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番薯玉米显神威

第三十二章番薯玉米显神威

皇宫,御书房。

李世民和房玄龄,长孙无忌,戴胄,段纶四人,正商议着政事。

同时,太子李承乾和蜀王李恪在旁旁听。

户部尚书戴胄道:“今年八月,河南道淮南道等多地大水,加上早前剑南道十数州大旱,粮食产量受到严重影响,赋收和国库收入惨淡,且为了赈灾济民,户部从国库中调拨了大量钱粮,现今国库已然入不敷出,不容乐观。”

工部尚书段纶也是道:“开国以来,黄河中下游多地连年大水,长江以南也时有发生,这些地方早年间修筑的防洪工事大多已经败坏,急需大量人财物力来修缮重铸,否则来年要是再来大水,涝灾会更加严重。”

两位大臣诉说的情况让李世民倍感头疼。

也不知道是不是上天跟他开了个玩笑,自从玄武门之事后,这蝗灾,旱灾,水灾,地震等天灾是接踵而来,时有发生。

数种天灾中以水灾最为盛行,几乎每年都有发生。

天灾频发,粮产受到严重影响,致使赋收不足。

更严重的是,百姓无粮果腹,若不解决,势必发生意外,难保不会让政权动荡。

如此,便只能由国库中调拨钱粮去安抚灾民。

赋收惨淡,还要赈灾济民,修筑各种工事,国库入不敷出,自然空虚。

这些年在治理下虽有了些许好转,但情况还是不容乐观。

“诸位爱卿可有良策?”

李世民揉了揉眉心,声音中带着疲惫。

四人沉默,久久无言。

李世民已经不是第一次找他们商议这些事了,可他们都想不出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非是他们无能,而是自古以来都不乏钱粮空缺之事,历来也没什么人能完全解决这个难题。

四人的反应,李世民没有丝毫意外,只不过还是叹了口气,心底又多了一丝苦涩。

半响后,长孙无忌咬咬牙,道:“臣愿为君分忧,拿出五百万两充盈国库,赈灾济民。”

李世民眉头一挑,有些意外。

他知道长孙家产业不少,收入不菲,可长孙无忌一向精明,鲜少会做这种自掏腰包的事,没想到此次竟然这般积极。

五百万两已经不算是一个小数目了。

他满意道:“辅机有心了,这份情朕铭记在心,这大唐要是再多几个像辅机这样的贤臣分忧解难,何愁不兴。”

长孙无忌道:“陛下言重了,为君分忧乃臣分内之事。”

贡献出五百万两的确有些肉疼,但能博得李世民的一些好感也值了。

他虽位极人臣贵为皇亲,却也承受着很大的压力,毕竟君心难测,指不定做错了什么,李世民便拿他开刀了。

所以此时能多累积些情面,将来说不定还有些用处。

李世民点点头,而后看向一旁的李承乾和李恪。

“太子和蜀王可想到什么良策?”

李承乾原本没想到什么好办法,不过看到舅父的举动,忽然灵机一动。

“父皇,儿臣有一计。”

李世民有些意外:“哦?说来听听。”

李承乾道:“长安城贵族世家不在少数,何不让他们出些财力?”

李世民沉吟。

不得不说,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那些勋贵暗里不知道揽了多少钱财,安享太平那么多年,也该让他们出些力了。

房玄龄等人沉思,长孙无忌向李承乾投去一个赞许的目光。

李恪皱了皱眉,道:“此计恐怕会让那些勋贵心生不满,牵连甚广。”

李世民想了想后点点头:“蜀王考虑周到,此事还需从长计议,暂且不论。”

好不容易想了个计策,被李恪一句牵连甚广便给压下,李承乾自然心生不爽。

他看向李恪,意味深长道:“不知三弟有何高见?”

“高见谈不上,一些拙见还是有的。”

李恪淡淡的回了一句,随后看向李世民:“儿臣已经大致了解过国库空虚的根源。”

“灾害频繁,致使国库储粮不足,继而需要从当地或者附近的地主和粮商手中购买,而这些地主和粮商都说自己粮储不足,所以将粮食的价格抬升了不少,赈灾款消耗巨大。”

“然而儿臣前段时间特地去走访了很多灾区,暗地里发现不少地方上的地主储粮都很充足,并没有储粮不足一说。”

“他们的粮食都是平价时大量存储或是买入,目的就是为了等灾害发生时再高价卖出,从而谋取这差价的利润。”

“这些人很聪明,他们抬的价格不算太离谱,还通过各种渠道给了地方官员一些好处,收了好处,再加上这些人做的也不是太过,地方上的官员自然能容忍这些人的行为。”

“长此以往,国库自然是越来越空虚了。”

听完这席话,房玄龄等人目露讶然,没想到李恪竟会亲力亲为去查访。

惊讶之余,长孙无忌又觉得有些不妙,蜀王的表现,已经盖过太子了。

李世民的脸色阴沉到了极致,眸光凛冽:“利用灾情来谋取朕国库的钱,这些地主粮商还真是好胆!”

“那些助纣为虐的地方官员更是罪不可恕,还有历年来派去查探赈灾情况的巡查使估计也不是什么好东西,从未见他们汇报过地方官员汇报过这些隐情,显然也是被收买了!”

“朕这些年疲于政事,无力顾全,现在看来,是时候好好清理这些蛀虫了!”

李世民最后一句话无比森寒,显然已经对这些人动了杀心。

四位大臣心头为之一跳,似乎已经能够预见那些人惨烈的下场。

李世民看向李恪,脸色稍稍缓和:“恪儿为了国库之虚亲力亲为,殚精竭虑,有恪儿这样的贤王在,实属大唐之幸。”

李承乾脸色有些难看,这次的较量,已经算是他输了。

近些年他这三弟表现出彩,他反而是功绩平平。

长此下去,他这个太子就显得有些无用了。

李恪摇摇头:“为了国民和大唐昌盛,儿臣自当尽心竭力。”

李世民赞许的点点头,脸上也出现了一丝笑容。

李恪苦笑:“治理贪官奸商虽能缓解一下国库,可终究还是治标不治本啊...”

李世民心中叹息。

归根结底,还是粮产的问题。

如果能找到一种高产的粮食,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不禁觉得自己的想法荒诞可笑。

要是这么容易就找到高产粮食,历来就不会有那么多因饥荒产生暴乱,致使王朝更替的事情发生了。

而就在这时,长孙皇后火急火燎的小跑了进来,毫无往日一国之母的仪态。。

看到往日雍容尔雅,波澜不惊的长孙皇后一脸激动的小跑了进来,房玄龄等人都是一阵愕然。

李世民皱了皱眉头,这观音婢不是前往胡国公府提亲了?

怎会回来得这么快,还这般激动,也太又失大体了。

长孙皇后没想到会有那么人在,尴尬了一下,但很快恢复自然,快步走到李世民身边。

“恭贺陛下,大喜,大唐大喜!”

想起先前得知的重磅信息,长孙皇后又激动了起来,说话都有些语无伦次了。

李世民拧眉:“什么大喜?”

长孙皇后稍稍平复心情,整理了一下措辞。

“臣妾刚才偶然得知两种高产粮食,这可算是大喜?”

话音平淡,却宛如洪钟大鼓,振聋发聩!

李世民噌一下从龙椅上站了起来,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不敢置信和狂喜。

难道上天开眼了,知道他所思所想,特地降下福音,解了他的难题?!

天佑大唐了?!

房玄龄还有李承乾等人也是满脸的震惊和不敢置信,他们刚才还在商议着粮产不足的问题,现在就突然出现了高产粮食?!

而且还是两种!

当真会有这般巧合的事发生?!

“观音婢,当真...有高产的粮食?”

李世民声音颤抖,小心翼翼,生怕长孙皇后说出一个不字。

长孙皇后一脸笑意的点点头:“臣妾怎敢拿这种事寻陛下开心,自是当真。”

李世民瞳孔骤然收缩,无力的瘫倒在了龙椅上,神情呆滞。

他终于知道观音婢为何会那般失态了,听到这种消息,便是他都是心神震荡,观音婢会那般也不足为奇。

当真是天佑大唐啊!

长孙无忌率先从这惊人的消息中挣脱出来,高声道:“恭贺陛下!陛下励精图治感动上苍,特降此福音,实属陛下之大喜,大唐之大喜!”

说完,使劲给一旁傻站着的李承乾使眼色。

李承乾也当即跟着道:“恭喜父皇!贺喜父皇!”

李恪和房玄龄等人没有言语,此消息虽然出自长孙皇后,但他们总觉得有些蹊跷。

李世民醒转过来,一脸笑意道:“此等大喜之时,当普天同庆同襄盛举!即刻令袁天罡测出吉日...”

“陛下先别急着高兴。”

话还没说完,长孙皇后便一盆冷水泼了下来。

长孙皇后继续道:“这两种高产之物为新物种,尚未大量推广乃是胡国公长子秦怀道所有,且只有他一人知道种植之法。”在场所有人皆是一愣。

长孙无忌的脸色阴沉不定。

要是这两种新物种真能高产,那这秦怀道便当居首功,届时定能得到莫大的赏赐,说不定连带胡国公府都水涨船高,地位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局面,是他不想看到的。

房玄龄老脸多出了一丝笑容,这小家伙到底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

李承乾等人只是听闻过秦怀道的名头原来只以为他是一介武夫,所以只是惊讶了一下,并没有其余的感触。李恪则陷入了沉思,明眸闪烁这睿智的光芒,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李世民稍稍意外,思索了一番后眼前一亮:“莫不是那玉米和番薯?”

长孙皇后点点头:“正是。”

番薯玉米?

众人头脑风暴了一下,皆是没听过这两个名称。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道:“既是那秦怀道所有,朕也不便强人所难,不过如果他愿意献出的话,朕定然重重有赏。”

其实谁都能听出李世民这是明面上的客套话,眼下这种关头得知有高产的粮食,还是两种,就算那秦怀道不肯献出来,李世民肯定也会想尽一切办法去获得。

长孙皇后道:“臣妾已然问过那秦怀道的意思,他说可以将番薯和玉米献给陛下,不过有些要求。”

长孙无忌阴阳怪气道:“这秦怀道好大的胆子,身为臣子,为陛下分忧乃是理所应当之事,竟然还敢提条件?”

“辅机言重了。”

李世民倒是没着怒,笑道:“如果不是他,又何来这高产粮食?”

“他愿献出便是有功,即便他不提条件,朕也会重赏于他。”

长孙无忌脸色难看,却也不好再多言。

李世民看向长孙皇后,问道:“他有何要求?”

长孙皇后脸色古怪:“他说要亲自和陛下商议。”

“看来他所求不凡啊。”

李世民沉吟了一下,继而道:“那便召他进宫面谈吧。”

长孙皇后点点头,将程处玉所在告知总管太监杨公公。

让杨公公走出御书房把旨意传达了下去。

......

......

南城小院。

嗝...嗝...

与那火锅‘大战’了半个时辰,李丽援终于是吃不下了,小肚子圆嘟嘟的,慵懒的靠在椅子上一脸的满足和惬意,时不时还打上一个饱嗝。

秦怀道看了眼他准备的食材,发现都快吃光了,不由得叹息道:“照你这个吃法,我还不得被你吃穷了,不行,我要去找你父皇退婚。”

“你敢!你...嗝~”

李丽援瞪眼一副超凶的可爱模样,话没说完又打了个饱嗝。

秦怀道莞尔一笑:“连狠话都说不利索了,我看你还是歇着吧。”

李丽援顺了口气,白了程处玉一眼,娇哼道:“我人都给你了,吃你一些又怎样?

“哼,我不管,反正你得给我做好吃的!

......

两人正打趣着,院门再度被推开。

一名太监和几名侍卫走了进来。

“传陛下旨意,召胡国公长子秦怀道进宫!”

秦怀道自然不意外,道:“臣子领旨。”

“进宫?”

李丽援蹙了下柳眉,道:“那我也回去。”

秦怀道自然没意见,和李丽援一起,跟随传旨太监一同进宫。

......

花费了点时间,秦怀道和李丽援来到御书房外。

秦怀道轻呼了一口浊气,和李丽援一同踏入御书房。

一瞬间,数道目光落到秦怀道身上李世民看着程处玉道:“朕召你来所为何事,想必你已经心中有数了吧?”

为了避免秦怀道待会儿狮子大开口,李世民表现得十分淡然。

秦怀道道:“如若臣子没猜错的话,应当是为了玉米和番薯一事。”

李世民点点头,道:“你能发现这般高产的粮食是为有功,恰好你又愿意献出,说吧,想要朕赏赐你什么?”臣子想要的是那,管辖一州的藩王。”

话音一落,整个御书房陷入了一片死寂,针落可闻。

郡王和藩王其实是同等的爵位,然而郡王只是虚衔,一般藩王却可拥有兵权!

而且藩王的封地不受朝廷管辖,只需照常缴纳税收给朝廷,其余事务一概由藩王自行处理,赫然是一个小王国一般的存在!李世民为什么不设立有实权的藩王而设立仅有虚衔的郡王,就是怕藩王有了封地和兵权作乱!

西晋时期,司马炎赐予藩王军权等等大权,最后酿成诸藩王夺权的‘八王之乱’!

纵观历史前后,设置有实权藩王的朝代,几乎就没有哪个朝代是有好下场的!

虽然秦怀道仅仅只是想做一个州的藩王,封地范围不是很大,却也足够让在场这些人心惊了!

长孙无忌震惊之余,看到李世民脸色难看,显然对秦怀道的要求极为不满,心头便是一喜,旋即对秦怀道大喝道:“大胆贼子口出狂言!陛下同意让你提要求,你竟敢漫天要价!”

“你身为臣子,理当为君之忧,可如今却拿这高产粮食来威胁陛下,还妄想要做藩王!”

“秦怀道你究竟是何居心!!”骤然转头看向长孙无忌,眼眸一片冰冷,惊人的气势不自觉迸发出来,将长孙无忌笼罩其中!

“我是跟陛下商量,陛下都没说话,赵国公插什么嘴?!”

在秦怀道那狂暴的气势下,长孙无忌只感觉如坠冰窖遍体生寒,仿佛面临着一尊顶天立地的杀神,心神俱裂,不由自主的蹭蹭向后倒退了数步,老脸满是惊慌失措!

房玄龄等人尽皆呆滞,位极人臣的国公,竟然被一个不到二十的少年吓退了?!

长孙无忌回过神来,想到自己这般失态老脸便涨红了起来,指着秦怀道道:“你...”

秦怀道轻描淡写的撇了长孙无忌一眼。

长孙无忌还心有余悸,半响都没放出一个屁来。

秦怀道收回气势,看向李世民,道:“陛下大可放心,臣子绝没有谋逆的意思,也不要那兵权,只需这一州封地由臣子自行治理便可,税收照常缴纳,并且翻上两倍。”

“说白了,臣子想就是利用这一州赚点钱。”

李世民脸色稍稍缓和。

秦怀道看李世民依旧没有松口的意思,便笑道:“陛下可知这玉米和番薯产量几何?”

李世民皱眉:“几何?”

先前听长孙皇后说起高产粮食便激动不已,现在才想起忘记问产量了。

如果这亩产量能够达到一千斤,那么他倒不是不能好好考虑一下程处玉提出的条件。

需知大唐历来的亩产量都在两百到三百左右,这亩产一千斤粮食,已经是一个极为骇人的数量了。

秦怀道笑道:“玉米亩产量一千五百斤左右。”

除去长孙皇后和李丽援以外,在场所有人皆是瞪大了眼眸。

一千五百斤!

这已经是以往产量的五倍了!

当得上高产二字!

长孙皇后苦笑,要是程处玉说出番薯的亩产量,恐怕二哥等人不知道要激动成什么样。

秦怀道顿了顿,继而道:“番薯,亩产量,八千斤。”

寂静!

死一般的寂静!

李世民等人皆是满脸震撼,僵硬在了原地!

他们刚才听到了什么?

亩产量八千斤!!

没错,秦怀道说的很清楚,就是八千斤!!

他们原以为玉米的产量已经足够惊人了,没想到这番薯的产量更加骇人!

这是何等的神物,才能有八千斤的亩产量!!

八千斤是什么概念!

种一亩番薯,相当于种二十多亩的水稻或是小麦等农作物了!

只要能够大面积推广,何愁粮食不足!!

何愁百姓不能温饱!!

何愁这大唐不兴!!!!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唐从选择开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唐从选择开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二章番薯玉米显神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