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回响来了
襄阳城里,这个消息并没有先传递到刘表那,而是到了蔡瑁的府邸。
这可是蔡瑁一直在等着的一个结果,关羽和刘备之间发生了什么他不知道,但是他知道的是关羽这一去江东,相当于是刘备对自己中门大开。
关羽已经在襄阳和新野待了一段时间了,要是正常来说,也掌握了不少荆州核心东西了,他这个时候再一次回到江东,所作所为就是奸细。
蔡瑁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联系了自己的好搭档蒯越。
“此乃是天赐良机,我等把这个消息告知主公,刘备就完了!刘琦自然也会再一次回到孤立无援的境地。刘琮的地位基本就稳了。”
蔡瑁跟蒯越说出这件事的时候,整个人都透漏出了一股子兴奋的感觉。
一个小小的关羽竟然能够起到这么大的作用,这自然是让蔡瑁他们十分兴奋的事了。
“不急,你在吴郡不是有人暗线吗,让他们盯住了吴郡,等到关羽到了吴郡的消息传回来,再跟主公提起这件事不迟。”
“哦?此事还需要这么谨慎吗?”
蔡瑁显然是有点等不及了,他恨不能现在就请求刘表下令把刘备给剿灭了,绝了刘琦的那点念想。
不过蒯越显然是有着更加成型而且稳妥的想法。
“刘备这厮的奸猾咱们不得不防,要是提早告知主公了,最终又没能找到关羽到吴郡去的确实证物,刘备和刘琦是非常有可能反咬一口的,一旦被他们反咬,咱们可就被动了,正所谓捉贼见赃,这一点坐实了,在荆州就不会有人敢保刘备。”
蔡瑁听了之后连连点头,几乎是都没经过太多的琢磨,就点头道:“就按先生说的办!我这就去联系吴郡的人,只要是关羽到了江东境内,咱们就去跟主公说了此事!”
蒯越这才点了点头,之后又说道:“你和张允这些时日也要紧紧盯住江东的水军,关羽和刘备的事,孙策是不可能不盯着的,之前关羽到了吴郡的时候,据说孙策就曾经多次挽留,如今他又到了吴郡,孙策一旦发现他跟刘备之间的事,又怎能善罢甘休,孙策此人,可是什么都干得出来的。”
蒯越没说的那么明白,但是有一点还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旦江东和荆州开战了,那就一定是水军之间的较量。
江东的水军现在发展到了一个什么情况他们并不知道,但之前他们的水军的确是要比江东的水军更加精锐的。
蒯越从来就没有小看过江东,而且他一直在提醒蔡瑁,江东跟荆州相比最大的一个优势就是孙策现在还十分年轻,只要他不出现什么意外,江东的战斗力只能越来越高,而不会因为权力更迭等缘故开倒车。
但荆州却大大的存在着这个隐患,也正是预见到了这件事,所以蔡瑁和他的亲信张允才一直把持着水军,这是荆州最大的优势,把握住了水军,也就算是扼住了江东的咽喉。
“张允一直在水军大营中驻扎着,我等不光要防范江东,还要防止刘琦的亲信对水军进行渗透,不过先生以为,要是这一次咱们借着关羽和刘备的事对江东发难,有几成把握能将吴郡收入囊中?”
蔡瑁的野心其实还是不小的,他的心里一直都有着一个宏大的蓝图,只不过这个蓝图他提出来之后刘表并不认可。
他明白,自己要是想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只能等着自己的大外甥继承了荆州,但是以孙策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再过几年究竟会是个什么样子可就不一定了。
所以在这个时候,蔡瑁产生了一种能不能趁此机会把江东给拿下了的想法。
要从历史上说起来,江东和荆州也还算是有点仇怨的,杀死了孙坚的人虽然不是刘表自己的嫡系,但从原则上来说也是刘表的手下。
只不过最开始的时候孙策的确是打不过刘表,而且这件事的确也是跟刘表没多大的关系,于是孙策也就没把刘表当成是自己的敌人。
而刘表当初因为孙策年轻,也并未在意,但这几年孙策的发展却已经远远的超出了他们的预期了,要是一直以这样的速度发展的话,孙策超过刘表也将会是早晚的事。
刘表的寿命可并不是蔡瑁能决定的,就算他们真的干掉了刘琦,大逆不道的事,他们几个还是做不出来的,毕竟刘表到了荆州之后,对于他们几个怎么说也是有知遇之恩的,这个恩情在这个时代就是怎么都还不完的。
就算是刘琮上位了,他怎么说也都是刘表的公子,辅佐他和辅佐刘琦对于刘表来说应该都是一样的,当然,这是蔡瑁等人的想法,他们也是靠着这个想法在给自己心里面找平衡呢。
他们完全没想过,人家刘表想要让哪个儿子上位那是人家刘表自己的事儿,而不是他们俩的事。
但蔡瑁的这个提议,蒯越还真的是有那么一点动心的。
孙策的能耐只能是一天比一天要强,这是毋庸置疑的,而他们荆州的水军虽然看似强大,但是却也已经几年没有过什么长足的进步了,再这么下去的话几年之后会是个什么结果,至少他们俩是说不好的。
“你们有多少把握,一旦跟江东人交手,那就是不死不休的局面,没有任何缓和的余地,要么是江东侵占了我荆州,要么是荆州吞并了他们的江东,他们的手里如今还有一个皇帝,若是能灭了他们,皇帝也将会为我们所用!”
蔡瑁听了这番分析,有点兴奋的舔了舔自己的嘴唇,之后说道:“此事我会回去跟张允讲明其中的厉害,让他好生准备,一旦有机会跟江东水军一较高下,我们要能抓住机会啊!”
蒯越点了点头,也是深深的吸了一口气说道:“那都是后话了,暂且还是先把关羽的事办好吧,除掉了刘备,荆州才太平,咱们才没有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