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秋水长情(76)
孔伐叹息道:“只可惜有了这些初级读物后,读的人多了,然而学的人也多了,很多人总是穷其一支,究其一理,深入研究,他们以为在大放光彩,其实却是早已失去了原先的精义。更何况书难尽言,言难尽意,道可道,非常道,这天地至理只能用心感悟,本就无法用言语说一个绝对的清清楚楚,再精准的表述也不过得其至理十之八九,所以说任何至极之理一旦经过传播,也就变成了一种最为平凡的文字,便只适合于初步教化了,因为那些书籍已经不再有最初的那种精义所在,人们对他们的理解也全都流于最表面最肤浅的层面。”
灵宵宝殿上的佛道众神听了,都是情不自禁点了点头,因为佛道两家之秘,也正是如同一辙。
佛祖是无不感慨的说道:“善哉,善哉,大师说得好,我们佛法在凡间传世,也遇到的是相同的情况,先是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再被一些凡人胡乱注释,反而是让佛法机缘就那样白白流失。”
玉帝也是不断的点了点头,叹道:“我们道家又何尝不是如此,分成了不同的流派,大师一言,便道破了这天地间学问的奥妙。”
“孔伐愚顿,无能在仙法之上有所精研,身为儒学的传人,也只好将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这学问上,这才偶然的发现这个道理。其实,话说回来,这虽然也算得上一种天地的奥妙,却并没有多大的实用价值。”孔伐得了佛祖与玉帝赞赏,反面是有些不好意思,然后又说道:“当然了,学问的这种传播方式也是必然的矛盾,是一种矛盾的必然,是自然的必然。”
“这是为什么?难道所有的学问和玄妙都是注定的要被流失吗?”猪八戒吃惊的问道。
孔伐摇了摇头,道:“事实上,虽是天地至理极玄,众生智力有限,但有三种情况却是可以悟得天地至理。”
“哪三种呢?”猪八戒好奇的问道。
“第一种乃是自诚而明,像佛祖一样自证菩提,开宗立派;第二种乃是自明而诚,就好比获得佛经或是亲闻佛祖妙解,一朝豁然开悟立地成佛;第三种乃是至曲有诚,他们无法并修整个经卷,便只能紧悟其中某一个方面,机缘深修,最后返本归源,返朴归真,重而修得大法,悟得至理。”孔伐细致的解释道,“当然了,也正因为这样,种种天地至理也因此而自然的分成了不同流派,可是,如果人们一定还要继续细分,穷其一枝,虽有希望悟得至理,但却相对而言比较困难了,用儒家的话说那就是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却是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当然了,天地无极,衍生万象,这也就在客观上需要各种学问从某一个字,某个单一含义,某个单一方面发展,从而与之相应。”
孙悟空听到这儿,忍不住说道:“大师说得太好了,一个矛盾的必然,便道破了一切因缘。”
孔伐看了看众神,说道:“啊,对不起,孔伐无状,一说就说到其他方面去了。我们还是具体的谈论儒学情况吧。正如前面所说,在儒学里面,《论语》确实为儒学之创,但是有些艰深难懂,对于初学儒学而言,略为有些不便,而小仙从选节的这一段《大学》较为简单,可为儒学的初级读物,而《论语》之后,虽有些较好经卷,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沦为了儒学的普通读物,虽有助于众生启蒙,但对于各位大神的修行应该是没有多大的益处。”
猪八戒又向孔伐问道:“大师,不知这《大学》里或者是《论语》里有没有专门说到如何得道成仙之类的话?”
孔伐却是无奈的摇了摇头。
唐僧也在一边说道:“大师,请恕三藏冒昧,好像当年的孔圣人及整个儒学流派是并不主张追求天道的,像《论语》的‘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与‘未知生,焉知鬼’这些话语都是很出名的,是吗?”
孔伐点点头,说道:“圣僧说得不错,当年先祖确是不鼓励人间的平民百姓追寻天道,但这并非就是说先祖真正排斥神学与天道,这从先祖对《易经》的无比尊崇就可明显看得出来。”
“既然如此,那孔圣人为何还不让人们谈神论道呢,这不是自相矛盾吗?”猪八戒又奇怪的问道。
孔伐耐心的解释道:“只因下界之人,他们都是凡人,是最普通的人,他们没有法力,没有仙术,对自然与生命有一种深切的无奈,所以凡人才喜欢幻想,久而久之,凡人对长生之术,对法力,对神圣都有了一种狂热的追求,以至于舍本逐末,极大的扰乱人间的秩序。哎,事实上,若是一个凡人,他连一个起码的人做不好,又如何有资格去做一个神仙呢?因此先祖才发出了‘未能事人,焉能事鬼’的感叹,先祖此议,正是让凡人能够珍惜他们现有的一切,好好的生活,好好做一个人。”
玉帝也说道:“是啊,孔圣人此举,确是对凡间的最大贡献,使得凡间之人不再那么盲目,让整个人间能够走上一种有秩序的生活,凡人也都得到了应有的教化,其功却是比我们这些神仙大多了。”
“谢玉帝赞赏。”孔伐说道,“先祖当年虽是未寻天道,但是却说明了很多对事情方方面面的看法,而小仙当年有鉴于此,便欲穷其一枝,希图从中获得法力之源。”
猪八戒大喜,问道:“那大师一定有什么发现了?”
孔伐无奈的摇了摇头,道:“奈何子思是资质平庸,终是无法看破生老病死,更不能胡乱传学,于是只得留下了一点点纯粹的心得体会,小作《中庸》,而子思被接引上天后,这么多年来,也是不断的研究,直至今天,还是未启儒学里的先天之机。哎,但是目前想来,也只有这一部书或者于众神有益了。”
“善哉善哉。”佛祖听了大喜,道:“原来如此,大师,看来儒学之精,所有的先机玄妙必是蕴藏于您所作的《中庸》里。”
玉帝也是欣然同意,说道:“佛祖此言甚是,所以大师当年便接引上天,其玄机也正应于今天,也只有大师才能为大家讲明白儒学中先天的精义。”
孔伐听得却是连连摇头,道:“事实上,儒学除了偏重于治世育人以外,其修身之要与佛道无不一理相通,子思试着修行之时,似乎触手可及,却又可望不可及,近在眼前时,却又远在天边,总是无法从儒学里修到法理。”
佛祖说道:“大师精研儒学,多是专于文字而已,未能参透天地之理,但如今大家皆已成神,合智合力再来从中汲取精要,那便容易得多了。”
孔伐一想也是,便说道:“佛祖说得甚是,子思这就为大家讲这三部书。”
于是,孔伐便先为佛道众神详解了《大学》与《论语》两部书,可是却没有人从儒学里悟到夺天地造化的法力,大家都觉得有些沮丧了。
孔伐见大家灰心丧气的样子,便又说道:“佛祖,玉帝,小仙现在为大家讲小仙所作之《中庸》,看能否对大家有用。”
佛道众神于是又打起了精神来。
孔伐说道:“至于《中庸》吗?大家刚才熟悉了《论语》,在《论语》里,先祖便曾明确说道‘中庸为德,其至矣乎’。小仙也正是有鉴于此,才穷于先祖之中庸,从而也算是小有所得,最后作了这《中庸》一书。”
“大师,这是什么意思?”猪八戒不禁问道。
孙悟空大怒,喝道:“你刚才为何不认真听?现在又来捣乱?”
猪八戒说道:“我听了,只是不太明白?”
孔伐说道:“其实,要说儒学与佛道之区别,从目的来看,佛道之学追求的都是成神成仙,成仙得道,与天地同休,而儒学讲究的是教化凡人,若从看事物的观点来看,佛道讲究的都是看破一切,放下一切,但儒学却并不主张这样,只是要求无论对何事,总是适可而止,既不过,又非无及,过与不及皆非良策。儒学里认为中庸乃是最高的德行,只可惜,真正能做到这一点却是寥寥无几。”
佛祖说道:“大师此言正是,这确实是儒学与佛道的最大的区别。”
“有区别就有玄机,这应当就是我们要认真研究的地方。”玉帝也是同意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