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关系
第二百二十一章关系
张四维在家等了许久,直到黄昏的时候,那王崇古才带着酒气回到了张家。
虽然王崇古没有大醉,只是少酌了几杯,但张四维还是十分殷勤的去厨房吩咐厨娘煮了醒酒汤,并送到了王崇古的房里。
王崇古坐在书案前,先是看了一下张四维端上来的醒酒汤,再看了一眼书案前站着的张四维,轻笑道:“你有事?”
“没事,能有什么事。”
“言不由衷!那一日你指名道姓,把我骂得可惨了。现在来送什么殷勤?你必是有事找我!大人不计小人过,说吧,什么事。”
“没事我就不能给您端碗醒酒汤?”
“你是那种无利不起早的人,没事你不会做这种事的!是为县试的事情吧?放心,做保的廪生我都给你找好了。你不必担心,现在觉得我宽宏大量了吧?你不给我面子,我却还为你操这份心。”
“那就多谢三舅了!”
王崇古哈哈笑道:“果然是有事!之前你可是一口一个王崇古的!看来还不是县试的事情!说吧说吧!”
张四维笑道:“不必问了,您不知道。”
“你都没问如何会不知道呢?”
“张、王、沈三家之前的恩怨,您知道吗?”
王崇古吸了一口气,说道:“我与我爹关系并不好,也因为离家求学的缘故,在家里呆的时间也少。只知道三代以前我们三家的确是发生过一些事情,便得张、沈两家并不来往,但具体是什么事还真就不知道了。”
“我说您不知道吧!但最有意思的是,这事谁都不好意思开口再提!但又必然让子孙知道!您说这事怪吧!”
王崇古笑道:“你如何关心起这些前代往事了?对了,杨惟约求你的事情你去查了吗?”
“你怎么知道杨博有事求到我这里了?”
“我跟他什么关系呀!他就是怕你把他的底也全都撬了,所以才没跟你说。我料定他在无奈之下一定会找你的!你那一天着实让他另眼相看,我想你一定有办法破解那一桩迷案的!”
张四维笑道:“你既然知道为什么不帮他想一想呀?”
“几年前我就知道这件事了!如果有眉目,我早帮他理清楚了。而且之前杨博之父人就在大理寺为官,他能得到的档案远比我们多,且这案就是在他手上接下来的,他都无能为力,我又能做什么呢!但你脑子袋灵光,必然是能想到破解之法的!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张四维说道:“得先知道当初那件灭门案到底是怎么发生的才好往下面理,别弄到最后像你那样弄的本末倒置!现在好像就那个投状的妇人能把当年的事情事说清楚一些,但我现在去哪里找那个妇人去。”
“她就在蒲州城里呀!”
“阿?”张四维气道:“杨维约也没跟我说起这件事呀!”
“这种事情他不好开口,只能由别人说。自己说出来太丢人。”
“不是!如何不好开口了?那妇人是案子的重中之重,不找她,怎么帮杨博弄这个案子呀!这杨惟约看上去挺聪明的呀!如何犯了糊涂了!”
“你不是也挺聪明的么?如何会想不到呢?”
张四维低头想了想,然后愣了一下,问道:“那个妇人……那个人有一些姿色?”
“要不然你以为杨瞻为什么一定要为那妇人的亡夫申冤,揪着这件事情不放?”
杨瞻就是杨博之父。
张四维皱着眼皮试问道:“娶了?”
王崇古点了点头。
张四维呸了一声骂道:“这都什么烂事呀!那杨惟约的生母呢?没生气?杨惟约还这么帮忙?”
王崇古笑道:“不是每个人都像你大姨那样善忌的!杨瞻要是不娶,这闲话不就更多了么,而且那妇人也没有去处不是。这事是杨瞻的一块心病,当儿子的当然是要帮忙了!”
“杨夫人没跟着杨伯父一起去四川赴任?”
“正妻因为水土不服从来没跟杨瞻远行去外地,杨惟约后来便是跟着一起去增长阅历去了。但是正妻没去,妾室跟去这算是什么意思?被人说喜新厌旧呀?杨夫人没跟去是正常的!”
“我说吧!这正妻不跟着,让男人一个人在外面就不行!也就是三舅你能管得住自己的裤头了!”
王崇古没好气得说:“你这是夸我?我怎么听不出好来?”
张四维叹道:“看来我还得去一趟杨家去了解一下?不好不好!惹别人说伤心往事,真是大罪过一个!我说三舅,您一定是了解一此的吧!您就说说吧!”
王崇古笑了一下,把那当初的案子又说了一遍。
云贵之地有一年发生了一起灭门惨案。
有老夫妻二人,有两个儿子,全都成亲了,但还住在一起。
其中大儿子也生了两个男丁,小儿子虽然成亲却没有子嗣。
这里一共是八个人,祖孙三代,五男三女。
其中六个人是被毒死在饭桌上,其中小儿子夫妇二人是被关在放农具杂物的杂间里被烧死的。
官府一开始查这件事,并没有查到凶手。
他们先是寻访了周边的邻居。
古代的法律是严苛的。
邻居如果听到隔壁有人叫救命而不去救,是连坐获罪的。
但在寻访以后才发现邻居听到动静的时候,也正是被关在柴房里的人喊救命的时候,也是着火的时候。
邻居救火并没有把二人救下来了,而且还发现他们家里的人早已经毒死在了饭桌之上。
所中之毒并不稀奇,而是云贵地区就有的一种毒菇。
只要有心,在云贵之地的人,打雷之后去山上寻找,极容易得到。
这种毒菇能顷刻之间就要了人的性命,连呕吐都来不及。
这个案子起初被定为匪人入室毒杀木姓一家人,并伺机劫走财物,但匪人发现有漏网之鱼,在找到小儿子夫妇以后,将二人烧死在柴房之中。
意外的是,家中除了金银,别的值钱的东西并没有带走。
比如正堂里的鎏金炉、房梁上的镇宅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