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让孩子看到他人的长处
孩子瞧不起亲戚,他也会瞧不起很多人。孩子瞧不起人,自然有他瞧不起的理由,当然这种“理由”就是在孩子的内心中自己有优势可以自持。这种优势的自持,有的是来自孩子本身的优秀,有的是来自家庭的富裕。
人都有优势和劣势,一个正常的孩子,他在对待自己优势和劣势的时候,会有一个平衡的心态,这就是不卑不“狂”。当这种优势和劣势在一个人心中失衡的时候,那么他就会表现出狂傲或自卑。所以在纠正孩子孤傲的心态时,父母要想办法来削弱孩子心中的那份“优势”,使他在心里没有自持的筹码。
削弱孩子那份“优势”来平衡孩子心,有两种方式:一是用孩子的“劣势”来“中和”孩子心理的优势。但这种效果不是很好,这就像一个利器的一头很是锋利,为了减少它的危险性,应把它的另一头尽可能弄得钝一点。可在利器锋利的一头伤人时,利器的钝的一头不会减弱锋利那头强大的攻击性。因此,在不能除去利器锋利的情况下,要想削弱其攻击性,只有提高利器所攻击的对象的防御能力。所以,平衡孩子心的另一种方式就是使他认识到他人的优势。也就是说,在孩子的心理上缩短他认为其他人与他的差距,还要他认识到他所轻视的人的优势。这样,才能彻底解决孩子因自负而瞧不起人的心态。
刘定自小学习成绩就很好,在家时生活自理能力也强。孩子长得也帅气,他不仅有一张人见人爱的娃娃脸,而且能画一手好画,小提琴也拉得不错。他素质的发展比较全面,这使他倍受家长和老师的宠爱,而且还很受女孩子的崇拜。
刘定从小学到现在的高中,一直享受着这样的待遇:他在学校是个受同学欢迎的人,学校校长看着喜欢,班主任老师更是视他为班宝;刘定回到家里,爸妈更是把他捧为掌上明珠,对他宠爱有加。
对于班级来说,班主任十分高兴能有这样一个能干的学生,所以也一直都很重用刘定,班里的事都让他管,可渐渐地刘定却养成了自负心理。刘定越来越自命不凡,和同学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大了。在和同学的交往中,父母常常会听他说这个同学“是笨蛋”,那个叔叔的儿子“能力差”。面对同龄人的进步和成绩,他不是摇头就是撇嘴,这种举动的意思十分明显:没人能比他更好了!也许正是刘定的这种心态,引起了很多同学的不满,在刚进高三时的一次全市三好学生竞选时,他落选了。当时,刘定很难接受这个事实,回到家后大发脾气,把以前所获得的一些奖品、奖状都扔到了垃圾箱里,他用这种方式表示对落选的不满。
可怕的是,在这关键的时刻,刘定的成绩也下降了。原因是刘定想用“轻松”的学习方式向同学展示自己的“优异”和“与众不同”,但没想到自己的“轻松”却成了在学习中的“放松”。
骄傲自负和看不起别人,是许多优秀孩子的通病。在刘定的身上典型地表现出了这种高傲的心理。他平日里总是唯我独尊,身边的同龄人没一个他能看得起。他在瞧不起别人的同时,往往也看不到自己的缺点,更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在班级里也正是这种原因,以致于大家才不愿选他当三好学生。
教育这种孩子,最好是引导他们意识到他身边人的优点,使他自己感到有改正自大的必要。刘定父母的做法是:不是对刘定的缺点进行逆阻,而是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机会,使他看到其他孩子的优点,从而促使刘定反省自己:自己的优势有多大?当他意识到自己所谓的优势是自己的一种自大时,他就会产生羞愧难当的感觉,进而痛改前非。在他认识到自己错误以后,父母再启发他明白“寸有所长,尺有所短”的道理。
不久,他的语文老师布置了一片作文,题目叫《父亲的爱》,他写了以后并没有得到老师好的评价,而班中有一位平时较为调皮的同学的文章,老师倒把它当作了范文,还读给全班人听。这让刘定很不高兴,回到家里仍然像往常一样发脾气。
他的父亲知道情况后,想借这个机会教育一下自己的孩子,当他看到自己的儿子在生气的时候,故意说:“老师可能不是很公平,明天你把那两篇文章都带回家,我来给你们评评谁的好。”
第二天,当父亲看完两篇文章后,父亲拉着他的手告诉他:“做人不可以太过于骄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缺点。今天这位同学的文章写得比你好并不稀奇,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接着,告诉他:三好学生的落选并不是因为他水平不够,而是他太过自负。如果同学选他,他就会把当三好学生看成是一种炫耀,这无形中是对其他同学的一种贬低,所以同学们才不会选他。
刘定听后,只轻轻地说:“我知道了……”。果然,在那以后刘定就变了,变得乐于与同龄人交流,变得能虚心地听人建议,更变得乐于助人了。是父亲使刘定在生活中实实在在地看到别人的优点,这也使孩子看到自己了的缺点,这种教育方式令孩子心服口服。
当孩子能看到他人优点的时候,这就淡化了自己心理的优势。换句话说,面前的人在自己的心中有了“优势”,谁还会再瞧不起呢?这种“平衡孩子的心”的办法,会从根本上解决孩子的自大心理。
1.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曾经说过,一块行走的三个人中,就有一个老师。父母要让孩子虚心向别人学习,以丰富自己。
2.多看别人的长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父母应教育孩子,多学习别人的长处和强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