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回 人自秘境归(3)

第四十七回 人自秘境归(3)

司徒曦与伍亦清密谈之际,映弦已返回文嗣公主府。下人惊喜地问个不住,映弦敷衍完毕,径往司徒素的卧室。敲门,进门。得到二公主许可,她便坐在换了雪白帷帐的床边,按陈韫所示,讲述自己离开西鉴十多天里的“漫游”经历。一片城乡,汇集了现实的喧嚣与想象的壮阔,在两人眼前铺展。司徒素本已病了数日,御医诊断为血气不足,忧思过虑而至风邪入侵、脾胃虚弱,吃了几副药也没见好,整天都迷迷盹盹躺在床上,此时聆听映弦的讲述,目光却明快起来。映弦不由唏嘘:“想不到我这一出走令公主如此担心……”

很快她获知,就在她被韩忞迷晕的次日,司徒素接到一封她差人送回府中的信函,因字迹不似平日手笔,而人又老不归府,心里更加担忧。映弦心知肚明那是韩忞找人制造的伪信,便解释说自己那日喝醉了,手直哆嗦,写了几遍都不成体统,只得找了个教书先生代写。司徒素追问她为何喝醉,疑道:“你怨恨皇弟?”映弦矢口否认,司徒素又道:“我毕竟是过来人。虽然你俩都瞒着我,我还是能猜得出几分的。”

映弦闻言,紧绷的神经却松弛下来。既然司徒曦未向她吐露实情,那就好办多了。理顺思绪说道:“公主误会我,也误会殿下了。殿下和我见面时虽相处甚融洽,但未曾有过什么约定承诺。且依殿下的性子,自不会仅仅在乎我一个人。他府中的什么蚊儿、蝇儿的,他不也一贯是关怀有加么。映弦绝不会因此便生出非分之想。再说我父母早亡,无依无靠,不敢高攀,只有王妃那样的大家闺秀才配得上他。”

这番沉声静气的解释,倒像是在暗示,我已看透了司徒曦生性风流,并不愿就此托付终身。依我这样的家世嫁了过去,未来没准儿会受气,又何必自寻烦恼。司徒素听罢神情果然起了变化,却不知是宽慰还是遗憾。映弦便又微笑道:“公主真的不用担心什么。你也知我的性子,能够管好自己的事就算不错了。殿下是皇上如今最年长的儿子,未来可谓任重道远,有王妃这样的贤内助帮他,咱们也都可以放心了。”

司徒素叹了口气:“这太子之争非同小可,你我其实也帮不上什么忙。”映弦点头道:“不过信王府人才济济,伍长史又对殿下忠心耿耿,加上岳丞相等人的支持,我想胜算也是不小。”忽觉失语,我一个公主府的人,又怎知伍长史对信王忠心耿耿不忠心耿耿。司徒素未觉有异,又说了一句:“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映弦心中一动:“听公主的意思,倒像不太在意殿下是否能夺得储位?”司徒素道:“其实皇弟的性子跟你一样,也是个散漫的人,从小最怕就是宫里那些戒律,为此也不知挨了父皇多少训。”

“哦,关于这点,我倒是也有所耳闻。”

“所以有时我不免想,像皇弟这样厌恶宫廷的人,倘若真有一天坐镇金銮殿,岂不是很讽刺?”

映弦微微一惊:“原来公主竟是这么想的。只是……只是殿下恐怕有他自己的抱负吧,不想到最后壮志未酬。”

司徒素却忽然冷笑:“是个人他就壮志未酬。你以为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就是志得意满地离世的么?做皇帝的目标就一定比其他目标更崇高么?自古明君少之又少,暴君庸主却层出不穷,于世于民毫无裨益,也不过是在史书中添了个名字而已。就连那些所谓的明君,又有哪个不是满手血腥。”

她本精神萎顿,费力说完这番话,脸颊起了大片潮红,宛若雪映朝霞。映弦一呆,未及回应,司徒素又道:“对了,你可知耿国国君薛凛的父亲薛兴是如何登上皇位的?”映弦茫然摇头,司徒素顿了顿,便讲出一段她从际言先生处听得的传闻。

当年耿国皇帝薛翰有四子,成年者唯有长子薛盛和次子薛兴。薛盛谨慎好礼,但凹额龅牙,形象不佳,性子也偏优柔。薛兴虽相貌堂堂,英武过人,却素有心机,阴重不泄。薛翰认为两人都不堪承担重任,便一直未立储君。后来薛兴收买了皇帝的内侍,从中察晓父亲已倾向传位于薛盛,竟动了谋逆之心。一日得知薛翰夜宿行宫,便派出几名亲信侍卫混入其中,趁薛翰喝得酩酊大醉,潜入寝宫将其杀害,又矫诏诬蔑薛盛意欲下毒弑帝,将其赐死,自己登上了皇位。他登基后固然实施了一系列善政,但国内敌人太多,叛乱便一直没有平息过。薛兴执政十一载,心力交瘁,干脆将皇位传给薛凛,自己去当了太上皇,三年后病逝。薛凛陆续镇压反对势力,励精图治,耿国国力才逐年恢复。

映弦听罢思忖一阵,却又问际言先生是如何知晓这耿宫秘闻。司徒素答道:“他周游列国时,在耿国边境偶遇一个当年曾参与薛兴弑君计划的侍卫。其他参与者早已被薛兴找借口杀掉,那人却侥幸逃脱,逃到了耿国边远之地。他和际言先生十分投缘,某次酒醉后便说出了当年的这场政变。然而在耿国国内,有关薛兴究竟是如何夺得皇位的,却流传着不同说法。”

映弦嗟叹道:“原来如此。薛兴弑君登基,虽极不道德,但他和薛凛至少还算有些治国之才。要是让江山落到了昏暴之人手中,岂不更糟。”司徒素一瞥映弦,忽道:“那你认为皇弟可算有治国之才?”映弦心里扑突:“这个……映弦实难置评。殿下天性聪慧善良,且还年轻,身边若有良臣辅佐,步步为营,谁又敢保证他不能成为一代明主?”

司徒素默然不语,呼吸间有淡淡幽香,良久喟叹:“千方百计去争取的,未必是真心想要的。其实,他如能安心去封地为王,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如果母亲在世,说不定会更感到欣慰。”

映弦闻言想起一事,便问道:“对了,我记得信王跟我同年,是新佑十五年出生的。那殿下出生的前一年,公主可知沈慧妃有没有单独离开过皇宫,比如游城或者探亲什么的?”司徒素奇道:“你为何这么问?”映弦定神道:“我此次游历,听到民间一桩奇谈怪论。似乎这母亲怀孕前倘若走动较多,更有可能怀上儿子,所以就想确认是不是这么回事。”司徒素敛眉道:“我如何知道?我那时才一岁多。不过我外祖父母都是西鉴人,探亲肯定是没有了。至于出宫游城……母亲也不是有这种爱好的人。”

“哦,我猜也是。看来这民间谬论实在不能轻信。”映弦心里暗泛嘀咕。这慧妃天性淡泊,要说出宫跟其他男人鬼混……韩公公多半是在讹诈我,还要我偷什么《秉烛夜游图》。寻思间屋里陡亮,却是有阳光洒了进来。司徒素忽问道:“你在宫里这么久,跟皇姐和你姐姐相处得还好?”

映弦心一紧,道:“在宫里么,我多少和她俩有过一些交道。她们都过得挺好的。”

“那皇姐可还有什么……大志?”

映弦眉头微皱,暗想没有不漏风的墙,恐怕她早已看出什么端倪来了,索性开诚布公道:“不瞒公主,我曾和姐姐聊过,大公主她日后怕是有参政之想。”

“哦?参政之想?”

“元熙公主文武双全见高识远,映弦在皇宫时,也曾受教过几分。她却只因身为女子便成天被太后催着嫁人,所以向我姐姐透露过心中的烦闷。”

“那你觉得,皇姐为何不想嫁人?为何不愿离开皇宫?”

“恐怕大公主是一直没找到如意的人,便一拖再拖吧。”

司徒素垂眸自语:“如意的人……不错,如意之人难求,可是求得了又如何?”映弦见她目光黯然,便知她想到了驸马岳青澜,轻声道:“公主还是安心养病吧。过去的事已成过去,唯有珍惜眼下之人才是。从前映弦有什么不当之举,还请公主多包涵。”

日曜缓移,卧室里的物事都染上了光泽,比如青白玉插屏上展翅的仙鹤,又比如瓶中那枝直楚楚、黄莹莹的腊梅,凝聚光阴之秘,独放含蓄之香。一别数日的对话像是一阵江南的和风回暖了映弦与司徒素的关系,彼此卸下猜疑,在这个冬季的午后,谈论着男人女人、江山历史、前世今生。

.

三日之后为冬至,皇帝驾幸南郊祭天,百官递呈贺表。今年的冬至是在十一月二十七日,天气比平常更冷。司徒素病未痊愈,便和映弦同留府中,与蕙衣小宁子等人闲聊,吃柳师傅做的馄饨,腾腾的热气融化了一腔焦思杂绪。饭后没多久,来了个穿着阳生补子蟒衣的太监,说是奉皇帝之命前来慰问公主病情。送来一对金累丝嵌宝石绵羊引子图簪以及司礼监特制的《九九消寒图》。图上梅枝苍劲,缀有白梅八十一朵。按习俗每天涂红一朵,待素梅尽朱,九九寒天便算结束了。司徒素接图谢恩,又赏了些碎银给那太监。

午后风声渐促,映弦却备好祭物,骑着一匹白马,来到商与义夫妇的衣冠冢前祭拜父母。天空被彤云压低,冷风挞面,香烛点燃熄灭,熄灭点燃,冥钱化成纸灰在苍翠松涛下飘飞,一股凄凉之意袭上心头。如果我父母还在世,我的生活会是怎样,会不会不用那么辛苦。一转念,倘若真是如此,我可能早就听从父母之命嫁人,一生也不过相夫教子而已。呆想间身后传来马车停顿之声,回头一望,下车的是映雪,发髻高挽,脂粉未施,毫无居宫的奢华之气。她……果然也来祭拜了。

两人相见,映雪目中闪露惊喜,走近率先问道:“一个多月未见,妹妹一切还好?”映弦不吭声,映雪又道:“我知道你受了很多委屈,宫里的流言已经停歇了。”映弦却不自觉地颤声道:“是么?姐姐相信映弦不是贪图富贵、背情弃义的坏女人?”映雪叹息点头:“这个自然。非但是我,公主也相信你。她只是未料你为了逃避皇上,竟愿承担如此压力……公主说,说她很敬佩你。”

“呵呵,元熙公主言重了。公主为女中豪杰,映弦有什么值得她敬佩的。”

映雪伸出手,想要抚一抚映弦的头发,却被映弦倏然侧身避过。尴尬地缩回手,含歉说道:“当初我和公主没能想出好的法子帮你,致使你……致使你出此下策,姐姐我真的很过意不去。”转脸凝视碑上刻字,又回头道:“还望你能看在爹娘的份上,原谅我一次。”映弦见她眶红欲泣,心中一软,说道:“姐姐也不必过于自责。你能理解我的处境,我……也能理解你的。”映雪蓦然涌出两行泪水,连忙牵袖拭去,哽咽道:“好,那我也算放心了。”

你真的放心了吗。她真的放心了吗。你们是不是都太复杂了。为什么不可以活得简单一些。朔风凛凛,映弦悄然自问。然而很快意识到,她也早就进入到一个错综复杂的怪圈里,却不知是被动还是主动,抑或,两者都是。

*****

熹丰十三年四月乙未,帝幸南郊畅和园,夜宴大醉,呕血不止。御医急救,察酒中有毒,追其源,竟为赵王盛指使。次日帝神失气衰,下诏曰:“朕以眇身承天命,在位二十余年,上下协力,以期海内清平。岂意逆子盛谋害君父,行毒酒之阴,万死不足惜。次子兴英明仁孝,干练通达,可继大统、保宗庙。众卿宜尽力辅之,毋负朕愿。”遂崩于行宫,寿四十六。魏王兴居于内城闻诏,痛哭以致昏厥。旋苏,依诏赐死赵王,率百官迎棺回宫,灵前即位,改元承泰。

——《列国纪.耿纪》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玉宇遥尘(第一卷最新修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玉宇遥尘(第一卷最新修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七回 人自秘境归(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