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压力来源的管理学语境

三、压力来源的管理学语境

三、压力来源的管理学语境面对压力时,我们首先应冷静地分析,我们体验到的这种压力的诱因是什么?它的来源是什么,只要弄清楚了这些,才能对症找到有效的减压方法。我们在上半堂课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压力的来源,本堂课,我们从管理学的语境来分析压力的来源。

1.压力的关键性来源

从管理学的视角,在职场上面对压力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下表列出的四大类:

表4-2压力的关键性来源

(1)时间性压力源,通常是要做的事情太多而时间太少。这是各类组织中的员工,特别是管理者面对的最普遍的压力源。大量的研究表明,时间性压力源的存在与工作不满意、紧张、知觉到威胁、心率、胆固醇水平之间有显著的关系。当我们在“别人几百年做的事情,我们几十年就完成”的赶超战略下,每个人都被绑上了来自时间性压力源的战车。

(2)遭遇性压力源,是那些由人际交往而产生的压力。这种压力在管理者中尤为普遍,特别是对那些负责人事管理的管理者产生影响。它们通常产生于三种冲突:角色冲突——团队成员担任的角色不相容;问题冲突——对如何完成或解决问题意见不一;交往冲突——个体由于相互的对抗而不能很好地相处。许多研究发现,遭遇性压力是大部分组织运作不良的重要原因,它是管理者心力交瘁的最主要原因。组织中,中层管理者的压力是最大的,这来自他们是各部门任务的责任人,上面不断要求“干这干那”的,自己却缺乏完成任务应有资源的支持,特别是来自下属的不配合、不支持,下属整体水平跟不上任务的要求。如今,中国的大家庭中,儿子做了丈夫后,在处理妻子与自己母亲的关系中的压力一定是远大于女性在处理丈夫和自己的父母关系时的压力。

(3)情景性压力源,产生于个体生活环境或周围的环境,最常见的情景性压力源是不适的工作条件。在我们的许多代工企业的生产线上,工人们的工作非常的单调与枯燥,一些受过高职教育的员工心里想的是:“我也要做白领”,而现实感受是:“就像卓别林演的那个机器人一样每天就是一个动作。如同乔布斯这样不愿受拘束的个性狂们,是很难适应一个要求穿正装的组织氛围的”。

广泛的和不断加速的变化也导致了这种压力的增加。研究证明,进入21世纪以来,环境的快速变化,使人们感受了更多的压力。当我们的机关单位提出“无纸化办公”的要求时,一些年龄大,电脑水平差的领导们感到了极大的压力。

(4)预期性压力源,包括受到潜在的,令人不愉快的事件有可能发生的威胁,压力来自对事件的预感或恐惧。预期性压力源也是普遍存在的,人们害怕失去亲人、失去工作,对与新的上级的关系感到恐惧。如同我们前面提到的,不确定性是压力的主要来源,为此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为民众建立起全覆盖的社会保障机制,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买涨不买跌”的心理也是为了减少“预期性压力”的选择。

在与各类管理者的培训课程中,我一般会请两位不同性别、年龄段的学员到黑板上来,要求他们以饼状图的方式画出各自目前感受到的压力来源。不同的人的压力来源是不同的,75~80后的先生们的压力来源最集中的是“还房贷”,而同期的女生们多为“孩子教育”。一次,一位60后的先生写出的第一个来源是:“母女关系”,他的解释是:“我们家是更年期碰上了青春期,我老婆和女儿互相看不上,还都拉我当同盟军,夹在她们中间,压力很大。”在一家理工科大学为年轻老师们的培训中,其中一个小组在分析压力来源的鱼骨头中找出的造成压力大的一根大骨是“攀比”,其中的几根中骨是“比人家的孩子、房子和老公”。

2.有针对性地减压

下表是针对压力的关键性来源的基本策略:

表4-3针对压力源的策略

(1)几种有效的减压方法:

①迅速面对问题,并且自己解决。无论任何棘手的问题,唯一的答案都在自己的手上。如果逃避或回避,到头来问题还是会再度回来找你。所以与其躲过一时,不如来个长痛不如短痛。

②离开现场。有些时候,我们想不开的问题并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顺利面对面的,即使是知道答案,可是伤口太大了,一时也无法愈合,第二个方法就是离开现场。人有一种惯性,一旦到了熟悉的环境,就自然会联想到老问题的存在。只有离开熟悉的环境一段时间,心理问题就会缓和许多。

③找“对的人”倾诉。发生问题的时候,找人倾诉一下,可以骂你一顿,给你指点迷津,或至少做个好的倾听者,让你好好发泄一下。气消了,问题也往往解决了一半。但请记住:要找“对的人”,否则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为此,我们必须要有那么一、两个值得信任、品德高尚的朋友,他们尽可能远离我们的工作环境。

④培养嗜好。音乐、运动,在长期规律的培养之下,很容易达到移情的作用。学习新东西也是一种好的方法,会给人一种成就感。浸润在嗜好里,就会忘却烦恼。

⑤学会放松。很多人都会认为有属于自己的放松方式,比如喝酒、睡大觉、做运动。如果这样,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方式的效果,因为它们无法使自己静下来,难以集中精力。在远离焦虑的生活中,放松是生活的中心。如果我们花点时间学习如何彻底的放松,当遇到充满压力的事情,我们就不会很焦虑,也不会产生焦虑螺旋上升状况了。

⑥正念。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减轻精神和情感的压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掌握正念,我们需要做到有自我意识、身处其中、集中精力。有关各种沉思和放松的课程中都教授这种方法。正念的第一层意思是将精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另一层含义是“体贴”或“关爱”。培养正念的训练通常包括调整呼吸、集中精力、达到身心都可以感知的自我。瑜伽里的呼吸练习就可以达到正念的目的。

⑦想象力练习。一些人发现想象自己置身于一个令人愉悦的、放松的情境中可以帮他们深度放松。这种方法是提前录制下帮助人们放松的步骤,也可以配上自己喜欢的舒缓的音乐,然后根据要求一步步进入状态。

(2)有传统宗教信仰的人,他们有一些固定的仪式,包括个人独自或团队的活动,可以起到在安静中放松的目的。对于我们这样没有宗教信仰的人,特别是在如今这么个被手机、电脑“绑架”的环境里,冥想不失为一种好的可行的放松方式。下面我们介绍一个简单的练习冥想的技巧:

①选一个舒适的地方,静静地坐下来。

②闭上你的双眼。

③放松肌肉,从你的双眼开始放松,然后依次放松小腿肌肉,接着是大腿、腹部、肩膀、头部,最后是颈部的肌肉。做好这个需要一些练习,先从放松一处你觉得紧绷的肌肉开始,不要过于纠结这一过程的完美,否则,会陡增自己的压力。

④缓慢地自然呼吸,在呼气的时候,默念你的焦点词、某个语音、习语。

⑤不要担心自己无法集中到这个焦点词上。一开始总会有其他想法出现在脑海里的。

⑥一开始,坚持一两分钟即可,然后逐渐增加难度,直到你能够持续10~20分钟。

⑦当你完成练习,再次睁开双眼看这个世界时,你会感到周围的色彩似乎更具活力了,这个世界似乎也变得更加安静了,心怀感激地享受这一刻吧。

⑧不要立刻站起来(这一过程可能降低了你的血压),继续静坐一分钟,回复正常的思考状态。

⑨每天练习这个小技巧一两次。方便的时候即可练习,只有长期坚持练习,才会起作用。

冥想疗法

视野拓展:

相传,释迦牟尼出家前,是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名叫乔达摩·悉达多。为了追求人生的最高真理,他舍弃了王位,出家修行。出家之后,经过六年的苦行,悉达多在尼连禅河中沐浴,之后来到距尼连禅河约十里远的伽耶山的一棵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上敷上吉祥草,设菩萨座,经过四十九天的静思冥想,悟道成佛。菩提树下冥想,一直都是佛教僧侣晨练健身练功之法。由于在佛门之内练法严苛,要求甚高,一般人群望而却步。以后该法逐渐流传民间,保留了精髓,简化了宗教程序,去除了高难动作,逐渐被大众所接受。

古印度的典籍认为,“冥想”是瑜伽的最高阶段,这是最早关于冥想的记载。

近代的医学家和心理学者也相继发现,冥想通过静坐调息、默念意守可以防治疾病。在放松及集中精神的过程中,“输入”正面的潜意识,能起到提高免疫力、增进健康长寿等积极的健身效果。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家赫伯物·本林说:“一个人身心过分紧张,会削弱体内免疫系统的机能,冥想带来的完全松弛,会减缓身体的紧张,是防治许多疾病的有效方法。”

一项医疗调查显示,冥想者比不善此举者的发病率要低50%。这种疗法对老年性高血压、冠心病、神经衰弱等疗效更为显著。即便是健康人,经常冥想也有裨益,可以消除疲劳,有益于左右脑平衡,给人的机体健康“充电”。

康复医学领域的学者认为,冥想对人体肌群的协调功能也有很好的锻炼效果。冥想时无论是站还是坐,都要求精神高度集中,使维持姿势的肌群产生静力性的收缩,尤其是平时不易锻炼到的核心肌群,在这种姿势的维持和呼吸的配合作用下也可得到锻炼,可提高中老年人站、坐、走的稳定性。

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冥想疗法,并正式使用“菩提冥想”(BodhiMeditation)这个规范的英语单词。菩提代表大自然、绿色树木和森林,冥想代表主动地控制情绪,用对往事美好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使大脑得到良好的自身内部反馈(Inter-feedback),并对大脑皮层和皮质下中枢进行良好的调节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冥想被FDA推荐用于辅助治疗焦虑、失眠、抑郁、虚弱、慢性疲劳综合征等病症。研究显示,一些现代医学不能彻底治愈的疾病,在进行冥想疗法之后,也会得到明显和长期地缓解。

近一个世纪以来,冥想已在多个国家掀起了热潮,在印度、印尼、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菲律宾、柬埔寨、中国等,参加冥想的人越来越多。

CCTV2的《环球经济连线》栏目做了一个《冥想经济:心灵关怀也能带来经济效益》的报道,正式通过主流媒体承认冥想对我们身体、心理的益处,让国民意识到冥想正在形成一种繁荣发展的健身行业,是一种健身新趋势。

1.冥想降低心脏病死亡几率

美国一项研究成果显示,冥想疗法可降低心脏有缺陷者中风、突发心脏病甚至死亡的几率,降低幅度可达50%。该研究在美国威斯康星医学院和马哈里希管理大学自然医学和预防研究所展开。研究人员选取了201名非洲裔美国人,他们有男有女,平均年龄59岁,均为心脏主动脉狭窄患者。这些对象接受现有治疗的同时,随机被编入“冥想组”或“控制组”,即定期上“传统健康教育课”。

经过9年跟踪比对,研究人员发现,练习“冥想”的研究对象血压、自身压力和愤怒感显著降低,中风、突发心脏病甚至死亡的几率下降了47%。

2.打坐缓解艾滋病情恶化

爱思唯尔期刊《大脑、行为与免疫》(Brain,Behavior,andImmunity)刊登了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一项最新研究。研究发现,静思冥想不仅可以起到保健作用,同时采用冥想疗法几周时间,其免疫系统就可能出现变化,有助于缓解艾滋病情继续恶化。领导研究小组的克雷斯韦尔说,67名参与研究计划的志愿人士,大部分承受着很大的生活压力。其中,有48人参与了部分或整个冥想打坐课程。这个为期两个月的课程包括8堂每周两小时的打坐班,和一个长达一天的静修班。他们每天也得在家里练习打坐。

研究人员在志愿人士参与课程前后测试了他们体内的CD4免疫细胞,结果发现,患者冥想的频率越高,几周内他们体内的CD4免疫细胞数量越多,这也是衡量免疫系统抵抗艾滋病毒的指标。

3.冥想增强大脑活力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UniversityofWisconsin)研究发现,冥想能增强大脑的活动能力,让人有更灵敏的反应。一般正常人的伽马波振动频率在25~40赫兹之间,然而长期静坐冥想者的伽马波却高达80赫兹以上,其强度是过去任何科学实验中从未出现过的现象。长期静坐冥想可以影响脑部的物理变化,且能激发出短期或长期脑神经中枢的改变。这一研究已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中,这也是这类成果首次被发表在主流科学刊物上。

威斯康星大学的研究对象是一组8位年龄在34~64岁之间的佛教徒,他们在过去的15~40年间,每天进行了超过8小时的打坐和冥想祷告。作为对照组,则是10位健康的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年龄在20~22岁之间,此前从未尝试过打坐或者冥想,仅仅在研究开始的一个星期前接受过简单的冥想训练。两组人员都被要求完全放松地进行关于慈悲怜悯内容的冥想,冥想者只需要产生类似的感觉,而并不需要在大脑中描绘具体事物。

在这一过程中,研究人员透过一些脑电波测量仪器,在两组志愿者打坐冥想前、冥想过程中,以及冥想后进行脑部活动的检测。结果科学家们惊奇地发现,佛教徒所在的组记录下来的大脑阿尔法波和伽马波活动十分显著,其中又以伽马波的震荡尤为强烈。因为人脑的伽马波是由脑部额叶和顶叶联合皮质区的活动引起的,而这些区域是负责人类情绪以及快乐相关的区域。

通过试验,参与研究的科学家们得出结论:坐禅和冥想能够增强脑活动能力,并明显地影响脑部负责调节情绪和快乐的相关区域。简言之,静坐并展开想象是一种从身心两个方面都能调节人体状态的好方法。

4.冥想等同于抗抑郁药物的疗效

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们分析了已发表的47例临床实例,希望从中找出冥想作为最有效医疗措施的治疗方法例证。

这项研究涉及超过3500名病人,病症涵盖压力、毒瘾、抑郁、焦虑、糖尿病、心脏病、癌症及慢性疼痛等的各种病症。该统合分析结果已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内科医学》上发表。其中最突出的冥想疗效是——每天进行30分钟的冥想会显著减少焦虑及抑郁症状。

在一项为期8周的认知冥想中,参与者必须关注当下,这样可以最大限度改善和减少焦虑、抑郁及疼痛等症状,并且这样的显著改善在冥想治疗后仍可维持半年时间。研究结果得出:对于抑郁和焦虑等疾病,冥想的效果等同于抗抑郁药物治疗起到的疗效。

5.冥想减轻疼痛

美国科学家最近经研究发现,如果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配合,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冥想,可以帮助儿童减轻手术后的疼痛和紧张情绪。

路透社报道,美国俄亥俄州辛辛那提儿童医疗中心的麦拉·胡特博士,在美国《疼痛医学杂志》上发表文章指出,现在儿童住院的时间越来越短,父母在家中独自应付孩子手术后的疼痛会非常困难,因此除了吃药以外,运用外部的安全方法在短期内减轻孩子的剧烈疼痛,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共有73名年龄在7~12岁的孩子接受了这项研究。他们被划分为两组,第1组按正常的医疗标准进行手术,第2组则附加了这种特殊冥想疗法。从手术前3个星期开始,第2组的孩子们就被要求看录像,在柔和的音乐中学习深呼吸、肌肉放松和各种冥想技巧,让孩子们尽量想象置身于一个自己最向往的地方。在手术后的1~4个小时内,以及出院回家后的22~24小时内,再各做一次这样的冥想。

研究结果显示,与那些接受标准治疗的孩子相比,第2组的孩子们手术后疼痛和焦虑的程度明显降低。

自我测试:A型人格问卷

1.这个陈述对我来说没有典型性

2.这个陈述对我来说有一定的典型性

3.这个陈述对我来说非常典型

请对下列问题对照自己的情况按以上三种在每道题后面填上相应的分数,如这个陈述对我来说没有典型性得分为“1”。

1.我最大的满足来自我比别人做得好。

2.我倾向于使会谈的话题围绕我所感兴趣的事情。

3.在会谈的时候,我经常握紧拳头、敲击桌子,或者用拳头砸我的手掌以示强调。

4.我移动、走路和吃饭都很快。

5.我感觉自己可以比别人完成更多的事。

6.如果连续几小时或几天休息或者什么都不做,我会感到内疚。

7.我很容易与别人发生争论。

8.我不能容忍大多数事情进行的速度。

9.比别人得到更多对我来说很重要。

10.我生活的某个方面(如工作、家务)主导了其他所有的方面。

11.我经常会为自己没能控制自己的脾气而后悔。

12.我通过说:“是的,是的”,“恩,恩”或替别人说完他们的句子来加快别人讲话的速度。

13.回避竞争的人自信心不强。

14.要做好一件事情,你必须把精力都集中在上面,排除所有的干扰。

15.我感觉他人的错误使我产生不必要的恼怒。

16.我发觉自己不能容忍看其他人进行那些我可以做得更快的工作。

17.在工作中获得成功是我的一个主要目标。

18.我仅仅是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过一种平衡的生活。

19.我向别人发泄自己由于自身的不完美而带来的沮丧。

20.我经常努力同时做两件或更多的事情。

21.当我遇到一个竞争对手时,我觉得有必要向他挑战。

22.我倾向于把我空闲时间都用与工作(或家务、学习)相关的思考或活动来填满。

23.我经常因生活的不公而感到心烦。

24.我发现排队等候对我来说是痛苦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上一章下一章

三、压力来源的管理学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