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阳光心态

二、阳光心态

二、阳光心态近几年来,“阳光心态”一词流行于各类“鸡汤式”的小文章中,流行于公务员们的培训专题中。那么,到底什么是心态,阳光心态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

1.阳光心态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

如果说“心智模式”一词是一种正规的,较为学术上的表达,那么,“心态”就是心智模式的“小名”。我们中国人更为习惯用“心态”一词来表达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看法,它是我们行为的终极源头。什么叫做阳光心态?阳光心态就是积极、知足、感恩、达观的一种心智模式。

我们对阳光心态的学理上的研究不多,稍有代表性的是吴维库的《阳光心态》,其中从三个层次对阳光心态进行了定义,第一层次是直觉的定义;第二层次是学术型的;第三层次是应用型的。

第一层次定义:直觉的定义。“阳光心态”四个字会引发人的直觉想象。请根据阳光心态四个字引发自己产生联想的画面:它们是什么?它们是什么就是自己此时需要的积极状态,它表示此时自己潜意识的最大需求。例如可能有如下画面出现:阳光沙滩比基尼、开满野花的山坡、勃勃生机的草原、孩子的欢乐、老人的健康。

第二层次定义:学术型的定义。阳光心态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积极心态。可以把人所处的环境分成三类:顺境、逆境和平常。太顺的时候,要学会低调,有福不要享满。逆境时不被摧毁,到了谷底就要反弹了,学会承受,调高自己的心力。乐极生悲,否极泰来。平常时要稳,平平淡淡是真。这样把自己的心力调整成一个适度张力的弓形,有形才有势。达到《诗经》中的境界:“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也就达到了情绪管理的中庸,不过也无不及。

第三层次定义:应用型定义。阳光心态的状态是:平和、温暖、有力、向上。平和就是不偏激,不走极端,不大喜过望也不大悲过度。人喜欢靠近温暖的人,一个人过冷和过热都会伤人,过冷让人恐惧,过热让人受压。一颗心有力既可以支撑自己也可以支撑别人。生命的本质是成长的,是向上的,阳光给予万物生命,为万物提供能量,万物生长靠太阳。

具备阳光心态可以使人深刻而不浮躁,谦和而不张扬,自信而又亲和,帮助我们塑造自我内心和谐、家庭和谐以及团队和谐。

2.阳光心态的特征

一个具备了阳光心态的人具有以下一些典型的特征:

(1)情绪健康。情绪稳定、心情愉快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情绪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标志是情绪的变化应由适当的原因引起。

(2)行为协调。心理健康的行为协调标准,是指心理与行为协调一致。表现在意识与行为一致,言行一致,即思想与行动是统一的、协调的。

(3)人际关系适应。个人能正确对待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各种关系。人际关系适应,对人的心身健康适应起很大作用。人际关系协调,达到了心理适应,使人产生安全感,舒适感,满意感,情绪安定,有益于心身健康。

(4)行为反应适度。行为反应适度,指对刺激有相应的反应,不过敏,不迟钝。

(5)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标准。心理的年龄特征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不同年龄的人,其心理活动特点与其年龄的心理特征基本是相符合的,这是心理健康的表现。

(6)“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基本相符。俗语说:“人贵有自知之明”,即是说,人要有正确的自我意识。所谓自我意识就是自己对自己的身心状况的认识、控制、评价和自我培养、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等。

与“阳光心态”相对应的是“消极心态”,所谓消极心态,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又进而对人的社会生活产生消极影响的消极心理状态。消极心态一般呈现出以下状态:没有目标、缺乏恒心、自卑软弱、自大虚荣。消极心态包括暂时性和稳定性的两种:

第一,暂时性的消极心态:一般情况下,大多数人都有可能在某个时期的某个特定情景下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消极心态,比如有的中年人因更年期来临而出现嫉妒、压抑和情绪不稳定等消极心理;有些孩子因受家庭的影响表现出狭隘、自私等消极心理。

第二,稳定性的消极心态:如果暂时性的消极心理状态不断受到强化和积累,严重到一定的程度,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心态,此时其心理和行为就会与周围其他人有明显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就会对事物产生一些反常的、特殊的或者过于亢奋、过于消沉的行为反应,因而就会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严重的消极影响。这时的消极心态就不再是短暂的心理反应,而是属于一种异常心理。

3.塑造阳光心态的四大基本原则

原则一:不能改变环境就适应环境。有一个印度人练习搬山术,苦练了若干年,发功准备搬山,发了半天功,发现山没动。他向师父抱怨,搬不动山。师父对他说,山搬不过来你到山那边去不就行了吗?一位名校毕业生进入华为不到一年后,就公司的经营战略问题,给老总写了封洋洋洒洒的“公司需要改进”的万言书。任正非批复:“此人如果有精神病,建议送医院治疗;如果没病,建议辞退。”任正非认为作为一名新员工,对企业没有任何的理解,怎么可能提出合乎实际的建议,员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本职工作,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构思“宏伟蓝图”、做“天下大事”上面。

原则二:不能改变别人就改变自己。一个人同一个组织的关系有三种:改变组织适应自己,改变自己适应组织,离开这个组织。当我们在抱怨组织的时候,可以自问自答以下两个问题:“改变这个组织适应你是否可能?”答:不可能,自己位置太低。“离开这个组织,你是否愿意?”答:很满意这个公司薪资水平和企业文化。那么只有一条路:只有改变自己适应这个组织。

人的问题是总以为自己才是对的,总想把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方法和喜好强加给别人,改造世界和改造别人一度是我们的使命。这点在我们的婚姻关系中体现得尤为显著,夫妻双方就是一场“改造”与“被改造”的运动,从看法、习惯、甚至饮食口味。老到没了力气去改造对方的时候,才发现,本质的东西基本还是没被“改造掉”。

原则三:不能改变事情就改变对事情的态度。事情没好坏、事情没对错、事情没大小,改变了态度事情就变了。在美国航空数据网站FlightStats获得的2016年6月数据显示,全球35个国际机场的准点率排名中,北京首都机场、上海浦东机场准点率分别为18.30%、28.72%,包揽倒数两名。虽然我们的专家称,这一数据不能完全准确反映实际准点率,但即使上面两个数据各自都提高翻个倍,也是排在很后面的。经常乘班机的人一定有被“误点”弄得烦躁、焦虑的体验。如果一件事情经常发生就叫正常,偶然发生就叫侥幸或叫不正常,如果面对这样的“准点率”,我们把飞机晚点当做正常,把正点当做侥幸。我们就可以把晚点烦恼,正点没感觉,改为看到正点心情特高兴,一看晚点则正常。

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都有“当我们看别人顺眼的时候,别人看我们也顺眼”的体验和判断。“当我们看别人不顺眼的时候”,别人看我们应该是“更不顺眼”。如果你看别人不顺眼在先,对方没有看你“更不顺眼”,我们就应该感恩的,因为对方超出了我们的预期。

原则四:不能被别人的语言伤害。我们去银行办理业务,有时候排队的人很多,要等一个多小时才排到,我们可能就会把火发在柜员身上,抱怨、埋怨柜员。柜员也委屈,已经忙得一塌糊涂了,恨不得脱掉工装,揍我们一顿后辞职。这个愤怒的顾客不是对柜员发怒,他是对这个位置发怒,无论谁在这个位置他都要发怒,学会不要接火,微笑地为对方消火。对于柜员来说,顾客是通过这个位置同这家银行发火,柜员只是这家银行连接客户的一个触点,是一个传感器而已。设想顾客是通过你与大行长发火,这样你就可以不把所有的烦恼都自己扛了。

当我们追名逐利后很累,想“放下歇一歇”的时候,我们想到了老子、庄子的智慧。入世就是争,老庄就是不争,解决这个矛盾就可以达到阳光心态。人追名逐利,得不到心情就不好,得到了心情虽然好但也只能持续不长的时间。老子的智慧是“不争”,庄子的智慧是“不要”。完全学习老子、庄子的处世哲学在现实社会中是很难生存下去的。但是,老庄哲学智慧却能够让我们获得平和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去追名逐利,则会实现目标快乐,目标没有实现也不痛苦。

道家讲求避世而获得好心情,儒家讲求入世不计较心情。从这个视角可以把阳光心态学说定位在儒道之间。阳光心态倡导以避世的心态入世,以道家的心态做儒家、墨家、法家的事情,以不争的姿态去争,带着好心情去争。

诸子百家的核心智慧是追求和谐:道家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儒家和墨家要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法家要实现个人同组织的和谐,兵家要实现组织与组织的和谐。而后的佛家要实现内心和谐。当人只是为名利而存在时,则人成为功利型的物质层面的人。如果人只是为心的宁静而存在,就是纯粹精神层面的人。过于向两端倾斜则都属于极端而背离人的本性。阳光心态主张人求三字:情、名、利。求的顺序是先求好心情,再求名和利,因为名利的目的还是为了好心情。如果名利很重而精神空虚,那么由一撇一捺构成的人就会出问题。在求名利的过程中不能破坏重要利益相关人的心情,这是一项基本的伦理准则。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情商与生产率:给管理者的心理课
上一章下一章

二、阳光心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