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杏庄

61、杏庄

十二月初,贾琛顺利回到京城。

提前接到信件的杨庆、杨喜、林石头和林大勇四个早已雇好了车马脚夫等在码头接人。

贾琛带回的东西非常多,他的东西加上二十几个林氏旧仆和他们的行李物品,一行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的往京西出发。

他们的目的地是一个名叫“小杏庄”的地方,位于京城西郊约六十里处,田地面积约有二百七十余亩,带一座宽敞的二进四合院和平房数间。

贾琛打算先把这些林氏旧仆安置好了再回宁国府去,乘着这几日工夫,他也好先打听一下京里的情况。

杨庆和他同坐一辆马车,两人正好说话。

“一样一样来,从新买的庄子开始说吧!”

杨庆道:“回老爷话,小的们跑了十几处庄子,经过多方比较,才选定的小杏庄,连地带房总价四千两二百两。榆钱庄的林庄头帮了不少忙,我爹也来看过,他们都说小的没买亏。”

“好,有这两位老庄头掌眼,我放心了。我这次带来了二十几口人老弱妇孺居多,他们家的青壮大部分被我留在扬州了,你要好好安置他们,房子够住吗?”

“肯定够住,林石头和林大勇接到老爷的信后就开始准备,他们相熟,肯定能安排好。老爷打算什么时候回府里?”

“等把这批人安顿下来,我就回府,你先给我说说府里的事。”

“我们府里没事,珍大奶奶和惜春姑娘都好。倒是隔壁的荣国府里出了件大喜事,他家的大小姐当娘娘了,那份大热闹,真是满门光辉、无上的荣耀!”

“怎的,你那么羡慕啊!荣国府得了什么好处没有?皇上赏了爵位高官还是金银财宝啊?”

“这倒没听说。皇恩浩荡,娘娘的娘家就是皇亲国戚,皇上总会给点特殊照顾的。”

是啊,人人都是这么想的。元春一朝得宠,于情于理,皇上对于荣国府这门外戚都该有所表示。可是你看啊,偏偏荣国府什么恩赏都没得到,这封妃也是封的奇了。下人们没见识也就罢了,难道贾母、贾政这些人没觉出不对经来?

“你听没听说娘娘要归家省亲的消息?”

“咦?这事您都听说了?不瞒您说,最近还真有这种小道消息在府里流传,真的假的就不知道了。”

“那荣国府那边有没有建造省亲别墅的消息?”

“这个小的不曾听说,要不等回去了,容小的去荣国府打听一下再来回您的话?”

“不必了。他们家要是修建省亲别墅,少不得要来扒我们家的皮,没什么好打听的。”省亲的消息已经流传出来了,别墅应该也不远了。

“又到年底了,掌柜们和庄头们该陆续进府交账了。今年年成好,庄头们要是敢掉链子,你们知道怎么做吗?”

“小的们知道,来管家和章管事都盼着老爷您回府坐镇呢!”

“怎么,你们四人联手还有搞不定的人吗?我想,今年这帮人应该老实多了才对。”

“老爷忘了?年初,那六家一直盈利的老铺子,您可是一点儿也没动他们。章管事说,按照账目来看,这六家铺子年底的盈余只略略上升,可见这些老掌柜们还远远称不上‘老实’二字。来管家想和爷商量该怎么办。”

六家铺子的行动一致,肯定是掌柜们私底下有勾连。想让他们如实报账,就等于从他们手里挖钱,他们怎么会老实呢?

“知道了,这事且容我想想在议。杨妈妈他们身体可好?其他人呢?”

……

到了庄上,贾琛顾不得休息,忙去查看下人们的安置情况。

林家的人初来乍到,处处都是陌生的环境,难免心里不安。他必须留下费心照看几日才好。

“石头,这次随我回京的多是女眷和老人孩子,经不起严寒,各人屋里的火炕必须日夜不息,庄上的取暖之物备足了吗?”

一群南方人在大冬日里头搬家到北方,也够人受的了。

林石头回道:“老爷真是问到点子上了,买这个庄子的时候已经入冬,小的们没有机会提前准备好过冬的柴火。榆钱庄的林庄头拉了十车柴火过来,还派人帮小的们进山砍了些。不过如今人一多,这点子柴火肯定不够用了,小的打算过几日再进山砍些回来用。”

贾琛心里直摇头,砍柴、运柴、劈柴、烧柴,如此徒耗人力,还不如花钱买些柴火用。不对,反正要花钱,买柴不如买煤炭。

“附近的集市上是否有煤炭可买?价格怎么样?那东西比柴火经烧多了。”

林石头已经在这一带混了个把月,别说附近的集市,京城里也逛了好几回了。他赶紧回道:“回老爷的话,有卖的。小的也知道煤炭好用,不过价格比较贵,大块好用的大约每百斤要三钱银子。”

上好的百斤木柴,市价不过五、六十文钱罢了,这还是冬日涨价的缘故。煤炭好用,可它的价格不是一般老百姓用得起的。

“那小块的煤、煤屑、煤粉,价格如何?”

“越是小块的价格越低廉,煤屑煤粉不能做什么用,根本没人买,应该是不值钱的。”

贾琛愉快的意识到他捡漏的机会来了,“下回你若遇到没人要的煤屑煤粉,尽管给我拉回来,有多少要多少。我给你一个方子,能把废物变成宝贝。”

不出意外的话,蜂窝煤大概可以提前问世了,“你要记住,这方子很值钱的,要保密。”

林石头拼命点头,赌咒发誓的答应了。

贾琛接手宁国府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为钱发愁。这种忧虑从知道宁国府欠了国库八十万两开始,直到峰回路转在林家得到了四十万两后才得到缓解。不过,现在他是一点儿担心也没有了。冷静下来想一想,以他两世为人的经历和学识,他其实有很多挣钱的机会。

你看,这机会不就来了……

次日,林石头果然拉了几大车的煤屑煤粉回来,里面还掺杂不少煤渣。贾琛让他找来许多黄土,按一比一的比例,加水后混合均匀。出于保密的需要,能干活的就只有贾琛和林石头二人。两个人就像玩泥巴的小孩子,躲在屋子里搅煤浆,弄得全身上下没一块干净地方。

林管家见了差点气歪鼻子,指着林石头骂“作孽的小兔崽子”,一回头,猛然见到贾琛同样乌漆墨黑的脸,林管家瞬间变成了结巴,“爷……怎么……我的天呀!”

贾琛故作镇定的点了点头,吩咐林石头将混合好的煤浆抬出去。他手头没有做蜂窝煤的模具,只能把浓稠的煤浆如揉面团一般,做成烧饼的形状,一一摊开,在太阳底下晒干。他做了几个当示范,就愉快的跑掉了,独留林石头一个继续干活。

冬日里无事可干,下人们都赶来看新鲜,纷纷问这是什么东西,还有人开始讥笑林石头玩泥巴长不大。林石头不堪其扰,干脆借了贾琛的名头,把笑话他的人通通拉来做煤饼子。

老爷告诉他,这东西晒干后比大块的煤炭还要好使,晚上往炕洞里加几块,封了炕洞,一直可以暖到天亮,再也不用半夜三更爬起来烧炕了。

林石头听完半信半疑,这掺了一半黄土的东西能烧的起来吗?他一个做奴才的,总不能质疑主子的话。只能等着东西晒干了试试效果再说。

好用不好用的,只有用过才知道。

***

贾琛原本打算让林管家充任小杏庄的庄头,结果他却推举了林大勇。

林大勇和他堂哥林大元一样通晓农事,是做庄头的好人选。他带着贾琛、林管家等人把庄上的田地巡视了一遍,慢慢说着他来年的计划。

二百余亩的田地,除了大面积的种植小麦、稻谷、高粱、豆类以及各类菜蔬,还需拨出一部分土地养殖鸡鸭猪羊等家畜,水塘里可种藕养鱼,墙角路边也可补种些果树、花木等。

林大勇做惯了这些活计,讲解起来条理分明。

上一任主人把自家的奴仆都带走了,可附近的佃农却还在。他们见到新地主在附近巡视,忙凑上前来请安问好,希望新地主能继续把田佃给他们。

“这庄子主要种的哪几种庄稼?产量如何?”

“回老爷的话,庄上的水源有些不足,小的们主要种些耐旱的庄稼,如小麦、粟米,还有少许高粱和豆类。年成好的时候,麦子的亩产约莫在二石左右。原来的主家收取的地租是五成,小的们辛苦劳作一年不过混个温饱而已。若是遇到灾年减产,那日子就更艰难了。”

所谓亩产二石,大约是二百五十斤左右。农民们没有良种、化肥,纯属靠天吃饭,导致农作物产量低下。怎么不种点高产的农作物呢?

“庄子里没有种植番薯、玉米、南瓜这些作物吗?”

佃农们纷纷摇头,表示没有听说过。

林大勇插嘴道:“回老爷,小的在南边听说过番薯。听说这东西很好吃,就是难以保存,太冷太热都不行,还不宜多吃,吃多了烧心。听说两广、福建一带有人种植,在扬州并不多见。”

“那京城这边……大约是还没传过来吧!”古代信息传播不畅,新事物不易为人所知。就是知道了,农家普遍穷困,在事关全家生计的大事上,他们自然不敢轻易冒险,尝试新作物。

他倒是有能力尝试,若成功了,便是一件造福苍生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

“林大勇,你速去林管家那里领三百两银子,马上派人去南边采买一些番薯回来。尽量多买些。明年春天,我要在庄上大面积试种番薯。对了,务必要把番薯的种植方法打听清楚,若能带回一两个会种的人最好。还有,如果路上遇到其它的农作物新品种,别管它多奇怪,都给我弄些回来。”

“是,小的马上去办。”

贾琛心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他大约知道今后自己该当个什么官了。

※※※※※※※※※※※※※※※※※※※※

第二卷开始啦……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红楼之宁国新主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红楼之宁国新主
上一章下一章

61、杏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