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卦第二十七
颐卦第二十七——修身养性得长生
(震下艮上)
颐,贞吉;观颐,自求口实。
《彖》曰:颐,贞吉,养正则吉也;观颐,观其所养也;自求口实,观其自养也。天地养万物,圣人养贤以及万民。颐之时大矣哉!
《象》曰:山下有雷,颐;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
译颐卦象征颐养,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应当明确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
◎《彖》解释道:颐养,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说明用正道养身才能吉祥;观察事物的颐养现象,是观察获得养育的客观条件;明确用正道自求口中食物,是观察领会自我养育的正确方法。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贤者及万民。“颐养”之时的功效多么宏大啊!
◎《象》解释道:山下响动着震雷(下动上止、如口嚼食),象征“颐养”;君子因此以慎发言语以养德,节制饮食以养身。
【智慧解读】
“颐”的意思是用口摄取食物。它的卦形是上下两个阳爻,中间含四个阴爻,外实内虚。上卦艮为山,下卦震为雷,象征春雷在山下滚动。卦形结构是口,阳外阴内,是以阳养阴,下动而上止是以口养人。古人认为,天地养育万物,圣人养育百姓和贤人,应当因时制宜。此卦的大意是:民以食为天,必须以正道养人养己,前途才吉祥。从这里可以看出,慎言可养德性,节食可养身体,当然是养德性为重,养口腹为轻。良好的心理情绪和精神状态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很大,我们应更多地摄取精神营养以颐养德性。所以清心寡欲、轻利贵德才是养生处世的吉祥正道。
【要诀】轻利贵德,吉祥安泰。
【例解】
北京有一家服装公司,公司的一个采购员到广东订购一批价值35万元的面料。当他把样品带回北京后,发现面料有拉丝的现象,没有达到质量的要求,他立即要求取消订货。董事长得知此事后,对采购员说:“面料拉丝,对方有责任,你更有责任,为什么在签订合同前,没有发现这个情况?我们不能因为你看走了眼,就为这35万元出尔反尔,取消合同。你明天就带着钱飞到广东,并向对方道歉。”结果北京这家服装公司赔了近百万,但是却赢得了信誉。如今,这位广东客户已成为北京这家服装公司固定的原料供应商,他们总能最先得到最新的市场流行面料。
初九,舍尔灵龟,观我朵颐,凶。
《象》曰:观我朵颐,亦不足贵也。
译初九,舍弃你灵龟般的聪明智慧,而观看我垂腮进食,有凶险。
◎《象》解释道:观看我垂腮进食,说明“初九”的求养行为不值得尊重。
【智慧解读】
“初九”是阳卦阳爻得正位,在最下,像下嘴唇,被“六四”引诱,想吃东西。它动则变为阴爻,颐象不见。颐又为长离,离为龟。它在震卦下位,震为木下垂,是“朵颐”的卦象。由此可知,“初九”本来是有养生正道的,完全可以像灵龟那样以内质自养而不求于个食,但是却贪于口腹之欲,这样必有凶险。过度饮食,贪于吃喝,不但有害于身体健康,而且有害于德性。
【要诀】贪于口腹,百无一利。
【例解】
楚国向郑灵公进献一只鼋。郑灵公非常高兴,便令厨子烹煮做羹。正巧公子宋与子家来到殿前。公子宋食指大动,于是悄声对大家说:“我每次食指大动都能尝到珍奇美味,这次君王一定把美味分与大家。”及至入殿见厨师正解割大鼋,便相视而笑。灵公觉得很奇怪,便问其缘由,大家据实相告。灵公听后不高兴,暗想:我不赐予你,无论你食指怎么动,也是没用。鼋羹煮好后,灵公招来许多大臣,赐予他们鼋羹。最后宋灵公才召见公子宋,却没有赐食鼋羹。公子宋大怒,不顾一切地将食指伸入鼎中蘸食鼋羹后拂袖而去,灵公暴跳如雷,声称非杀掉公子宋不可。公子宋回家后也怒气难消,又听说灵公要杀他,便先设计杀死了灵公,报了未赐鼋羹之恨,但他也由于谋杀国君被诛。此事虽起于口腹之欲,然而最终则导致一个国家陷于水火之中。虽然只是口腹之欲,但纵容它,也会成为日后的隐患。
六二,颠颐,拂经于丘颐,征凶。
《象》曰:六二征凶,行失类也。
译六二,既反过来向下求获颐养,又违背常理,向高丘上的尊者索取颐养,往前进发必有凶险。
◎《象》解释道:“六二”往前进发必有凶险,说明前行得不到朋友。
【智慧解读】
“六二”是阴爻,不能养活自己,必须由别人供养。于是向下求邻爻“初九”,这是把颐养之理弄颠倒了。它在震中,象征虽然颠沛,但不失正位。如果向下则违背易理,而且上卦为山丘,必然凶险。这就是说,如果我们腆颜求养,能有什么好结果呢?厚颜求食,既无补于身体,又有损于品德。因口腹之累而不顾自尊,以致轻生自贱,这种人根本谈不上坦荡自然的胸怀,也不利于养生。
【要诀】厚颜求食,自取其辱。
【例解】
明太祖朱元璋当了皇帝后,他以前落魄时候的伙伴总是来京城里找他,他既想见这些旧日朋友,又深为所苦,这些人来了自然会找他要赏赐。一次,一个人来见朱元璋,说:“你还记得吗,那是我们在芦苇荡里,把偷来的豆子放在瓦罐里煮着吃,还没等煮熟,大家就抢着吃,把罐打破了,撒了一地的豆子,汤都泼了,你只顾从地上抓豆子吃,结果被卡住了,不是我让你吃一口青菜,你就梗死了?就凭这个,你也该好好地封赏我啊!”朱元璋听了,气得脸色发白,当即让人把他痛打一顿,驱逐出去。这个人的失误,就在于厚颜求食的时候,不注意说话的策略,结果自取其辱。
▲论不必渡海帖明朱元璋
六三,拂颐,贞凶;十年勿用,无攸利。
《象》曰:十年勿用,道大悖也。
译六三,违背颐养常理,守持正道以防凶险;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能,要是施用必将无所收益。
◎《象》解释道:十年之久不可施展才能,说明“六三”“颐养”正道大相违逆。
【智慧解读】
“六三”是阴爻在震卦上位,震为动,象征为求得供养极力活动。其位不中不正,象征求得供养的方法不正确。它与“上九”成正应,本是“贞”卦象,但是有阴爻“六四”相隔,“上九”在艮上,艮为止、为拘。它又在坤卦下位,坤为老阴、数十,象征十年。也就是说,求得供养的方法必须正确。为了求养于人,必然媚上贪求,无所不至,不仅无法满足口腹之欲,甚至会造成道德沦丧。
【要诀】不妄不贪,力行正道。
【例解】
企业家丁某出身贫寒,20岁时在一家机器公司当推销员。有一段时期,他推销机器非常顺利,半个月内就同33位顾客做成了生意。之后,他突然发现他现在所卖的这种机器,比别家公司生产的同样性能的机器贵一些。他想:如果客户知道了,一定以为我在欺骗他们,会对自己的信用产生怀疑。于是,深感不安的丁某立即带着合约和订单,整整花了3天时间,逐个拜访客户,如实向客户说明情况,并请客户重新考虑选择。他这种诚实的做法,使每个客户都很感动。结果,33位顾客中没有一个解除合约,后来反而成了他忠实的客户。
六四,颠颐,吉;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无咎。
《象》曰:颠颐之吉,上施光也。
译六四,反过来向下求获颐养,吉祥;就像老虎眈眈注视,迫切求食物接连不绝,必无灾祸。
◎《象》解释道:反过来向下求获颐养,吉祥,说明“六四”居上而能施展光明美德。
【智慧解读】
“六四”在上卦,是阴爻得正位,与下卦“初九”相应。“六四”在上卦艮,艮为虎。
动则在离卦下位,离为目。又在震卦之上,震为动足,是自上逐下的卦象。它与“初九”相对应,必然没有灾祸。此爻大意是向下求贤问道,以德自养。所以我们不应贪于物质欲望,心愈贪则愈加凶险;而从事精神追求,愈迫切却愈为吉祥。只有清心寡欲,节制饮食,以德自养,主动地向下求贤自辅,才能求得美好的前途。
【要诀】不耻下问,乐于向善。
【例解】
南北朝时,李谧拜孔璠为师,他非常用功好学,过了几年,他的学问就超过了孔璠。孔璠因为有这样的好学生而感到高兴。不仅如此,他自己有了疑难问题,还向学生虚心请教。李谧觉得孔璠是老师,因此解答问题时吞吞吐吐,很不自然。于是,孔璠诚恳地对他说:“我向你请教问题,不要不好意思回答。凡在某一方面有学问的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何况是你呢!”孔璠虚心向学生求教的佳话传出后,人们深受感动。有人编了一首短歌,颂扬孔璠不耻下问的精神:“青成蓝,蓝谢青;师何常,在明经。”
六五,拂经,居贞,吉;不可涉大川。
《象》曰:居贞之吉,顺以从上也。
译六五,(譬如“君主”依赖上者养己以养天下)违背常理,安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不可涉越大河巨流。
◎《象》解释道:安居守持正道可获吉祥,说明“六五”当顺从依赖“上九”阳刚贤者。
【智慧解读】
“六五”是阴爻居尊位,位不正,不但不能养人,反而靠人养。它动则在巽卦中位,巽为绳,为进退不果的卦象。它居艮,艮为山为止。“六五”从上,则上卦变坎,坎为水险。此爻大意是向下求贤养德,守正安居。所以我们应该以谦虚的态度向有才能的人请教,借他人的智慧增加自己的才能,当力量充足之时方可进取。
【要诀】谦虚请教,充实自己。
【例解】
北宋名臣寇准向曾任蜀地太守的张咏求教,寇准说:“公何以教准,准当洗耳恭听。”张咏深知寇准学术不足的弱点,便委婉地说:“《霍光列传》不可不读也。”寇准不解张咏话意,回到住所,急忙取来《汉书》翻至《霍光列传》一篇。当读到“不学无术”这句话时,猛然省悟:“张公言我,正是此句,多年来忙于事务,懒得读书,确是学术不足了,务须改过才是。”寇准虚心求教、知过即改的品格值得我们学习。
▲寇准像
上九,由颐,厉,吉;利涉大川。
《象》曰:由颐厉吉,大有庆也。
译上九,天下依赖他获得吉祥,知危能慎可获吉祥,利于涉越大河巨流。
◎《象》解释道:天下依赖他获得颐养,知危能慎可获吉祥,说明“上九”大有福庆。
【智慧解读】
“上九”是阳爻,象征充实、富有,但是已经失去正位。居尊位的是阴爻“六五”,无力自养,更无力养人。“上九”动则变阴,得正位,由失位的严峻处境变为正位是吉祥,“六五”从“上九”而动,卦变为坎,坎为河渠,为通。此爻大意是,以德自养,并且兼养天下。所以,即使我们有充分的积蓄,也要心存戒慎,防危虑险,以免功亏一篑,这样才能不断前进,成就更大的事业。
【要诀】自养其德,好学向上。
【例解】
宋太宗赵光义是个非常爱读书的人,在他办公的地方、卧室到处摆着各种书籍。公元977年,他命令宰相李昉组织力量,编成了《太平御览》、《太平广记》、《文苑英华》等有价值的巨著。有一次,宋太宗外出视察,他命人带上有一千卷之多《太平御览》。虽然路途辛苦、公务繁忙,但他每天坚持阅读三卷。如果当天没看完,第二天他一定挤时间补上。身边的大臣无不为他这种刻苦读书的毅力所感动,有的说:“陛下每天如此辛苦,还勤奋读书,实在令臣不安。”宋太宗语重心长地说:“天下书如此之多,人生如此短促,不抓紧时间怎么行呢?其实只要打开书,就能得到不少知识,我也就不觉得疲劳了。”读书也就是从书中借他人的智慧以补自身的不足,知识就是力量,所以只有好学向上、广闻博取,才能成就大业。
▲《太平广记》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