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立储风波
刘弘原名叫刘义,是汉惠帝的儿子,本来被封为常山王,在吕雉废除了刘恭的皇帝之后,他“幸运”的被吕雉挑选为皇位继承人,并改名刘弘,当上了皇帝。
刘弘当上皇帝以后老老实实地听吕雉摆布,倒也相安无事,安安稳稳地当了四年多有名无实的皇帝,而且似乎他还对吕雉相当的感激。
吕雉开始生病。她在病重时采纳右丞相陈平的建议,任命宿将灌婴为大将军发兵镇守荥阳,以防东方刘氏诸王起兵篡夺皇位。同时,十年来历任左、右丞相的陈平与十年来担任太尉的周勃自请辞职,并且建请吕雉任命吕王吕产与赵王吕禄分别担任汉朝的相国与上将军,任命审食其为帝太傅以辅佐皇帝刘弘。七年来担任御史大夫的曹窋则续任该职。保卫首都长安之长乐宫的南军与未央宫的北军八年来一直由吕氏之人执掌;政变前的南、北军将领分别是长乐卫尉吕更始与未央卫尉“足”,此两人分别为吕产与吕禄的亲信。吕禄曾任未央卫尉六年多而且治军威严有信,并为在吕雉崩后成为皇帝岳父。吕产曾任帝太傅。
吕雉去世。在此之前,齐王刘襄已与其在长安之弟刘章密谋起兵。刘章从其妻吕禄之女得知吕禄的立场温和不会动用北军作战。由于北军军力远胜南军,他因而认为只剩南军不难对付而密告其兄起兵。吕雉去世后,刘襄开始发兵动员,并诈囚琅邪王刘泽而动员其国之兵。他宣称欲诛诸吕实则欲夺皇位;随后起兵的楚王刘交也可能怀有同样意图。史书声称“诸吕”欲为乱,实际上是“诸刘”欲为乱。吕雉去世前,陈平、周勃及陆贾等开国元老也已开始串连,准备介入刘、吕两大统治宗族的斗争。
吕雉安葬。刘襄举兵西攻长安。吕产得知后立即命令灌婴率兵出击;可是陈平早已密令灌婴切勿与齐军交战也勿与齐、楚等王联合而反攻长安,并且命令他派遣使者劝说诸王暂时停兵于国境内。已经攻破吕国进逼荥阳的刘襄只好还兵回国,顺道攻取了济川国。另一方面,陈平与周勃绑架了郦商,提出和平解决政争的说帖,然后威逼郦商之子郦寄传达给吕氏。说帖的条件是吕氏放弃中央军政大权,大臣保证吕氏的既得政治权益不受损害。吕禄极为赞同,但吕产坚决反对,吕氏宗族分裂;为了迫使吕产听从,吕禄偕同郦寄专程拜访他的姑妈吕媭,不料却反遭痛斥,因而未交出军权。
陈平等人发动诛吕政变。当天早上,吕产、吕禄及曹窋等人在长安办公,吕产亲信郎中令贾寿的使者传回灌婴叛变的消息。吕禄于是斥责吕产,两人决裂,分道扬镳;吕禄离赴北军准备交出军权,吕产则准备进入皇宫向皇帝请领兵符以发兵平定叛乱。
曹窋奔向陈平报告前述情况后,陈平就派周勃去找吕禄。吕禄在自己家族与封国的安全获得保证后,辞去上将军之职并且命令卫尉“足”等北军将领服从周勃的领导。当吕产与其随从的文官进入皇宫后,皇宫立即被北军封锁,皇帝的大殿殿门,也被关闭;吕产等人既不能进殿也不能出宫,最后躲在郎中府的厕所中。
这时,在北军的周勃与在政变指挥所的陈平发生统合失调的状况。陈平原只命令卫尉率兵封锁皇宫,另派刘章前往率兵诛杀吕产;不料,周勃却令刘章看守军门以防备尚未归附的南军,而令卫尉率兵诛杀吕产。当拒绝后,周勃惊慌失措,因而派曹窋去向陈平请示,因而延迟到黄昏时才得以诛杀吕产与吕更始等人。在这个过程中,审食其以皇帝之令做出内应。他在此日之前已被陈平等人策反,反而成为劫持皇帝之人。当天晚上,陈平下令以一套比三族令株连更广的惩治叛乱律令诛灭诛吕及樊伉、张买、冯代等家族。政变前,他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恢复吕后早已废除的三族令,也不牵连吕禄等人。他的违法背信使吕禄身死族灭,使郦寄背负卖友恶名,使曹窋罢官去职。
诸吕伏诛后,后少帝派人抚慰刘章。
陈平恢复右丞相之职,挟天子而令天下。他遣使命令刘氏诸王奉命罢兵。诛吕政变落幕。
诛吕政变后,挟持皇帝、掌控汉朝军政大权的陈平等军功元老大臣随即商讨后续事宜。他们首先以皇帝的诏书命令齐王刘襄和楚王刘交罢兵,然后作出废杀皇帝刘弘,另立新君的决定。他们作出这个决定,是因为以下几个因素:少帝刘弘是孝惠皇帝的儿子,是吕雉的孙子,且为吕雉所立,刘弘的皇后吕皇后是吕禄的女儿,也为吕雉所立,功臣列侯怕刘弘成年后会对他们进行报复。刘弘年少,不足以树立皇帝权威。此外,刘弘并非嫡子,继承皇位的正当性不足,因此,功臣列侯认为从刘氏中选择一位继承皇位比较妥当。作出这个决定后,他们着手策划议立新皇帝的事。楚王刘交是高皇帝刘邦的弟弟,可能因为此前以年长等优势条件发兵试图立其太子刘辟非为皇帝,没有被邀请参与议立皇帝之事。受邀参与议立皇帝的刘氏家族成员为刘邦的大嫂阴安侯、二嫂顷王后以及远房堂弟琅琊王刘泽。
在商议过程中,被列入考虑的皇帝候选人为齐王刘襄、淮南王刘长以及代王刘恒。刘襄和刘长都因为“母家恶”被功臣列侯否决,但是刘襄的舅父驷钧和刘长的舅父赵兼日后都被封侯。第一个候选人为刘襄,刘襄被否决的主要原因,有二大臣们否定他以“推本言之,高帝嫡长孙”宣称具有继承合法性的说法。大臣们都知道,刘襄的祖母曹夫人为刘邦早期的情妇,无婚姻关系。吕雉与刘邦明媒正娶,确实是正妻,吕雉和刘邦合葬,昭告着吕雉的正室地位不可动摇;刘襄的说法,也等于说先前的孝惠帝刘盈是庶子。因此,刘襄提议的这个“嫡长孙之说”未被大臣们所认可。告诉刘襄“嫡长孙之说”的,正是极力反对刘襄继位的刘泽,他在诛吕政变前被刘襄诈骗囚禁,所以他利用“嫡长孙之说”诈骗刘襄,说要脱身到长安拥立刘襄为皇帝,事实上是去告诫大臣们勿拥立刘襄。其次,功臣列侯不愿拥立擅自造反的诸侯王为皇帝,而且大臣们对刘襄杀掉中央派出辅佐与监视他的齐丞相邵平,擅自起兵,极不以为然。刘襄自认诛吕政变中首难之勋,在事后被大臣们认为是起兵造反的大过。
第二个候选人为刘长,刘长的母亲赵姬被“贯高谋刺事件”连累下狱时,吕后嫉妒,不愿意出手相救,赵姬的说客审食其也不敢尽力向吕后争取,赵姬忧愤无言,最后在狱中自害身亡,刘长难忘此仇,起兵的意愿甚为强烈,但可能在淮南丞相张苍的劝阻下没有起兵。刘长和刘恒均为刘邦庶子,刘长被否决的原因除了比刘恒小五岁外,主要为他的个性刚毅跋扈,大臣担心难以辅佐。极力反对拥立刘长的人可能为张苍。第三位候选人为刘恒,他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点:刘恒为刘邦第四子,是刘邦当时还在人世的二子中年龄最长,继承皇位的正当性较高。刘恒在诛吕政变时没有起兵,一方面符合陈平等人反对擅自起兵的要求,另一方面他在诛吕政变中无功正可突出陈平等人拥立的功劳。刘恒向来听命中央,而且为人仁爱孝顺,个性宽容谦厚,易为大臣辅佐。刘恒的母亲薄夫人为人谨慎善良,可以避免外戚跋扈事件重演。此外,刘恒长期深处边陲,对匈奴的威胁有深刻认识。刘恒因为政治上的可接受度最高而被功臣列侯选为皇帝人选。
确立刘恒为皇帝人选之后,陈平、周勃等人随即派遣使者往召刘恒。刘恒就此事征求左右大臣和郎中令张武等人意见,郎中令张武认为此事有诈,中尉宋昌认为此事无诈。刘恒又禀报母亲商议此事,还是犹豫未决。经过占卜后,刘恒才派遣其舅薄昭前往长安商议大事。刘恒便乘六匹马拉的马车奔赴长安,演出一场群臣拥戴皇帝的套戏后,继天子位,于夜晚进驻未央宫听政。刘兴居和曾在楚汉战争救过刘盈的太仆夏侯婴亲自出马“清宫”,将汉少帝刘弘接出皇宫安置于少府,当晚,刘弘及刘盈的其他三个儿子也被大臣们杀害,大臣布告天下,刘盈的所有儿子都不是刘盈亲生的,都是来历不明的私生子。
刘恒承袭皇帝名号,是为孝文皇帝。刘恒被拥立为皇帝四个月后,有司就建请树立皇太子。在这场树立皇太子的朝议中,有司首先否定的是在继承问题上最具开放性、也最容易引发政争的禅让制,即“博求天下贤圣有德之人而禅天下焉”。其次有司所否定是刘氏宗族为范围的诸侯王和宗亲,尤其是刘恒的叔父楚王刘交、堂兄吴王刘濞与弟弟淮南王刘长。最后,有司三度举出刘邦的权威来强调“立嗣必子”的原则,刘恒终于接受,立儿子刘启为皇太子。
刘启是刘恒排行靠中的儿子,刘恒为代王时已有代王王后,王后生有三或四子,因此刘启并非刘恒嫡子。代王后恰好在刘恒当皇帝前去世,死因不明。王后的三或四个儿子也在立皇太子前“更病死”,因此刘启在刘恒现存儿子中成了长子。在诛吕政变时起兵的楚王刘交和齐王刘襄也在皇太子确立后不久死亡。在树立皇太子的朝议中,刘恒欲擒故纵,称“叔父楚王、堂兄吴王、弟弟淮南王都在世,为什么立储一定要是儿子?”在大臣们“劝说”下,才立刘启为太子。刘交首先被刘恒提名为禅让的对象,在确立皇太子两个月后死亡,死因不明。刘交的太子刘辟非也先他而死,死因亦不明。刘辟非死后刘交并未立太子,可能是因为刘辟非在刘交死前不久去世,刘恒立刘交的儿子宗正刘郢客为楚王。此外,曾为皇帝候选人并且当皇帝意图最强的刘襄,也于当年死亡,死因不明。刘辟非、刘交与刘襄可能都在刘恒确立皇太子后,被功臣列侯依据刘邦的诏书中的“不义背天子擅起兵者,与天下共伐诛之”对他们的擅自起兵进行了惩处。刘恒发现刘章、刘兴居意在拥立刘襄后,也没有按大臣们先前的许诺封他们为赵王、梁王,而是封为城阳王、济北王,不久刘章也去世,刘兴居谋反被杀。
刘启立为皇太子后两个月,刘恒在薄太后意见下立刘启的母亲窦姬为皇后。皇太子先于皇后而立,也具有巩固皇权的政治意义。“子以母贵,母以子贵”对汉初的礼法制度影响极大,子以母贵时母权重,母以子贵时子权重,此前刘盈即以母亲吕雉贵而母权重。刘恒先立刘启为皇太子,后立其母为皇后,意在凸显母以子贵,具有贬抑母权的意涵,以避免吕雉压制刘盈之事重演。此外,先由皇帝立皇太子,再由皇太后立皇后,也有避免皇太后以主婚权侵犯皇帝立嗣权的意图。此前吕雉对刘盈行使主婚权,将外甥女张氏嫁与刘盈,孝惠皇帝与皇后无子,造成皇位继嗣不明的危机。先立皇太子后立其母为皇后,既符合嫡长继承制,也具有避免此种危机重演的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