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迎接慰问团

第五十七章 迎接慰问团

在思市医院经过会诊、仪检、拍片等各种检查(那时没有心电图、B超、CT等仪器),诊断的结论是:大脑外伤,背部打伤,内脏少量出血,但未伤及脑颅,加上脑神经受到强烈惊吓刺激,产生脑神经昏迷,建议住院治疗观察。我问大脑是否受到伤害,主治医生说:“脑部没有出现受损现象。”我才放下心来。

招生在思市住了几个月院,在医生精心治疗下,身体才逐渐好起来,她放心不下出生才几个月的宝贝女儿,急着要出院,征得医生同意,决定回家调养。请医生开了些奶粉、葡萄糖和中西药,再请医生作一次全面检查,认为可以出院,叮嘱我们要休息好,注意营养,暂不能做重活云云。

数十年后,她常常背部作痛,天阴下雨尤为严重。这就是那时留下的病灶。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各级领导对招生的关心爱护,永远感谢无数好心人对她的帮助。

孩子在马场长夫人细心照顾下,长得很可爱,一笑起来,两个小酒窝儿更衬托出她的娇美。招生回来后又休息了半个多月,没事就抱着小家伙玩。她是个自尊心极强的人,能做的事尽量自己苦着、撑着。

我有许多事要做,报表、做帐等公事都要补上,家里的事全都撂给她了。在我闲暇时,抱着小家伙到场部草地上走走,曾拍摄了一张全家像,这张照片记录下了当时幸福美好的那一刻。

1961年初夏,湘省派慰问团来勐巴拉西慰问来湘支边的职工。我们奉命立即做好各种接待准备工作,在物质上由上级为我们采购副食品,在宣传上要轰轰烈烈,大张旗鼓地宣传,以实际行动迎接慰问团的到来。场领导作了细致的研究部署,宣传工作由许书记挂帅,接待工作由马场长负责,具体工作就交给我和几个同志去办。

我们在公路上扎了一个巨大横跨公路的大彩牌,巨幅领袖肖像高高挂起,彩牌上插着彩旗,两旁是仿宋体金字对联:

感谢亲人越千山万水,带来的家乡的慰问

向党保证用冲天干劲,誓把边疆建成乐园

横幅是:热烈欢迎慰问团

慰问团从孟那回景市方向的对联是:

千言万语不忘党的恩情

三湘儿女永为祖国争光

横幅是:祝亲人一路平安

彩牌扎得非常壮观,不仅色彩鲜艳,而且很有气派,柱子上扎满了花朵和常青树枝,如果有彩灯装饰,入夜一定很迷人。

为了拟好这两幅对联,我花了不少脑子,曾草拟出好几幅对联,经场领导反复斟酌,最后选中这两幅对联。

在进入场部的大门前也扎了彩牌,彩牌用红布装饰,扎满常青树枝和各色彩花,还挂着四个红绒球灯笼,两旁对联是:

满怀激情迎亲人

边疆儿女忠于党

横幅是:永远革命

字体是方块头式的金色大字,配上大红布,别有深意。这些字从写好到剪贴,花了我几天功夫。经书记亲自检查,认为满意,就等亲人来了。

大约五月底,慰问团从景市农场赴孟那农场路过勐西农场。我们勐西农场全体职工及当地乡上级,还有数百名傣族,夹道欢迎。

傣族兄弟载歌载舞,敲起他们特有的象脚鼓和钹,热情洋溢欢迎慰问团。我们准备了许多彩花,抛向汽车上的亲人,大家热烈鼓掌,纵情欢呼。领导下车后与大家握手,这时锣鼓齐鸣,爆竹震天,欢呼声、口号声汇成一曲热闹欢畅的交响乐。慰问团稍事休息,立即向孟那农场场部驰去。慰问团要先到孟那总场慰问后才正式来我分场慰问。

几天后,慰问团带着湘江人民的关爱,正式到我场慰问。慰问团召开了支边人员座谈会,赠发了慰问品。场部举行了盛大的招待会,并请了当地乡党委书记、乡长,植物园领导等作陪。慰问团向当地上级赠送了锦旗,给场里赠送了慰问品,气氛非常热烈。

慰问团还拍了许多湘支边工人的生活工作照片作为纪念,下午慰问团十余人离开勐西向景市集中。慰问团给农场带来了最亲切的关怀和温暖,给边疆战士、工人以最大的鼓舞,坚定了边疆儿女扎根边疆的意志。

农场与植物园的矛盾随着农场砍伐森林面积的进一步扩大,逐渐激烈。

植物园建在勐西罗梭江边的一片冲积平地上,解放前就有了这个植物园。植物园主要是保护勐巴拉西的原始森林,研究、开发勐巴拉西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特别是要保护好勐西这块我国现存仅有的原始森林。有许多专家、学者在那里搞科研,开发国家急需的药用植物与名贵树种(如龙诞香等),是省一级保护单位。

有一部《生命的常青树》的电影,讲的就是在勐西植物园工作的科学家蔡希陶和他的科研人员为祖国研究、开发动植物资源的故事。植物园非常珍惜这块宝地,而农场为了国家种橡胶又不得不砍去他们心爱的宝贝——原始森林,矛盾就不可调和了。

别看工人用的大砍刀是原始工具,可利害着呢。自从慰问团慰问广大职工后,激发了冲天革命干劲,半个月下来大大突破原来规定的砍伐指标,不管是宜种胶林还是不宜种胶林,一律“刷光”。植物园的同志目睹此状,急如火燎,心如刀绞,十万火急向省上级反映,最后省人民上级一道指令,要南诏省农垦总局“通知勐西农场立即搬走”。

当时孟那县的王书记(也是部队转业的)来到勐西农场传达精神,宣布勐西农场全部搬往孟远,去开辟新天地,仅留下部分人看守苗木。

孟远分场建在一个山坳里,这里山势陡峭,有点像夹皮沟。开阔、低矮的丘陵地很少,一条公路从山坳里穿过,农场各生产队就建立在公路沿线。由于全场职工不过四百来人,这里可以拓展的山林狭小,所以只建了五个生产队。后来从别的场调来一些干部,于是我请求下连队,不当会计,得到批准,便在二队任队长。

这个连队百十来人,分为四个排,连队支书是湘支边人,农民出身,人高马大,一身充满活力。事务长当过兵,全队清一色的湘省同乡同村人,只有我和副支书是“外来”户。

新场建立后,马上开荒。我这个队坐落在两边是山的峡谷里,背靠公路,四面坡大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可开垦种植橡胶的山地较少。若种杂粮还可以在石缝中取粮。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这七十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这七十年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七章 迎接慰问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