了人生智慧,平安落地就是成功人士。基于免祸的需求,克制就成了最重要的美德,自己克制减损,克己复礼。窦太后不是皇帝的生母,她夺了梁贵人的儿子,又害死梁贵人,养育了皇帝。皇帝不过是她谋求自己权势的工具。但是,她能克制自己,没有其他什么恶行,皇帝被他养育长大,这种恩遇,也形成了一种斯德哥尔摩综合征,杀母之仇,反而恨不起来了。

12十一月初八,任命光禄勋、河南人吕盖为司徒。

13十二月初一,司空张奋被免职。初七,任命太仆韩稜为司空。

14西域都护、定远侯班超派他的掾(副官)甘英出使大秦、条支,抵达西海,都是前代之人所没有到达过的地方。甘英考察他们的风土人情,取得他们的奇珍异物。到了安息西边边界,遇到大海,他想渡海继续前行。船夫对甘英说:“海水广大,遇到顺风,也要三个月才能渡过去。如果遇到逆风,也有耗时两年的。所以,要渡海的,须准备三年粮食。在大海里,容易让人犯思乡病,经常有人死亡。”甘英这才作罢。

【柏杨曰】

大秦,是罗马帝国;条支,是叙利亚;安息,在伊朗。有人认为“西海”是波斯湾,但波斯湾即令有强大的顺风,三个月也到不了罗马,因为那时还没有苏伊士运河,要绕道好望角,而好望角当时还没有发现。西海应该是地中海较为合理,而西海之滨就是巴勒斯坦。如果这个判断正确,那甘英的报告并不可靠,巴勒斯坦和罗马之间,交通频繁,甘英绝不会躲在旅馆里,只听船夫一面之词,自己到码头去看一看,看见繁忙的码头,就会知道去大秦并不困难。班超似乎是选错了人。

永元十年(戊戌,公元98年)

1夏,五月,京师大水。

2秋,七月己巳日(七月无此日),司空韩稜薨逝。八月十五日,任命太常、太山人巢堪为司空。

3冬,十月,五个州雨水不止。

4代理征西将军刘尚、越骑校尉赵世被控畏敌懦弱,被召回,下狱免职。谒者王信接管刘尚的部队,屯驻在枹罕,谒者耿谭接管赵世的部队,屯驻在白石。耿谭悬赏招降,诸羌族部落很多都来归附。迷唐恐惧,于是请降。王信、耿谭接受投降,撤军。十二月,迷唐等率领族人到洛阳朝见进贡。

5十二月十九日,梁节王刘畅薨逝。

6当初,居巢侯刘般薨逝,儿子刘恺应当嗣位。但刘恺自称父亲的遗愿是让他的弟弟刘宪嗣位,于是自己遁逃。有司奏请撤销刘恺的封国。汉章帝赞赏这种义行,特别优待宽限日期,但刘恺还是不出面。过了十几年,有司再次上奏此事。侍中贾逵上书说:“孔子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吗?如果能以礼让精神来治国,那还有什么困难呢?)有司不能推究刘恺为善之心,反而要绳之以循常之法,这样做,不能鼓励礼让的风气,形成恢宏宽厚的教化。”皇帝采纳他的意见,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就让刘宪嗣爵吧!事属特殊,下不为例!”于是征召刘恺,任命为郎官。

7南匈奴单于师子死,前单于长的儿子檀即位,为万氏尸逐鞮单于。

永元十一年(己亥,公元99年)

1夏,四月初九,赦天下。

2皇帝在朝会的时候,召见诸儒,让中大夫鲁丕和侍中大夫贾逵、尚书令黄香等相互辩论经义,皇帝赞赏鲁丕的学说,罢朝之后,特别赏赐给他衣冠。鲁丕上书说:“臣听说,讲说经义,不过都是转述自己老师教的道理,不是自己的发明,所以不能相让。如果相互谦让,那道理就不能辨明,就像方矩、圆规、秤锤、尺子的标准,不能随意改变。提出疑问的人,必须说明其依据;答复疑问的,也要说明他的立场,浮华无用的话,就不要说,所以不会越说越糊涂,而道理越来越彰明。观点不一致的人,不过是各自阐述他的老师教给他的东西(汉儒重视学术门第,各自执守自己老师的学问),陛下能遍览各方观点就行了,如果唯独让我这个乡野村夫说的话得到陛下的重视,那反而是我的罪了,因为这会让其他人幽远深刻的道理被遗漏啊。”

永元十二年(庚子,公元100年)

1夏,四月十六日,秭归发生山崩。

2秋,七月初一,日食。

3九月初九,太尉张酺被免职。九月十七日,任命大司农张禹为太尉。

4烧当羌酋长迷唐入朝之后,他的部落人数已不满两千,饥饿窘迫,生存不下去,入塞居住在金城郡。皇帝命令迷唐率领他的部落回到大、小榆谷居住。但是,迷唐认为,现在黄河上已经有汉军修建的河桥,军队可以随时往来,大、小榆谷已经不再安全,不能再居住,于是推辞说族人饥荒,不肯远出。护羌校尉吴祉等赐给迷唐金帛,让他用于购买粮食牲畜,促使他出塞,迷唐族人更加猜疑惊惧。这一年,迷唐再次叛变,胁迫湟中诸胡人部落,大肆抢掠而去。王信、耿谭、吴祉等都因罪全部被征召回洛阳。

永元十三年(辛丑,公元101年)

1秋,八月二十五日,洛阳北宫盛馔门(御厨房阁门)失火。

2迷唐又回到赐支河曲,率兵接近汉朝边塞。护羌校尉周鲔与金城太守侯霸,率领诸郡兵和属国羌、胡士兵合共三万人,出塞攻击,挺进到允川。侯霸击破迷唐,迷唐部落瓦解,投降者六千余口,分别迁徙安置在汉阳、安定、陇西。迷唐势力从此衰弱,远遁赐支河上游,依附发羌部落。多年以后,迷唐病死,他的儿子率领部众来投降,已经只有数十户了。

3荆州雨水不停。

4冬,十一月十四日,皇帝下诏说:“幽州、并州、凉州户口稀少(幽州的大郡有十余万户,小郡如玄菟只一千五百二十四户;并州大郡三万余户,小郡不满两千户;凉州大郡不满三万户,敦煌郡只有七百四十八户),可是差役繁重,束发自修的良吏上升通道狭窄。抚慰外族和接待夷人,人才最重要。现在下令:边疆郡户口十万以上的,每年举荐孝廉一人,不满十万的,每两年举荐一人,五万人以下的,每三年举荐一人。”

5鲜卑人进攻右北平,进而进攻渔阳,渔阳太守打败了鲜卑军。

6十一月二十六日,司徒吕盖因年老多病退休。

7巫蛮(重庆巫山县)酋长许圣因为郡官府税收不公平,心怀怨恨,于是起兵造反。十一月辛卯日(本月无此日),进攻南郡。

永元十四年(壬寅,公元102年)

1春,安定原已归降的羌人烧何部落造反,当地郡兵将他们击灭。

这时,西海以及大、小榆谷地区,再也没有羌寇。隃麋国相曹凤上书说:“自从建武年间以来,西羌犯法的,总是从烧当羌开始,究其原因,是因为他们居住在大、小榆谷,土地肥美,又有西海鱼盐之利,有黄河天险作为屏障。同时,又接近居住在边塞的诸部落,容易为非作乱,难以攻伐,所以能强大,雄冠诸部落,仗恃他们的拳脚勇敢,招诱其他羌人、胡人。如今,烧当羌衰困,党援断绝,逃亡鼠窜,远远地依附发羌部落。臣愚以为,应该抓住这个时机,恢复西海郡县,控制大、小榆谷,广设屯田,断绝羌族和匈奴之间的联系,遏制他们狂妄窥视的源头。同时,发展农业生产,让边疆富足,即可省运输徭役之费,国家又可以无西方之忧。”

皇上听从他的意见,恢复建立西海郡,迁徙金城都尉前往镇守,拜曹凤为金城西部都尉,屯驻龙耆,后来又扩大屯田面积,在黄河两岸,合共三十四部之多,即将大功告成,想不到永初年间(汉安帝时期),西羌叛乱,以至功败垂成。

2三月二十七日,皇帝亲自到辟雍(国立大学)出席宴会和射礼(射箭比赛),赦天下。

3夏,四月,遣使者督领荆州兵一万余人,分道讨伐巫蛮许圣等人,大破之。许圣等人乞降,朝廷将他们全部迁徙安置在江夏。

4阴皇后多妒忌,慢慢失宠,心中常怀怨恨。皇后的外祖母邓朱,出入内宫,有人举报,皇后与邓朱设巫蛊诅咒。皇帝派中常侍张慎与尚书陈褒调查,查实后以大逆之罪弹劾他们。邓朱的两个儿子邓奉、邓毅,皇后的弟弟阴辅都被拷打致死。六月二十二日,皇后因罪被废,迁居桐宫,忧郁而死。皇后父亲、特进阴纲自杀。皇后的弟弟阴秩、阴敞及邓朱家属全部流放到日南郡比景县(日南郡,正午时分太阳当在头顶当空正中,而此地太阳已经偏南,所以叫日南,在越南东和县)。

5秋,七月十三日,常山殇王刘侧薨逝,无子,立其兄防子侯刘章为常山王。

6三个州发大水。

7班超久在遥远的边域,年老思乡,上书乞求回到中原,说:“臣不敢指望能到酒泉郡,但愿能活着回到玉门关。谨派我的儿子班勇跟着安息国进贡的使团入塞,在我死之前,让班勇能亲眼看到中原的风土。”朝廷久久没有回复。班超的妹妹曹大家(班昭,因为嫁给曹寿,又博学高才,有节行法度,皇帝数次召她进宫,给皇后和贵人们做老师,所以尊称为曹大家)上书说:“蛮夷之性,背逆而轻侮老人,而班超随时都会死亡,如果不派人接替他,恐怕会打开奸邪的源头,生出逆乱之心,而卿大夫们,把班超的职位当成普通职位处理,没有长远的眼光和考虑,如果突然发生事变,则班超气力不能从心,上损国家累世之功,下弃忠臣竭力之用,实在是令人痛心!班超在万里之外,归心似箭,自陈苦急,伸长脖子盼望,至今已经三年,没有任何回复。妾听说古人十五岁参军,六十岁也让他退役回家了,休息养老,不再担任职务。所以妾冒死为班超哀求,趁着他的余年,能让他活着回来,能再次看到皇家宫阙。让国家没有劳远之虑,西域没有仓猝之忧,班超也能够得到文王葬骨之恩(胡三省注:文王修建灵台,挖出一副枯骨。左右的人说:‘这是无主枯骨。’文王说:‘怎么无主,我是天下之主,就是他的主。’于是将枯骨安葬。天下人都说文王之仁,及于枯骨,何况对人呢)、田子方哀老之惠(田子方是魏文侯的国师,见魏文侯的老马将被抛弃,说:‘少尽其力,老而弃之,非仁也。’于是把老马收养)。”

皇帝被班昭的话感动,于是征召班超还朝。八月,班超抵达洛阳,拜为射声校尉,九月,班超去世。

班超即将回国,以戊己校尉任尚代为西域都护,任尚对班超说:“君侯在外国三十余年,而我接替您的工作,任务很重,而我思虑浅薄,希望君侯教我!”班超说:“我年纪老了,智慧也没了,您当然应该身当大任,哪里是我赶得上的呢!非要我说,我就斗胆说几句蠢话:塞外的将士,都不是孝子贤孙,全是因为犯罪被流放来边疆屯驻抵罪的。而蛮夷呢,又常怀鸟兽之心,很难凝聚在一起,稍不注意就一哄而散。如今您性格比较严苛急切,要注意水清无大鱼,明察秋毫,什么都看得一清二楚,就会失去下属人心。最好是简单随意,宽容小的过失,只要总揽大纲就够了。”

班超走后,任尚私下对自己亲近的人说:“我以为班君有什么奇策,听他说的话,也不过平平。”任尚后来果然把西域带入混乱,正如班超所言。

【华杉讲透】

不服高人有罪,任尚又是一例。

什么叫服?就是放弃自己的判断,对高人所说的话,不作判断,坚决执行。理解的就执行,不理解的,就在执行中学习,加深理解,绝不按自己的想法来办!为什么呢?因为高人已经机关算尽,你也想算一算,但是,你还不知道机关在哪儿,别人告诉你了,你也听不懂,你就不要算!

任尚的态度,是典型的有“胜心”,他虽然表面请教班超,实际上一心想胜过班超,不知道自己面前的,是五百年才出一个的高人!

跟师父学习,口诀是“守、破、离”。你先萧规曹随,一切按师父说的做,不要活学活用,而是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把师父教的全都能不走样地做到了,知行合一,烂熟于心了,你再去看自己能不能突破,最终才能离开师父的章程,有自己的风格。

镇守西域这样的重任,重要的不是创新,而是不出事儿!

任尚轻佻,他以为会有什么“奇策”,不懂得兵法不是战法,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是不败之法。从来就没有什么奇策,而是在复杂的博弈中寻找均衡。

8当初,太傅邓禹曾经对人说:“我率领百万之众,未尝妄杀一人,我的后世,一定有子孙兴起。”他的儿子、护羌校尉邓训,有一个女儿叫邓绥,性格孝敬友爱,喜欢读书,经常白天从事女红,晚上就诵读经典,家人都叫她“诸生”。叔父邓陔说:“我听说,救活一千人的,子孙必有封爵。我哥邓训做谒者的时候,负责整修石臼河,每年都救活数千人,如果天道可信,家族一定有福报。”(当初,明帝时期,治理滹沱河、石臼河,计划打通从都虑到羊肠仓,作为粮食漕运的水道。太原官吏人民苦于差役,数年不能完成,死者不可胜算。章帝时期,邓训被皇帝委派负责此项工程,他调查后汇报说工程不可行。皇帝下诏,停止该项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的费用以亿万计,还保全了民夫差役数千人的性命。)邓绥后来被选入宫为贵人,恭敬、严肃、小心,一举一动都有法度,侍奉阴皇后,以及与其他嫔妃相处,总是克制自己,居于人下,就算对宫女奴仆,也和颜悦色,加倍厚待,皇帝对她非常嘉许。有一次她生病,皇帝特令她的母亲、兄弟都可以入宫侍奉医药,不限日数,邓贵人推辞说:“宫禁至重,而让外面的人久在宫内,上令陛下有偏心的讥议,下令贱妾遭到不知足的批评,上下都受到损害,这是我不希望看到的。”皇帝说:“别人都以家人可以经常进宫为荣,邓贵人反以为忧吗?”

每次有宴会,诸姬都竞相修饰,唯有邓贵人素面朝天,衣服有和阴皇后同色的,马上换掉。如果一起觐见,从不敢与皇后并肩站立,也不敢并肩而坐,走路总是微屈上身,放低身段。皇帝每次问什么问题,常常逡巡后对,不敢抢在皇后前面回答。

阴后身材短小,举止偶尔有失礼仪,左右随从都掩口而笑,唯独邓贵人怆然不乐,为皇后隐讳,就好像那是自己的过失。皇帝知道邓贵人劳心曲体,叹息说:“修德之劳,乃如是乎!”

后来,阴皇后不被宠幸,邓贵人每次轮到皇帝要临幸她的时候,就以生病推辞。当时皇帝好几个皇子夭折,邓贵人忧心继嗣不广,数次遴选才人进献给皇上。

阴皇后见邓贵人声誉日隆,非常痛恨。有一次,皇帝生病,病情危急,阴皇后密言:“我若掌权,让邓氏断子绝孙!”邓贵人听说后,流涕说:“我竭诚尽心以事皇后,竟然得不到保佑。我将跟随皇帝而死,上以报皇帝厚恩,中以解宗族之祸,下不令阴氏受到再造‘人彘’的讥议(人彘指当年吕后对戚夫人的迫害)。”当即准备服毒自杀。宫人赵玉坚决制止,又哄骗她说:“刚才有使者来,说皇帝的病已经好了。”邓贵人这才停止。第二天,皇帝的病果然好了。

后来阴皇后被废,邓贵人反而为她求情,皇帝不准。皇帝想要册封邓贵人为皇后,邓贵人更是称病,深自闭绝。冬,十月二十四日,皇帝下诏,立贵人邓氏为皇后。皇后辞让,不得已,然后即位。各郡国的进贡,旧例是单独有一份直接给皇后,邓皇后下令禁绝,只要纸墨而已。皇帝每次要给邓氏加官进爵,皇后都哀请谦让,所以哥哥邓骘终皇帝之世也不过虎贲中郎将。

9十月三十日,司空巢堪被免职。

10十一月初六,任命大司农沛国人徐防为司空。徐防上书说:

“汉朝立博士有十四家(光武中兴,恢宏稽古,核定儒家五经标准,《易经》以施雠、孟喜、梁丘贺、京房的解读为准,《尚书》以欧阳高、夏侯胜、夏侯建的解读为准,《诗经》以申培、辕固、韩婴的解读为准,《春秋》以严彭祖、颜安乐的解读为准,《礼记》以戴德、戴胜的解读为准,一共十四家),然后设定考试,评定甲乙等级,以勉劝学者(博士弟子,每年考核录用甲科四十人为郎中,一科二十人为太子舍人,丙科四十人为文学掌故)。现在,我看太学里的学生,不认真学习自己老师的学问,不尊重标准解释,相互包庇,各自发挥,开辟学术邪路,每次有策问考试,则相互争论,议论纷纷,互相指斥是非。孔子都说自己是‘述而不作’,只是记述往圣先贤的话,并不敢自己发明创作,又说‘吾犹及史之阙文’,读史或记述时碰见有掉了一个字或一段话的,就把那空缺保留在那里,不敢妄自猜测添补,以待后人考据。而今天这些学生呢,不依章句,妄自穿凿附会,以照搬老师的话为耻,以创立自己的学说为荣,轻侮道术,浸以成俗,这不是陛下遴选人才的本意。改变浅薄的习俗,莫过于提倡忠心,这也是夏商周三代以来的大道(《史记》中司马迁说:夏朝提倡‘忠’,但‘忠’使小人变得粗野;商朝提倡‘敬’,但敬又让小人崇尚鬼神;周朝提倡‘礼’,但礼又让小人变得虚伪,要救‘礼’的弊病,就要用‘忠’,三代之道,就是循环使用)。专精务本,是儒学的关键。臣以为,博士及甲乙策试,应该各自遵从各自标准文本,每次考五十道题,解释得最多的为上等,引用原文最明确的为高级。如果不依从先师的学说,表达的意思与标准答案不同的,全部要求更正。”

皇上听从了徐防的意见。

【柏杨曰】

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意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结束了当时的学术自由。经过两百年漫长培养,前有鲁丕、后有徐防,竟然要求学者,不仅不可跳出儒家的大圈圈,更不可跳出“师承”的小圈圈。眼中只有师承,没有真理。

【华杉讲透】

这个问题很复杂,在鲁丕的言论那一段,笔者已有评述,这里再作一补充。

一个社会,必会诞生一种理论。孔子的《论语》是一种理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那是一种治天下的理论;商鞅的《商君书》也是一种理论;柏拉图的《理想国》是一种城邦国家的理论;英国的《大宪章》是一种君主立宪的理论;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则开辟了现代国家的理论。

在古代,各个文明,各个理论,各自统治各自的国家,国家和国家的战争,主要是国王战争、贵族战争、民族战争,或者历史上循环的改朝换代的战争,不涉及理论之争。即使有宗教战争,也从属于国王贵族之间的战争或民族之间的战争。

从法国大革命开始,欧洲从贵族战争,走向思想和思想的战争,理论和理论的战争,一步步形成今日之世界,人类从利益的冲突,走向思想理论的冲突,再走向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所以,思想和理论实为维系一个社会的根本,汉武帝和汉和帝的考虑,也在于此。

在本系列第一册的序言里,我说我不是要写一部《资治通鉴》,而是要写成一部《资“自”通鉴》,主要是看我们自己要怎么做。因为在政治上,自然要依从自己本国的理论。没有一个国家是凭空而来,都是带着祖先传下的一切政治文化遗产,我们必浸泡在这遗产里面,个人之于社会,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无可无不可,这是孔孟的思想。

从自己治学来说,要点在“知行合一”,学习往圣先贤的东西,关键是去实践,学以润身,切实笃行,这才是学习的意义。一个人选择一种哲学,一定因为他自己本身就是那样的人。是那样的人,照那样去做,就有那样的学问。如果自己没有去做,只是讲说,而且一定要讲出一点“不同的东西”“自己的东西”,不是为了学问,而是为了表现自己,那就是哗众取宠,就是玩物丧志,就没有诚意正心。

太学的学生们不照老师教的学,各自发挥,不是真有真知灼见,只不过是表现自己的浅薄罢了。所以徐防有意见,皇帝也同意。

至于柏杨老师所论,又是一大话题,不是本书的任务了。如果对社会有不同看法,孔子的观念是明哲保身。明哲保身,不是苟且偷生,明于事,哲于理,所保之身,不只是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而首先是保证自己不同流合污,所谓君子和而不同,道理也在于此。

学习的意义有两条:一是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二是也有知而不能行的,不归你说了算的,也要学,学了,是为了免于愚蠢。

笔者看自己,一是缺德,好多事做得不对,处理得不好;二是太蠢,好多事不明白,所以要学习啊!

11这一年,封大长秋郑众为鄛乡侯。(郑众因为诛窦宪的功劳封侯,宦官封侯,从此开始。)

永元十五年(癸卯,公元103年)

1夏,四月三十日,发生日食。当时皇帝按照汉章帝时代惯例,兄弟们都留在京师,有司上奏说:日食是因为阴气太盛,奏请将诸王遣返各自封国。皇帝下诏说:“三十日的天变异像,责任在我一个人。诸王都还年幼,如果早早离开‘顾复’(引用《诗经》:‘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父亲生了我,母亲养育我,抚慰我,喂养我,让我生长发育,照看着我,始终不让我离开父母的视线,进进出出都怀抱着我),不能将他们抚育到成年,就会有《蓼莪》《凯风》之哀(《蓼莪》是《诗经·小雅》的篇名。此诗表达了子女追慕双亲抚养之德的情思。后因以“蓼莪”指对亡亲的悼念。《凯风》出自《诗经·邶风·凯风》,感恩父母把子女抚养成人)。我硬不下心肠将他们送走,即便知道不符合国家法度,但还是让他们留在京师吧!”

2秋,九月二十日,车驾南巡,清河王、济北王、河间王三位亲王跟从。

3四个州下雨不止。

4冬,十月十七日,皇帝抵达章陵。十月二十七日,进幸云梦。当时太尉张禹留守京师,听说车驾要去江陵,认为皇帝不宜冒险远游,驿马送来谏书。皇帝回复诏书说:“祭祀了章陵,本来想向南观礼长江,正好接到您的奏书,就在汉水,回舆而返了。”十一月二十三日,车驾还宫。

5之前,岭南进贡鲜龙眼、荔枝,十里设置一个驿站,五里一个瞭望台,昼夜传送。临武县令、汝南人唐羌上书说:“臣听说,上不以能吃到美食滋味为德,下不以贡献膳食为功。现在看到交趾七郡,进献鲜龙眼等物,风驰电掣,把鸟都惊飞起来。南方土地炎热,恶虫猛兽,不绝于路。传送贡品的人一旦碰上,就有生命危险。死者不可复生,趁他们活着的时候,还可以拯救。这荔枝、龙眼送到金銮宝殿,也未必能延年益寿。”

皇帝下诏说:“远方珍馐,本来是用来祭献宗庙,但如果因此让人受到伤害,就不是先帝爱民的本意了。现在,下令太官,不再接受此类贡品!”

6这一年,首次下令各郡国可以从夏至日开始审理判决一些罪行轻微的案件。

永元十六年(甲辰,公元104年)

1秋,七月,旱灾。

2七月初四,司徒鲁恭被免职。

3七月十三日,擢升光禄勋张酺为司徒。八月二十二日,张酺薨逝。冬,十月初五,任命司空徐防为司徒,大鸿胪陈宠为司空。

4十一月己丑日(十月无此日,柏杨查证为十一月初十),皇帝行幸缑氏,登百岯山。

5北匈奴遣使称臣进贡,愿意和亲,重修呼韩邪单于旧约。皇帝因为他没有遵照过去的礼数,不同意,但是厚加赏赐,不派使节回访。

元兴元年(乙巳,公元105年)

1春,高句丽王宫侵入辽东郡边塞,抢掠六县。

2夏,四月庚午日(四月无此日),赦天下,改元。

3秋,七月,辽东太守耿夔进攻高句丽,破之。

4冬,十二月二十二日,皇帝崩逝于章德前殿(享年二十七岁)。当初,皇帝的儿子们总是夭折,前后有十几个之多。后来,再生下皇子,就隐秘地养育在民间,群臣都不知道。等到皇帝驾崩,邓皇后才将养在民间的皇子抱回。长子刘胜,患了顽固不治之病。幼子刘隆,才生下来一百多天,就被迎立为皇太子,当天晚上,即皇帝位。邓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这时候刚刚发生国丧,宫中禁卫还不严密,丢失了一箱珠宝。太后心想,如果拷问,一定会有无辜受难的,于是亲自调查涉嫌宫人,察言观色,结果偷珠宝的人当场承认服罪。再有,和帝所宠幸的宫人吉成,她的侍者联合起来控告她行巫蛊事,被下掖庭拷问,证据确凿,吉成也亲口承认。但是,太后认为,吉成在先帝左右,先帝待她有恩,平时也没有什么恶言,如今反而行巫蛊要害死皇上,不合情理。于是亲自召见吉成,询问考察,果然是侍者们干的。大家莫不叹服皇太后的圣明。

5北匈奴再次遣使到敦煌进贡,解释说因为国家贫穷,未能备齐礼物,请求汉朝能派出使节到北匈奴,单于将派儿子入朝为质。太后也不派使节回访,只是加以赏赐而已。

6洛阳县令、广汉人王焕,居身平正,能以明察秋毫,揭发奸状,外行猛政,内怀慈仁。凡是他所断的案,无不悦服,京师人都认为他是神一般的存在。这一年,王焕死在任上,街市上的百姓,无不哀叹流涕。王焕的灵车向西运回故乡安葬,经过弘农,百姓都在道路上摆设祭案。官吏问什么缘故。百姓们说:“以前我们到洛阳缴粮,总要被下面的吏卒抢去一半。自从王先生做洛阳县令,再也没有吏卒抢我们的米,所以我们来报恩。”洛阳百姓为王焕修建祠堂,创作颂歌,每当祭祀的时候,就奏乐歌唱这些诗篇。

太后下诏说:“忠良之吏,是国家治理的关键。国家不断访求这样的好官,但是得到的却很少!现在,任命王焕的儿子王石为郎中,以勉励那些好官!”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战国到三国·共7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华杉讲透《资治通鉴》(战国到三国·共7册)
上一章下一章

卷第四十八 汉纪四十(公元92年一公元105年,共14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