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镇名扬天下
著名公社化的小镇
我读到了这样的消息,在一个幽静的小镇,小镇里曾经居住一些非常了不起的人物,其中有哲人、学者、作家、思想家;也有平民。历来不缺少名人出现在这个小镇,卡尔马克思的名字响彻云霄,他的理论开导了国人。
《资本论》是马克思与恩格斯同一兴趣的友谊见证。恩格斯非常富有,马克思却在经济上贫困,由于有着相同的爱好,因为恩格斯欣赏马克思出众的才华,恩格斯便在经济上帮助马克思建立了友谊。
这个小镇由此名声大振,被世人所敬慕。一个小镇里能够走出这么多的世界级的伟人来也值得一提。我很想去看,觉得没有这样的机会,对于小人物或者说经济上并不宽裕的人,怎么会实现这样的愿望呢?
有了这样的想,如果有机会去欣赏观瞻,能够看到引人注目的,旧式的或者原来样子伟人的故居与老百姓的居所应该没有多大区别的生活区,也就心满意足了。
人的头脑、智慧的思路上有差别,这种差别天生就有,或许是后天得来的,通过某件事或者说某些久而久之的思想,这样的思想应该说在他的头脑中有着不同的理解与认识。
当时的情景,对于当时的人来说有着同样的看法,但思维的不同,做的事情也不同,一些人在等待,另一些在奋斗,还有人在思考,这就是社会群体,等级的不同产生的思想也不会相同。马克思的眼中,看到的是剥削制度,这种制度必须要改变,必须要砸烂。
人民公社经过了成立,运作的努力,失败后,怎么办?这个问题萦绕在马克思的脑海,于是他开始了思索,任其自生自灭,还是开始了对未来社会的美好设想,最终闪现他的脑海里的世界就是共产主义社会。
他参加了法国大革命遭到了失败后,开始了流亡生活,来到了英国的这个小镇马克思经过了实践与理论。他开始思考著作,写出了实现的步骤,怎样才能够步入共产主义社会呢,同时头脑中出现了武装夺取政权,建立社会主义,再达到共产主义社会的框架。
马克思天生就是与众不同的人物,有着特殊的才能,他能够从一些简单的事物中得到深层次的启迪,然后再进行丰富多彩的思想。至今为止,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
为什么会这样说呢?因为他的理论,把世界进行了世纪的划分与定义,叫做阵营。许多的国家都产生了这样的组织形式社会主义阵营,包括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帝国主义国家里都会有这样的阵营的出现。现代人把这当成了信仰,共产主义的信仰。
因为这种信仰能够指导人类的行为,指导告诉社会的前进的方向。也许至今这一主义仍然是完美无缺的,是社会最高的社会存在的必然结果了,分配的形式是按需要分配的制度。
前一阵子曾经到过一个这样的理想化的王国,实地去观赏了一番。这是一个公社式的社会中的小社会,一切都是公社配给制,除了吃饭需要自力更生,其余都是公社化的,物质基础已经达到了丰足的程度。满足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一个定式样的公社,了解不多,只是道听途说在人口问题上采取了控制,外来者加入与走出去的人并不是自由化,外来人口基本上不让加入这个小的社会团体,因为这是新的模式的社会形态。
对此,也许不该有疑问,这么美好的供需的体制,推广应用却还是不太成熟的,主要的问题是物质基础,没有相当的丰富的物质基础,难以形成这样的社会氛围的。
我还是想知道或者明白其中的一些事,也许是好奇心喜欢探个究竟,进入了这样的公社式的示范区,环境优雅,设施完善,池塘、花鸟鱼虫,鱼儿肥美在池中畅游,一片宁静与安详的天然幽静的地方。
仿佛这里的一切都没有受过刀耕火种的痕迹,对观光客的到来,也不觉得惊恐万状,好像提前打了预防针一样,一切都显得那么的镇定自若与从容。真的也奇怪湖泊中的鱼虾,稍有动静自然会狂奔乱跑,可这湖水中的鱼虾有些违反自然之法而无动于衷。
想走访几户人家,上前敲门,却不见来人接待,各家各户的门都敞开,真的是传说中的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情形出现在了眼前,觉得有些不可思议,空无一人却不用关门的空城。
这就是公社化的社会,展览馆开放,进入这个大型的公社的展览厅,漂亮的女解说员,声情并茂对公社的创始人汉白玉的雕像进行解说,从她的表情中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对公社的创始人深深地敬爱之情。
这是人们把理想进行了实践的过程,从中可以看到特别的东西,关于人性上的问题,据说看不到本公社的人是因为他们都去做工了,基本上是没有报酬的工作,自愿去做的,规定了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要参加公社企业集团的劳动。
也许马克思看到了这个公社的存在时,会有怎么样的欣慰和感动呢?是他老人家理想化的社会体制吗。
外面的人很想进入,能够被吸纳,成为公社的一员,却不知道里边的人怎么想,根本就没有这样的交谈机会,甚至于连村子里的人都见不到的。
从这个公社走出来,也许会想到了按需分配的形式,衣食住行上的按需分配,只是在某些方面采取这样的做法,必然是一个小的公社,人口少,这个靠种粮食获得收益的村庄,在社会的改革开放政策下,实现了战略转移,集资办企业,电厂、药厂的生物药业、加工业、运输业的各种企业集权化经营中不断地壮大起来,形成了产业链的大型企业。
假设整个社会要是变成这样的话,那么经济的发展,靠什么样的支柱产业呢?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很庞大的社会问题。
说实在的,我没能读过马克思的资本论,不知道怎么样论述一个阶级与社会,如何去分配资本,需要怎么样的公平的。
一个社会团体或者说组织形式的资本,需要积累,应该说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从这个公社式样的新农村去看资本的积累过程并不复杂,可以从中看到旧式的公社制度化没有改变的管理模式,仍就利用了旧式的公社制度进行了资本化的积累。那么整个社会呢?
当时来说有这么多的资本进行再生产的资金周转,就有着得天独厚的捕捉机会,然而这种积累与形式的集体化的道路给这个公社式的小社会带来了生命的活力。
正巧市场经济刚刚起步阶段,社会需要大量的资本,有钱就可以做事情,于是这个公社的领导人,利用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共享的优越条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政策,将资金投入到了某些赚钱的产业界,得到了丰厚的回报,于是完成了整个的资本积累期。这个人实现了一种靠着资金积累完成的那种经济模式的社会主义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