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尾声

第370章 尾声

孝庄太后确实是个极标致的美人,难怪多尔衮为了她神魂颠倒。这是徐枫见到孝庄真人时的感受。

以前他也在历史课本上见到过孝庄的画像。但画像中的她垂垂老矣,尽管一脸地慈祥,却也只能让人想到奶奶一辈的人。

而如今,徐枫见到的是仅仅三十出头的年轻版孝庄,原来是那么地美艳动人。

徐枫兀自愣在当场,孝庄微微抬起头瞧了他一眼,眼中的泪光隐隐闪动,就像是在哀求似的。

一旁的黄宗羲有些尴尬,忙重重地咳嗽了一声。徐枫打了个激灵,这才从胡思乱想之中解脱出来,回归到了现实。

“哦,孝……孝庄皇太后。”徐枫居然会有些紧张:“你和你儿子退回辽东,日后辽东的管理我还要多向你们请教。”

这番话说出口,在场的所有人都有些懵。孝庄的眼中露出了疑惑地神情,说了句:“孝庄?”

“哦!”徐枫这才幡然醒悟,这时的孝庄是母后皇太后,“孝庄”是她去世之后所上的谥号。自己一不留神又穿帮了。

于是他抓耳挠腮,想了半晌才说:“我是觉得这个尊号很好听。‘孝庄’,孝顺的孝,庄重的庄。”

孝庄微微一怔,随即从椅子上滑落下来,软绵绵地跪倒在徐枫面前,说:“多谢陛下赐名。”

“母后!”、“太后!”顺治和徐枫同时叫了一声,都纷纷迎上去将她扶住。而此时的孝庄跪在地上,任他二人搀扶也扶不起来。她嘤嘤地哭着,十分惹人怜惜。

“太后还请节哀。”徐枫劝慰道:“自此之后,我中华帝国五族共和,咱们都是一家人了。你儿子的皇位依然可以世袭罔替,受我国律法的保护。”

黄宗羲和陪徐枫一道而来的顾炎武对视了一眼,二人都是一声叹息。本来,满汉势不两立,水火不容。可如今,徐枫竟能如此优待清室,却是大大出乎了他们的意料。

“谢……谢陛下。”孝庄一边哭一边冲徐枫点头致谢。这时,顺治小皇帝也已抑不住内心的悲楚,一头扎进了母亲的怀抱里。

徐枫也不再劝,任凭这对母子相拥哭泣。或许只有他们将自己内心的悲苦都发泄出去,才能安然接受自己失败的命运。

“黄先生、顾先生,咱们走吧。”他站起了身,带着黄宗羲和顾炎武一齐退出了太和殿,并向西暖阁的方向而去。

“蒙古的战事如何了?”徐枫一边走一边问身旁的顾炎武。

顾炎武面露笑意,答道:“此次蜀王出兵,带足了火器和热气球,哪有不成功的?前锋张光壁和白文选各领五百门大炮占据了两个山头,然后千门大炮一齐发射,额哲大军纵算再骁勇,也绝无胜算。”

徐枫点了点头,说:“无论如何,漠南蒙古一定要平定。”

“是。”顾炎武应了一声。

他们来到西暖阁时,郑森正守在门口。他见徐枫朝自己这边走来,忙迎上去鞠躬行礼:“臣见过陛下。”

徐枫在他面前停下步子,颇似调侃地说了一句:“国姓爷不必多礼。”

郑森目光一瞪,有些尴尬了。而顾炎武和黄宗羲却呵呵笑起来。

“郑将军不要见怪,陛下是跟你说笑呢。”黄宗羲道。

还不待郑森反应,徐枫便接着说:“郑将军,天下将要平定,但在我心里始终有一块石头放不下。你知道是什么吗?”

郑森露出了一个胸有成竹地笑容,说:“台湾。”

徐枫哈哈大笑,说:“是呀。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去台湾时我对你说过的话吗?”

“记得。”郑森点头道:“当时陛下鼓励我,要我做一个海上的霍去病,实现中华民族的统一。而这个统一的关键,就是收回台湾的主权。”

徐枫满意地点了点头,说:“不错。难得你还记得。现在天下眼看就要平定,国内再无大的战事。所以我要你出兵台湾,把荷兰鬼子都赶出去!”

郑森却露出了几分犹疑,说:“当初陛下和卑职去找荷兰人借钱,正是有了这笔钱,咱们才买到了火器,守住了江南。如今却要过河拆桥吗?”

“郑将军此言差矣。”徐枫道:“这笔钱从何而来?那还不是搜刮我台湾百姓的民脂民膏。说到底,我也只是借台湾百姓的钱而已,与他荷兰人有什么关系?”

徐枫这是明摆着耍赖,但此时的他实力如日中天,就算耍赖也没人能指摘一二句来。

于是郑森又是俯身一拜,道:“陛下教诲得是。”

徐枫又是哈哈大笑,轻轻拍打着他的肩膀,说:“进来吧,咱们再来商议一下出兵的细节。”

后面的事就变得十分顺利了。半个月后,郑森的水师直扑台湾海峡。台湾总督揆一气急败坏,直呼徐枫忘恩负义。

双方鏖战了小半年也未能分出胜负。但郑森毕竟是去过台湾的,对那里的地形和他们所建的城堡还留有印象。于是他采取了围困之策,终于逼得揆一投降。

而在这小半年的时间里,刘文秀已平定了漠南蒙古,与李定国联兵一处,磨刀霍霍向漠北蒙古而去。金声桓则被派往了新疆,在强大火器和热气球的加持下,平定了新疆回部的抵抗,天山南北永远被纳入了中国版图。

与此同时,西藏的达赖喇嘛也向朝廷献上了金本巴瓶,表示了恭顺。

一时,徐枫的武功达到了极盛。即使是汉武帝、唐太宗也不能望其项背。相比于武功,徐枫在文治方面的成就就更是璀璨。

共和元年,他授意给顾炎武和黄宗羲,修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该宪法确立了人人生而平定的原则和公民参政议政的权力。

所谓“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地,全国各地都成立了由当地士绅组建的咨议局。他们大多由致仕的官员和科场失利的读书人组成,开启了民众监督政府的先河。

而在中枢,徐枫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只是内阁成员不再是下级官员,而是朝中的一品大员组成。于是内阁的权力扩大,进一步限制了皇权。

后来的历史就很顺利了。共和三年,徐枫废除了八股,改以论和面试。共和五年,全国各地粮食大丰收,人口规模回到了万历时期。

共和十年,随着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出现了改良过纺纱机,纺纱效率大大提高,并开始走出国门,走向了世界。

虽然中国始终没能发明蒸汽机,不过这种原始的资本主义在时代的浪潮下一路发展,到了共和五十年,中华帝国突破一亿大关,江南的商人开始向长江以北发展。至此,资本主义萌芽已完全发展成了真正的资本主义。

共和一百年的时候,徐枫的孙子徐大业完全变成了虚君。中国的君主立宪制度由此确立。

在后世的历史学家眼里,虽然对徐枫有着褒贬不一地看法,但有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就是他带领中国完成了近代化转型,避免了在十九世纪像亚洲其他国家那样,被欧洲列强瓜分的悲惨命运。。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南明北归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南明北归
上一章下一章

第370章 尾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