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这里的时间线

第40章 这里的时间线

本来还在替古人忧的云别,听老七这么说,顿时来了兴致,忙问道:“对啊,这个时代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老七似乎很满意云别的这个表情,笑了笑,然后从枕头底下翻出几张叠好的纸交给他,说:“虽然不是很详细,但也是我这两个月以来多方打听才得到的,云哥,你看看吧。”

云别将纸放到桌子上,好奇地打开观看,原来上面记载的是这个时代的时间线。

老七为了方便,以公元为纪年,依照《秦汉三国》中的历史,与这个时代历史的大事件进行对比。

据《秦汉三国》中记载,诸葛亮死后,司马懿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通过高平陵事变,诛杀曹爽一族,巩固了自己在大魏的政权。

公元251年9月,司马懿逝世,长子司马师继位,公元254年司马师废掉皇帝曹芳,立曹髦为帝,255年司马师病故,其弟司马昭继位。

公元260年,曹髦不满司马昭专权秉政,亲自讨伐,被成济所弑,同年司马昭又立曹奂为帝。

公元263年,司马昭分兵三路灭蜀,同年受晋公,次年,进爵晋王。

公元265年,司马昭病逝,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280年,晋帝司马炎灭吴,自此三国一统归晋。

正史如此,但这个世界的历史,却在一个人死亡上,发生了变化。

魏正始五年,也就是公元244年,曹爽攻蜀失败后,司马懿于当年十月便在家中病故了,死因不明,坊间传言为中毒而死。

随着司马懿的病逝,大魏举国上下一片哗然,曹爽借机削弱司马一族的政治势力,自此全国凡大事要事,皆由曹爽一人做主。

十年后,也就是魏正始十五年,曹爽废曹芳,改立曹髦为帝,年仅十三岁的曹髦因惧怕曹爽的势力,奉他为亚父。

在此之后,曹爽变得骄奢淫逸,专横跋扈,朝中大臣凡有不服者,皆被曹爽迫害,不少开国名臣的后人被其灭族,满朝文武敢怒不敢言。

大魏也因此一蹶不振,国力由胜转衰,全国各地揭竿而起,国内混乱不堪,边境吴、蜀又发起进攻,国家岌岌可危。

魏国虽然衰败,但毕竟廋死的骆驼比马大,还不至于要到亡国的地步。

甘露十年,刚满24岁的曹髦,发起反攻,卧薪尝胆了近十一年的他,总算积攒了强大的能量,厚积薄发,联合已经败落的夏侯一族,向曹爽发起了猛烈的攻势,只一个月的时间,曹爽便被下狱,其党羽分分落马。

同年二月,曹爽于午门被斩,连同一起被杀的党羽,共800余人。

曹髦取得政权后,开始积极恢复国力,制定新的国策,削弱了大将军的权力,三公之后又设三台,将权力分散。

随着国家体制的焕然一新,国内百姓可谓是举国欢腾,普天同庆。

由于曹魏的这些年的内乱,吴、蜀两国得以长治,国力也逐渐强大。

蜀帝刘禅,在位48年才病逝,因刘禅晚年昏庸,其子北地王刘谌,于公元270年发动政变,取得帝位,尊刘禅为太上皇,次年刘禅病故。

刘谌在位18年,期间恢复了丞相制度,由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担任丞相,蜀国自此一片祥和,生机勃勃。

刘谌死后,子刘毅继位,刘毅同样在位18年,刘毅死后,子刘忌继位,直至今日已有14年。

相比于西蜀来说,东吴的乱事可着实不少,而且皇帝多为短命之君。

自吴大帝孙权开国以来,至今已历七世。

公元252年孙权病逝,孙亮继位,258年孙亮被废,孙休继位,264年孙休病逝,孙浩继位。

孙浩,正史当中是东吴最后一个皇帝,但随着历史的变化,他的皇位也得以延续。

孙皓在位初期,施行明政,后期沉溺酒色,专于杀戮,变得昏庸暴虐,名声很大,惊动华夏,令当时曹髦、刘谌都的感到惶怖。

公元284孙浩病逝,其子孙瑾继位,同年引发三荆之变,次年,孙章夺兄之位,改元升龙。

孙章当了皇帝以后,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不再效仿北魏和西蜀,废除了三公、丞相这样权力集中的官职,而是设立了内阁,采用内阁制度治理国家。

东吴也因此变得空前强大,只是,在孙章病逝之后,他的儿子孙炎,并没有继承父亲的英明神武,导致皇帝权力分散,官场混乱,宦官从中获利,官员们为了能当上内阁首辅而大打出手,直到今天,建业城中仍然在争权夺势。

公元284年孙浩病逝,孙瑾继位,285年孙瑾被废,孙章继位,291年孙章病逝,孙炎继位直到今天。

作为三国中的老大,北魏的时间线也随着历史,发生着改变。

公元265年,曹髦杀死曹爽取得政权,273年,曹髦发兵北上,击破作乱的鲜卑人,收北燕为大魏的藩属国,公元290年,一代明君曹髦去世,享年49岁,曹髦死后,太子曹华继位,时32岁。

公元293年,只当了三年皇帝的曹华,便失足落井而死。

曹华死后,经过群臣商议,太子曹舷的年纪太小,仅有18岁,不能担此大任,便由曹髦最的小儿子,年龄在20岁,时任校事府监长司的曹辅继位。

曹辅继位后,改元建康。同年曹舷病逝。

公元312年,也就是建康十九年,因曹辅击败了进攻西凉的匈奴大军,并将西羌收为藩属国,为了纪念普天同庆的时刻,将年号改为康德元年。

而今年,已是魏康德八年,蜀章龙十四年,吴永顺九年。

在公元284年时,还发生了一个令天下谓之震惊的事件,史称三荆之变。

当时在位已三十年的曹髦,兢兢业业已过半生,想要在有生之年一统天下,完成太祖曹操的毕生心愿,便统大军六十万屯兵于襄阳,向东吴所辖的荆南发起。

刚刚继位不久的吴帝孙瑾,因无力抵挡,求助西蜀来救,西蜀皇帝刘谌亲自统兵二十万来到白帝,借道南郡攻打大魏。

魏蜀吴三国,便在荆州拉开架势,展开大战,三国共投入总兵力100万,从最早的吴、蜀联合抗魏,到后来三国互相激战。

之所以吴、蜀会中途撕破脸,原因在于刘谌攻打大魏时,因久战不下,便趁机以巧兵取了南郡、武陵、零陵三郡。

孙瑾见刘谌这么无赖,又调头攻打西蜀,就这样三国开始互相攻打,战争旷日持久,一直打了半年有余,期间三方互有胜负,死伤无数,尸横片野。直叫得荆州各地百姓哭天喊地,凄凉之声遍布四野。

战争你死我活,国力最强的大魏眼看就要得胜之时,上天却开了一个玩笑。

位于江陵与襄阳的交界处,陨石从空而下,砸出数仗宽的巨坑,爆炸之声震慑方圆数十里之外。

周边百姓无不向天祈拜,流言蜚语不胫而走,传言皆因此次大战,杀戮甚多,引得苍天震怒,天降神罚。

为平息民怨,三家最终得以罢兵言和,并在此签署三荆协议。

所谓三荆协议,具体内容是三方在此地建立三个附属国,附属国不受各国管制,各自为政,并且五十年内不得发动战争。

三个附属国因都城得名,将荆州分为三块,依次为襄阳国,南郡国以及长沙国。

襄阳国,管理整个南阳,为北魏属国。

南郡国,管理南郡、武陵、零陵为西蜀属国。

长沙国,管理长沙、桂阳、江夏为东吴附属国。

附属国由魏蜀吴三家就地选材,挑选当地官员为国王,世袭罔替。

随着附属国的成立,荆州百姓们迎来了难得的和平,欢欣雀跃不在话下。

云别看到这里,不禁气得一拍桌子,说道:“这不他妈胡闹呢么!简直太荒唐了?”

一旁的老七见状,笑着说:“云哥,你别着急,胡闹的事情还在后头呢。”

闻言,云别定了定心神,继续向下看。

“三荆之变后,平静了不足三年,魏大将崔坚统兵十五万,进攻蜀地汉中,蜀将赵飞率军迎敌,双方激战数月,直到吴将丁真,统兵五万进攻合肥,汉中方才罢兵。

公元291年,魏帝曹华统兵二十万进攻庐江,吴帝孙章亲率大军抵挡,于江上连舟大败魏军,曹华落荒而逃,吴以得胜之师突破大魏边防,攻打淮南,蜀趁机预出兵陇西,半路得知孙章病重这才罢兵回朝。

公元292年,魏帝曹华统兵十五万佯攻南郑,遣先锋大将吴越秘密取道子午谷,因机密泄露,吴越五千精锐遭蜀军伏击,全军覆没,吴越中箭身亡,曹华退兵回京。”

看到这里,云别抬头疑惑地看向老七,后者微微一笑,指着纸上的后几页说:“像这种事,后来还多着呢,直到曹辅登基后,三国方才和平些。”

云别对此十分不解,问道:“既然三国要打,那为什么还要搞一个三荆协议啊,这不是脱裤子放屁么?”

老七咂咂嘴答:“据我分析,问题就出在这个和平五十年的三荆协议上,三荆协议应该不是主动签署的。”

云别不解地问:“不是主动那还是被动啊!什么东西能让三家皇帝被动啊?”

老七说:“云哥你想啊,曹髦算得上一代明君了,当时在荆州三家混战,魏国实力最强,怎么就轻易罢兵言和了呢?”

顿了顿,又接着说:“这样是不是不符合逻辑,即便是平息民怨也不至于不打了吧,再说曹家人光屠城就屠过几回了,还会在乎点民怨?”

听到这里,云别也感觉到事情有些严重,便沉声问道:“照你的意思,有一股力量,在逼迫三位皇帝不得不罢兵言和?”

(本章完)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三国以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三国以后
上一章下一章

第40章 这里的时间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