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管理者最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
(二)管理者最高的职业能力要求是什么?“与人共事”的人际技能水平是无法通过题目测试和访谈得出的,这种能力需要“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赛马式地在具体场景和环境里测试。同样是一个组织的中层管理者,面对一个非常规的冲突和危机的环境,一些人的第一反应是紧张,恐惧,向后退,其原有的功力都发挥不出来,不要说潜能了;一些人面对如此场景,激发了其自身的潜能,所谓乱世出英雄吧。如此说来,我们的干部学院、党校不惜几百万重金打造“危机处理实训室”是有其道理的。在冲突和危机的处理中,需要的最重要的技能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和良好的有效沟通能力。“情商高手会是沟通高手,反之不然”说的是情商50%—60%来自遗传,而沟通技能100%可以来自后天的训练。关于这两种能力,我们在本书后面均会涉及。高情商者具有一颗心——同理心,也就是善于换位思考之心,这样的人即使没有接受过专门的沟通训练,他也可以靠着朴素的同理心而使对方愿意接受自己的。沟通技能来自后天的训练,无论是职业化的政治家还是成功商界人士,如何演讲、如何有效地运用肢体语言,包括着装都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
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管理不就是一门专业吗?学了MBA不就可以直接上岗了吗?我们这样来描述管理能力是什么。
多年前,我们就开始使用“管理者的‘T’型的知识结构”,当你是个操作者时,只要靠专业(也就是“T”的那个“|”)吃饭即可,如一位会计人员,你的财务理论水平和实务越深越好,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即可。当从操作层走到基层管理者的岗位开始,你的职业就发生了改变,从专业人员成为管理者,你就需要在继续做好自己的专业工作的同时,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思维和知识面,因为你得制定目标、分配任务、组建团队,激励下属,管理自己的时间,学会与各类员工及上级与同级之间有效沟通,处理部门和员工间的冲突等,这些就是“管理能力”,也就是“T”的那个“—”。比如在师范院校学习的三位大学生,他们的专业分别是数学、生物和中文,师范院校的基本使命是培养中学教员的,教师是门职业,为此,这三位学生除了学习自己专业的课程外,他们还会有共同的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公共课”,以保证他们走上教师岗位后,会写教学计划,能初步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了解学生的心理。这些“公共课”,就是教师这门职业的职业能力。同样,在组织中,最初从学校毕业被录用进来的员工,一定是靠专业定位的,在专业的岗位表现突出后,有可能被提升到基层管理者岗位。如此,一个个不同的专业人员或职能部门的人员(那个“T”的那一竖)就都需要在那个“T”的上面一横“—”的平台上思考和行动,共同的理念、思维方式、价值观、行为带来的就是减少内耗,提高凝聚力和组织的绩效。如同社会上,不同的职业之间存着从内到外的差异,比如日常生活中,医生就比其他职业的人更容易养成勤洗手的习惯,酒店的人着装比一般的人会更加的讲究。管理者这门职业的人应该更看重做事的流程、规则,更加追求结果导向和效率。
管理者的职业能力具体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管理个人时间和压力
使用人际沟通技能
促进群体决策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设计具体目标或目的
管理冲突
召开会议
建立团队和团队合作
作出分析性的决策
激励他人
积极倾听
协商
授权他人
这些能力更多地体现的是管理的“艺术”和“技巧”,无法通过课堂里的书本、学历教育等方式获得,更需要管理者在实践中与他人互动来体验、练习,从而固化为自己的职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