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我家(2)

我爱我家(2)

我爱我家(2)

家是什么?家是王维《杂诗》中"来日绮*前,寒梅著花未"的那朵寒梅,家是李白《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那轮明月;家是马致远《秋思》中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九曲回肠,家是崔颢《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缕缕愁思;家是李白《春夜洛阳城闻笛》中"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的那撩人的夜曲,家是张继《枫桥夜泊》中"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那夜半歌声;家是王安石《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那似箭归心,家也是李商隐《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那柱红烛。

被赶出了法院的大门,我们母子加上外婆四个人像被雨水打湿了翅膀的蜻蜓似的在冷风凄雨的小城的街巷中寻觅着新的住所。不知听了多少风言风语,不知看了多少轻蔑的白眼,不知给陌生人献了多少殷勤,也不知碰了多少次壁,说了多少的好话,直到我们快要绝望的时候,仁寿路或者是紧邻的中宪里其中的一扇房门才犹豫不决的向我们打开了一条小缝。那个租给我们的房间很小,甚至没有外婆可栖身的地方,外婆只好和我们告别,去江城投奔她的二女儿。

不过,即便是那个房间很小,而且很潮湿;我们举目无亲,而且饥寒交迫,可是还是得感谢房主的大慈大悲,给了我们一个落脚之地。母亲应该已经去新的工作单位报到,每天都是早出晚归;我不记得自己是否还能按时上幼儿园或者上学,我得照顾自己年幼的**。可是不管怎么样,那间小房就是我的第二个家,虽然不那么温馨,也不那么欢声笑语。

时隔多年以后,我曾经带着一颗热切和虔诚的心,沿着当年曾经拖着沉重的心情、孤独的身影和跄踉的脚步走过的道路不止一次的寻找过我的那个第二个家。仁寿路上的那些板壁房多半已换成了砖混建筑,中宪里的那条石板路也早就变成了水泥路;一条街道变得有些车水马龙,而另一条小巷却变得不但默默无闻,而且行人稀少。我不得不为之惊讶,因为这里的一切变化太大;我不得不为之残酷,因为我已经认不出原来那个家的模样了。

其实,在那条已经变得繁华的仁寿路上,我依然能感受到当年的信息,虽然稍纵即逝,可我是知道它的确还存在;其实,在那条已经变得残缺不全的中宪里的小巷里徘徊,打量着那些虽然还存在,可是已经破损不堪、摇摇欲坠的房屋,打量着那些狭窄、潮湿、有着许多分支的小巷,明明从自己的潜意识知道,我的那个曾经的家就藏在那些东倒西歪的老房里面,却怎么也无法寻找到一点印象。

可惜的是,对那个时间段,我的记忆是模糊的,甚至不能确定具体的地点究竟是仁寿路还是中宪里,那可是两条不同的路,可见得我曾经努力想忘记这段印象;遗憾的是,我甚至不能确定,我们在这里住的时间究竟是在五中前还是在五中后,或者和我原来判断的那样,是在父亲刚刚重新恢复工作之初的那段时间。

唯一记得的就是我们并没有在那个地方住很久就离开了,所以那个家的印象不太深。只是那里曾经有一个属于我们母子三人的小家,虽然不够温暖,也不够幸福,可是在那种特殊的时期,抱团取暖是唯一的选择,我们还得感谢妈妈的坚强和她所表现出来的韧劲,所以才没有和别的母亲那样,扔下孩子自己溜走,也没有和别的母亲那样,把我们推向社会。爸爸生前不止一次的说起过这段往事,重点就是:"你们得感谢你们的妈妈!"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悠然我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悠然我思
上一章下一章

我爱我家(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