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空明剑仙
“开玩笑,我堂堂仙王境,怎么可能做不到你这小姑娘提出的要求?”
在吸收到久违的仙力之后,青年男子突然变得十分兴奋。
“那就拜托前辈了。”
姜仪妃向他低头,微微鞠躬,然后又问道:“还不知前辈名号?”
青年男子回答道:“我的仙名是空明,因为以剑证道,所以道友都称呼我为空明剑仙。”
“空明前辈,那就拜托了,我只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
说完,姜仪妃再次向他拜谢,接着便瞬间离开了这个农舍。
空明剑仙见她跑得这么快,摇摇头,紧接着拿起放在秋千椅上的扇子,向它吹了一口气,那扇子立刻就变成了一柄刻着奇特纹路的长剑。
“看来,回到仙界的希望,终于来了。”
空明剑仙摇身一变,原先身上普通的衣服瞬间化为他在仙界时候的着装。
“小鸡们,爷要走了,咱们江湖再见。”
……
姜仪妃先是来到京城的太元殿上空,然后开启灵仙眸查看了一下里面的情况。
如今,她既然拥有了如此强大的仙力,在探知方面自然也比以往要更加强大。
赵芳菲离开这里已经十年,在这十年里,这里的变化也算是很大的。
姜仪妃想光明正大混进太元殿中,但一时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做才好。
突然,她心生一计。
只见她运转灵力,以仙力施展出障眼法,让自己变成赵芳菲的样子。
赵芳菲如今的模样,也与十年前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她变成赵芳菲的样子,到太元殿中是最合适不过了。
当她走到太元殿外的时候,门口的守卫拦住了她。
然而,一名眼尖的守卫还是认出了她的样子,立刻下跪道:“参见……”
之后的几个字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姜仪妃摇头打断了。
姜仪妃问道:“我……朕问你,如今朝廷之中谁在主权?”
“陛下,如今朝中是摄政王殿下在掌权。”
守卫有些惶恐地回答,另外一名守卫听到这话之后,原本一名扬出的武器,立刻就被他乖乖收了回去,然后站得十分笔直。
“知道了,你们不用通报,由朕自己进去便可。”
“是。”
守卫立刻退到两旁,然后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姜仪妃点点头,径直往太元殿大门走去。
刚刚走进太元殿里,后面的大臣都注意到了她,原先是觉得有些面熟,随后便一下子朝着她做出跪拜的姿态。
前面的官员注意到了,也顺着跪拜的方向看过去,见到“赵芳菲”之后,立刻跟着都下跪了。
当然,没有下跪的,除了前面几个藩王之外,就只有坐在龙椅旁边的摄政王了。
赵麟看到姜仪妃来了,便立刻站起身来,与其他几个藩王一起作揖道:“臣摄政王赵麟、楚王赵怀雍、秦王夏云逸、赵王赵春喜、魏王赵武、随王赵青明,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姜仪妃处变不惊,边走边道:“平身!”
“谢陛下!”
姜仪妃慢慢登上陛阶,但并没有坐上龙椅。
只见她笑了笑,随后将障眼法散去,众人眼中的赵芳菲瞬间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的模样。
摄政王和其他大臣都十分意外,摄政王和其中一些大臣,都认识姜仪妃。
“你是,镇国长公主?”
一名白胡子的同平章事已经认出了姜仪妃,其他的大臣听到他说的话之后,都议论纷纷。
“镇国长公主这个名号,其实与我而言,有与没有,都没有什么区别。”
姜仪妃红唇微抿,看着阶下众人,说:“陛下如今还在闭关,我奉陛下之名,以她的身份前来察看朝政情况,如今看到天下太平,我也好向陛下交代。”
“原来是这样啊!”
大臣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纷纷点点头,但还是有的大臣对姜仪妃指指点点。
“好了,你们继续上朝,我就不打扰你们了。”
说着,姜仪妃就要离开。
然而,她刚要离开的时候,摄政王叫住了她:“镇国公主留步。”
“摄政王,可还有什么事情吗?”
姜仪妃为避免麻烦,直接在这里开启了自己的命星领域,范围直接覆盖了整个太元殿。
摄政王自然是被压迫得无法说话,只好竭力摇头。
姜仪妃也没有废话,而是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样子,问:“摄政王殿下,你怎么了,是哪里不舒服吗?”
“没事,你走吧……”
赵麟的脸色发白,看上去就像是凭空承受了突然加在他身上的铁石一般。
“多谢摄政王体谅。”
话音刚落,姜仪妃的身影就消失了。
等她离开的时候,命星领域自然也同步消失了。
待赵麟重新恢复自由的时候,便大口大口喘气,双手不自觉攥紧了拳头。
……
姜仪妃来皇宫,自然只是顺路而已,她想要看看如今的朝廷究竟变得怎么样了。
在扶仙涧修炼的时候,姜仪楚就曾经跟她说过越王朝的情况,还说若是有机会的话,可以先到越王朝的朝廷里看一下。
她来到京城的时候,恰好想到了这件事情,于是便顺路来到太元殿里看看如今朝廷的情况。
原先她以为,这江山十年过去,很有可能会易主。
但是没有想到,朝廷竟然稳稳当当地掌握在摄政王的手里。
唯一不同的是,不仅摄政王在朝廷,就连那几位平时无事不得进京的藩王,现在也都大大方方站在了朝廷当中。
而且,刚刚看他们的样子,似摄政王和其他几位藩王,才是这朝廷当中的核心。
至于那些大臣,他们能够插上话的真的有点少。
能够发表自己意见的,最少也得是同平章事这种级别的。
普通的京官根本没有发言权。
然而,她不知道的是,这朝廷看似没有什么改变,实际上统治的格局已经变了。
因为皇帝没有退位,但又闭关修炼,摄政王自己也不能坐稳江山。
那些藩王之所以都站在了朝堂之上,就是摄政王妥协的结果。
他把藩王都召进京,然后提议由摄政王与藩王共同商议,提出草案,再由众大臣选择不记名投票的方式,完成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