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紧急战备
驻守铁壁关的腾冲卫军,以段天宇骑兵营为箭头,迅雷不及掩耳的冲入了蛮莫城,与守军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交火。而先前入城“潜伏”的将士,更是早早的埋伏在城中各重要位置,当大军突袭到来后,配合他们一举占据了官衙,军器所,仓房等地。
而守卫蛮莫城的缅军,主要是拿隆的炮队,依他的思路来看,腾冲卫的主力应该在密支那一线,这样,城中只要宵禁,封闭城门后,小股的明军就不能对城池有太大威胁的。但恰恰就是这种判断上的失误,给关隘主力造成了可乘之机,奇攻下了这座西南重镇。
占据蛮莫城后,段鹏在第一时间里宣布了衙门的正式运作,由他兼任地方衙门的主官,黄真任巡捕房的巡捕官,哨探队的一些人转为捕快,维持城内的次序,并宣布城内实行戒严,宵禁。
蛮莫城,元隶属于大理金齿宣慰司的蒙怜路,明洪武年间置孟养府,永乐二年(1404年)改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被缅军侵占。在大明之前,蛮莫城并不是直接面对缅境的城池,元属最前端是重镇为太公路的太公城,当时仅太公城一地,就聚集有上万的汉人,加上毗邻的江头城,整个汉人在该区聚集有数万。自缅军吞噬了这些地方后,驱赶汉人搬迁至了贡章和蛮莫城,故此,在这两地保有大量汉人。而朝廷的连年战火,更是引致许多江南的汉家纷纷迁至蛮莫,以致蛮莫城中有七成左右的人为汉人。
当段鹏所率腾冲卫军占领了这座城池后,迅速展开了一场战略物件的大腾挪,以蛮莫城至铁壁关,数以万计的马帮人和关隘将士,以蚂蚁搬家的形式,把关隘里囤积的大量物件搬至蛮莫城,军士们在返回路途,也把攻城之战抓获的俘虏,押解回了关隘。
除此之外,另一部分将士,更是在其他三座城门的附近,砍伐了大量的树木运回城里;段兴与段伟诚等人,按照先前的商议,把城中之人进行了清查,凡属缅军家属者,悉数逐出城池,而其他人家,则可以按个人的喜好,可以留驻城中,但离开之人,不得携带粮草食物等物件。不仅如此,段兴还亲自带人去了趟城边的威远营,把情况向他们进行了明晰,并带回了部分汉人返城,安置好他们歇息的地方。
大搬运时间正如段鹏之前所预计的,只有七天的时间。在这七天里,彻底搬空了铁壁关内所有库房,及囤积在关隘商业区里的物件,连辎重营饲养的猪,都弄到了城里来了。而最有准备的算是段天宇的骑兵营,他们在之前就准备了诸多的干草料,这次数他们往返的次数最多,搬至的东西也最多,只是,多是为他们骑兵营自己准备的物件。先期赶回铁壁关的陈超,也率部搬运了一次物件,不仅如此,他还执意把原本留给他的八十门炮,也搬到了蛮莫城里,并留下了毛添福及鸟铳营两千人,在他看来,守城将更加的艰难,而关隘方面还可以从后方想法子。
王新会和王新繁俩兄弟,则被安排行使了一件机密之事,他们率一百名挑选出来的精干军士,会同杨明远,带着从城里“搜刮”来的“宝石”,悄然的返回腾冲卫城,他们将在威远镖局里,等候杨家兄弟的到来。至于杨明远,却是因为杨琇儿的缘故,段鹏不想让他深陷蛮莫城,但没有告诉杨明远以实情。
占城八天后,拿隆率缅军主力返回了蛮莫城边。面对失城之况,此次拿隆没有莽撞,他先是把大营扎在远离城池的边上,构筑好防线。然后放下架子,亲自写了几封求援信,差人送去了太公城,贡章和阿瓦,在给缅王他隆的信上,他坦诚地承认了自己的失误,并恳请他隆予以处置。
只是,在这一系列的大变故中,那位英咭利人约翰,几乎是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悄然离开了关隘,没有人知道他要去哪,去做什么。
面对拿隆主力的归来,段鹏果断的下令封城,这也昭示着守城之战即将打响。
直到此时,段鹏才稍事歇息了下来,他与段兴进行了下分工,由他来主抓内政,而段兴坚守城池的防御军事。
城中物件的数量清查,不由得让段鹏大喜过望,这一年多来,拿隆为雪耻铁壁关的败绩,用孟拱和密支那挖出的珠宝,换来了二百四十八门炮及大量的英咭利制鸟铳,库房里更是堆满了准备用来攻打腾冲卫军的军需物件,只是,都还没来得及打,就便宜了段鹏。但这也让段鹏感到了无比的无奈,这些珠宝的主要销往之地,就是大明朝的江南。与段鹏前世的那个平行世界一样,每年都要从缅境运来大量的这些珠宝。
封城后的五天时间里,段鹏调用大量军士,对蛮莫城里的人口,家庭,进行了详细的全面清查。经合计下来,城**有一万一千八百户,四万七千六十人,汉人占到了九成,其余是缅人和其他一些人,其中妇孺,老人占到了近一半。
在这些天的日子里,先前潜伏下来办置的米铺,盐铺,布店等,均没有开门,而城中原有的米铺,则依然是营业中,但米价,盐价这些日用之物的价钱,却在节节攀升之中。百姓,乃至一些富贵人家,都开始囤积这些物品了,一些谣言开始涌动,不满情绪四处滋生着,很多人甚至开始后悔没有出城了。
但段鹏依然不为所动,他还是每天做着那些清查,归拾物件,都分类放置在一起,派遣专人看护。中间,他只去了一趟设在蛮莫城里的“怡昌钱铺”,听取了新从陇川钱铺调过来的,年轻大掌柜胡瀚匀的禀报,并察看了库房里面堆积如山的银票及小票。这些物件,都是按段鹏的吩咐,提前大量单独印制出来的,并未在腾冲卫及陇川流通过。
五天后,米价,盐价已经开始涨到了令多数百姓无法承受了的地步,段鹏这才开始宣布,其来蛮莫城的第一个通令!
战略物品营运令!具体说来,就是因战事的缘故,城内的,米,盐,肉等日常之物,转为衙门派人接管。
与此同时,经过多次清查,段鹏在城内开办了多处的学堂,由衙门布告全城百姓,五至十三岁之间的男女幼童,可以不花银子的在此念书,每日给中晚两顿饭吃;而对于十四至二十三岁的男人,可以参加军营里的念书加训练,各半天时间,同样给予两顿饭;五十岁以上的老年男女,可以每天吃两顿饭,都由衙门供给。但对于二十四至四十九岁的男女,衙门则采取了雇佣的形式,安排他们干活。
而这些措施,都是自愿的,百姓们可来,也可不来的。
如此一招,穷人家百姓的焦躁心绪开始慢慢消停了,既然是饿不死,有条出路,瞎折腾的人就少了。
而在幼童念书方面,段鹏提供的是,“三字经”,“弟子规”,“幼学琼林”,偶尔,也会让炮营的军士们教他们一些“九章算术”的内容;而对第二个层次的那些男人,则按个人的念书及体格水平,分为了多个不同的群体,分别由不同的军士教授,下午的军事训练,是由骑兵营的军士教授他们,如何使用长枪;对于雇佣来的男人,衙门给他们找的活是,把城中的空地上,无论谁家的地,全部种上蔬菜;女人就安排他们进军器所,学着把拿隆的火药和弹丸包置起来,做成纸壳弹药,或者让他们缝制清洗将士们的衣裳。
段鹏的这些很“奇特”的举措,将士们没人想到做这些事的目地,只有那位滞留在城中的陈少东,隐隐约约的感觉到,段鹏是在以“粮食,盐巴”这些东西做“武器”,在做着什么事。
而对于段鹏来说,他的心里就十分的清楚,任何一种事物的演变,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对于汉人多年来形成的“认识”,要想让他们陡然去彻底“改变”,无异于水中捞月。只有先用生存“威权”的法子,强迫他们先去接受一些观点,再用“制度”去固化,这样逐步的从内心上去接受。
仁是仁爱之心;义是处事得宜和合理;礼是人际关系的正常规范如礼仪、礼制、礼法;智是明辨是非;信是言无反覆、诚实不欺。这“五字”贯穿于整个中华伦理的发展,是华夏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