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回去
“其实不单单是愿力对识海的冲击,还有众生纠缠在一起的因果所形的各种杂念,对生灵的意识同样是一种很强力的攻击手段。”
这就好比你听一个人诉说他的负面情绪也许还无所谓,可是如果你一百个、一千个人对你说着各自的事情,那绝对是一种灾难,毕竟世人所求纷杂。
这还是姜城之人过着最朴实的渔猎日子,相对来说比较单纯一些,如果是后世那样的环境,所形成的愿力威力肯定更大。
不过同样接受后世人的那种愿力也需要更高的修为吧,后世神仙不再显灵说不定就是被太多杂乱的愿力给撑住了。
“至于怎么使用愿力进行攻击,你既然已经使出了看观音,那证明你已经触摸到了门槛,剩下的不过是继续深研的事情,还是那句话,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大兔子说了那么多,还是没有说具体的事情,不过倒也不能说没有用,听完大兔子的解释,至少师政心里多少有了一些眉目。
虽然没有得到传承,可是自己开发其实也不错,大兔子说得对,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嘛。
一条白嫩的蛇肉被两只大爪子举着,只见四瓣大门牙带着残影的一阵开合,不一会儿就只剩下了射刺,上面的蛇肉已经消失的干干净净。
大兔子放下蛇刺拍了拍爪子,然后揉着肚子说道:“蛮兽就是杂质多,才迟这么一点就产生了一大堆废物,你们慢用,我去解决一下。”
随后师政就看着大兔子挺着一个大肚子慢悠悠的走出很远,然后在地上打了一个洞钻进去,等大兔子再出来的时候,肚子可以明显的看出小了一圈。
大兔子把刚刚刨出来的土回填后,又慢悠悠的走了回来,拍了拍爪子坐下,拿起一节更粗大的蛇肉说道:“这下又可以继续吃了。”
真特么的神奇,师政看得佩服不已。
“你们刚才说的蛮兽是啥意思?”
“魔隐村特有异兽,因为从小到大一直受到魔气影响,所以虽然修为超凡,可是一直都不得开智,灵智就连普通异兽都不如,也就和寻常的飞禽猛兽差不多吧。
这玩意儿吃着没心理负担,不像开智了的异兽那样,总是会用可怜巴巴的眼神看着你,让你都不好意思对它们下手,同级想弄死吃肉又不容易,而且还有可能变成人家的食物,所以啊,还是蛮兽吃着好。”
佛家把众生分成有情和无情两种,认为会偷生的就是有情众生不该吃,比如蛇虫鼠蚁也算是有情众生,而剩下的像花草树木等无法移动、不会挣扎的则是无情众生,可以用于饱腹。
大兔子的这套理论倒是和佛家有异曲同工之道,只是选择的范围要更宽一些而已。
不过听它们的意思倒不是说开智的异兽不能吃,只是出于对弱者的怜悯而不怎么忍心下手而已,对于喝自己同级的存在,弄死了,照样会吃掉。
有这份心虽然并不一定就有多好,可绝对说不上多坏,更称不上魔,这让师政魔隐村的好感增加了不少。
这一顿饭一直吃到了第二天早上菜吃完,期间两只大兔子分别去打了五次洞,所有的食材百分之九十九是它们两个吃掉的,剩下的百分之一师政也只吃了一点点。
吃饱喝足也就到了分别的时候,吃过这一顿,冬的身体也好的差不多了,师政继续留在魔隐村也没什么意义。
看着满地的鸟骨、蛇刺、龟甲等吐的垃圾,师政沉吟了一下,问道:“我这出来也差不多快一个月的时间了,回去也没能准备什么东西,不知这些吃剩的玩意儿,能不能让我打包带走?
毕竟就这么摆在这里也不好看不是?”
两只大兔子同时愣了一下,接着其中一只笑道:“这个自然没问题,呵呵,我们倒是忘了,这些东西对低级修行者倒确实有点用处。”
何止是有点用处啊,简直是大有用处,这些可都是超凡级的食材啊,哪怕只是一点边角料,也足够武者级的修行者当成宝贝了。
冬在一边看得有些眼馋,它人面情欲蛛一族多了许多有修炼资质的族人,正是需要食物的时候,这些东西吃一顿就能让它的伤势恢复如初,自然是不可多得的宝贝。
可是它却不好开口,毕竟它和人家两只大兔子没什么交情,吃东西的时候它想和人家搭话,人家明显很是敷衍它,这让冬明白自己这点修为人家并没有放在眼里。
至于师政,虽然修为也不高,可是人家又潜力啊,自己兄长不也是对师政客客气气吗?
等师政把地上的垃圾收拾好,其中一只大兔子指着远处的皮毛和内脏说道:“那边的一堆玩意儿你也一起带走吧,反正留在这里也没什么用。”
师政笑着点头应道:“那就多谢了,回去后我会把两位的大方告知姜城之人,如果姜城以后若是有人有所成就,相信必然会对两位有所回馈。”
现在不是客气的时候,不过既然占了便宜,师政也不能不有所表示,现在自己这点修为自然帮不上人家什么,也就只能许诺以后了。
“哈哈,好说,好说。”
还好计宁的储物戒指长宽高都是一丈,总共有三十多个立方,如果是师政以前的那个小戒子,可装不完这么多东西,不说别的,就那条大蛇的蛇皮就差不多快占据一个立方的空间了。
随后两只大兔子带着师政和冬来到了魔隐村的出口处,这个出口就不是那么的平和了,丝丝缕缕的魔气不断的被吸入其中。
“从这里出去,就是你们进来的地方,从原路返回你们也熟悉一些,至于你们先前的敌人应该不会还守在外面,毕竟外面魔气浓郁,没有那个正常的生灵愿意一直待在那种地方。”
师政点了点头,对两只大兔子行礼道:“这次多谢两位了,大恩不言谢,师政会一直记在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