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九章 粮铺
第一个倒霉蛋谭奇被没收一大半大米后,后面夹带大米和其他口粮的工匠们都只得乖乖交出**成的粮食才能出关闸进入澳门。毕竟,谁也不愿意为了几钱银子而触犯国法挨板子。
“东家,你真是目光如炬啊,谁也没想到澳门葡人是利用这些工匠们携带粮食积少成多解决口粮的。这是准备上缴前山参将府和两广总督府的帐簿,这是咱们自己的账本。”高建修的心腹李唐宋拿出两本帐簿出来道。李唐宋是自己两个月前聘请的师爷,以前做过英德县的钱谷师爷,是个做假帐的高手。
高建修先看了自己的帐簿,上面写着今天从进入澳门的工匠、小商贩以及其他行人里头收缴大米两万五千四百六十七斤半,除去上缴国库的三千一百二十九斤外,落入自己口袋里的两万两千多斤,价值四百多两银子。大米是大头,还有其他一些副食品以及几百斤生丝、砂糖等物资,落入自己口袋里的一共三百多两银子。所以,一天下来,自己已经有近八百两银子的收入了,看来这个关闸把总确实是个肥差,当然还得靠自己的开发。
再看看上缴国库的可以公开的帐簿,收过路费九两多银子,收缴大米和副食品价值七十一两银子,以及没收的一些零星走私物资和罚款六十两银子,总共一百四十多两银子。
“据我所知,以前这个关闸每年只不过上缴银钱四千来两。东家你一天都给国库收税一百多两,确实是忠于职守啊,制府(明代对总督的尊称)大人确实没有看错你。”李唐宋恭维道。
“李先生,话虽如此。不过,今天情况特殊,咱们是突然袭击,才从这些工匠口中夺食的。等到了明天,他们就不会夹带这么多大米粮食的,也就没有这么多收入的。”
“这些刁民到明天自然不敢带这么多的大米了,那东家准备怎么应对呢?”李唐宋人老成精,虽然大致知道高建修的想法,现在却装糊涂。
“咱们占据地利,就是要垄断澳门人的粮食供应。澳门的存粮不会超过十天,现在又不是季风时节,葡人想到外地去买都没有时间了,等澳门没有粮食的时候,咱们就要抓住这个机会。”高建修决定要做一个大粮商,毕竟如果能控制一个四万人口城市的粮食供应,想不发财都难。
“东家高瞻远瞩,所以,咱们现在就开始囤积粮食,等过几天澳门人乖乖上门来买粮食的时候,咱们就大势提高价格,一石大米就卖他个五两银子。”
“老李啊,不是我说你,你也做了这么多年的刑名师爷,没有必要这么捧我。我请你来是给我出主意的,不是拍马屁的。咱们这次利用职务之便,切断澳门的粮食供应,不是只做一次性生意,而是要长期做下去。如果是五两银子一石,澳门人直接可以到外省和外藩去买粮食囤积,也不会找我买的。只有我们的生意好了,你的收入才会高,才能分红,否则你也就只能每月只能领到十两银子,还不如回去做钱谷师爷了。按照你的经验,你说我们以一个什么样的价格卖给澳门粮食才合适,既然能赚钱,又要让葡人觉得可以承受,不必到外地去买粮食。”高建修发现李唐宋只是一味迎合自己,都不怎么出主意了,于是开口批评。
李唐宋老脸一红,心里可乐开了怀。东家说可以分红,那自己可算发财了。根据自己的了解,高建修不是一个小气的人,在大明不吃空饷、不扣克士兵粮饷的军官,恐怕就此一例了。
“东家教训的是,这两年,广东市面上,一石米能卖二两银子。而澳门人一般如果按照正常的程序交税买粮,大概需要三两一钱银子才能买一石精米。他们从这些工手里零星买粮,估计也就一斗米两钱六七分银子。所以咱们只要比这些工匠卖的稍微低那么一点点就行了,一石米二两五钱银子。”
“如果是二两五钱银子,那一石米咱们最起码赚五钱银子,如果每天卖两百石大米给澳门,那一天净赚一百两,这个生意不错。但是,粮食从哪里来呢,好像广东市面上粮食一直都比较紧张,咱们总不能跑到湖广和江西去买粮吧?”高建修急忙问道。
“东家忘记我以前是做什么的,主管钱谷的。当然不需要到湖广江西去买了,自然有人代劳。因为广东近百年来多种桑麻,粮食相对就少,一直都从湖广、江西甚至海外进口粮食。虽然湖广等省一石米只卖一两二钱到一两五钱银子,但在广东就能卖二两。所以,广东有很多粮商,专门从湖广和江西贩运粮食到广东来卖。他们操纵着广东粮食的价格,富裕非常。”李唐宋侃侃而谈道。
“那咱们现在就去找这样的粮商,咱们这么大的购买量,怎么都要给咱们优惠价格,一石精米一两八钱银子可能拿下?”高建修有些急不可待了。
“东家且慢,难道你就以莲花茎关闸把总的名义去找大粮商?大人在这个位置上,虽然有制府大人照拂,但如果公开经商,总是有些不妥。”
“那怎么办,我又没有兄弟姐妹,以他们的名义去买粮卖粮。要不以你的名义?”高建修很痛苦。
“东家说笑了。在下有一个法子,可以一试。”
“不要卖关子了。快说。”
“这些工匠们每天都夹带粮食进澳门,并不是自家地里产的,他们也是从小粮商那里买的。只要咱们找两三家这样的小粮商,让他们出面向广州的大粮商买粮,然后咱们通过他们卖粮食给澳门人,就没有人怀疑大人参与粮食买卖了,不至于损害大人的清誉了。”李师爷微微笑道。
“好主意。这些小粮商本身没什么实力,又涉及到工匠走私粮食到澳门,只要咱们吓唬吓唬,不怕他们不合作。老李啊,你久混官场,具体就由你去操作,明天你就去找两家小粮商过来,给咱们撑门面。”
三月初六日上午,香山县城东街,粮店铺老板谢太华在铺子里痛骂伙计,刚才伙计打碎了自己一个茶杯。今天真是倒霉,生意奇差,以前那些专门来自己粮铺买几十斤米的顾客们都没有来,现在伙计又把自己喜爱的瓷杯给打碎了,那可是一钱银子啊。
“军爷,你们是?”谢太华正在生闷气的时候,一抬头发现几个士兵佩戴战刀闯进了自己的粮铺。
“你就是本店老板谢太华?”一个师爷模样的人喝问道。
“正是小老儿,不知几位大爷是哪个衙门的?找小老儿所为何事?”谢太华小心问道,有些恐惧。
“是你就好,我们是广东市舶提举司的,有人举报你私自走私粮食到澳门,跟我们做一趟吧。”李唐宋说道。
“小老儿冤枉啊,小老儿一直奉公守法,怎么会走私呢。”谢太华有些心虚的喊道,很多在澳门的工匠每隔几天就要在自己粮铺里买一石大米回去,自己当然知道他们是每天夹带二十来斤进澳门的。但是这些工匠走私,根本就不关自己事的,想到如此,谢太华又有些底气了,只要自己一口咬定不知情,他们还能奈何自己?
“早知道你会抵赖,今天我就把人给你带来了,你看这是哪位?”李唐宋推出了一个人来。
“老王,你可不要诬赖我啊。我什么都不知道的。”谢太华见到面前的王福来大吃一惊,这个老王可是自己的老主顾,每个月都要从自己这里买好几石粮食,对自己的底细也很清楚。
“大人,小的每五天来这里买一石粮食,然后每天夹带二三十斤到澳门。谢老板给我出主意,教我怎么走私不容易被关闸发现,还让我介绍其他工匠到他家来买粮食,给我回扣。还有,我每天夹带大米的袋子,就是他送的。”王福来对李唐宋说道。
“老王,你血口喷人。我什么时候给你回扣了?那个袋子也不是我送的,你自己触犯国法,现在还想来我去垫背啊。大人,小的确实冤枉啊,我不知道他走私,更没有跟他合伙走私,你莫要信老王胡言乱语。”李唐宋大急道。如果自己被做实参与粮食走私,那自己这个粮铺也是保不住了。早就听说,市舶司的那些酷吏们为了谋夺别人家产,往往诬陷对人走私,搞得一些小商人家破人亡,只是没有想到这样的事情今天被自己碰上了。
“谢老板,你当然知道我走私的事情了。从三年前开始,我就经常来买大米,你就问我为什么买,而且还这么有规律。一开始我不说,你就请我到酒楼喝酒,说是感谢我一直照顾你的生意。你把我灌罪后,知道我走私,后来你也开始走私了。你请我喝酒是在前年六月十三申时,在望江酒楼,当时的小二还是王麻子。我说的对吗?”
“谢太华,王福来把时间、地点、人证都说清楚了,你还敢说不知情?”李唐宋喝问道。
“大人,我------”谢太华正好辩解,却被李唐宋打断了。
“对走私知情不报,也有罪责。谢老板,给我到市舶司去结个案吧,来人,扶上谢老板。走。”李唐宋说完就带着谢太华回莲花茎关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