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赋诗一首
官场之礼仪,向来不简单。
所以知县李洪旭对此,也是用尽了心思。
处处都安排得妥妥当当,不留下任何可让人诟病之处。
九星阁之内,一行人簇拥着进去。按地位尊卑上楼,直至五楼一露天阁。
放眼去,便是定海全城。其视野开阔,宛若九星揽月之处,故得名揽月阁。
朱纨无言,众人便只能眼巴巴的看着,不敢有任何的动作,甚至连话都不敢说一句。
直到朱纨淡淡一声:“诸位,请坐吧!”
但也仍旧无人敢动,只有朱纨在主桌主位坐定之后,众人才依次落座。
作为后生晚辈,又不是官场中人,许贤只有坐在次桌之上。就连李洪旭本人,也只是坐在主桌的末尾之上。
不过许贤还是远远望了过去,虽说官服已经脱掉,但是朱纨身上的那股封疆大吏的气势,仍旧是非常的足。
有些消瘦的形容,散发的却是阵阵威严之气。嘉靖二十六年,朱纨已经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种威严,是岁月的沉淀。
算起来,朱纨应该是刚刚调任浙江巡抚之职,然后就急忙来定海县视察了。
舟车劳顿,怕是已经半月有余。
五十多的人脸上,也显现出了一种羸弱之态。
不过言语之间的正气,却一点儿不少:“诸位,沿海倭寇肆掠,海盗猖獗,一直都是朝廷一大忧患。本抚既任浙江巡抚,定然将这倭患海乱放在心上,争取早日还百姓安宁。当然,本抚一人之力绵薄,希望诸位一同付出。”
众人闻言,无不同意的,纷纷表态,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这些官话,许贤听得不多,但是见得很多。正史之中,尚且有很多这样的加载。还不算那些野史小说什么的,实在是数不胜数。
不过这朱纨说出这话,许贤还是非常的相信的。大明朝之时,倭寇猖獗,抗倭名将也不在少数。
戚继光,余大猷,唐顺之,都是后世流传甚广的名将。这个朱纨虽然不在此之列,却也是抗倭名将之一。不论是抗倭之决心,还是策略,都是毋庸置疑的。
“此次在沿海各县巡察,第一个到的是定海县,这其中,是有深意的。本抚听闻,定海县在此次倭患之中,表现突出。全城无一人伤亡,无一人饿死,还主动出击,剿灭倭寇十数人。这是值得其他各县,学习的。”
朱纨酒过三巡,便直言道。
李洪旭脸上有光,却仍谦虚:“抚台大人盛赞,下官愧不敢当。若是本县有精兵良将,怎能任由倭寇猖獗。”
朱纨叹息一声:“此言不差,倭寇猖獗,并非倭寇强大不可挡。实是官府应对不力,没有强有力的打击。本抚这次,就是要联合精兵良将,永绝倭患。”
“好,抚台大人威武,这是百姓之福啊!”
众人满脸崇拜的表情,只有许贤一人,淡淡一笑。
不过,没有注意到许贤这样的反应。一个十五岁的少年而已,本来都没有资格到这里来的,谁会在意他?
“对了,李知县,听说这次,定海县有如此功绩,跟一位本地富商捐粮五千石有莫大关系?”朱纨问道。
李洪旭不隐瞒,直接点头:“抚台大人所言不差,却有此时。本地富商许牧之子许贤,仗义捐助粮食五千石,解了定海县燃眉之急。此大义之举,实为难得啊!”
此番让许贤过来,就是为了将许贤推出去,既然有此机会,李洪旭自然不会放过。
说着,便起身朝着次桌的许贤伸手,介绍道:“抚台大人您看,这位后生,便是许贤,年方十五。”
许贤忙起身,拱手作揖:“晚生许贤,见过抚台大人。”
朱纨定睛扫了许贤一番,捋须点头道:“果然是后生可畏,小小年纪,便深明大义。今后,定为国之栋梁。”
李洪旭也趁机加上一把柴:“抚台大人,捐粮之时,这位后生还有一番言论,令下官惊讶。”
“哦?何言?”朱纨兴趣十足。
“许贤曾言,为商之道,应以民生为重,以百姓为首。定海富商者众,能有此番言论者,却仅有许贤一人而已。”
这话说完,在许贤身后的那些富商,皆面面相觑。他们当中,不乏想借倭患之乱,大赚一笔的。
就算是没做奸商,他们也没有许贤此等胸怀。
“好,好,好!”朱纨脸上欣喜之色尽显:“此言虽不是大忠大贤大道大义之言,但是其中之真心,的确难得。可知世间懂得此道理之人者不在少数,但是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
许贤也不谦虚,微叹一声:“非晚生狂言造次,如今之局,败就败在官商忘本,忘记了为官为商之本心。以民为本,才是真正的大道啊!若是人人都能不忘初心,百姓安矣。”
“好一个不忘初心!小小年纪,能够说出这样的话,令人感叹,令人感叹啊!”朱纨轻拍许贤肩膀,对这个后生是越来越喜欢了。
许贤也趁热打铁,微笑道:“既然抚台大人高兴,晚生便斗胆,赋诗一首,聊表吾心。”
朱纨见此,也很有兴致:“好!”
许贤举杯揽月,一饮而尽。
微叹一声,回首道:
“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
朔风边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
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
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
这首诗一出,在场众人寂静无声。谁都想不到,如此十五岁少年,竟然有如此胸怀。
当然,许贤其实没有这样的才华。这不过是作为历史教授的他,在戚继光的作品之中看到的。抗倭名将戚继光,现在才是二十岁呢!所以这首诗,他自己都还没写出来,在场的这些人肯定都不知道。
久久,朱纨才拍手道:“好一句但使雕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好一句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我大明将士,若是人人都有此等胸怀,倭患何愁不除?海疆何愁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