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杀人案云雾渐散 马清斋和盘托出
“八月二十九日黄昏——大概在五点钟左右,我早早地躲在了芦苇荡里面,一直等到七点多钟,包俊才终于来了。”
“等一下,你和包俊才之间有一段距离,又有芦苇遮挡,你是怎么看见包俊才的呢?你当时在什么位置?”
“我当时就躲在北渡口附近的芦苇丛里。”
“芦苇丛和渡口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有——大概有十几步的样子。”
“你刚才讲,包俊才到七里湾的时候,时间是七点多钟,天已经黑了,黑暗之中,你是怎么确认包俊才的相貌的呢?”
“你们没有在夜里面去过七里湾吧!鲁老五和谢大爹的船头上都有一根桅杆,桅杆上挂着一盏马灯。”
郑峰知道李云帆的意思,李云帆之所以问得这么细致,是想看一看马清斋所交代的情况和案发现场的环境、案发现场勘察的记录是不是吻合。
“接着说。”
“船上一共有三个人,另外两个是女娃。船靠岸以后,包俊才最后一个跳下船,他还和谢大爹说了声‘大爹再见’。两个女娃走在前面,包俊才走在后面,相隔十几步的样子。等包俊才走进芦苇荡以后,我就远远地跟了上去,一直没有机会,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
“停住了?”
“对,他钻进了芦苇丛……”
“他要干什么?”
“他要解手。我看见他从书包里面拿出一个作业本,从上面撕了几张纸。我就慢慢地跟了上去,他往芦苇丛里面走了十几步的样子,脱下裤子,蹲了下去。”
说到这里,马清斋停住了。他喝了几口水,又换了一支香烟。
刑侦队的其他同志都站在会议室的门外,一个个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一声,好几只耳朵贴在门缝上,卞一鸣就是其中之一。
郑峰和金所长耳语了几句。
金所长打开门,朝外面招了一下手,所有的人都鱼贯而入、蹑手蹑脚地走进了会议室,坐在一旁的长靠背椅上,静静地听着。
不一会的功夫,会议室里面便烟雾缭绕。
观众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马明斋的下回“分解”。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你就知道一定会有下手的机会吗?”
“这个时间坐船的人少,山里人一般在天黑之前回家。”
“往下说。”
“我解下裤带,等前面的人走远了,就慢慢地靠了上去……”
马清斋在这个地方又卡带了。
“接着说啊!既然已经做了,就不要吞吞吐吐了。”李云帆开始挤牙膏。
马清斋面有难色,眼神也飘忽起来。
“这一段,你不能省略。说吧!说详细一点,尤其是细节。包俊才没有发现你吗?”
“他朝周围看了一下,好像看到了我,刚想提——提裤子——站起来,我手上的裤带已经勒——勒住了他的脖——脖子……”
马清斋又顿住了。一个劲地猛抽香烟,一根烟一眨眼的功夫就抽完了。李云帆又扔给他一支。
“我从后面勒住了他的脖子……”马清斋的思维在这里僵住了。
“他没有喊吗?”
“他喊了,但没有喊出声,就是喊,前面的人已经听不见了。”
“为什么?”
“他们已经走远了。”
“包俊才是一个一米七几的大小伙,他没有挣扎吗?”
“他——他挣——挣扎了,而且挣——挣扎了不短的时间……”马清斋的思维出现了短路。
不一会,电路又接通了:“他想掰开我的手,还蹬腿来着,我紧紧地抓住绳子,而且越勒越紧,他挣——挣扎了一段时间以后,头就软下去了,接着手和脚也软下去了……”
李云帆心想,马清斋的怀表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落到包俊才手上的。
“后来呢?”
“后来,我就把他拖到了喇叭塘。”
“你下手的地方李喇叭塘有多远?”
“不到半里地吧。”
“这时候,他已经死了吗?”
“没有,我把他放到坑旁边,准备跳到坑里面挖土的时候,听见他哼了几声。身子动了几下,我就……”
“说。”
“我就掐——掐住了他的脖子,直到他不动了——才松开手。”
“等一下,那个坑是你事先挖好的吗?”
“不是,那个坑原来就有,是我事先选好的,我看坑不够深,就又挖了一些上来。”
“你事先准备好了铁锹?”
“我事先准备了一把刀。”
“什么样的刀?”
“杀猪刀。”
“你哪来的杀猪刀?”
“我们马家过去逢年过节就杀猪,那把刀已经多年不用了。”
“包俊才的头颅就是用这把刀砍下来的吗?”
“是。”
怪不得脖颈切割得那么干净。
“那把杀猪刀现在何处?”
“刀,我扔到河里面去了。”
“扔在什么地点?”
“就在不远处,在土坑西面第——好像是第四棵柳树下。”
王萍在“第四棵柳树”五个字的下面打了两道横线。
“你为什么要把包俊才的头颅砍下来?”
“明斋的头不是被包家人砍下来了吗?”
“为什么要从肩处砍下来呢?”
“我兄弟的尸体,你们难道没见过吗?”
“‘8。18’,你到过案发现场马家桥吗?”
“到过。”
“除了复仇之外,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吧?”
“这——”
“是不是怕拨出萝卜带出泥,想隐藏自己的形迹?”
马清斋选择了沉默。
“接着往下说。”
“我把他身上的衣服全脱了,然后把他的尸体掀到坑里面。”
“包俊才当时穿什么衣服?”
“上身穿一件的确良衬衫,下身穿一条深灰色裤子。”
“穿什么样的鞋子?”
“好像是一双布鞋,天黑——没看清楚。”
“鞋子扔到哪里去了?”同志们在的确良衬衫里面没有看到鞋子。
“我把鞋子扔到河里面去了。”
“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
“七里湾河道——就在土坑的东边。”
包俊才的尸体被掀到坑里面的时候,是什么姿势?”
“想不起来了,因为当时很紧张,只想早一点把他埋了,再说,当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
“头是在什么时候砍下来的呢?”
“在把他掀到坑里面之前。“
“之后呢?”
“埋好了以后,我把的确良衬衫铺在地上,然后把皮包里面的书和作业本拿出来放在上面,还有一条裤子。系好的确衬衫以后,我又砍了几根柳树枝,还找来了一块石头,用柳树条把包裹和石头绑在一起。然后扔到水里面去了。”
“你为什么不连皮包一起扔到河里去呢?”
“这个皮包太显眼来了,在马家集恐怕只有包俊才一个人用这种书包。扔到河里面,会被人捡走。”
“你是怎么离开七里湾的?”,
“我家有一条船。”
“你把船停了什么地方?”
“停在南渡口东面的一条汊港里面,那里也有茂密的芦苇,距离渡口大概有半里地,。”
“你为什么不在七里湾就把包俊才的头颅处理掉?”
“当时就想好了地方,再说,马家集靠打渔吃饭的人很多。”
“难道你就没有想到那些摸鱼的人吗?”
“没有。”
这真是百密一疏啊。马清斋虽然生活马家集,但对马家集人的生活是知之甚少啊!
“你为什么把包俊才的头颅藏到老槐树的树洞里面去呢?”
“那里比较保险,那里是马家集人的禁地,连那些爬树上房的调皮孩子都不敢爬到树上去。”
“包俊才的头颅是放在皮包里面的吗?”
“是。”
“从七里湾到老槐树,有一段很长的路,说说看,你是怎么到那儿去的。”
“离开七里湾之后,我把船停在了马家集渡口东边的拐角处——我们马家的船平时就停在那儿,然后沿着石墙边走到了山门前。”
“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人?”
“没有,那条路非常偏僻,夜里面,不会有人走。”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连头带包一起藏到树洞里面去,而是将包和头颅分开来扔进去呢?”
“我没有把它们分开,我连包带头扔进去了。”
“这就奇怪了,皮包和头颅为什么会在槐树洞里面分开了呢?”
“不得而知。大概是扔进去以后,头从皮包里面滚出来了吧!”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马清斋的脑子转得就是快。
“难道你就不怕被人发现吗?”
“我用竹竿试过,槐树洞非常深,而且洞口很小,除非很小的小孩——而且必须是身形非常瘦弱的小孩子才能钻进去,谁会钻到里面去呢?”
这应该是天意,在这起凶杀案当中,褚二狗的特殊身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那个皮球也功不可没,真可谓鬼使神差。
“八月二十九日黄昏——大概在五点钟左右,我早早地躲在了芦苇荡里面,一直等到七点多钟,包俊才终于来了。”
“等一下,你和包俊才之间有一段距离,又有芦苇遮挡,你是怎么看见包俊才的呢?你当时在什么位置?”
“我当时就躲在北渡口附近的芦苇丛里。”
“芦苇丛和渡口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有——大概有十几步的样子。”
“你刚才讲,包俊才到七里湾的时候,时间是七点多钟,天已经黑了,黑暗之中,你是怎么确认包俊才的相貌的呢?”
“你们没有在夜里面去过七里湾吧!鲁老五和谢大爹的船头上都有一根桅杆,桅杆上挂着一盏马灯。”
郑峰知道李云帆的意思,李云帆之所以问得这么细致,是想看一看马清斋所交代的情况和案发现场的环境、案发现场勘察的记录是不是吻合。
“接着说。”
“船上一共有三个人,另外两个是女娃。船靠岸以后,包俊才最后一个跳下船,他还和谢大爹说了声‘大爹再见’。两个女娃走在前面,包俊才走在后面,相隔十几步的样子。等包俊才走进芦苇荡以后,我就远远地跟了上去,一直没有机会,路走到一半的时候,他突然停住了……”
“停住了?”
“对,他钻进了芦苇丛……”
“他要干什么?”
“他要解手。我看见他从书包里面拿出一个作业本,从上面撕了几张纸。我就慢慢地跟了上去,他往芦苇丛里面走了十几步的样子,脱下裤子,蹲了下去。”
说到这里,马清斋停住了。他喝了几口水,又换了一支香烟。
刑侦队的其他同志都站在会议室的门外,一个个屏住呼吸,大气不敢出一声,好几只耳朵贴在门缝上,卞一鸣就是其中之一。
郑峰和金所长耳语了几句。
金所长打开门,朝外面招了一下手,所有的人都鱼贯而入、蹑手蹑脚地走进了会议室,坐在一旁的长靠背椅上,静静地听着。
不一会的功夫,会议室里面便烟雾缭绕。
观众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只等马明斋的下回“分解”。
“我问你,你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时间,你就知道一定会有下手的机会吗?”
“这个时间坐船的人少,山里人一般在天黑之前回家。”
“往下说。”
“我解下裤带,等前面的人走远了,就慢慢地靠了上去……”
马清斋在这个地方又卡带了。
“接着说啊!既然已经做了,就不要吞吞吐吐了。”李云帆开始挤牙膏。
马清斋面有难色,眼神也飘忽起来。
“这一段,你不能省略。说吧!说详细一点,尤其是细节。包俊才没有发现你吗?”
“他朝周围看了一下,好像看到了我,刚想提——提裤子——站起来,我手上的裤带已经勒——勒住了他的脖——脖子……”
马清斋又顿住了。一个劲地猛抽香烟,一根烟一眨眼的功夫就抽完了。李云帆又扔给他一支。
“我从后面勒住了他的脖子……”马清斋的思维在这里僵住了。
“他没有喊吗?”
“他喊了,但没有喊出声,就是喊,前面的人已经听不见了。”
“为什么?”
“他们已经走远了。”
“包俊才是一个一米七几的大小伙,他没有挣扎吗?”
“他——他挣——挣扎了,而且挣——挣扎了不短的时间……”马清斋的思维出现了短路。
不一会,电路又接通了:“他想掰开我的手,还蹬腿来着,我紧紧地抓住绳子,而且越勒越紧,他挣——挣扎了一段时间以后,头就软下去了,接着手和脚也软下去了……”
李云帆心想,马清斋的怀表很可能就是在这时候落到包俊才手上的。
“后来呢?”
“后来,我就把他拖到了喇叭塘。”
“你下手的地方李喇叭塘有多远?”
“不到半里地吧。”
“这时候,他已经死了吗?”
“没有,我把他放到坑旁边,准备跳到坑里面挖土的时候,听见他哼了几声。身子动了几下,我就……”
“说。”
“我就掐——掐住了他的脖子,直到他不动了——才松开手。”
“等一下,那个坑是你事先挖好的吗?”
“不是,那个坑原来就有,是我事先选好的,我看坑不够深,就又挖了一些上来。”
“你事先准备好了铁锹?”
“我事先准备了一把刀。”
“什么样的刀?”
“杀猪刀。”
“你哪来的杀猪刀?”
“我们马家过去逢年过节就杀猪,那把刀已经多年不用了。”
“包俊才的头颅就是用这把刀砍下来的吗?”
“是。”
怪不得脖颈切割得那么干净。
“那把杀猪刀现在何处?”
“刀,我扔到河里面去了。”
“扔在什么地点?”
“就在不远处,在土坑西面第——好像是第四棵柳树下。”
王萍在“第四棵柳树”五个字的下面打了两道横线。
“你为什么要把包俊才的头颅砍下来?”
“明斋的头不是被包家人砍下来了吗?”
“为什么要从肩处砍下来呢?”
“我兄弟的尸体,你们难道没见过吗?”
“‘8。18’,你到过案发现场马家桥吗?”
“到过。”
“除了复仇之外,恐怕还有更深层的原因吧?”
“这——”
“是不是怕拨出萝卜带出泥,想隐藏自己的形迹?”
马清斋选择了沉默。
“接着往下说。”
“我把他身上的衣服全脱了,然后把他的尸体掀到坑里面。”
“包俊才当时穿什么衣服?”
“上身穿一件的确良衬衫,下身穿一条深灰色裤子。”
“穿什么样的鞋子?”
“好像是一双布鞋,天黑——没看清楚。”
“鞋子扔到哪里去了?”同志们在的确良衬衫里面没有看到鞋子。
“我把鞋子扔到河里面去了。”
“具体地点在什么地方?”
“七里湾河道——就在土坑的东边。”
包俊才的尸体被掀到坑里面的时候,是什么姿势?”
“想不起来了,因为当时很紧张,只想早一点把他埋了,再说,当时天很黑,伸手不见五指。”
“头是在什么时候砍下来的呢?”
“在把他掀到坑里面之前。“
“之后呢?”
“埋好了以后,我把的确良衬衫铺在地上,然后把皮包里面的书和作业本拿出来放在上面,还有一条裤子。系好的确衬衫以后,我又砍了几根柳树枝,还找来了一块石头,用柳树条把包裹和石头绑在一起。然后扔到水里面去了。”
“你为什么不连皮包一起扔到河里去呢?”
“这个皮包太显眼来了,在马家集恐怕只有包俊才一个人用这种书包。扔到河里面,会被人捡走。”
“你是怎么离开七里湾的?”,
“我家有一条船。”
“你把船停了什么地方?”
“停在南渡口东面的一条汊港里面,那里也有茂密的芦苇,距离渡口大概有半里地,。”
“你为什么不在七里湾就把包俊才的头颅处理掉?”
“当时就想好了地方,再说,马家集靠打渔吃饭的人很多。”
“难道你就没有想到那些摸鱼的人吗?”
“没有。”
这真是百密一疏啊。马清斋虽然生活马家集,但对马家集人的生活是知之甚少啊!
“你为什么把包俊才的头颅藏到老槐树的树洞里面去呢?”
“那里比较保险,那里是马家集人的禁地,连那些爬树上房的调皮孩子都不敢爬到树上去。”
“包俊才的头颅是放在皮包里面的吗?”
“是。”
“从七里湾到老槐树,有一段很长的路,说说看,你是怎么到那儿去的。”
“离开七里湾之后,我把船停在了马家集渡口东边的拐角处——我们马家的船平时就停在那儿,然后沿着石墙边走到了山门前。”
“路上有没有遇到什么人?”
“没有,那条路非常偏僻,夜里面,不会有人走。”
“我问你,你为什么不连头带包一起藏到树洞里面去,而是将包和头颅分开来扔进去呢?”
“我没有把它们分开,我连包带头扔进去了。”
“这就奇怪了,皮包和头颅为什么会在槐树洞里面分开了呢?”
“不得而知。大概是扔进去以后,头从皮包里面滚出来了吧!”
这种可能不是没有,马清斋的脑子转得就是快。
“难道你就不怕被人发现吗?”
“我用竹竿试过,槐树洞非常深,而且洞口很小,除非很小的小孩——而且必须是身形非常瘦弱的小孩子才能钻进去,谁会钻到里面去呢?”
这应该是天意,在这起凶杀案当中,褚二狗的特殊身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还有那个皮球也功不可没,真可谓鬼使神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