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胜海的故事(四)

洪胜海的故事(四)

不管哪一个朝代,宗室都是个特殊的群体。只要跟皇帝的关系不太远,又没有造反的意图,哪怕再没有能力,再没有人品,也能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这样的人当然不免姬妾众多子孙众多,二百多年十几代人积累下来,怎么也能有几十万。这几十万人不可能个个罪大恶极,但王剑民不打算因此网开一面。在他眼里,报仇就是一个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过程,朱皇帝对他的子孙做了什么,他就对朱皇帝的子孙做什么。至于那些人可能无辜,他括苍派的门人难道个个死有余辜么?既然朱皇帝做了初一,就别怪他王剑民来做十五。

现在的困难是他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在哪里——这个朝代的制度与唐宋不同,倒有点类似前汉,除了太子,皇帝的其他儿子长大后都要离开京城就藩。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武林侠士,没有人能准确地说出这个朝廷有多少藩王,他们的封地都在哪里,又有多少子孙后代。这个问题倒也难不倒王剑民,他知道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管理宗室事务的衙门,那里肯定存放着朝廷的宗谱。所以他的第一站是北京城,不仅因为那里住着皇帝,更因为只有在那里才能全面了解朱氏宗室的情况。

到了京城之后,王剑民并未直奔皇宫,他先去了这个朝代管理宗室事务的最高衙门——宗人府。在存放最新版宗谱的仓库里,他被一本本的“著作”惊呆了。主持编撰工作的官员撰写了一篇序言,用华丽得肉麻的语言称赞朱家男人在生育方面的“功绩”,说他们有“文王百子之盛”,因为有的郡王生了一百多个儿子。王剑民通过这篇序言得知,大明朝的宗室人口数量“远迈前代”,眼下活着的宗室男丁已达百万余人,远远超出他的预料。如果再加上这些人的妻妾和女儿,朱家宗室的人口至少有两三百万之多。

“这哪里是人生孩子,简直是猪下崽子。”腹诽了一番之后,王剑民不得不承认,报仇比他想象的更困难。这些宗室遍布大江南北,凭他一人之力,显然不可能将他们一一找到并斩尽杀绝。但他没有别的选择,他的子孙没有了,他的门派没有了,他王家连祖坟都没有了,如果就这样放弃,将来有甚么脸面到九泉之下去见死去的亲人呢?他必须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最有可能向他提供帮助的,莫过于大名鼎鼎的张献忠。

来的时间虽然不长,王剑民也知道这个朝廷已经到了风雨飘摇的地步,最有可能取而代之的,莫过于陕西人李自成和张献忠。虽说两支队伍彼此间尚未有重大冲突,但所有的人都知道,最终君临天下的只能有一位,也就是说,这两个人之间最终难免兵戎相见。不知出于甚么原因,张献忠仿佛对朱家人有更大的仇恨,他所到之处,朱姓王子王孙基本上难逃一死。虽然李自成似乎更得民心,王剑民的心更偏向于张献忠一方。他想到了投奔张献忠的主意,但这份心思随即又冷了下来。

自从揭竿以来,张献忠先后经历了数次沉浮,眼下势头正旺。不管当初为什么造反,到了眼下这个局面,他心里想的肯定是如何取登基坐殿,杀朱家人不过是顺手罢了。如果真的过去投奔,显然只能东奔西走为张献忠攻城拔寨,反倒顾不得为自己报仇了。况且他那些武功不过是些匹夫之勇,根本不懂甚么兵法谋略,靠甚么能帮张献忠战胜李自成呢?倒不如看看张献忠可能出现在什么地方,把那一带的凤子龙孙“拜托”给他,别处的朱家人再由他自己另想办法。

为了了解张献忠的踪迹,王剑民趁着夜色“拜访”了兵部等有关部门,也登门“探望”了吏部尚书等有关人士,官府的文件和官员们的言谈确实提供了大量与张献忠有关的信息,谁知这又让他发现了新问题:张献忠和李自成的队伍活跃于江北,富庶的江南没有受到这场战乱的波及。这似乎不是两位领袖不重视江南,很大程度上也是江南百姓对造反并不热衷。尽管他们也不喜欢崇祯皇帝,也都说他是个昏庸的君主,可他们没有遭遇像陕西那么严重的灾荒,日子还能过下去,就没有跟朝廷拼个你死我活的想法。目睹过南宋偏安的王剑民不免有些担心,在北京陷落后会不会有朱家近支割据南方,再搞出一个南明?江南的官绅肯定赞成,江南的百姓也不会激烈反对,而这却是王剑民不能接受的。

继续调查分析了十几天后,王剑民想出了一个办法。他在初冬的深夜里混进了皇宫,准备杀掉崇祯皇帝和他的妻妾子女,还有唯一没有就藩的宗室诚王以及他的家眷。他不会告诉世人这场暗杀的始末,但是会在现场留下几个有价值的证人,向世人证明他这个杀手曾经亲口说过,他是由分封在河南的福王派来的。这个世界的人们肯定会相信这个说法,他们都知道福王当年深受宠爱,都知道那场争国本的斗争。虽说福王会成为皇位的法定继承人,但一定会有宗室站出来“伸张正义”。让朱家人自己争斗起来,他在适当的时候添油加醋,这岂不是比东奔西走餐风露宿更快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穿越时空打酱油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穿越时空打酱油
上一章下一章

洪胜海的故事(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