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家务琐事
王长有入伍以后,家中的一些琐事又王祥自己亲自打理。
这些柴米油盐的事把王翔闹得焦头烂额。。
王长才有时也能帮助料理下,但是,在柴米油盐这块,他一样也做不了主,少不了老叔。
王长才在每天早上起来做饭。在做饭时,听着王长才在厨房大声地喊一声,“
老叔家里没有米了,只够这一顿的了。”
又过了一会儿王长才又喊道:“老叔炖菜没有盐了,”
以往王长友在家时,这些事情都有都是他料理,王祥从不过分问,这回王长有不在家,每一样东西都得由王祥亲自去买。
日子一天天的过着,一转眼。王长有已经走了一个多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王祥每天晚上他都睡不着觉,他担心王长有,不知道他那里的情况。
这一天。王长贵在大队拿回来了王长颖的一封家信。
“老叔,大哥来信了。”
王长贵他高兴地跑回家,把送到老叔的手里。
“是你大哥的信吗?”
王祥怀疑地接过信来,当他把信接过手来时,才知道自己根本看不了,因为自己不认识字。
“二孩,还是你看看你大哥写了些什么吧!”
王祥说着,他把把信也挺递给王长贵,让王长贵把信打开。
因为,王祥不认识一个字,他只有让王长贵这上了二年学的孩子来看。
王长贵虽然上了二年级的学,但是简单的字他还是能够看得下来。
王长贵当着老叔的面把信打开,信上写着:“亲爱的叔叔你好!自从来到部队以后,一切非常顺利,在这部队的这些日子,吃住都挺好的,望叔叔不要挂念。
叔叔年岁一年比一年大了,队里体力活多,千万别累着,自己一定要保重身体,家中的弟弟们多数让叔叔费心,请叔叔念在他们还小,不要太野怪他们,等他们长大以后一定会报答叔叔的养育之恩。
侄在这里愿叔叔一切珍重。
此致。
敬礼。
不孝侄:王长有书。”
王长贵把信里的内容咳咳巴巴地给老叔念了一遍。
王祥听到后不由得一双老眼睛湿润了,大孩是多么懂事的孩子呀!
王长有在入伍后还不忘记家里的老叔和弟弟们。
王祥听完了王长贵读的信,他看见王长贵和王长才在一边,于是转过身来。
“你们两个听着,以后你们要向你大哥一样,心中要有这个家,一定要把这个家好好过起来!”王祥回过头来对着两个孩子说道。
“二孩,你能不能给你大哥写封信?说说家里都一切!”
王长贵看着老叔,因为他念二年级的文化写信有点困难,但是,又不好意思去找别人去写,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老叔,我写吧!”
王长贵在家中找来纸和笔,他把纸和笔放在了桌子上认真滴写道:
“大哥你好!你的来信以收到,”
家中的一切,都很好!老叔身体很也很健康,弟弟的身体也都很健壮。
请不要挂念家里,自己在部队一定要保重身体,注意休息,勤奋努力地学习一些文化,争取在部队立个军功,请不要惦记家里。自己要保重自己的身体,没有叔叔在身边,你做事做事要三思而后行,切莫鲁莽,一切要顺从上级,团结战友,不可妄自尊大。叔叔特意嘱托:告诫大哥。做人以诚信为本。”
王长贵努力地把信写好后,当着老叔的面念了一遍,让老叔听一听。
王祥听后不住地点头表示赞同,然后他让王长有找了一信封,把信装里,然后封上,写上信封上写上地址。
到了第二天,王祥托人把信捎到公社的邮局信箱里。
信出去了,把家中的一切告诉给王长有,让他在部队放心,别惦记家里。
王祥在家领着三个侄子继续过着日子,日子在平淡中度过。
王祥渐渐的适应了王长有不卖家的日子,没有王长有的的生活,时间过得飞快。
一晃一年过去了,来到了新年,今年过年,家里少了王长有,每年都是家里的几个人都在一起过年,今年王长有是第一年参军,他没有探亲假。
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王祥领着三个侄子坐在饭桌边,一起吃起了年夜饭,王祥看着桌上少了王长有,于是他把碗筷也放到了桌子上给王长有留一个位置。
这一年来王祥才体会到王长有在家的好处,他看着王长有镜框里的照片,默默地看着,心中想着,谁也不知道他在想什么?
王长有走这一年,王祥担心王长有在部队受不少的苦,可是自己又不能在她身边,孩子为国家复兴一,劲自己的义务。
王长贵和王长才看着老叔眼睛傻傻地看着,他们不知道老叔在想什么?
“我看老叔实在是想大哥了。”王长贵靠近老叔的身边。
“老叔,你是不是想大哥了?大哥,在外边挺好的,你不用惦记,咱们赶紧吃饭吧!再过二年,大哥就会回来的。”
王长贵劝着老叔,让老叔不在想大哥。
王祥在王长贵的说话中缓过神来,他这个年夜饭没有吃好,他哪里有心思吃饭,在他的心里,他那份牵挂,永远都放不下,自从王长有参军。家里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由于王长有参军,王祥家现在是军人家属,在生产队中,凡是军属家人都有照顾,他们一家的吃粮不愁了,渐渐的也有了富裕,每到过年时,各个生产队每年都会举行优军优属,各个军属给家里给送一些粮食。
再生产队中,队长有一些轻巧的活,都可王祥去干,这样一来,王长有当兵给家里带来了不少好处,从而使家里富裕起来。
王祥的家里的条件变得越来越好,他家的老嘎达王已经上学,他在上到小学三年级时,而且学习成绩还比较好,在全校中经常考第一,让王祥心里非常高兴。
王祥在王长身身上看到了他家的希望,他家的日子从这开始到了转折点,过上了蒸蒸日上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