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手榴弹训练

第七十五章 手榴弹训练

就在陈阳在军区后勤部干得风生水起,热火朝天的时候,一道调令又下来了,经晋中军区研究决定,兹掉后勤部陈阳同志到独立团任职,担任团长职务。

接到调令的陈阳心里也是五味杂陈的同时,心里也非常高兴。

自己终于又要回到战斗部队了。

在陈阳心里,自己就是革命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只要是为抗战,做任何事情陈阳都毫无怨言。

为什么这个时候要将陈阳调回独立团呢?

因为此时的抗战局势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日本军国主义狼子野心,侵略中国。

仗着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庞大的军事力量,企图占领我中华领土。

战争一开始时,日军狂妄的方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军部向其“天皇”保证,狂言三个月灭亡中国!

为什么会有此结论,当时日本人分析中国的局势后认为,日本陆军有能力在三个月占领南京,就是当时的中国首都,然后中国政府就会向过去半个多世纪那样选择苟合,从而达到日本征服中国的目的。

然而这次它低估了中国的决心,

一寸山河一寸血,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联合抗日,用生命和一腔热血誓要守卫国土!

可是日军在飞机大炮军舰战绝绝对优势下,仅仅在上海,中国军队就奋勇抵抗了三个月,狠狠的打了日军的脸。

在淞沪会战惊心动魄的三个月当中,全中国上下凝聚出了一个共识,就是为了抵抗日本的侵略,中国“纵使战到一兵一枪,亦绝不终止抗战。”

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决定,整个民族决心以全面的牺牲来面对历史危机的挑战。

此后经过徐州会战,武汉会战,中国军民英勇抵抗,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日本鉴于战线过长、兵力不足,被迫调整侵华政策,逐渐将其主要兵力用于打击在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和新四军,而对国民党政府则采取以政治诱降为主的方针,敌后战场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

而日军也没有放弃攻打迁都后的国民政府。

侵华日军制定了一个野心勃勃的作战计划,企图一举击败国民政府,这就是著名的“五号作战计划“。

日军大本营的上层人物都一致积极主张进攻重庆,他们认为:如果能攻占重庆,势必影响印度和整个西亚,并促进打通印度洋,与德、意军协作,有转变全盘战局的可能。

因此,覆灭重庆国民政府是促进彻底征服亚洲的唯一办法。

重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不好直接攻入,唯一进入重庆的门户就是石牌。

日军调集了最精锐的王牌第十一军,企图对重庆进行战略攻击。

要论日本在华部队的战斗力的强弱,在军级单位中,第11军自称第二的话,应该没有人敢称第一。

日中战争中,那些赫赫有名的大型会战,基本都是以第11军作为主攻矛头而进行的。

作为一支纯粹的野战机动部队,第11军没有任何驻防任务,它的作战目的基本上都是以消灭对手的骨干兵团为目的,而不以占领某地为目标,从来都是速进速退,消灭了对手的的军事力量。

此时抗战已经进入到了最关键的阶段。

国民政府首都南京早已陷落,陪都重庆也危在旦夕,但是高山峻岭挡住了日军前进的道路。

如果打不下重庆,中国人就会一直抵抗下去。

而要打重庆必须先过长江,而长江天险构成的长江防线就成为了重中之重,成为了敌我双方争夺的要点。

为此国民政府也派出了精兵强将,将其最优秀的部队第十八军派来,负责长江防线中的关键要塞——石牌要塞的核心阵地。

而此时,中日双方都在调兵遣将,而八路军也接到了配合国军正面作战,防守抗击日军的指令和命令。

为此军区将这个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了独立团。

所以才将陈阳此时调回。

而陈阳回到独立团后,接到上级的命令。

即可加强整军备战,待国军方面正是通知后就开往抗日战场。

现在留给独立团和陈阳的时间也不多了。

所以陈阳必须尽快整训和训练独立团,以提高部队的战斗力。

为此陈阳将“投手榴弹”和“拼刺刀”作为重点。

因为陈阳知道,无论是国军还是八路军新四军,在武器装备上都和日军有不小差距。

唯有提高苦练拼刺能力,在今后的实战中,和日军近距离的拼刺刀。

从而让日军的火力优势失去依仗。

这其实也是不得已也是非常悲壮的选择。

陈阳当然知道抗战时期我们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战士是多么的艰苦,多么的不容易。

八路军的打法:先以步枪、机枪集中一顿猛射,然后边投手榴弹。在手榴弹爆炸以后,迅速进入白刃战,让日军的火力优势无法发挥。

由于武器装备简陋,尤其是弹药的匮乏。

在和武装到牙齿每个日军士兵平均200发子弹以上的日军作战时。

衣衫褴褛的八路军士兵,弯腰冲到敌人阵前,猛然站起,扔出一排手榴弹。然后在激昂的冲锋号声中,挺起胸膛,举着刺刀朝着日军冲去!

我们的先辈,曾经那么无奈,又那么无畏……

电视剧《亮剑》也有关于八路军使用手榴弹的经典镜头:独立团休整练兵时,李云龙定下一条规矩:谁把手榴弹投得足够远足够准,谁就有吃肉的待遇。

这个细节很真实。中国人民解放军传统的五大军事技能,是投弹、刺杀、爆破、射击和土工作业,投弹,排在第一位。

除此之外,手榴弹也是八路军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武器。

当年,日本是一个工业国家,而中国是一个积弱积贫的农业国家,双方在军工方面有巨大差距。

相比飞机大炮乃至枪支,手榴弹的生产工艺,要简单得多。

当时,各革命根据地陆续建立了一些小型修械所,把各地区分散的小兵工厂和修械所,集中组成了一定规模的工厂,为前线源源不断输送武器弹药,包括大量的手榴弹。

手榴弹也因此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唯一能够自给自足的武器,许多战士没有枪,就在腰里掖着几枚长柄“边区造”手榴弹,寻思着在战场上炸翻敌人缴获一支枪。

这种拿着手榴弹近战的战术,让八路军付出了惨重的牺牲。但狂风骤雨般的手榴弹,也让日军魂飞魄散。1

八路军近距离埋伏,待日军进入包围圈后,先是一轮齐射,然后一轮密集的手榴弹,伴随着爆炸声,八路军已经挥着大刀冲到日军面前。

后来,日军有了心理阴影,天上飞过去一只麻雀,都会被吓趴一大片。

所以陈阳要求;所有独立团的战士,勤学苦练投掷手榴弹技术。

每个战士,基本要求手榴弹必须投掷到30米以上。投的越远,就可以结束训练先去打饭吃饭。

不及格的,继续训练。

直到及格为止。

这招狠啊。

谁训练水平落后就没有饭吃,这下子谁不努力拼命练啊。

(当然对那些成绩差不及格的战士,陈阳还是让炊事班给他们留了饭菜。不过比其他先来的战士,肯定是吃不饱的。)

所以独立团上下掀起了一股热火朝天的投掷手榴弹的高潮。

当然陈阳也将金先平和苏厚军两个手榴弹投掷高手来亲手传授,和教导战士们的手榴弹投掷技术。

金先平作为一个手榴弹投掷高手,没有因为自己掌握了这项技能而沾沾自喜,而是全心全意的将自己的技能和技术传授给独立团的战士们。

例如如何发力,如何运气,如何助跑,如何最后一掷等等。

小踏步高频率助跑,投弹前投掷一侧手臂发力向后方蓄力,最后脚部发力蹬下,手臂顺着大腿发力全力挥动,全力甩出。

需要全身核心力量带动,主要是腰腹手臂的肌群要有足够力量,尤其是整体核心爆发力。

这个项目因为训练简单,对人的综合体质考量比较好,还是有很好的锻炼价值,简单说,对爆发力,肩臂腰腹腿的整体协调能力有很强的锻炼能力。

所以几乎每个独立团的战士都能够上手,而且投弹水平都有了极大的提升。

而在独立团的驻地,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老乡们种田种的好好地,突然不知哪里冒出来一个黑乎乎的家伙。

原来战士们形成了习惯,随时随地都在训练。有时候顺手抓到一块石头或者石块等物体就杨手一扔。

然后老乡们们头上附近就出现黑乎乎的物体。由于战士们的训练热情高,加上有了高手的指导和训练,战士们的手榴弹投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和提升。

在绝大部分独立团的战士掌握了手榴弹的投掷技术之后,陈阳又开展了另一项军事技能训练——拼刺刀!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抗战之我们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抗战之我们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十五章 手榴弹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