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0章 大结局

第520章 大结局

等待的时光漫长,但有事情忙碌时,日子就过得飞快了。

程初芍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过了个“惊喜连连”的生辰,送走宋珩后只怅惘了片刻,就重新打起精神安排后续事宜。

云平二人的送信任务早就圆满完成,只是路上出了点意外,四皇子的人气势汹汹来问责云平,险些害得李慧娘受伤,气得云平彻底生出反骨。

不过,二人脱身后却也没回骆县。

云平被李慧娘说动,改名换姓去参军平乱了,打算混点军功,将来正大光明娶媳妇,把那纸婚书给落地落实了。

李慧娘也知道了李贤落马被押送进京的事,惊愕之余哭了许久,送走云平后就又单枪匹马北上赶赴京城,想着用离家出走时卷走的那些银票打点下,让跟着李贤入狱的家人过得好一些。

幸亏他们二人送信效率高,初时埋伏在骆县外的楚王人手几乎被随后调拨来的兵将一网打尽,人赃并获,一应罪证皆由专人送往京城递至御前。

楚王野心昭然若揭,又有罪证确凿,皇帝龙颜大怒,已经下旨彻查,又派出一队钦差南下至荆地问罪,此刻已经在路上。

楚王这边陷于被动,愈发丧心病狂,索性跟朝廷撕破脸,公布了一封讨贼檄文,指责当今皇帝当年如何弑父篡位、残害手足,甚至连因护驾摔坏腿的庆王都被他说成是皇帝害的,又把这些年的天灾人祸都归到皇帝无德上,总之极尽抹黑,写得还挺文采风流。

程初芍不了解其他事,但庆王那桩她是清楚的,也清楚庆王为人低调,纯粹是因为有疾不方便掌权、脑子还清醒,并非是被皇帝威逼着故意避世。

楚王为了夺位连敌国北齐都能勾结,抹黑下异母兄弟皇帝的名声算什么?

她会这么想,但其他小老百姓却不知内情,很容易就被带偏,更别提那些家里遭了灾、死了人、饥寒交迫的流民了,一听人家说皇帝是大坏蛋也跟着义愤填膺,扛着锄头就要加入乱军。

在讨贼檄文的刺激下,本就对朝廷不满的乱军又有所壮大,就连北齐也忍不住掺了一脚,趁着大盛内乱发起战事。

北境狼烟再起,江南数省同样陷于战火、水患及瘟疫,乱象一片,唯有京畿及江北一带还算安宁。

程初芍没回京城,也没过江躲避战火。

陪嫁箱笼里那些剩下的药材有九成以上都被她当成“聘礼”,直接送给了即将走马上任的宋将军。

东南大营的兵将要出来平乱,途中少不了要经过有瘟疫病人的地界,药材储备不可不做。尤其是宋珩,她可不希望他躲过死劫后死在平乱里,害她这回真要做寡妇。

她按原计划去了苏州。

东南大营离苏州有些距离,但端平长公主和静安侯有所别邺就在苏州,平时没有海寇侵袭时,这两口子多数时间都会在苏州居住。而原剧情里,江南半壁叛变之时,他们也是靠着交好的苏州知府通风报讯,才能临时撕开一道口子,后面才不至于被楚王的叛军剿杀,而是潜伏回营,策动士兵抗楚勤王。

若无东南大营坚守了一段时间,就凭老卫国公死后一盘散沙似的边军和那十几万京营少爷兵,楚王暗中争取得到西南赵将军支持,最后鹿死谁手还很难说。

不论如何,此刻的苏州定然是安全的。

一路上过去苏州,程初芍没少往药行跑。

药价和其他柴米油盐一开始都涨得很厉害,但随着朝廷旨意下来,平乱军队和医药陆续到位,各地官府按部就班施药治疫,百姓中的恐慌渐渐平息,先前疯抢的势头大减,都安安分分龟缩在家不出,配合官府抗疫,市场上物价也跟着回落。

程初芍看在眼里,也渐渐放下心来。

前面这几个县府,她还会打出自己也懂岐黄的旗号,主动帮当地官府做义工,暗暗游说促成隔离等章程,给病人们亲手煎药。但到后面,地方官府渐渐上手,调集过来的药材也多了起来,她就清闲了,甚至还有心思研制起了丸药。

丸药研制时比煎煮药汤费时费力一点,但胜在携带方便、服用及时,大批量制作也可省下大量人力物力,只是要把好制作时的那道关,避免药效流失即可。

程初芍只恨宋珩那厮瞒着自己,匆匆一面连一天一夜都没有,更没时间大批量捣鼓这个。好在她先前路上做了一点备用,不多,就几小瓶,让他带在身上也是有备无患了。

不过,如今她手里药材不多,若能说服某个地方主官配合此事,再把制成的丸药送往平乱军队,也好尽可能避免平乱军的将士们不会被瘟疫侵扰病亡。

苏州这边有知府夫人等女眷主动操持此事,城中井井有条,少数病人也都被集中医治,目前情况很稳定。

有了对症的药方和充足的药材攻击,这次刚爆发不久的疫病也算是初步得到控制。如果没有暴民起事叛乱,瘟疫最多一到两个月就能平息。

然而,代夫坐镇军营的长公主看着雪片般飞来的军报,还是颇为头疼。

乱军一开始只是几簇小小火苗,可如今,竟像燎原之火般滚成了大火球,聚集在假仁假义的楚王麾下。虽然大盛国祚仍在,但,这一战若要打赢,也不是那么容易快捷的事,中途少不了得死上几十万人。

这对如今的国朝来说又是雪上加霜了,回头不知要休养几年才能繁衍生息恢复到过去的户数。

更糟心的是,京中传出密报,说是皇帝近来不知怎么突然病倒,症状竟跟此次流行的疫病差不离!

虽然照那治疫药方吃着,但不知为何,病况总不怎么见好,只是不好不坏地撑着罢了。

程初芍去了苏州没见到人,只能亮出真实身份扑到大营求见,登门拜访时,长公主正一身戎装,恨恨一剑削掉案角。

宫闱深深,规矩森严,瘟疫也不是第一天爆发,宫人们不可能懈怠到这种地步。只有一个可能,楚王或是别的什么人早就把手插到宫里了。

长公主虽搬回苏州长住,但京里没少过眼线,程初芍靠着一手歧黄之术交好李郡王妃等人的事她知道,跟着夫君南下求医的事她更加清楚。如今宋珩突然“康复”,这事没准也跟她脱不了干系。

不过,先前被人传成那样、又被傅文瑄厌恶至极的女孩子居然能有这个本领,她还是有点不敢置信。

见面后,程初芍只简单寒暄两句,就直入主题。

长公主也颇有见地,知晓丸药更为便捷高效,刚好苏州一带疫情稳定,又因商事繁荣,包括药材在内的货物囤积量颇为可观,再者皇帝也记挂着她这个长姐,下令给东南大营这边拨的药材数量不少。

二人一拍即合,长公主当即唤来典史参将等人,又去信苏州知府,一道盘点剩余可调动药材数量,从库里拨了一批药材给程初芍主导制成丸药。

苏州当地官眷得知程初芍的身份,还来不及登门拜会,后者却已经一头扎进了制药房,全程亲力亲为,说起药性头头是道,显然并非只是来作秀。

这些官眷不在京城久居,不知道程初芍那些“往事”,只知道她是卫国公府的长孙媳,守着重伤未愈的丈夫足足一年,果然上苍开眼让宋珩好了起来,还在危急之际被陛下点名带兵平乱,而她不急着回京城享福,反而主动留在疫情最严重的的南边操持此事,故而对她第一印象极好。

等程初芍大功告成,将第一批丸药送到运输将士手里时,长公主看她的眼神也变得格外欣赏又慈祥,更在心里怀疑傅文瑄的眼神不知几百次。

不过,一想到儿子还在北边养伤,身边有个不省心的女子黏黏糊糊,再想到皇帝的病,长公主心情还是挺烦躁。

长公主和先皇后宋氏关系尚可,也算是看着宋珩长大的,虽然情分算不得极深,但去年宋珩出事后,长公主也很积极去信丈夫静安侯,让他帮忙在南边搜罗名医给宋珩看病。宋珩痊愈,她自是乐见其成。

程初芍跟着宋家小子东奔西跑,不辞辛苦,既不闹着随军,也没急着回京享福,而是跑来找她请示配丸药发往平乱军的事,倒也是个有心人。

及至宋珩得知程初芍来了苏州,百忙之中抽空给长公主写了封信,托她代为照看程初芍一二,又在信上很含蓄地夸了妻子一番,长公主暗笑之余看她也更为顺眼,自然而然地口风便没那么紧了。

长公主开始跟程初芍打听开出那张治疫方子的老神医来历,又借故要花重金请老神医回京坐镇,以安朝堂之心。

程初芍大致知道老神医下落,但也不好说他这会儿会不会已经又易容跑路了。这厮脾性古怪,恐怕未必愿意答应合作。再者,有了那方子,她倒不觉得一定要逼着他去京城坐镇。

她将二人交往始末告知长公主,后者才知,她的医术竟也有部分传承自老神医,脸色微变。

犹豫过后,长公主还是吐露了宫里努力按下的秘密,言辞恳切请求程初芍务必说动老神医,回京救皇帝一命。

程初芍闻讯大惊,自然无有不应,还没来得及去信跟着老神医的侍从,后者却灰头土脸主动来汇报老神医跑路的消息。

无奈之下,程初芍只能心里打着鼓先行回京。

四月十二的婚期早就过了,可,碍于北齐突然出兵侵扰北境的事,和乐郡主的仪仗刚出发没走出百里路就尴尬停下,不知是否该继续前行。

朝中乱成一团,皇帝卧床不起,只能靠太子监国理事。如今朝廷上下都在焦头烂额忙着赈灾、平乱、筹措粮草,哪里有精力应付什么和亲?

继前阵子短暂的花团锦簇之后,平阳伯府又变得门庭寥落起来,滞留在半路上的假新娘程初蝉也不知该高兴还是伤心。

程初芍回京后总算把北齐突然出兵的动机搞清楚了。

原来,前阵子晏子安从暗探口中得知,程初柳一直留在傅文瑄身边照顾他养伤,而京里备嫁的和乐郡主是个西贝货。许是妒恨交加,晏子安就命手下一拨人悄悄潜入大盛,试图将程初柳掳回北齐。

傅文瑄重伤未愈,武艺还施展不出平时的三成,护不住心爱的姑娘,只能眼睁睁看着人被掳走。正绝望愤怒之际,晏子安那头却出了岔子,这一小队人马不知怎的被晏子安的一个皇兄撞见了。后者对程初柳惊为天人,当即将人抢走,两兄弟因此还真刀真枪干了场仗,程初柳被晏子安又抢了回去。

刚好这个皇子也不是个省油的灯,跟大盛四皇子算是一路货色,十分擅长韬光养晦,之前一直隐忍不发所以没被晏子安解决掉,这次矛盾激发后也不藏着掖着了,趁着晏子安还在跟美人痴缠没来得及回帝都之际,直接调兵谴将杀入宫廷,把身体刚有所好转的齐帝给杀了,自立为新帝。

晏子安好歹也是齐帝名正言顺册封的新太子,手下也有一批拥簇,哪里肯吃这亏,转头也在帝都之外登基,并斥皇兄为伪帝。

于是,北齐突然有了两个皇帝,地方势力各有取舍,也有不少浑水摸鱼的。其中,掌控着南境和大盛对峙的那股势力刚好是亲伪帝的,为掐灭晏子安联合大盛的可能性,先下手为强对大盛发起攻击。

这些都是卫国公传回的讯息,程初芍从老夫人这儿知道了个大概,其他细节都是她脑补的,不过应该跟事实相去不远。

听完之后她也无话可说了,她这个四妹程初柳真是个大杀器,不管剧情怎么变都是能轻易挑动两国风云的神人。

南北战事并起,不止静安侯、宋珩等人被点去南边平乱,北边也需要增兵,不少勋贵人家的子弟都上了战场,或南或北,各有各的历练。

年纪不大的宋琤瞒着家人偷偷报名去了北境,老夫人、宋修义反应还好,唯金氏知道后打骂了两日,最后也无可奈何,只能给儿子打点行装。

就连平阳伯府庶长子、程初芍那个刚满十四的弟弟,也不知抽哪门子的风,也跟着去报了名,说是要为国争光。

平阳伯夫人这半年来收复心情,一方面整肃伯府内务,另一方面也对庶子庶女的教养上了心。虽然不至于大公无私到把他们都当亲儿女对待,但比之前不闻不问的态度好得多。有了她干涉,底下人不敢再作践庶出的小主子,她又请了夫子武师指点两个庶子课业功夫,也把他们教出了点模样。

她没狠拦着,因为武师说了,伯府这个庶长子脑袋不大灵光,读书是不指望了,倒是生得人高马大的,或许从武还能有些出路。

平阳伯也无可无不可,反正他又没嫡子,三个庶子回头谁袭爵都差不多,舍一个老大出去,如果能混点军功回来也好,就算不幸死在战场上,没准朝廷还会体恤平阳伯府给他个实职呢,总之是笔稳赚不赔的买卖。

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杂事,程初芍就没心思管程初柳了,反正她自带光环没那么容易死,倒是皇帝如今的身体状况很让人担忧。

她主动求见太子妃,希望能通过她见到皇帝,给皇帝看个病,顺便摸下宫里的底。

结果太子妃没放她去见皇帝,只留着她不紧不慢吃茶,还笑眯眯跟她说今儿来得巧。

程初芍心中莫名,只能老实喝茶闲聊,跟太子妃说些南下时的经历,听得后者欣羡不已。

等她快按捺不住了,外头却有内侍匆匆来传话,道是紫宸殿出了大事,白医师密谋在汤药里动手谋害皇帝,已经被抓了个正着。

太子妃露出恰到好处的惊讶,当即下令各宫戒严,同时带着人杀去紫宸殿,顺手捎带上了程初芍。

到了紫宸殿,束手就擒的却不止白医师一个,还有刚好轮到侍疾的端王夫妇和贵妃一家子,脸色倒都是一样的难看,殊无人色。

比她们早一点过来的监国太子对端王怨毒的叱骂恍若未闻,一脸沉痛斥责后者不孝。

明黄幔帐后,本该憔悴病弱的皇帝绷着脸出来,一脚把还在喊冤的端王踹倒,动作利落,全然不像是久病之人。

程初芍看了个开头,就知道紫宸殿里这一出戏结局大致会是如何,无非是皇帝故布疑阵引蛇出洞罢了,可惜端王太过心急。

不过,楚王都自己反了,端王要是不着急着点,等叛军入城他还能落着什么好?

眼观鼻鼻观心,等到圈禁端王、和贵妃打入冷宫的圣旨下来,程初芍以为自己看完戏就能功成身退,结果还是被皇帝揪过去说话,最后还得了一堆赏赐,以及几句轻描淡写的夸奖。

治疫药方是程初芍辗转献上,又有带头献药之功,外人不清楚内情,皇帝却是心知肚明。只是眼下战火未停,不好大肆封赏。

程初芍仔仔细细看了宫里最尊贵的三位主,确信他们身体都挺康健,就安心离宫了。

出宫时,正好撞上康王夫妇进宫侍疾,三人在宫道上说了几句话。

刘玉倩眉宇间依旧生机勃勃,并无压抑阴郁之色。

康王目光澄澈,说话依旧带着几分天真,但比起从前一言不合就委屈闹脾气好多了,相当于从七八岁孩童进化到十二三岁小小少年的程度,也不知是程初芍时不时塞过去的补药起了效果,还是娶了刘玉倩的影响,导致他渐渐开了窍。

程初芍看着两人举止还不像夫妇,倒像是姐姐带着弟弟,有点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意思,心里终于松了口气。

反正他们还有一辈子时间长长久久地磨合,她也没法替人操心一辈子,他们自己随心所欲地过就好。

程初芍没跟他们提起端王的事,但这消息瞒不住,当天就跟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京城。

与此同时,皇帝还做了一件意味深长的事。

四皇子、五皇子都被封王,还指定了封地,好巧不巧封地就是这次水患最严重的的区域,并令他们中秋节后就藩。

刘玉倩听到宫人禀报,眉头都没皱一下,就转头过去给康王擦嘴了。

老三成了庶人,老四老五也没戏了,这跟她有什么关系,无非是过年过节时少了个亲戚走动罢了。

不过,跟端王妃比起来,还是雍容大气的太子妃比较好打交道啊。

端王倒台,四五皇子也有了去向,可见皇帝还是下定了决心力挺东宫,卫国公府上下喜气洋洋。

白医师的事四皇子也掺了一脚,再加上之前他为晏子安说过不少好话,如今北齐却趁虚而入大肆进攻,端王为了翻身又甩出不少证据,指证他勾结外敌,虽然算不上铁板钉钉,但夺嫡之事是别想了。

但,五皇子也被牵扯进来,程初芍就有些奇怪。

悄悄找庆王妃、李郡王妃等人打听过后才知,原来,皇帝“病重”期间,原本木讷的五皇子母子二人很是上蹿下跳,还试图栽赃东宫进献丹药有毒。

只可惜,东宫弄回去炼丹的那个道士早就被软禁,丹炉里并没什么丹药,丹瓶里装的不过是普通的补药丸子,还是回春斋出品,不仅无毒,疗效还倍儿棒,最后五皇子也只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宫里闹腾了几番,蠢蠢欲动的皇子们纷纷落马,倒是太子一如既往沉稳,不疾不徐办着自己该做的事。皇帝装病让他监国,他就不辞辛劳去处理政务。皇帝恢复健康夺回大权,他也毫无怨言,还兢兢业业写了厚厚一摞折子,预估今年各地税赋人丁情况,提议开海贸。

皇帝对这个嫡长子愈发满意,终于不吝于在朝臣们面前褒奖太子,就连太子妃太孙也被拉出来狠夸了一番。

文武百官如何看不出皇帝心意,成年皇子都被打发得差不多了,他们就是想站队也没人可站,只得夹紧尾巴做人,一门心思办差,共渡难关。

朝中乱象渐渐平息,即便皇帝拔出萝卜带出泥,将与楚王有勾结的大小官员抓了一批,也没再闹出新的风波。

其实,落马的只是跟楚王有所往来的人里头的一小半,剩下多半都在悔不当初、暗中收拾首尾、努力撇清关系。

皇帝本也不想这么快动他们,只是,这些人有些冥顽不灵,非要跟着楚王一条道走到黑,趁着国朝不稳之际使坏,如北上的军粮故意掺沙土石子啦,又如南下调度的救命药材突然散发着浓烈的腐朽味,才无可奈何杀鸡儆猴。

杀了一批鸡,剩下的鸡和猴就都老实了,至少是暂时老实了。

最重要的军需调度上再没出过大岔子,朝廷颁布了奖赏令,尤其激励江北一带紧锣密鼓耕种,以求弥补一二今年江南粮仓的亏空。

程初芍闷头在家数日,用独角莲、天南星、仙鹤草等药材调配出了一款中药基底的化肥,在春晖院的药园子和京郊庄子试过后效果卓绝,普通作物喷洒后见风就长,速度并不比其他药苗慢多少。

程初芍跟老夫人商量过后,转头就把方子又经由太子之手献了上去。

皇帝和文武百官正为下半年的收成发愁,见了这据说可增产至少二成的肥料哪里有不高兴的道理,只是不免有些疑虑,怕这方子言过其实。

要放在平时倒也没什么,随便找块地试验三五月就能看出成果,可如今瘟疫横行,大半个国库的药材供应都划给南面灾区去了,实在挪不出更多富裕药材来捣鼓这个劳什子化肥。

朝上议论纷纷,有看卫国公府不顺眼的甚至指责程初芍劳民伤财、牝鸡司晨,云云。

最后,还是太子挺身而出,道是这化肥方子和治疫方子截然不同,只有一味重复药材是那仙鹤草,而这仙鹤草刚好又是长得最快、一年能收割十好几茬的那种,故而两者之间并无冲突一说。

皇帝直接将此事扔给太子负责,并抛出个艰难任务,勒令其将江北下半年收成提高三成,百官才消停了,农药化肥一事就此尘埃落定。

等第一批化肥初初就位,百草堂后头的女医学堂也紧跟着开了起来。

因得了皇帝亲笔御赐的匾额,百草堂风头大盛,直接将杏林春等老牌医馆挤到一旁,摇身一变成了京城头一号。

光靠余连翘一人早就忙不过来了,好在其他大夫心眼活,见百草堂起来了,纷纷从其他家跳槽,自己上门来毛遂自荐,百草堂也就多了几个坐堂大夫,但众人还是以余连翘为主。

女医学堂是余连翘和程初芍合办的,用的是程初芍的嫁妆银子,余连翘也出了一股,但日常教习任务还是要落在她身上。

其他几位坐堂大夫见状颇有微词,私底下嘟嘟囔囔说些女子学不得医的鬼话,余连翘索性就改了女装,大大方方出来见人。

京城诸人被跌破眼镜,却也有不少妇人闻风而来。

百草堂已经开张近一年,勤勤恳恳经营,并无医死人的劣迹,卖的药品质向来过关,还颇得天家恩宠,早已积累了不错的口碑。

余连翘原本是个年轻的“男大夫”,妇人们轻易不敢叫她来看诊,但也听说过,这位年轻的小大夫并不比其他老大夫差多少,一手金针之术还让许多老大夫艳羡不已。此番听说小余大夫实则是个女的,她们哪里还按捺得住?

百草堂门口开始有女客大排长龙,全是来找余连翘的,气得隔壁几个门庭冷落的坐堂大夫吹胡子瞪眼睛。可这百草堂余连翘也占了一股,是程初芍见她辛劳分她的,也算是半个东家,他们又不愿离去,只能捏着鼻子留下。

等太子妃都亲自下旨褒奖余连翘办女医学堂造福世间千万女子时,他们就更没话可说了,甚至还有放下架子,主动要去女医学堂执教的。

女医学堂的学生大多出身贫寒,大部分都是南边动乱逃难过来的流民。学堂里不只教歧黄之术,也教些粗浅的诗书礼仪,从这儿走出去的女孩子个个端庄内秀,即便不论懂医这一条,也超出不少小户人家的闺女不少。

京城一带平民之家便有不少人转了心思,不再一门心思逼闺女学女红烹饪,将孩子送去学医的越来越多。不过数年,大盛能挺直腰板行走于世间的女大夫便渐渐多了起来。此乃后话不提。

孟院正来过女医学堂一次,有意举荐余连翘入太医院,却被婉拒。

远在江南的老神医也听说了这事,暗暗赞许,转头托进京的商队给百草堂送了一本医书,是他根据行医多年心得自行撰写的初稿,让余连翘受益匪浅,一头扎进书里差点没能出来。

辗转回到京城的钟离晔去百草堂酸溜溜围观了下女医学堂,就听说北齐西边那位新帝刚大婚,娶的不是旁人,正是大盛钦封的和乐郡主程初柳。

大盛朝野上下傻了,我们的郡主仪仗不是还停在通州吗,怎么突然就成亲了?你打哪娶的郡主?莫不是做了那偷香窃玉的小贼,跑来大盛国境内把我们的郡主给劫走了?

程初蝉倒是淡定,带着一堆金玉首饰偷偷回了平阳伯府,安心做她的外室之女。

朝廷没法淡定。

皇帝当即拍板,将此事定性为齐帝故意欺辱大盛国威,以齐女假冒大盛明珠,要撕毁先前的和亲条约。

正值此时南方乱象初平,朝廷军所到之处叛军皆俯首帖耳,乖乖归顺,跟楚王勾结的北齐“伪帝”见状觉得大盛实力比自己预估的强些,此时落井下石未必有好下场,索性趁机调转苗头,把楚王给卖了,又要跟盛帝议和。

盛帝巴不得暂停战火,还给了“伪帝”些许支持,让他先把晏子安这个祸害给除了。自己转头也让礼部写了篇檄文公告天下,道明楚王叛乱的狼子野心,号召叛军放下刀兵投降。

晏子安恨楚王两面三刀,可他的势力又被兄长阻断,腹背受敌,除了楚王没有其他盟友,故而,即便根本策应不到楚王这边,还是得苦苦支撑着,借道西面蛮族部落暗中往来。

他算盘打得好,想要策反赵将军,借其之势和楚王里应外合,抵抗大盛朝廷军。

结果,那赵将军也是个妙人,见女婿没了夺嫡的希望,楚王又节节败退,直接将先前结盟的事忘了个精光,转头也把楚王私铸军械的事给卖了,一应证据打包齐全,并着乞骸骨的折子一并送到京城。

赵将军是个有心计的,虽然扶持女儿赵王妃做过一些事,但他滑不留手,向来不留下证据。皇帝明知他是墙头草,但念及他驻守西南边疆多年、战功累累的份上也没太计较,只敲打一番就揭过了。

至此,楚王终于大势已去,最后在潭州一带落败,被朝廷军重伤,后囚送入京。

差不多同时,北齐也传来消息,说是晏子安遭人刺杀,身受重伤,生命垂危。

有人说,是他新娶的妻子下的手后逃跑了。也有人说,是另一位齐帝干的。不过,答案很快就不重要了,晏子安和嫡系部将直接被亲兄赶出北齐,沦落到只能跟蛮族部落为伍了。

北上寻人的钟离晔没找到心心念念的程初柳,却得知傅文瑄也跟着失踪了的消息,不免有些猜测,偷偷去信他看不顺眼的程初芍求证。

程初芍绞尽脑汁回忆了下原书里那俩人隐居的山谷名,很好心地告诉了钟离晔。后者循着地名去找,果然找见如胶似漆的两人,程初柳还怀了孕!

然而,男方并非傅文瑄,而是原在四皇子身边的影卫辰星。

原来,自四皇子被封王,晏子安大婚的消息传来,又有云平“叛逃”前例,辰星也悄悄离开,北上找到程初柳将其带走,走之前还刺伤了晏子安。两人本是旧识,一路风餐露宿,同甘共苦,倒也生出几分感情来。

程初柳年纪小小,却接连遭遇磨难,已经彻底被磨平心气,知道自己回不到过去,索性跟愿意接纳她的辰星结为连理,就此隐居避世,过平淡日子。

钟离晔大受打击,纠缠一番,过后却被辰星悄悄打伤,扔上一辆远行的马车,而后又带着程初柳离开。那之后,两人的行踪就再无人得知。

倒是傅文瑄不知何时再次出现,竟是孤身深入蛮族部落、试图借道进入北齐寻找程初柳未果,只能眼睁睁看着别的男人将心上人带走,不知所踪。

因他枉顾军纪,私自外出越境,老卫国公对他也没了好脸色,直接以修养之名将他打发回京城,而他还没靠近京畿又接到长公主手书,让他滚到东南大营受罚。

程初芍得知此事时,时间已经从暑热难耐的六月滑入流火微凉的七月。

除了她为程初柳的结局唏嘘不已,其他知情人倒大多对“和乐郡主”的“意外身亡”都感到拍手称快。

虽说女色误国的罪名不好栽赃女子,可程初柳还真就是个典型的祸国级别祸水。让她继续在两国权力中心圈子待着,实在是太危险了。反正她人还活着,爱怎么折腾怎么去吧,只要不来祸害其他人就好。

平乱军班师回朝时,程初芍也去大街上围观了一回囚车,不过,还未来得及看那落魄之人几眼,就被高头大马上略显黑瘦的英挺郎君整个吸引去了注意力。

大街上、两侧的茶楼上挤满了人,尤其是年轻的小娘子叽叽喳喳,不断指点着献俘队伍中的年轻郎君,又交头接耳猜他们有无家室,然后咯咯笑个不停。

熙熙攘攘的喧嚣间,她痴痴看着那道熟悉又陌生的身影,此刻被不少花儿粉儿手绢包围着略显狼狈,半点妒意都无,只觉他努力躲避的姿态十分滑稽。

马上的宋珩似有所觉,抬头看过来,正好落入她眼中。

程初芍轻笑出声,手却比脑子还快一步,解下腰间香囊,精准无误砸向他。

冷硬轮廓瞬间柔软下来,紧紧抓着那只香囊,嘴唇动了动,依稀辨认得出是“等我回家”四个字。

初秋的风徐来,吹皱一池春水。

程初芍眉眼弯弯,回了他一个好字。

有些仓促,不过还是要完结了,这个章节数挺吉利的,最后算是个大大大肥章。因为作者太废,没按大纲写,半路跑偏了,整个文写得有些四不像,很多线也没收好,有点乱糟糟的,主线也不够明晰。回头下一本一定吸取教训,坚定主线一百年不动摇。如无意外,下个坑应该是男女主双重生破镜重圆的梗,大家有缘再见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猫将军的小娇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猫将军的小娇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0章 大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