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86,户部尚书
杨民聪明,文武全才,深得皇上喜爱,以前也曾想过立杨民为太子。但是几千年的传统都是立长不立幼。杨狂胤最终无法,只好立杨宁为太子。
太子杨宁噗通跪倒:“请父皇为儿臣做主。”
杨狂胤重重地“哼”了一声,显见是对太子极不满意。
户部尚书李善长道:“陛下,我明央国建国不到二十年,虽然一统中原,但西有匈奴不断进攻,北有鞑靼虎视眈眈。国内又有他国前朝余孽兴风作浪,实在是不容乐观,若国本再不牢固,恐怕会伤及根本,被这些人所乘,后果不堪设想。太子心慈仁厚,爱民如子,还望殿下给太子做主。”
李善长是朝中最年长的大臣,已经七十岁,但一点不显老,声音洪亮,浓眉和白胡子随着说话而颤动,很有气魄。
李善长是天下大儒,名扬四海。就连首辅张中哲都尊称一声:先生。
春秋国战,杨狂胤起兵之时,武当天一真人王重阳推荐李善长,当时李善长隐居在武当山,不理世事,一心向道。
李善长拒绝,理由是:“修炼自身,探求天道,追求天人合一。”
王重阳对李善长道:“天人合一者,必先入世做人,否则只是行尸走肉,如枯草,如何能与天合?”
李善长道:“那为何道士都在深山修炼?”
“你听过哪个在深山修炼的道士达到了天人合一境界。
一千年前,泰山子仲尼,周游八国,达到陆地神仙境,创立儒教,其后一举飞升,成为千古第一人,成就儒圣。
八百年前,昆仑山的玄微子下昆仑,蹬五岳,访蓬莱,成就陆地神仙境。
五百年前,少林寺的旋奘出中原,过雪山高原,远赴天竺,回国后成就陆地神仙境,飞升进入西方极乐世界。
二百年前,我武当山的钟离汉,一身横练功夫就是在江湖中锤炼出来的,最终成就陆地神仙境,踏入天门为仙人。”
李善长哈哈哈大笑,飘然下山。
这期间,先后有楚国、汉国、唐国诚邀李善长。
最终李善长听了一位老友的意见,选择了当时实力最弱的明央国。
很显然,李善长这番话是为太子说话,是站在太子杨宁这边的,秉承着立长不立幼的传统。
李善长话音刚落,工部尚书纳兰明珠接过话茬:“陛下,国之根本在于太子要有卓识远见,有勇有谋,善于驾驭,精于韬略。二皇子杨民自小聪慧,现在可谓是文武全才,足可担当大任,还望皇上明察。”
纳兰明珠可以说是“外臣”!
纳兰家族起源于西苍,百年前,西苍是四大家族,纳兰家族衰败,才形成了现在的耶律、萧、完颜三大家族。
纳兰年轻时候游学中原,结识苏秦,苏秦为其写了一封推荐信,纳兰明珠怀揣此信来到长安城,杨狂胤收到信,与其彻夜长谈,随后,纳兰明珠担任一县之七品县令,政绩卓绝,屡次升迁。
这封信是三人的秘密,而且纳兰明珠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所以他的出现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但是,随着职位的升高,他的姓氏也就招摇了,随后人们也就释然,一个百年前的兴旺家族,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无非是在西苍混不下去了,来中原讨口饭吃呗,谁不是在皇帝手下讨饭吃。
李善长和纳兰明珠的话令精于帝王术的皇上杨狂胤头疼。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两人正面交锋了。
“此事以后再议,先研究眼前问题。”
这句话一说,杨狂胤也后悔了,什么叫“此事以后再议”?这个意思有否定太子杨宁之嫌,有重新选择的意思。
太子杨宁脸色苍白,再次跪倒在地,磕头道:“请父皇责罚。”
“起来!”杨狂胤有些不耐烦,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太子之位,若鞑靼国和匈奴国联合进攻明央国,别说你的太子之位,,就连我这皇帝宝座能不能坐稳都两说着呢。
太子杨宁急忙站起,静立一旁,大气都不敢喘,心中惊恐不已,不知道父皇对他什么看法,更不知道接下来他会受到什么惩罚。
吏部尚书苏代道:“陛下,这次事件虽然严重,但还有回旋余地,鞑靼国塔娜公主受我明央国邀请,前来选女婿,我们可以满足她,另外多送礼物,便可化解。
至于匈奴国,耶律太子刚刚被封,立刻出使我国,无非是心高气傲,把问题想简单了,他目的就是西蜀,虽然他也知道必定失败,但他想着以此施压,让我明央国做出让步,如此一来,这就是他的政绩,回国脸上有光。
若没有刺杀这件事,他极有可能灰头苦脸回去,如今肯定以此做要挟,我们可以适当给他点甜头,这事就化了。”
兵部尚书司马懿沉声道:“苏大人此言差矣,你所说的甜头是不是要割地?想我明央国国力强悍,怎么能受如此要挟。”
随后,司马懿抱拳道:“陛下,臣以为对匈奴国就应该强硬,不然他们会得寸进尺。另外此事应该即刻通知西蜀王,早早做准备,严防匈奴偷袭。”
皇上点头,语气平和:“两位爱卿说的都在理,张爱卿,你有何良策?”
首辅方中哲沉思片刻,提议道:“目前我明央国西北角有一个三角地带:楼兰。三国常年在那里乱战,都想占领楼兰。西蜀因为这个地区牵扯很多兵力,臣建议,可以向耶律太子示好,命西蜀王从楼兰退兵。让匈奴和鞑靼去争,耶律太子肯定同意,对于他而言,这可是一件大事,是一件非常大的政绩。”
吏部尚书和珅问道:“如此一来,应如何向鞑靼国交代?鞑靼国势必不满,后果很严重。”
首辅方中哲继续解释道:“可以让匈奴国配合,在西面做出强攻西蜀的事态,西蜀势必调集东北楼兰的兵力回去自救,这期间匈奴可以在楼兰佯攻西蜀回撤之军,西蜀做一次佯败,无力再战的姿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