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生
“死丫头,还不起床做饭去!”
睡梦中的沈梦莱被人狠狠地踹了一脚,清醒了不少,眯着眼看向窗外,还漆黑一片。
“还不快点,公鸡都打鸣了,想饿死老娘啊!”
看着凶神恶煞的奶奶,沈梦莱突然很想哭,这是她第九次重生,依旧没能逃脱这个家庭。
这一年是1980年,她十四岁,都说隔代亲,可自己和奶奶倒像是一对死对头。
在沈梦莱还没有灶台高的时候,她就要洗衣服、做饭,下地干活,吃最少的饭、干最多的活儿。
比起受累挨饿以外,更让沈梦莱难以接受的是爷爷奶奶的责骂,村民们的轻视,村里的孩子没人愿意跟她玩,连自己的双胞胎弟弟妹妹都不搭理她,甚至还用土块打她骂她,时间一久,沈梦莱越来越自闭。
既然拜托不掉悲惨的命运,那就改变自己的命运。沈梦莱看着长满了倒刺的双手,有的地方还裂的流血,十四岁的她深吸了一口气,既来之则安之,当务之急是得想个办法赚钱。
院子里拴着一条小黄狗,对着进门俩孩子叫,不停地摇着小尾巴,“汪汪!汪!汪——”
果然儿子说的话,效果才最好,沈梦川昨天才提的要求,父亲今天就弄了一条小狗来,小狗大概两三个月大,呆头呆脑却很爱叫,模样可爱极了。
吃过早饭,沈建业拿起桌边的空瓶子,对着沈梦川说道,“川川,去小店给爸打点老酒来,跟张爷爷说,先赊着,下周还。”
沈梦川“哦”了一声,进屋接过空酒瓶,其实沈梦川的心里并不乐意,他脸皮薄,赊账会被说。
但大人让小孩去赊账,还不是因为面子问题?
正在跟小狗玩的沈梦莱,忽然想到了什么,连忙起身,快步追上了沈梦川,说道,“我去打。”
沈梦川垂眸看了一眼沈梦莱的布袋,知道里面装着他们卖野绿豆汤赚的钱,但这是他们的小秘密,大人并不知道。
沈梦川偷偷地看了屋里的父亲一眼,然后小声地对沈梦莱说道,“不用,那是大人的事,跟我们没关系。”
“噗——”沈梦莱忍不住笑了。
沈梦川认真道,“本来就是,问他们讨点零花钱,难得很,好不容易自己赚到了,可不能贴进去。”
“我可没说要帮忙给钱,我有别的事,让我去吧。”沈梦莱笑着说道,然后拿过空酒瓶,出了院子。
五柳村的村口有一家小卖部,小店老板是五十多岁的张爷爷,他坐在大枣树下乘凉,手里拿着蒲扇,见人来才起身。
沈梦莱说道,“张爷爷,打一瓶酒。”
张爷爷见沈梦莱没有要给钱的意思,一边打酒,一边问道,“这一次,又赊账?”
沈梦莱的手里就领着一小袋零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付清这个星期赊的酒钱了,沈梦莱有些犹豫,捏紧了布袋口,一面想自己攒钱,一面又有帮忙还酒钱的冲动。
算了,不管了,沈梦川说得对,这是大人的事。
沈梦莱回道,“恩,赊账,我爸说,现在咱家情况特殊,这批早稻收晚了一些,耽误了种稻米的时间,最近几天忙着在插秧,我爸没时间拉粮食去城里买,上回交公粮还是我跟我弟去的。”
张爷爷把打好的酒递给了沈梦莱,然后绕到柜台后面,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本本,上面都是赊账笔记,又添了一笔,道,“还有你家前天的酱油钱也没有给。”
沈梦莱立马道,“我爸说下周他就空了,他拉粮食去城里卖,很快就有钱了,到时候马上来还张爷爷的钱,保证一分不赊!”
张爷爷写了一半,挑起眼睛,看向趴在柜台上的沈梦莱,问道,“这话是你说的,还是你爸说的?”
“嘿嘿~”沈梦莱笑笑不语。
“你们呐,都欺负我这个糟老头子,再这样下去,我也不开小店了。”张爷爷一边感慨,一边继续记账。
沈梦莱偷偷地瞄了两眼,张爷爷的小本本上写了不少人的名字,看来大伙儿赊账现象还是蛮常见的。
沈梦莱看到了村长的名字,纳闷道,“张爷爷,为啥村长也赊账?村长家不是挺有钱的吗?”
“有些人赊账,是真没钱,需要周转一下,但有些人呢,是赊习惯了,没带零钱那都是借口,但一周还清一次,我也算了,不计较。”
张爷爷故意换了语调,又对沈梦莱说道,“要是超过一周,我就不客气了,你待会儿回家就转告你爸,听到没?”
沈梦莱指着张爷爷的小本本,笑着说道,“可我刚刚瞧见那笔没划的账,好像是上个月的哎。”
“你这妮子,咋能揭穿张爷爷呢?不像话!”张爷爷嘴上这么说,脸上的笑容却跟门口的太阳花一样灿烂。
沈梦莱认真道,“张爷爷,其实我有件事想跟你说。”
“啥事?”张爷爷合上了抽屉,出门,来到大枣树下,弯腰捡起掉在地上的蒲扇,落座的时候椅子发出“吱咯吱咯”的声音。
沈梦莱跟着来到大枣树下,笑道,“张爷爷,您这儿来的人最多,地儿又大,我想蹭您一个小角落,摆个小摊子。”
张爷爷假装严肃,道,“哟!你这妮子,打算跟张爷爷抢生意了不成?”
“不不不……”
沈梦莱连忙摇头,解释道,“是这样的,今天我瞧我爷爷吃小点心的时候,看到他吃得是中午剩下的菜,我仔细一回忆,我爸也这样,哪怕我在家的时候,他也不会说让我去炒个菜给他下酒,他也随随便便地拿中午剩下的吃。”
张爷爷回道,“这不很正常的,不到饭点,哪有开灶的道理?”
是啊,倘若中午剩的菜量还行,小点心自然也不错,但也得中午那顿饭“富裕”,那才有的剩。
这个年代,啥都紧缺,别说粮食了,时间也缺。
小点心时间基本维持在一刻钟左右,意思意思就要回地里去干活了,哪有人舍得花开灶的功夫,男人基本上不下厨,女人那会儿也在地里赶着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