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自作自受
去年,连三房的小子都中了童生,自家儿子读了这些年书,居然落榜了。
别说廖秋文自己,就连张氏心里也憋着一股火,他的儿子怎么能不如三房家那个臭小子,今年无论如何也要让儿子考上。
这样一算,家里的银钱实在是捉襟见肘。想来想去,也只能接受婆婆和小姑子的意见,先给大儿子找个通房,既能暖被窝还能干活,何乐而不为。
至于说以后,等家里光景好了,再给大儿子娶个好姑娘就行了。对方要是不满家里有这么个通房在,那就提脚卖了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万一有了孩子,养在家里也不费事,多双筷子而已。
想到这些,张氏也就不太排斥这件事了。
而廖秋生自己更是无所谓。他本来就没太看得上知秋的长相,现在既然不用取为正妻,倒也合了他的心意。
没人反对,知秋很快就进了廖家的门。这在村里还成了一个新闻呢。
又不是大户人家,都是种地的,谁家里还能有通房这种生物的存在啊。
一般的村里人家不都是本本分分的过日子,别说是通房了,就连下人,甚至是长工,短工都很少用。
给孙子找了个通房的廖老婆子,本来还想在村里人面前显摆显摆,谁知道又被鄙视了。大家都笑话他们家胡闹。
三妻四妾听起来挺诱人的,可也得有那个能力不是。村里人家,能吃饱饭,找个老婆传宗接代就行了,谁家还能有闲钱养个妾。那不是笑话嘛。
村里条件比廖家好的人家可不少,连里正家不也没纳妾吗?廖家居然弄了个通房,这不是败坏村里的风气嘛。
最后,就连里正也忍不住说了廖老爷子几句,让他管管家里的事,别什么香的臭的都往家里带。气得廖老爷子又把老婆子狠狠骂了一顿。
廖老婆子一生气,更加发狠地磨搓知秋,家里什么脏活累活都让她去干。
知秋如今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只能咬牙忍着,想想自己从前细皮嫩肉的样子,从没做过粗活,现在却像凭空老了十几岁,憔悴的连她自己都认不得自己了。
刚开始还想着能把廖秋生的心拢过来,让他护着自己,可是廖秋生也早就恨透了她,不管知秋使出什么手段都不肯动摇半分。
而且,她所有的好衣服都被廖老婆子搜罗去了,扔了几件儿破衣烂衫过来。每天还有干不完的活儿,连打扮收拾自己的时间都没有。原本就不太漂亮,这下子更没法入眼了。
不管多辛苦都没办法得到廖家人的认可,廖老婆子动不动就是一通臭骂,骂她贱,骂她不中用,骂养她还不如养头猪有用,浪费家里的粮食。
从小在孙家长大的知秋,哪里见过这样不讲理的泼老婆子。经常被气得头晕目眩,晕死过去。
知秋也想过反抗,寻死觅活,甚至还想偷跑出去。可是只要她稍有不从,就会被廖秋生痛打一顿,然后绑起来,扔进家里的柴房,没吃没喝,直到她实在受不了告饶为止。
在这样的环境下,知秋再也不敢装柔弱,假装干不了活了。老老实实的洗菜做饭,老老实实的喂猪喂鸡。
睡的是堆满了杂物的土坯房,吃的是残羹剩饭。只有廖秋生需要她的时候才能进正屋。其他时候都得睡在稻草上。
几个月的时间,眼泪都要流干了。知秋在心里暗自发誓,有机会一定要脱离廖家这个泥潭,等自己发达了一定要让这家子人都不得好死,既然他们这样没有人性的磋磨她,那就别怪她将来心狠手辣了。
对于知秋的想法,廖家没有人在意,廖老婆子只想榨干她最后一点价值。张氏也把她当成一个随时能卖的丫头。
时间过得很快,酒庄已经都建好了。陈松伟找来优良的葡萄种,在开春时分大面积种下。廖秋菊几乎把酿酒以外的所有时间都花在了葡萄田里。
不管是土壤的管理,还是葡萄的呵护,都容不得半点差错。一点点错漏都会影响葡萄最后的质量,而葡萄的质量也会影响酒的品质。
第一年的葡萄不适合拿来酿酒,陈松伟也做了准备。依靠陈家遍布全国的商号,他们在西边找到了种植葡萄的农户。最初的两年,需要依靠购买葡萄才能解决酿酒的原料问题。
三年后,只要他们自己的葡萄长好以后。就再也不需要依靠他人,拥有大量的优质原料来酿酒了。当然,这几年并不轻松,柔弱的葡萄苗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关心呵护。施肥、浇水、修剪、防虫害,防天气带来的灾害,每一项都需要专人看管,丝毫不能松懈。
廖秋菊今年就要和家人一起赶赴京城了,培训合格的酒庄人手成了当务之急。
京城的陈家在接受了部分葡萄酒样品后,对此非常重视,派出了不少的管事,专门管理酒庄。郑家也出了一部分人手。廖秋菊对他们进行了全方位的培训。只盼着这些人能看管好田里的藤苗。
酒庄雇了不少村里的人,连老宅那边的人也来闹了几次。不过被陈家强硬地打压下去了。面对陈家,廖老婆子再怎么撒泼也没用,又怕对方翻脸再把他们告上公堂,最后只能放弃了占便宜的想法。
不过,看着孙女酿酒的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廖老爷子终究不甘心。拉着大房和二房一起,让廖青森和廖秋冉开始做酒。
这一次,他们学乖了,每次只进少许原料,做成了再继续。而且也不做市面上常见的品种了。廖秋冉跟着廖秋菊学过一阵子酿酒,酒方子也得了几个。小心翼翼的,倒也做出来两种果酒。
对此,廖秋菊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方子给出去就不怕人用。再说,让廖家老宅的人有个进项也好,省得老来烦她。
廖秋菊忙得不可开交,廖秋君也没有松懈。在江腾的督促下,他每日苦读,恨不得一天能多出十二个时辰才好。
终于,春末的童试到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