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花园谢瑍讲武道,演武堂子明传太极
第七章后花园谢瑍讲武道,演武堂子明传太极
父子二人将王子敬和张虎迎进演武堂,主宾坐定。谢玄道,“此武道子明传自张仙师,如何授法,当以子明一言而决。你我虽父子,望子明莫以别待。”
“幼度之言甚善,子明无需别待,子敬深知严师出高徒之理。”王献之道。张虎点点头,没有说话。
“七舅,父亲,我当尽力而为,绝不藏私。但常言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又说,拳练千遍,其义自见。”谢瑍官面话自是驾轻就熟,听得三人目瞪口呆,“太极拳总论如下,请谨记”,谢瑍将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复述而出,前世学拳师傅让背的烂熟,不然还真是难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谢瑍一顿,“动之则分,静之则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黏。”谢瑍说着,开始演练,“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由招熟而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贯通焉!”。
三人俱非莽汉,聚精会神的听着看着,那眼神真像小学生啊。
“虚灵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去则弥深。进之则欲长,退之则愈促。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因此而及也........”谢瑍边说边练,不知不觉进入状态,但见进如狸猫,退如惊鸿,势如杨柳扶风,又似江河流水,圆转如意,连绵不绝。
“……察四两拨千斤之意,显非力胜;观耄耋能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立如秤准,活似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懂劲后,愈练愈精,默识揣摩,渐至从心所欲。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所谓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辨焉。”随着声音落下,谢瑍缓缓停住身形,脸不红,气不喘,站定如岳,神清气满。
但见三人神情各不相同,谢玄边听边看边比划;王子敬闭目凝神强记拳论;张虎双目炯炯,紧盯着谢瑍的一举一动。见谢瑍停下身形,这才闭目回想。
“可记下否?”,谢瑍等了片刻,看着三人问道。
“十之八九。”王献之道。
“十之七八。”谢玄道。
“五五之数。”张虎道。
谢瑍哈哈大笑,摇摇头。
“七舅闭目强记,只得文字,不足一成,需仔细揣摩方可;父亲一心多用,所记虽多,却不益精;倒是虎兄,始练重形,也就是拳架才是正道。”谢瑍道,“不过,也可算各有利弊。拳论乃拳法之精要,明精要則有事半功倍之效;拳架形于外乃体用之本,先掌其形,进揣其意。”谢瑍思忖片刻,继续说,“欲得太极之妙,切记致虚极,守静笃。自然而然生内气,运气往返自圆转,此为无极桩功,若得气自丹田源源不断,生生不息,方为小成。此时,得太极之意,其意在拳先,刚柔并济,得丹田一口真气,曰炼精化气。明行气之道,全身鼓荡,以意行气,意气相随,补离中之阴而成乾也。即臻以意行气,以气推力,气达三梢,可算大成,曰炼气化神也。大成者,柔软如绵,坚硬如铁,可出师收徒也。”
谢瑍边说边看着三个人,“然大成非太极之最高境界,拳论开卷首言:太极者,无极而生。何为无极?无极者,虚无也。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空。故我以为太极大成以后,当返无极至于虚境,方得圆满。到此时也,已无招无式,无相无形,处处太极,一切自然而然,全身无处不太极,所谓练神返虚是也。”谢瑍说完,看着三人反应。
三人年龄不同,见识有别,虽然领会有异,但谢瑍说的如此浅显,至少也能明白七八分,实际上如无道家之基,实在难以领悟,惟在长期的实际练习中才能真正揣摩太极之味。
见三人还有不明之态,谢瑍又道,“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何为至柔,虚无也。看得见,摸不着,处处空虚,故拳论说‘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此之谓也。”谢瑍说完最后一句讲解,“现在,我开始教授拳式,为了易学起见,选太极拳代表性的拳式连成36式,俟此精熟之后,再授其他。仔细看好了。”
谢瑍说完,自然站立,目视前方。内固精神,外示安逸,虚领顶劲,头正虚顶;唇轻闭,齿轻合,下颌微内收:沉肩坠肘,含胸拔背,开胯圆裆;两膝微曲,全身放松,呼吸自然,意存丹田。
这是太极之预备式。所谓预备式就是为练拳做准备的,有助于习拳者进入状态,这些要点在整个练拳过程中都要时刻注意。
三人但见谢瑍此时,一身白衣,纤尘不染,似悠然安闲,又重如山岳,明明只是静静的站着,又似乎看到一种蕴藏的力量一触即发。这就是“势”,有人也称之为“场”。
有顷,这种势达到极处,忽转化为无,如一池静水。谢瑍身微下蹲,两肘微曲,两掌心朝下,眼向前平视;接着身微左转,同时两手左逆右顺缠,向左前方抬起与肩同高。身体右转,继续下蹲,重心全部落于右腿,左脚抬起;转体同时,双手仍双缠向右后展开,掌心超右后方……就像平静的水面掠过一缕微风,一动全身无有不动。
“金刚捣碓”是预备式后的第一个正式拳式,我个人觉得对初学者而言,这并是一个易学的拳式。当然这还要看各人的悟性。谢瑍有意放慢了练拳的速度。三十六式陈式太极拳,正常速度练习约需要五六分钟,快的话只要一分多钟就可以练完。谢瑍这次演练足足用了十三分钟。
谢瑍练完,收势,静立有顷,方才开口道,“可看清楚了?”
“子明,此拳虽无大开大合之式,然内旋外转,阴阳变换,皆为弧线,加之舒缓柔慢,与当世迥异,古未之有也。学不易也。”谢玄道。
“幼度之言甚是,子明,可有妙法?”王献之急道。张虎未言,一旁倾听。
“父亲得内外阴阳圆转之意,已是入门。”又转头对王献之说,“七舅所言妙法,有二,一是太极之意切忌僵硬,打拳要放松放软,至柔者至刚;二是初始练拳首在形,打拳时想着我行拳的样子,力求形似,进而求神似,至形神皆备之态方为第一步完成。”
“大少爷,如你此技,至于何境?”张虎双目露崇敬之色。
“我得仙师亲传,可比三十年苦功,此得天独厚之机,可惜只此一人。我之境,已臻大成,离返虚不远矣。你们且自行练看,我在一旁指正。”谢瑍道。
三人排作一列,开始凭着记忆练习。过了一刻钟,谢瑍已经知道,他们每个人能记着的不过□□式,而且似是而非,心中有所计较。乃说道,“停。我观诸君已略有所得,此三十六式拳法,分六段,每段六式。现在,我将招式名称告诉大家,以利记忆。”
“子明且慢。”王献之插言道,“何不将此写下,供我等参习。”
“七舅如愿做此功德,子明求之不得。”谢瑍道。
“幼度兄文武兼备,但笃厚良善,你看你这儿子毫无尊老之心……”王献之对谢玄笑道。
“子敬莫怪,且移步书房。我想,子明也是慕你王大令的书法才如此,你不知道,日间从你府上回来,拿回子敬之书竟自拿回卧房。”谢玄故意摇头,“我这个当爹的,也不够眼了”。谢瑍心里暗自腹诽,老狐狸啊老狐狸。
“哈哈哈……”王献之听完,哈哈大笑。
文澜轩内,王献之正在奋笔疾书。
他写的正式谢瑍口述的王宗岳的太极拳论。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言甚是。
王献之平素自视颇高,欲求字者甚众,然得字者甚少。今即能得道家拳法,又可祛除脚疾病痛,特别是看了谢瑍演练,已初明太极之意,心下畅快,意气飞扬,书写之间竟有连绵不绝之势,谢瑍不禁大为感佩:古之人用心何其专也,举一反三,果然法无定法,无处不在。
王献之此书用的是行书,书写极快,一气呵成。驻笔颔首道,“此诚仆书之上上品也。”
“七舅此书,气势宏伟,行笔遒劲,笔势连绵不绝,含太极之意,实是神作。”谢瑍真心赞叹,“请允子明藏之。”说罢,来到案前,接过王羲之手中的笔,在最后空白处,以王氏小楷写道:太元十年秋,岁次乙酉。陈郡谢氏子孙子明演太极于晋中书令王公子敬晋徐州刺史谢公膝前,王公甚喜之,书此拳论以赠。谢氏子瑍惊为神品,恳求以为收藏。时有北府将军张虎字若风者立侧,特此以志,子明敬书。
王献之看道谢瑍的注,暗骂这小子无耻,说什么赠,强要还差不多。无奈一笑。他却不知,此拳论成为后世书法界公认的神作,又称“敬明帖”。
谢瑍收了王献之亲书的拳论,心情极佳,乃道,“七舅稍息,我来写拳式。”
这套三十六式简化太极拳,适合初学者,但陈式太极拳的主要特点都包含其中。谢瑍根据刚才演练的情况,分做了六段,每段六式,共三十六式。如此分段只为演教方便,并非必须。谢瑍凝神屏气,研磨铺纸,三人虎视眈眈,如临大敌。眼看谢瑍动笔,才松口气。
第一段
1.起势
2.右金刚捣锤
3.揽扎衣
4.白鹤亮翅
5.斜行拗步
6.提收
第二段
7.前蹚
8.掩手肱捶
9.双推手
10.肘底捶
11.倒卷肱
12.退步压肘
第三段
13.野马分鬃
14.左右金鸡独立
15.右如封似闭
16.左单鞭
17.云手
18.高探马
第四段
19.左右擦脚
20.蹬一根
21.撇身捶
22.背折靠
23.青龙出水
24.白猿献果
第五段
25.左如封似闭
26.右单鞭
27.双震脚
28.玉女穿梭
29.兽头势
30.雀地龙
第六段含收势六式
31.上步七星
32.退步跨虎
33.转身摆莲
34.当头炮
35.左金刚捣锤
36.收势
谢瑍分六张纸,写毕。看看三人,悬于左墙上,道:“默记心中,然后我再演练一遍,体会和上次的不同之处。”三人见谢瑍手书拳式,也是如获至宝,不仅是为拳式,也是因为谢瑍的字写得太好了。众人默记完毕,王献之抢先收此书稿,谢玄也不示弱,可惜比不得王献之先手,只得两张。二人相视大笑,谢瑍莞尔,张虎暗笑。
该书稿最后落入谢琼之手,供于武当藏经阁,成为武当之宝,此为后话。
高祖本纪曰:高祖德威天下,开科举以求天下贤德,广言路以纳诸子百家。不以清谈为才,力求格物致知。士农工商巫医乐师百工但有所长,皆有所用。上学究天人,无所不精。造水车、耕犁以利农,兴工商以富天下之民。赏善罚恶,天下是以富足。自创书体,不下右军;精道家秘藏,尤擅拳剑。改制槊之法以备天下之军,并制火器,民以为神。初高祖传太极之法于琼王及忠勇侯虎,以为秘法。此为后话。
四人刚回到演武堂,就听到外边有人敲门。谢瑍打开门,就见谢琼站立在外,撅着嘴巴。谢瑍笑笑,右臂一引道,“贤弟请进。”谢琼本来因为大人们没有叫他,心里不高兴,见兄长如此,立刻展颜道,“谢谢兄长。”
“莫出声,一旁观看即可。”谢玄正色道。
“诺。”谢琼躬身施礼道。
谢瑍来至中间,开始重新演练。这一次,谢瑍没有刻意放慢动作,整个套路一气呵成,只用了大约五分钟即演练完毕。收势以后,谢瑍站立片刻,方才开口道,“可有所获?”
“子明,此次比上次速度快了不少,然拳式依旧清晰无误,似比慢练易些。”谢玄道,众人皆点头称是,惟谢琼一旁满脸迷茫之色。
“太极拳法,快慢相间,柔、慢不是目的,而是方法。”谢瑍道,“太极演习之法,至大成则无成法,至圆满则无处不在。当日夕研习,暗自揣摩,成非一日之功也。”
“太极,无极而生,是为无极生太极。太极是分两仪,两仪即为阴阳。阴阳者,相对也。如前后,如上下,如左右,如天地,如昼夜,如动静……人立天地间,混沌乃分,此为三才,三才者天地人也。故人立天地,三才得备,暗合三纲。东南西北,四象自分。居中以守四隅者,五方也。五方对五行,金水木火土是也。”谢瑍也不管他们理解多少,将前世所知缓缓道来,“五行者,配人之五脏。肺金、肾水、肝木、心火、脾土。肺金足则肾水旺,肾水旺则肝木荣,肝木荣则心火涌,心火涌则脾土厚。五脏既盛,体健理也。道家所谓五气者,愚以为乃五脏之精气也。心藏神,后天为识神,先天为礼,空於哀,则神定,南方赤帝之火气朝元;肝藏魂,后天为游魂,先天为仁,空於喜,则魂定,东方青木之木气朝元;脾藏意,后天为妄意,先天为信,空於欲,则意定,中央黄帝之土气朝元;肺藏魄,后天为鬼魄,先天为义,空於怒,则魄定,西方白帝之金气朝元;肾藏精,后天为浊精,先天为智,空於乐,则精定,北方墨帝之水气朝元。所谓五气朝元者,五脏化五行而归五老者也。此五常仁义礼智信者也。”
几个人听得如痴如醉,毕竟这样系统的理论在那时是闻所未闻的。各人对谢瑍的尊敬油然而生。特别是张虎和谢琼,那是相当的崇拜了。
谢瑍原想,一并说五行乃劈崩钻炮横,但想到形意之法另有所传,遂不再多言。而且上面所传太极拳论,已有拳形拳意的说法,各人能体味初什么,还是顺其自然好了。
待众人回过神来,接着道,“五行之意,暗合拳法,可自行揣摩。然欲明太极,需掌六合。六合者,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前为内三合,后为外三合。此六合者,需用心揣摩,旦夕用功。一行一动无不如臂使指,自然而然,方可成也。”
“子明,真难啊。”王献之叹道。
“大凡神功,岂能轻易得之。比之七舅之书,入门尚易多矣。”谢瑍言道。
“仆习书数十载,方得有成。岂惧一拳乎。”王献之笑道。
“大少爷,如此说来,多久可得小成?”张虎问道。
“若风只问小成,可见非好高骛远之辈。”谢瑍道,“各人用功不同,天赋有别,岂可一言而论?若遇明师,一夕顿悟也是有的。所谓‘苦练十年,不如名师一点’谓此也。然前提条件是‘苦练十年’,如无前之苦练,何来一朝顿悟?潜心研习,一年可得形似,三年能神似可也。”谢瑍侃侃而言,不小心就把白居易的放言诗之一溜达出来:“赠君一法决狐疑,不用钻龟与祝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言语之中不觉露出一种肃穆和深沉。其实,谢瑍自己对王莽还是心存感佩的,说王莽篡权,也是后来的当权者写的,而且王莽的政策确是有不少可取之处。可惜王莽的势力不够,没有形成自己的团队啊。
王献之和谢玄相视,暗暗点头。谢瑍出口成诗,心思通透,却又沉稳干练,将来成就未可限量。
谢瑍还茫然不知,张虎却不由喊道,“好一个‘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大少爷高才,若风佩服。”谢瑍这才恍然,只好笑道“信口之言,切莫当真。功夫功夫,日久自知。你们继续自练,不明白处问我即可。”
让谢瑍没想到的是,四个人之中,最先打完的竟然是谢琼。虽然只看了一次,已然记了□□分,让谢瑍直呼练武奇才。谢瑍不禁想到,历史上这个谢琼到底因何故名声不显,甚至未留下只言片语呢?这小子值得培养,这可是自己的亲兄弟,父亲和弟弟都这么优秀,可就真应了那句“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俗话了。谢瑍暗动心思,见谢琼天赋甚好,非常高兴,下决心悉心□□。后来谢琼无意仕途,习武成癖。幼承谢瑍指点,及长遍访天下,成为当世绝顶高手;后入武当,传法武当,成为一派教宗,门下弟子无数,行走天下,道教成为护国法教,此是后事不提。
这正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有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