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得贵子
白县丞被带走之后,在朝廷派来的新任县丞上任之前,杨之初让热西提暂代白县丞的各种职务。至于刘主簿,他也只适合当一个主簿,在杨之初任上他是不会有升职的机会的。
等到赋税征收完毕,杨之初合算了白河县账目上的开支。
在今年杨之初亲自监督的情况下,豪强乡绅很多隐匿的土地被查出来的不少。不算增加的赋税,仅仅是相关的罚银就使县衙账目收入增加了不少。
但是更大的收入来源是查处王家和姬家两大家族之后的现银和他们的一系列产业,除去给朝廷上交的一半,剩下的一半都归入县衙的账目。
抄家的时候衙役总会有些私藏的财产,这些只要不是太过分杨之初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而且杨之初在对比了往年账目之后也发现,地方官员会截留大量的税银。
从县、州府再到行省,如果按照层层递增的模式来估算,最后大概会截留一半的赋税收入,等于地方的赋税到了中央大概只有十之二三。
这也是朝廷为什么拿不出更多的军饷的原因。
但是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一味的逼地方上交更多的赋税,最后受苦的还是最底层的百姓。这也是皇上一直知道其中缘由,但找不出好的解决方案之前只能维持原样。
这些虽然是杨之初十分在意的事情,但却不是他能够管的事情。
王家和姬家的产业杨之初全部竞买出去,为了避免剩下的两大家族垄断白河县的贸易往来。
杨之初特地让人将王家和姬家的产业拆分的十分零碎,同等条件下优先卖给小商人和小家族。并且提前说明这部分产业三年内不准易手,除非经过官府同意。
杨之初提前合算账目的缘由是为了接下来想要在白河县任上完成的两件大事:办义学和纂县志。
这两件事情在杨之初心中已经盘算很久了,但是碍于账目上银两不够,加上皇上密旨没有完成才一直被搁浅。
现在排除了内忧外患,终于可以开始着手办起来。
编纂县志杨之初估算过两年之内在他任上肯定能够完成,所需银两也好凑齐。唯一需要费心的就是召集人手,在白河县内符合条件的人员很少。
最后杨之初决定采用公开举荐的方法,凡是西凉府境内的均可以自荐或者推荐他人。等县志编纂完成之后,除了有丰厚的奖赏之外,杨之初还将修建功德碑记下所有参与编纂县志者的名字。
这样一来,最后还是凑齐了以杨之初为首几十人的县志编修人员。
除了筛选过的有功名的举人秀才数十人之外,还有一些隐居的名士高人,大部分都是杨之初打听过后亲自去请出山的。
杨之初本身就是翰林院出身,又有参与修撰《太祖实录》和《楚史》的经历,因此编修县志的过程还算是顺利。
不过到了义学上面,杨之初不得不思虑更多。
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如何保证自己离开了白河县之后,这里的义学也能长盛不衰的持久办下去。
官员都是三年一变动,但是当地的乡绅富豪基本上世世代代都不会离开此地,因此要想让义学延续下去,离不开他们的支持。
但是因为之前的土地清查还有王家、姬家产业拍卖一事,杨之初得罪了不少的当地豪绅地主。
但是杨之初知道没有永恒的敌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战场上都能为了利益谈和,更何况他们这点小摩擦。
杨之初特地写信给彭山长还有李夫子,让他们推荐一些学识不错、屡试不中而且家境清寒的有志之士来到白河县担任义学的教导工作。
而通过杨之初的劝说,负修纂县志的名士中也有一两人接下了义学的工作。
有了学识出众的山长和教员,杨之初一放出想要在白河县选取一家和县衙联合开办义学的消息之后,还是有很多的人闻讯而来。
杨之初是借由林荣的口通过后院的夫人们把消息传播出去的,因此最先接到消息的都是平时和林荣关系不错的夫人。
白河县平时连个举人都很少见,现在杨之初负责请来至少举人水准的有识之士,当然引得众位多的只剩钱的豪富竞相前来。
杨之初初步定下的义学运行模式是官府负责聘请教员和监督义学运营,而当地乡绅富豪负责义学的运营和固大部分支出,而义学的旬考、季考或者岁考的奖励则由县衙来出。
这看上去对于豪绅是出钱出力还不一定讨好的事,但是眼光长远的人还是很乐意接受的。毕竟没有杨之初的话,就他们自己来说,可能一辈子也接触不到这些有识之士。
缺少好的老师和教员是白河县这么多年来秀才、举人都少见的重要缘由,现在杨之初解决了这个问题。
那么豪绅争取到这个机会将义学运营权收到自己手中,不管是自己家族子弟的教导还是拉拢未来的举人、甚至官员都是十分有利的。
花上一部分的银钱,能够让自己后代受到不弱于京城子弟的教导,对于不差钱的乡绅富豪来说自然是划算的。
就这样,在杨之初紧锣密鼓的安排之下,进入十一月之前最开始试行的两个义学分别开在白河城内和刘家本家所在的黑风镇开始作为试点运行。
义学的负责人是彭山长推荐而来的举人,他们至少会在此地待够六年,至于报酬不仅有豪绅支付的,还有县衙单独的补贴,加起来也算是十分丰厚。
等白河县城内的义学开始招收学生的时候,林荣也进入了待产的日子。
杨之初最近看着林荣高高隆起的肚子甚至比林荣更加紧张,晚上担心林荣稍微有动静就会醒来查看林荣的情况,白天又忙着县衙里的各种事情,导致杨之初在林荣怀孕后期十分快速的瘦下来。
林荣虽然自己怀孕辛苦,但更加心疼杨之初。
自从来到白河县之后,林荣都没有再见过杨之初原来红润健康的脸色。于是到了晚上需要频繁起夜的十月份,林荣就主动和杨之初分房住。
本来有鱼香、鱼米和慕大娘晚上换班就能很好的照顾林荣,杨之初不放心才会晚上时不时的惊醒查看林荣的状况。
分房睡之后,林荣见到杨之初总算是脸上恢复一些血色才觉得心下安慰。
林荣快生之前,稳婆已经提早请进了府里,是乔夫人推荐的当地经验丰富的稳婆。
杨之初在最后的几天时间内,也不再出县衙去义学或是修纂县志的地方盯着查看情况。基本上除了白天去前衙办公一段时间,处理完当天的公务之后就回后院陪伴林荣。
十一月初二的午时,杨之初走到后院门口就能听见里面慌乱忙碌的声音,霎那间杨之初就反应过来是林荣要生了。
可是本来应该轻盈的步伐瞬间变的比铁还沉重,杨之初感觉自己连腿都迈不开,只能呆愣愣的站在门外。
朱赤看着脸色不对的杨之初,也不敢催促只能陪他站在外面等着。
杨之初在外面站了大概一柱香的时间,才感觉双腿灌铅的感觉消失。缓过神来之后,杨之初用最快的速度冲进院子里。
隔着几层房门,杨之初都能听到林荣隐忍的叫声。
本来想要进道房间内的杨之初迟疑了,正好出来端水的鱼米看到直戳戳的站在房门外的杨之初,让一个小丫头接替自己去端水后立刻进去回禀林荣。
杨之初看到鱼米出来,本想拉着鱼米问问情况,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鱼米当面甩上了门。
杨之初正准备推门进去的时候,恰好从里面出来的的鱼米将杨之初拉到一边:“大人,县主她说不想让您进去,您在这里等着就行。县主现在正在专心生产,您进去的话反而会让她分心。”
杨之初是不在乎什么男人进产房冲撞不冲撞的事情的,但他不能不考虑林荣的意见。既然林荣认为他进去会让她分心,他就只能在外面乱转悠。
林荣生产过程中为了避免杨之初担心,从来没有大声叫喊。但杨之初在外面听不到动静更加难耐,这七个时辰简直是杨之初经历过最折磨人的一段时间,就连被外放的时候杨之初都没有这么煎熬。
等到听到里面传来婴儿微弱的啼哭声之后,杨之初总算是放下了紧绷的心情。放松下来之后杨之处腿软的差点跪下,还是朱赤眼疾手快支撑着他的身体才算是没有当着众人的面出丑。
等杨之初缓过来之后,稳婆已经抱着收拾完毕的婴儿出来给一直守在门外的杨之初看了一眼。
稳婆抱着孩子喜笑颜开的给杨之处贺喜:“恭喜大人,是个小少爷。”
杨之初立刻让人准备给稳婆的喜钱,吩咐过后才看了一眼自己刚出生的儿子。
杨之初见过杨虎家三个孩子刚出生时的样子,虽说不算难看,但也说不上好看。但是看着稳婆手中小小的婴儿,杨之初觉的他就是全天下最好看的孩子。
小孩子刚出生的时候皮肤一般都是皱巴巴的,但是自己儿子可能是因为白胖的原因,看起来就像一个白白嫩嫩的小喜娃。
而且杨之初还刚好看到他稍微睁开的小眼睛,虽然很快就又闭上了眼睛,但是能看到他睁开眼的一刻还是让杨之处欣喜若狂。
稳婆见此也在一边适当的拍马屁:“这是小公子出生之后第一次睁眼,可见小公子知道大人在看他呢。小公子出生有六斤重,老妇人我可是从来没有见过刚出生就这么好看的小娃娃。”
杨之初对稳婆的话显然是十分高兴的,又给稳婆加了两成的喜钱,稳婆十分高兴的抱着孩子道谢。
孩子就带出来给杨之初在隔间出看了一眼,就迅速抱给奶娘去喂奶。
杨之初还没看过瘾,但同时更加担心林荣。等待产房收拾干净的时候,杨之初去换下身上经过一晚上皱巴巴的官服才进去看林荣。
林荣躺在床上睡的很熟,脸上还带着些苍白。杨之初轻轻的摸了摸林荣的脸,虔诚的在林荣脸上落下一个亲吻,才慢慢退出了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