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难处。

第145章 难处。

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时间过的总是飞快。

又是小半年的时间悄然流逝,樊城郡的商业营收已经正式起步了起来,而淯水河百年难得一见的洪涝灾害也早就成功的救治了去。

“王林与魏延二将对于军营那边的整顿如何了?”

小半年的时间改变了很多事情,比如朱里已经完全可以将必须交到自己手中决断的事情之中的百分之九十交与主簿范畴去处理了。现在的她早早的就处理完了范畴无法做下决断而交到她手里的工作,又开始了“偷懒”的一天。

“情况不是很妙。”

典韦稍有的踌躇了一下,才继续道:“经过他二人的整顿,如今整个樊城可供调动的士卒已经不足一百个营了。”

“这么少?”

朱里少有意外,她不是没有考虑过樊城兵员不够的问题,却也没有想到会如此不够。

有一说一一下就是,不管是曹仁在任期间的数次大小战争亦或者是她上任期间的战争,看似血雨腥风,但实际上除了她刚上任就遇到的“防守战役”外,兵员的损失其实并不大。

毕竟双方的战争不是一锅粥,彼此间都是各自摆开阵势互相制衡,以阵冲阵的。换而言之,即便双方每次的战争都是倾巢出动,但实际上不算朱里所遇见的防守战役外,损失都不大。

军心,是一种很难掌控的“东西”,双方阵仗一旦摆开,稍有劣势的一方哪怕只是百去其一,便会导致涣散,因为前方的士兵溃败,后方的士兵不知就里的情况下很容易的会被影响到。

士兵,也是人。

就连朱里也知道,除了樱花营与从中独立分开的樱花卫外,她根本就没有办法掌控整个军队的“军心”。

尽管她也不知道自己是因为的什么从而变成了樱花营的“主心骨”就是了。

再加上一些时间线上的巧合,她并不知道樊城整个军队的确切消息,准确来说是曹仁本尊也不知道,因为他的“调任”很突然。

所以,就目前而言,如果不是朱里终归是有些异于常人的能耐的话,她可能会想不通。

为什么一百六十个营的士卒在自己接手,并且与荆州军一战后就只剩下了不到一百个营。

当然,这话或许有些多余,但实际上她的确对军队方面的事情知之不详。

一是时间仓促,二是天灾突发,在这两方的“重合”下,她即便对己方士卒的估算有一个确切的数值,却也没有办法精确到“个位数”。

“是的,”典韦点了点头,表情一如方才,少有的踌躇。

“甚至准确来说,经过整合之后,只剩下九十二个营的士卒,而其中尚还有两个营的编制无法满足。”

“这么说来,主公原本驻守樊城的四万大军,到了现在只剩下两万七左右了?”

“是的。”

“…”

典韦再一次的肯定,使朱里无言。

‘两万多人啊,樊城郡虽小,却也有近十余城池的存在,没处又需要常驻至少一千五军士以备不时之需...’朱里轻声的呢喃道:“再加上面对荆州各处隘口的布防,也就是说,我现在能够调动的军队不过万余,算上樱花营..想要凑够一万五千名士兵,也是有些困难的啊..”

顺带一提,并不是朱里本身对军队不上心,而是她个人的治理方案导致了她不得不多放心思在政务上,加之又恰逢天灾与荆州军来袭的缘故,这些布防直到此时才得以实施。

这是她跟曹仁的不同。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曹仁是那种有事才从中枢出兵镇压的存在,而她则是随时防备着,最起码不至于出现“远水解不了近渴”的情况。

“不过根据我近来得知的情报来看,荆州军应该暂时不会有太大的动静。”

典韦是个合格的秘书,但他并没有能把自己所得的情况进行整合、推断的能力。

“怎么说?”

深知这一点的朱里对此发出了疑问。

“刘表南迁一事,在整个荆州引起了不小的动荡,”典韦娓娓道来:“尽管并没有影响到他麾下的文臣武将,但却在世家大族中掀起了不小的波澜。现在的他需要着手于这些事情。而刘备并没有自主出兵的权利。”

“…你这不是在扯淡吗?”朱里白了他一眼,道:“即便如此,我也没有征兵的权利啊。”

“这倒是。”典韦点了点头,不再赘言。

朱里虽是樊城都督,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事情处理中拥有独断的权利,但她只要还认为自己是曹操的臣子,那招兵买马这件事就不在这九十五之内。

“是有必要给主公申请一下招兵的权利了。”

朱里明白,刘表想要抚平境内的舆论不过是朝夕之间的事情,但她手下缺士兵却不是旦夕之间可以解决的。

于是她当即着手著了一书,派樱花卫的将士传往了许都。

····

隆中,此地又有一别名为“卧龙岗”或是“伏龙岗”。

别名兴起的时间并不久,仅有一年之余。即便如此,除了平民百姓外,稍有能耐的人亦或者是达官显贵却是都认可“卧龙岗”这个名字。

因为在这隆中确有一“龙”高卧于此。当然,是人中龙凤的龙。

“我们数人,倒是又有半年有余未曾像今日一般聚集此地了啊。”

一处幽静的竹林中,有着一处不大不小的院落,而此刻,该院落的主人正举起手中酒杯,以“地主”的方式邀请着他的友人共饮。

“孔明啊,以你的能耐,明明可以在当今任意一家诸侯中出人头地,却为何甘愿高卧隆中?”

三巡过后,有着一人轻捋胡须的道。他并不是某家的使者,只是单纯的有些惋惜于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埋没于此。

诸葛亮于隆中自比管、乐,纵使在座的三位友人中也有着对此嗤之以鼻之人,但他很明显不在此列。

“广元兄,亮胸中有着鸿鹄之志,却苦于无明主可以侍奉..”说到这里的时候,诸葛亮的眼神不自觉的暗淡了一下,才继续道:“故此方才隐姓埋名,居住于此。”

他想起了一个人,那个人给予了他很大的权利,让稚嫩的他放手去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从不加以阻止,只有在确有纰漏之时,才会出言指点一二的人。

对于他而言,那个人不仅是他恩师般的存在,更是值得自己侍奉的明主。

只是可惜,那人胸无大志,更是甘愿栖身曹贼。

或许是因为对方年纪尚小的缘故,被称为“广元兄”的人并没有在意诸葛亮稍显年轻的话语,而是摇了摇头,道:“以吾观之,目前客居刘景升帐下的刘备,刘玄德心系汉室,为人皆与曹贼反之,倒是值得孔明兄前往一奉。”

这个“兄”的意味,更多的是客套,以及对对方的尊重。

“不然。”他的话音落下之时,又有一人出言道:“广元兄此言差矣,曹丞相于官渡一役大败袁绍,风头可谓一时无两。去那九鼎不过早晚之事,刘备为人虽是仁厚,但乱世不需仁主啊。”

可以看得出来,说这话的人算是个“亲曹派”,也能够从尚未发言的另一人若有所思的表情看得出来,他是其中唯一一个亲曹派。

诸葛亮并未说话,他们四人虽互为友人,但胸中抱负却各不相同。不过这也是人各有志,没啥值得计较的。

再者,他们四人为友,本就是互相学习的亦师亦友的存在,彼此在今日之前也从未提及过各自所向往的君主一事。

只不过,在此之前有了一位于诸葛亮而言意义非凡的恩师的存在后,与他为友的三人更像是他在谈论军机、要务时倾听的对象。

倒是广元兄无奈的道:“公威兄,曹丞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心向汉室的有识之士,恨不得得而诛之,再者,袁本初虽是兵败官渡,却是并未伤筋动骨。某实愚钝,不知兄何故如此偏爱?”

广元兄的情商不说高,但就刚才的发言来看,至少是处于水平线上的,至少没在公威兄那么明确的表态后,还称曹操为“贼”。

“呵呵,我四人为友,却是少有的谈论如此大事,”一直默而无言的人淡淡一笑,在察觉到了有可能发生的口角后,出言道:“今日不过酒后一提,二位贤兄何故如此较真啊?”

“州平兄所言极是,”一直未曾插话的诸葛亮在此时才以“地主”的身份开口道:“今日当如往昔,不醉不归!”

他不是顾虑着二人的情绪而没有开口,而是想到了一些很有乐趣的事情。

尽管这些事情还没发生,但他却依然笃定着。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有着一人上门。

“兄长,徐庶先生请见。”

门外的门童诸葛均生怕打搅到四人的兴致,有些轻声的道。

“元直兄?”诸葛亮眉头不易察觉的皱了一下,道:“快快有请。”

今日,与诸葛亮互为友人的四人开始了第一次的会晤。

.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越三国成为小女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穿越三国成为小女孩
上一章下一章

第145章 难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