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六章 巧石
一是主要还是因为有那些禁军在,他们就算有那个想法也没那个胆子,不敢放肆,这也是为何他们现在还是得听命于皇后的原因。二是那毕竟是圣旨,他们会出于本能,不敢去违抗。
于是乎,大臣们在得知自己的亲眷被借着祈求的名义关押在宫中的时候,一个个都急得焦头烂额,各种找办法想要救出他们。
只是很显然,在不敢违抗的前提下,根本没有任何办法能够救出自己的亲眷,所以说,在这之后,大臣们都是一个个愁眉苦脸的,恨不得每天脸上都堆满乌云。
这种哭丧着脸的氛围以及皇后当时明目张胆,目中无人般下的圣旨,很快通过董小溪的消息网里,而后传进了她耳中。
“皇后下旨要求三品以上官员的家眷和命妇等祈求天羽国度过近日的劫难?这是什么时辰发生的事情?”
面对着着这个消息的来源,董小溪清楚这绝非是玩笑话。
其实她在今早前去日常调理皇上的身子时,就已经听见宫女们正在偷偷摸摸地讨论有关于皇后的事情。
董小溪不确定皇上有没有听到,但是她倒是听得一清二楚。
宫女们没有畏惧自己,也没有避开自己,可能是因为她是真正地被皇后重用,那些宫女们非但不忌惮她,还一个个知道些什么宫里的好消息就全来告诉她。
即便是她这几天因为想要单独和皇上讲话,而后请他们在门外待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但是她们非但没有起疑,还觉得这是有关于她的治疗方法。
于是乎,宫女们一个个很识趣的听从了她的要求,有时候看见紧闭的寝殿大门,有些宫女还会敲敲门,得到准许后再进去。
正因为这样,董小溪她一个人和皇上独处在一起的时间才会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但这并不代表董小溪就能够完全信赖于她们。
虽说宫女们肯肆无忌惮地将所有知道的消息都告知自己,但是谁又能够保证,这些人并不是皇后的监视器,也在随时随刻将自己的一举一动精准地汇报给了皇后。
也正是因为顾虑到这一点,董小溪依旧万事如旧,每个举动都用得小心翼翼,就是害怕露出破绽。
她今早在宫女那里听说的事,也就是刚刚程浩影的人给自己说的事情。
但是宫女们给自己说的异常简略,就是说皇后给大臣们的亲眷下旨了这样,类似于一句话的东西。
这也是为什么董小溪现如今才知道这件事的缘由。
“就在刚刚,宫中传来消息,是我听那些大臣们亲口说的。”
负责给董小溪带消息的人如实说道。在这之后董小溪又问了几个有的没的,将心中的疑问解答后,才让那人离开。
她现如今才算是真正得知了皇后的阴谋,原以为派出刺客刺杀太后娘娘已经是个很不可思议的事了。没想到后头还有更厉害的,既然这样的话,自己之前传出去的东西也没了太大的作用。
也是,皇后也算是个在宫中深造已久,颇有城府,有头有脸的人物,并不是路边随便跳出来张牙舞爪,狐假虎威的人。
事情变得麻烦了起来……董小溪周期眉头,不自觉地在心中想到。
没想到自己算计了那么多,拼命用尽全力反转局势。到了皇后那里,扳倒自己不过是一两句话的事情。
从心灵深处深深感觉到了她与皇后的实力差距,但董小溪依旧不肯就此罢休。
至少,她进宫就是为了扭转局势,做了那么多的努力,想尽了一切办法,并且托了那么多人才勉强走到了如今的这个地步,董小溪又怎么能接受失败告终这个结局。
现在要说放弃还太早,可是她又该怎么做?费劲心思想出的无数个方法也完全被皇后灵活地击垮,董小溪她先在唯一庆幸的是,至少皇后目前还没有发现幕后黑手其实是易容成棉铃的她。
但是要是继续待下去的话,总会有暴露的那一天。
再加上皇后现在局势正旺,正是迫在眉睫的时刻,她却想不出任何的对策。
一向冷静自若的董小溪也突然之间变得着急起来,如果,皇后的阴谋得逞的话,那么赵宣凌也会彻底坐实谋逆的罪名,到时候就真的一切都晚了。
而董小溪苦苦所做的一切也会在刹那间被粉碎个干净。
心下因为着急,董小溪面颊上出得冷汗越来越多,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第不知道几次叹了口气,她否决掉刚刚从脑海里冒出来的新点子,无奈着。
一筹莫展之时,从宫外突然传来了消息,直冲着董小溪来。说是某地出土了一块石头,上面写到皇后要牝鸡司晨。
董小溪惊讶地同时,也不确定这件事情的真实性。天底下怎么会有如此之巧的事情,正当她愁眉苦展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有一块针对皇后的石头便突然地出现了。
但是董小溪即便深刻怀疑,也没有其他办法能够阻止皇后的阴谋,于是乎,董小溪带上程浩影,想要前去那块地一探究竟。
“你也觉得那块石头很可疑对吧?我主要还是觉得实在是太巧了,就卡在这个节骨眼上。”
“我听说皇后下旨的事情了,虽说是很巧没错,但是这岂不是天助我也,我们什么都不用做,就能又让皇后跌回原位。”
程浩影确实说得很有道理,但是董小溪依然还是很想知道石头的来源。
毕竟她不相信世界上有巧合这种东西存在,冥冥之中一定有人在暗中帮忙。
而此时此刻,董小溪还在思考石头的来源,宫外的那个消息完全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地进到了宫中。
一时,局势又压倒性地发转了过来,这条消息将皇后完完全全地压倒下去,很难翻身。
一时之间,皇后处于了真正的风口浪尖之处,对她的抵御和不满从未停歇般地从四面八方朝着皇后袭来。
而皇后的祭祀活动也被有了底气的大臣们多次的婉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