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蓄势待发

六十一、蓄势待发

61

武工队在深山密林中一待就是几个月。这段时间里,武工队真正体验了一次野人的生活:他们天当房,地当床,野菜野果当干粮。尽管条件很艰苦,但是大家的热情很高,有人戏说:“有领导和我们在一起同甘苦、共患难,什么样的困难我们都能克服。”虽然有点打屑的味道,但是也有一定的道理,是在提醒我们的领导干部,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与人民同甘苦共患难,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能拥护我们。有人苦中寻乐,编了一个顺口溜:

我们的营房真叫大,

蓝天是房盖,大地当床榻。

布谷来唱歌,松树做篱笆。

野菜野果当干粮,

修行赛古刹。

官兵都一样,

大家见面笑哈哈。

看到大家在这样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还这么乐观,老李由衷的高兴,于是也写了一首词凑热闹:

银汉迢遥,和风浩荡,林中四野悄悄巷。

古松摇影筛星光,

夜莺枝头引吭唱。

蜇守深山,乡亲蒙瘴,扪心自问心惆怅。

红缨何日奋双拳,

绝杀日寇红旗漾。

老李写词的消息不胫而走,大家纷纷过来欣赏,一致叫好,都夸赞老李有文采,词写得棒。其实,别人都是瞎起哄,大多数人没念过几天书,真正能看懂老李这首词的也只有胡莲一人。这叫做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从这首词中,胡莲看到了老李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革命的乐观主义以及浪漫主义精神。词的意旨深深的感染了胡莲,她不由得对老李更加赞佩,心中把老李当做自己的榜样,要时刻向他学习。

经过几个月的调养,老李、大山等一些伤员已经复原,同时节令已到深秋,天气也一点一点的变冷,早晚穿单衣已经不行了。老李与其他人商量,应该派人侦察一下外面的情况,部队应该转移出去了。大家统一想法后老李留下大山和黄文,安排他俩出山侦察敌情。特别嘱咐他俩:对敌人的活动情况,老乡特别是堡垒村、根据地更要仔细了解,要尽快找到一个落脚之地。两人答应一声走了。

很快,两人回来了,带回来的消息令人沮丧:武工队辛辛苦苦建立的抗日根据地和堡垒村都让鬼子破坏了,那些抗日积极分子和堡垒户都被鬼子抓走。鬼子的装甲车天天的各村串,老百姓又掉到了苦难的深渊中。

老李问大山:“那些还不是根据地的村子也有鬼子兵吗?”

“没有!”

老李说:“那就好。”

众人不解。老李说:“有一个堡垒村,我一直没有对你们说。现在咱们就去那个村子落脚。”

老李说的那个堡垒村就是凌源县的魁盛店,在凌源县的西南方向,距离县城大约四十多公里。几年前老李与小娟从朝阳回来就曾在魁盛店的张家住过一宿,当晚与张老太爷有过一次彻夜长谈,两人也算是忘年交了。从与老人的谈话中,老李感觉到老人思想进步,倾向于革命,特别是他反对日本军国主义铁蹄践踏、蹂躏我大好河山,侵略我们的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老人家有远大抱负,年轻时也曾叱咤风云,现在年纪已老,已无力摇动八尺长矛。但老人家的雄心未泯,正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老李把这个情况向大家说完以后,大家都非常高兴,都非常向往魁盛店,希望早日到达那里。老李接着说:“此番我们进驻魁盛店,第一,要偷偷的、隐蔽的进入,不能让任何人知道;第二,张老太爷曾经考取过功名,是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的人,不同于普通的庄稼汉。我们见到老人家不可粗鲁、莽撞,不要惹老人家生气;第三,我们不但要讲文明、讲礼貌,还要讲卫生,我们多讲究一点总是好的。希望大家遵守。”

哎呀,还有这么多说道!有人听了倒吸一口凉气。这些农家子弟平时随便、放粗惯了,言谈举止没有什么约束。真的这也不许说,那也不许做,一时半会儿他们怎么受得了?老李看到大家有畏难情绪,首先是理解他们,然后耐心细致地对大家讲解道理,最后说:“枪林弹雨我们都不怕,难道讲究点文明礼貌还能吓倒大家?”

大家一听,也是!这么多困难都克服了,还在乎这么一点小事吗?看到大家的思想通了,老李说:“走!”武工队沿着特别荒僻的小路出发了,深夜里神不知鬼不觉的到达了魁盛店村。

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穹,一片清辉洒落下来,大地一片银白,村庄显得格外静谧。老李与大山、黄文两人来到张家门外,两块刻有龙凤花纹的鼓励石还在静静的伫立在门洞两旁,两扇红漆大门的大铁钉在月光下熠熠生辉。黄文使出飞檐走壁的功夫,轻轻地一跃窜上墙顶,又毫无声息的跳落地上,然后垫着脚尖打开大门,把老李与大山迎进门里。老李领着二人辗转来到张老太爷的屋外,耳贴窗户倾听一会儿,屋里传来老人均匀的呼吸声。老李用双指轻叩窗户,发出细小的声音,屋里立刻传来一声虽觉苍老,但却中气十足的声音警觉的问道:“谁呀,这么晚了敲窗户?”

老李赶紧凑到窗前小声回到:“对不起,老人家。是我,李天生。”

“啊,是李队长。怠慢了,请稍等,”

老李说:“多谢老人家还记得我,不忙,您慢慢来。”

须臾,屋门“支扭”一声打开,一股热气扑面而来。老人颤巍巍的端着灯来到门口,把老李等人进屋。宾主落座后没等老李客气两句,老爷子就说话了:“你们肯定遇到什么困难了,要不然深更半夜的怎么也不会到我这里来。”

“夤夜造访多有不便。不过,还真叫老人家说对了,我们还真是遇到一点小困难。”

“别绕弯子了,小困难肯定不会找到我这里来。说吧,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帮上的都行。”说完觉得没完全表达意思,又加了一句:“一切都没问题。”

老李冲着大山和黄文二人笑笑,然后对老人说:“多谢老人家这么开明。有老人家相帮,我们就是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怕了。”

“你说谢不就远了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你们当兵打仗不是为了你们某个人,而是为了大家,为了老百姓。我帮你们不也是在帮我自己吗?”老人说完爽朗的笑起来。说的大家也跟着笑了,刚才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

老李说:“我们此次来真要多住几天,我们这些当兵的都没受过什么教育,礼仪方面都不懂,希望老人家多多谅解。”

老人不高兴的说:“你看你,又说这话,咱们不是一家人吗?一家人还能说两家话?以后不许再说这话。”

老李笑着说:“一切全听你老人家的。”接着,老李把今年鬼子增兵,部队与鬼子打了遭遇战,撤到了山里修养几个月后来到这里的事一五一十的向老人家说完。听后,老人家唏嘘不已,怪老李不把队伍带到这里来。老人家接着说:“你们就把这里当作你们的家,想住多长时间就住多长时间,什么时候有任务了要走就走,不用和我打招呼。”停了停又说:“你看我净和你们说话了,外面还有人吧,让他们都进来,我给你们安排住处。”

至此,老李只能听从老人家的安排了,连一句客气话也不能说。

(待续)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辽西烽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辽西烽火
上一章下一章

六十一、蓄势待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