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到了老家的老家(5)
队里安排刘晓楠住的是湾村正厅屋西边的一间屋子,屋子的西墙与队长家的屋隔壁。屋子很小,还不到三米见方,进门左手边靠窗下打好了一个地炉,地炉边的墙角放了张小饭桌;往里,在与门相对的墙角用木板和土砖架了个床铺,上面已经铺了一床用作褥子的稻草蒿荐,床铺对过那个墙角放了一个旧碗柜。
文英把背包打开,铺起了床。晓楠想过去帮忙,文英讲:“你不要动,有么子要求讲讲就行了。”晓楠只好站在床边看着她忙活。
文英个子不高,还不到一米六,一头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月白色的小手帕随意地扎着,披撒在肩头上。她穿着一身自家缝制的棉衣棉裤,好像衣裤有点小,胸部、臀部都绷得紧紧的,更显出了青春少女那封闭不住的旺盛活力。
文英手脚麻利的忙活着,晓楠在一旁呆呆地看着。
“你是初中毕业?”文英一边把床单甩开,一边问晓楠,并没回过头来,也没等晓楠回答,“我们还以为会是个高中生。”
“是,哦不,我没读高中。”晓楠有点憋屈,倔着说:“**讲的,初中、高中毕业生都要上山下乡。你还嫌我没读高中?”
“不是,不是,逗你的。”文英赶紧赔不是,回过身来,放低声音说:“其实,我也没读高中。”
“功英哥不是讲你读高中了吗?”
“你没听他讲是挂名读高中?嘿嘿。”晓英不好意思地笑了一下,“两年前,我去报了个到,领了一套书,上了三天课,就回来了。唉!”
“哦,你是六六年考的高中。那一年考的学,不论是高中、初中、大学的,都不算数了,都回家了。我哥哥的高中也没读成,现在还跟我们一起下乡了。”
“唉,真是生不逢时啊。”文英一脸的惋惜,铺床的手也停下来了。
“文英姐,”晓楠轻轻地叫了一声,“你也喜欢读书呀?”
“当然喜欢,有书读多好啊。你不也喜欢读书吧。”
“是的,但是......”晓楠不知怎么说下去,突然想起了德财讲的话,“功书哥是哪个,他一定读过很多书吧?”
“功书哥?你怎么晓得?”文英觉得奇怪。
“德财说的,功书哥有很多书。”
“功书哥是有很多书,但他读不了,他认识的那几个字,差不多就是个文盲。我们湾村里他那个年纪的人,差不多都是文盲,也就五几年上扫盲班时认了几个字。”
“德财说,湾里好多人都晓得讲老书上的故事。”晓楠不信。
“那不是读书晓得的,是看影子戏学来的。”
“影子戏?”
“就是皮影戏。”文英眼里现出了一丝得意的眼神,“那几年,我们这里兴放影子戏。有一年夏天,我们上林湾包了一个月的影子戏。每天收工后吃了夜饭,全村男女老少都搬个凳子到禾坪上去,一边乘凉,一边看影子戏,要看大半晚上。”
“那很有味道呀。”晓楠还记得儿时在老家奶奶家时,也看过影子戏。
“是的。戏里都是讲古时候的事,么子薛英贵征东啊,罗通扫北啊,岳飞精忠报国啊。我也学到不少。”文英沉静到回忆里去了。
“那你也会讲古吧?”
“讲不好,讲不出功书哥他们的神气。”
说着说着,天完全黑下来了。文英赶紧把床铺收拾好,把屋子里又整理了一下,讲道:“搞好了,我们先去吃夜饭。吃过饭我带你到功书哥家里玩去。他就住在正厅屋那边,和你对门。”
文英告诉晓楠,功书哥是一个世代贫寒的壮年农民,识字不多,却以“书”字为名。这大概饱含着他那双目失明、睁眼也瞎闭眼也瞎的一生没文化的父亲鸿祥伯的愿望。可惜,这个愿望在刘功书身上只达到“扫盲”的水平。功书哥又把这个愿望转到自己的儿子仁聪身上,以“聪”为名,按乡下人的说法,就是会读书。所以,功书哥特别爱书。特殊时期破“四旧”,出身高的有书的人家赶紧把家里各色各样带字的纸片都交给红卫兵时,出身低贱、世代贫雇农、根正苗红的功书哥毫无顾忌地从焚书的大火堆旁挑回来一担书,收藏在自家楼上。那些书有影子戏里常演唱的老小说,如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说唐、扫北、粉妆楼、儒林外史、岳飞传等,也还有些看不懂的书,如天演论、进化论、大众哲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