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芙蓉叶,鸦胆子皆可试治瘢痕疙瘩

8.芙蓉叶,鸦胆子皆可试治瘢痕疙瘩

8.芙蓉叶,鸦胆子皆可试治瘢痕疙瘩

方一芙蓉叶治疗瘢痕疙瘩

(录自《陕西中医》1990;11(9)419.)

王某,男,19岁,1988年7月21日初诊。2年前胸部粉刺反复发作半年,并出现黄豆大小结节6个,无明显自觉症状,未经治疗,半年后结节逐渐增大,轻度瘙痒。

检查胸部见6个小包块,其中一个似核桃大,其余的约蚕豆大小,色淡红及暗红,稍有触痛。诊断为瘢痕疙瘩,经用下法治疗25天,包块完全消退,自觉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

治疗方法端午日采芙蓉叶,不拘多少,阴干,研细末备用。用时以清茶调成糊状涂患处,每天数次,次日须洗净原药痂再涂。有少部分损害,涂药3~24小时局部有淡黄色黏液溢出,用干棉球拭去即可,不妨碍用药。

方二鸦胆子治疗瘢痕验案

(录自《上海中医药杂志》1958年第6期)

柴某,男,21岁,病历号2648。

病史:1949年曾因跌倒,致右耳外伤出血,治疗20余天,伤口愈合,局部留疤。半年后,发现右耳轮瘢痕增大如“胡桃”,坚实发痒且疼痛。1950年及1951年曾先后在新疆某医院施切除手术,不久均见复发。后来曾在郑州某医院诊断为瘢痕瘤,仍未治疗。

诊断右耳轮瘢痕疙瘩。

治疗过程1956年4月来本所治疗,始用鸦胆子软膏局部涂药,经1个月的治疗,已显见缩小。后因工作关系,不能继续观察。2个月后曾取得联系,瘢痕已下2/3,不久干缩愈合。

评注:

对于瘢痕疙瘩,现今认为是受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皮肤病学及整形外科学专书均有记载,有的专书还讲到瘢痕疙瘩与增生性瘢痕的区别。但对其治疗,一切手段均须从抑制其增生、消除其已成之疙瘩入手。治疗方法虽是五花八门,但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为什么,结缔组织增生的内因迄今并不完全清楚,还有,既然已形成增生,木已成舟,如何改变?治疗主要是局部用药,手术,当然还有的用放疗,激光冷冻等方法。我们用尽各种手段剜除它,就怕越治疗越增生,瘢痕体质呀,难办。

中医极少记述治疗瘢痕疙瘩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可试用于治疗已成之疙瘩。诸君难免要问,你这转录(包括前述不少的单验方)仅仅是个案,不能完全说明问题的。是啊,所谓“孤证单行,难以置信”,法官定案都是“孤证不能定案”。其实这是中医著作报道无可回避的一个问题,中医讲求三因制宜(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各种病人的各种疾病发生,都有特定的情境,无法找到完全相同的病例,这就像无法找到两片相同的树叶一样。而我们医生患者两家,不少人嗔怪中医没有大样本的报道,没有统一标准,没有放入循证医学的框架内,只能沦为经验医学,这确实是中医的“硬伤”,但这也正是中医独特的地方。我以为中医治疗多参阅前辈、同行的医案,更多的是参考其诊疗思路,用药经验,处方技巧,这就是前人所说的“师其意而不泥其方”,学习医学著作,参阅医学报道论文,或许当抓其“意核”、“内涵”、“神髓”,去其表面形式,去其芜杂枝节,去其毛发皮肉。

《本草纲目》讲芙蓉叶:“木芙蓉花并叶,气平而不寒不热,味微辛而性滑涎黏,其治痈肿之功,殊有神效。近时疡医秘其名为清凉膏、清露散、铁箍散,皆此物也。其方治一切痈疽发背,乳痈恶疮,不拘已成未成,已穿未穿,并用芙蓉叶,或根皮,或花。或生研,或干研末,以蜜调涂于肿处四围,中间留头,干则频换。初期者,即觉清凉,痛止肿消;已成者,即脓聚毒出;已穿者,即脓出易敛。或加生赤小豆末,尤妙。”至于鸦胆子,其治疗扁平疣,寻常疣,鸡眼等的报道较多,都是局部贴敷腐蚀的方法,其具体的功效,前面“桂圆肉裹鸦胆子仁治疗痢疾”已经详述,可以参阅。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古今单验方选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古今单验方选评
上一章下一章

8.芙蓉叶,鸦胆子皆可试治瘢痕疙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