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保持父母的威严
假若孩子在实际生活中确认,他的任性要求都能得到满足,他的不听话并未遭致任何不愉快的后果,那么他就渐渐习惯于顽皮、任性、捣乱、不听话,之后就慢慢认为这是理所当然的。
——苏霍姆林斯基
孩子只是孩子,做事生活等各方面都不成熟,他们不具备法律意义上的人的行为能力,一味地民主、爱护将导致孩子更加放任自己,甚至不尊重父母,将很难教育他们。
在生活中,你是有权威的父母吗?下面的问题将带给你答案:
1.当你和亲朋好友谈话时,孩子会无故打断你吗?
2.在家里用餐,你和孩子之间有固定的餐位吗?
3.当你对孩子进行说教时,孩子会不断反驳你的话吗?
4.当着众人的面,孩子会跟你顶嘴吗?这种情况是不是会经常发生?
5.在生活中,你会让孩子来表现对你的体贴和尊重吗?
上面这些答案如果全为否,说明你在家是一位有威严的父母亲。那么,父母为什么要保持自己的威严呢?
人的欲望是无限的,人追求自由的度也是无限的。为此,孩子会不顾一切地去不断索取欲望。但这些欲望是要限制的,让孩子了解什么东西是绝对不属于他们的。孩子其实是渴望限制的,但他们却不知道如何限制自己。让父母感到困难的是,孩子做事时,需要说明规矩后,孩子却拼命抗拒这些规矩,于是,很多父母大发雷霆,对孩子吼叫,要么逃避,甚至最后彻底放弃教育孩子。父母所缺的是什么?答案是威严。
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有的家庭是严厉的,有的家庭是宽容的,有的家庭是专制的……近来,很多教育专家逐渐倾向于权威式教育。他们认为,在权威型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不仅与家庭成员的关系良好,而且,在以后的生活中也比其他家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生活更幸福,他们比宽容型和专制型父母有更强的社交才能,做事更加自信,更有自制,更有安全感。
父母如果没有威严,只靠家庭成员的自觉,到最后的结果是“无**”式的混乱状态。当然,父母威严不可是毫无原则的没有秩序和绝对的独裁,否则,孩子就会无从适应这种威严。最后,父母自身也被折腾得筋疲力尽。一旦父母没有将焦点放在自己的行为上,而是放在孩子的行为上时,规矩往往会被打破。
权威型父母往往对行为具有清晰的标准和限制。他们有自己的分寸,他们建立制度在于支持和鼓励孩子,而不是去控制他们。在权威型家庭中的孩子们,既享有自由,又有一定的限制。这些孩子有选择的权利,但是有限制和秩序的。他们在做选择时,因为有了限制,感觉妥帖放心。
而且,权威型父母往往会提出合理的要求,这些要求既严格、稳定、可行,同时又是仁慈的。所以,权威型父母有时慈爱、有时严厉、有时温和……
一次,小勇不小心把家里的玻璃打碎了,他权威型父母在确保孩子没有受到身体伤害和情感冲击之后,分析孩子的错误,决定和孩子谈一谈。
通过谈话,他们最后决定,孩子要在本周做出一定的额外劳动,自己挣钱来赔偿新玻璃。孩子经过一周的辛苦劳动后,终于意识到自己错误的代价,以后,他再也不敢在屋里玩球了。
权威型父母机智地让孩子付出一番劳动后,孩子心甘情愿,并意识到了以后不能打破玻璃。总之,权威型父母不论做出什么决定,绝不能用惩罚性,而是要用合情合理的行动引导孩子。否则,在孩子已犯下错误的前提下,气急败坏或贬低孩子已无济于事,孩子已经在为自己的行为难受了,再雪上加霜,只能助长孩子的消极性格。
这种教育方式的基础建立在父母和孩子双方之间的紧密关系上。权威父母善于倾听子女,抓住孩子的问题所在,然后与孩子分享道理,诱导灌输。他们往往鼓励子女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感受,同时,又站在孩子的角度作决定。通常,他们采用开放式的交流来教育孩子,而不是说教、命令和惩罚等措施。
在这种教育方式下,父母通常培养起与孩子之间温馨和尊重的亲情关系,同时,不失信任和合作和支持。孩子在这种良好教育方式下,怎能不茁壮成长呢?
1.别让孩子太放任自流。一个孩子如果家教失控,他就会恣意妄为,就像脱缰的野马,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来,甚至走上违法的道路。
2.父母勿滥用权力。父母保持一定的威严,有利于教育孩子,但如果过于滥用权力,孩子则有可能处处感觉压抑,形成消极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