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贤

魏忠贤

明朝最牛逼的太监之一

魏忠贤的大名,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人人得而诛之了。

不过,就是这样一位历史上有名的大太监,谁会想到在他进宫之前,只不过是一个市井无赖,由于赌债所逼遂自阉入宫做太监。

世事难料,就是这样的一个敢于自阉,胸无点墨的人,他却左右了明末政局数年,成就了我国历史上最昏暗的宦官专权。

魏忠贤,北直隶肃宁(今属河北)人,进宫时曾化名李进忠,后因天启皇帝赐名忠贤,才恢复原姓“魏”。更曾自称九千岁,被评为中国史上最牛逼的太监之一。

魏忠贤进宫前结过婚,妻子姓冯,而且还有个女儿,嫁于杨家。他左右手均能挽弓,箭法很准,武功颇高。虽然家中贫穷,却喜欢赌博,赌运不佳,常常受到凌辱。

后来在没有其他出路的情况下,魏忠贤恚而净身,入宫当了宦官。他先在司礼太监孙暹名下,后在甲子库办事,有些油水,因而逐渐富裕了起来。

魏忠贤奔小康之后,通过太监魏朝介绍投入王安门下,颇得信用。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转机,因为他认识了客氏(天启帝的乳母)。

明朝习俗,宦官可以和宫女,也包括像客氏这样的妇女,暗中或公开结为名义上的夫妻。

客氏原与魏朝相好,可是见到魏忠贤,便移情于他。天启帝即位后,便封客氏为奉圣夫人。

魏朝与魏忠贤争客氏,意义不止于争一女,而是争宠于熹宗,自然更为激烈,甚至夜间于宫中喧闹。

熹宗也竟然过问起此事,他问客氏看中了谁,由他做主安排。客氏选择了魏忠贤,便与魏忠贤合谋,矫旨将魏朝打回凤阳,派人在途中将他杀死。

魏忠贤自从和客氏对食后,天启帝或许是爱屋及乌,对魏忠贤更加宠信。魏忠贤谋杀了魏朝后,又把比他地位更高的王安定位了下一个谋害的目标。

王安不同于魏朝,是顾命太监,在移宫案中与外朝大臣合作,有相当的威望。当时御史方震孺上疏,请逐客氏和魏忠贤。

王安也感觉到魏忠贤的威胁,奏明天启帝,欲加惩处。但真要处治魏忠贤时,他又手软了,只是令他改过自新。

客氏出宫,魏忠贤一时无所作为。谁知天启帝比魏忠贤更离不开客氏,若失魂魄,不食者数日。不久,天启帝再次把她召回宫中。

客氏回宫后,先和魏忠贤密谋,在外朝官僚中寻找魏忠贤的同乡、给事中霍维华,指使他弹劾王安。

奏折陈上后,客氏和魏忠贤将天启帝包围,矫旨将王安降为南海子净军,又派人把他杀害。堂堂顾命太监王安,因为自己的心慈手软,而就此殒命。

王安死后,魏忠贤升为司礼秉笔太监。这打破了常规,因为他不识字,根本没有资格入司礼监。

随后,魏忠贤又受命提督东厂,顾秉谦、魏广微等选入内阁。因为他二人,不为清流派(东林党)所容,而魏忠贤也需要外朝官僚的配合,最后他们很自然形成一个政治派别。

由此之后,魏忠贤的权威,也逐渐展到极致。甚至有道人宿朝天宫,日歌市中,曰:“委鬼当朝立,茄花满地红。”这被看作魏忠贤和客氏当道的谶语。

魏忠贤把持朝政以后,一时厂卫横行,毒流遍布天下。一大批不满魏忠贤的官员士子惨死狱中,一大批无耻之徒都先后阿附于他,更有某些阿谀奉承之臣,到处为他修建生祠,耗尽民财数以千万。其中另一位历史名人,袁崇焕将军,也为之乐此不疲。

如此行径,魏忠贤终于遭到杨涟的弹劾,但是幸免于难,于是开始大规模迫害镇压东林党人士。

天启五年,魏忠贤借熊廷弼事件,诬陷东林党的左光斗、杨涟、周起元、周顺昌、缪昌期等人有贪赃之罪,史称“六君子之狱”,大肆搜捕东林党人。

天启六年,魏忠贤又杀害了高攀龙、周宗建、黄尊素、李应升等人,东林书院被全部拆毁,讲学亦告中止。而负责防守边疆的孙承宗、袁可立等正直大臣也相继遭罢官。至此,东林党被阉党势力彻底消灭,时东林“纍纍相接,骈就诛”。

魏忠贤与皇帝乳母客氏沆瀣一气、狼狈为奸,极受宠信,被封为“九千岁”,自己也在民间养了不少“义子”,如什么“五虎”、“五狗”、“十孩”、“四十孙”等。

魏忠贤排除异己,专断国政,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明崇祯继位后,打击惩治阉党,治魏忠贤十大罪,命逮捕法办,自缢而亡,其余党亦被彻底肃清。

魏忠贤固然可恨,但是他所做的事情,却并非一无是处,甚至有些政策,更是惠国利民。比起那些腐儒,更加爱国为民。

或许大家会说我的评价太高,甚至有人会疑惑,就魏忠贤那厮也爱国为民,那母猪也会上树了。

其实不然,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可以肯定的告诉大家。魏忠贤虽算不上好人,但是他的确很爱国,某些政令也为民办了不少实事。

因为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比多数清流派,更加懂得平民谋生成的艰难。

既然如此,那魏忠贤为何名声如此狼藉?

其实皆因为他的对手,都是一些控制舆论的文官集团,使他的坏处被无限放大。而他的政绩,则完全被万世骂名所掩盖。

以下举例八条,只是为了说明魏忠贤在事关国家、民族存亡的大事上,还是很讲原则的。

(1)皇太极猛攻锦州时,袁崇焕与监军纪用一起下令不许出战,任凭赵率教在锦州苦苦支撑,在锦州破在旦夕的时刻,满桂公然违抗袁崇焕的不抵抗命令,主动出击,冒死以救锦州。

宁锦大捷后,魏忠贤论功行赏,升了血战有功的满桂、赵率教的官,而罢免了畏敌避战、不救锦州的袁崇焕。

鉴于公论,魏忠贤并没有因为这位一心热衷于议和的袁崇焕在宁远城给他修生祠而放过他在宁锦之战中的怕死避战之罪,也没有因为毛文龙上书力保和他作对的东林党人而处分毛帅,这也是为什么天启朝后期关外局势一直在向好的方向展的原因。

(2)天启朝最大的战争失利,是袁应泰丢掉辽阳。而袁应泰之所以被起用,是因为之前的督师熊延弼遭到了文官集团的弹劾,当时魏忠贤还未掌权,责任不应该让他来背。

辽阳失陷后,魏忠贤查办了许多当初弹劾熊延弼的文官,固然有打击文官集团的私心,但是这些文官书生误国,亦确为大弊。

而后魏忠贤立刻起用熊延弼为兵部尚书,之后王化贞失陷广宁,同在关外的熊延弼也受到株连,被传九边。

这里熊延弼是受到王化贞的拖累而被杀,虽然他是由魏忠贤主张上台的,但九堂会勘定案,实无免死之理,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显然不能则怪魏忠贤一人吧!

(3)魏忠贤接连起用的兵部尚书**星、孙承宗及兵部左侍郎袁可立等,都是直臣、能臣,而且是骨子里和自己作对的,但魏忠贤在边关大事上还是容忍了这些清流官员。

只是到了天启晏驾前,魏忠贤为了抢班夺权的根本利益,才临时起用了自己的私人崔呈秀,并匆忙让自己的心腹刘廷元替换掉屡与自己作梗而将要去南京赴任兵部尚书参赞机务的袁可立,这些至少说明魏忠贤也有爱国之心,非因大过而一无可取。

因此有关崇祯皇帝在亡国前又想到了已被自己赐死的魏忠贤的说法似乎也不无道理。

魏忠贤主政期间,国内形势良好,辽东局势平稳。想想为什么魏忠贤当政时关宁防线得以组建,基本上没什么人造反,孙承宗修关宁防线不缺钱,而东林当政后关宁军守防线都那么紧张,国内屡次造反?

(4)从经济方面来看,东林党反对向士绅纳税,反对向商人手工业者和矿主纳税,代表了大地主和城市资产阶级,矿业主的利益。但这实际上变相使帝国财政匮乏。

而魏忠贤执政几年,坚定地延续了万历的矿监政策,极力向中上层征税,使帝国不至于被财政拖垮,崇祯上台重用东林党,撤销了这一政策和加征三饷反而从侧面肯定了这一政策的可行性。

(5)没有证据表明魏忠贤在执政时有过侵害百姓,肆意杀民的行为,和刘瑾、严嵩等人相比贪得实在不多,就算相比权势也没有多大,况且执政时间也不过区区三年多,要说为祸甚烈实在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6)魏忠贤还向国家捐款,用自己的私产资助辽东战事兵器马匹等物品。

辽东巡抚袁崇焕疏称:“厂臣魏忠贤功在社稷,海内之共见共闻,业已铭刻金石,无容职赘。至其身任边事,誓图恢复,枭灭逆虏,任用刘应乾、陶文、纪用等,而关内外御敌之伏甲、军器、马匹、悬帘等项俱以家资置办,日逐觧来,又助军需。臣方一意巡缉严警,诸营将吏不敢贪懦营私,不敢馈遗隐串,改虚为实,化贾为真;易怯而勇,以有今日。从古内臣谁有出其右者?通侯之世赏宜也!”

(7)两浙受灾,魏忠贤主张,免除为皇家输送物品的专营户向内库交纳的孝敬费用。

因为征用物品入库,须交纳小费,以便验收合格,这是明朝管库太监创制的恶例。废除这个恶例,魏公公也算多了一件德政。

甲字库是保管染料、布匹、中草药的部门,里面存放的物料,都是由江南一带“岁供”上来的,内廷各监要是有用到的,就可奏准领取。

这地方看似平常,其实是金字塔下层一个很不错的阶梯。因为只要管物,就有贪污、勒索的机会,皇帝也不可能在这地方安置一个千里眼实时监控。有了贪污的可能,就有了结交上层的资本金,路从此就活了。

皇家内库的猫腻,几乎是公开的秘密。大太监得了好处,他不会说的。皇帝高高在上,也想了很多办法禁止内库贪污的弊病,但他想不到,宦官为了贪污能聪明到什么程度。

《明史》上说:“内府诸库监收者,横索无厌。”这就是说,内库保管员的好处,不光是能够直接从库里拿,还可以额外索取。

宫里的物品,一般是指定专业商户来提供的,这叫“解户”。解户运送供物来入库,管库宦官可以在质量上卡你,说不合格就不合格,你得另外再去置备,折腾死你。这小小的权力,这么着就能变钱——交了钱,就让你顺顺当当入库

这甲字库,是个索贿的好地方,在明代这是出了名的。史载:“甲字、供用等库,各处官解进纳一应钱粮,被各库各门内官、内使等人指以铺垫为名,需索面茶果、门单种种使用,致解户身家倾毙。”这里提到的所谓“铺垫”,就是勒索的方法之一。

明代设立内库,仓库保管员由宦官担任,是一大明。而这些仓耗子,同时也明了形形色色的来钱之道。比较主要的两种,就是“铺垫”和“增耗”。

铺垫,始于嘉靖年间,是指内库在接收商人所交的物料时,要求带有相应的包装、垫衬等物。这只不过是个名义,实质是伸手向商人额外要钱。这数目,可不是个小数,商人往往承受不起。宦官就把他们锁住拷打,或者捆起来在烈日下暴晒,直到答应行贿为止。有的商人实在交不起,被逼破产,上吊投河的都有。

增耗,这个法子是跟地方官学来的,即收东西的时候,要求比原定数量多出一部分,作为抵顶损耗之用。若多收百分之几,倒也不奇怪,但是明代内库的增耗大得惊人,白粮一石,公然加到一点八石才被收下,各项物料有被迫纳贿四百两银才得以入库的。正德朝时,纳米一百石,要加增耗银六十至九十两;到万历年间,加耗更高达十倍,江南白粮解户,鲜有不破产者。

此外还有“茶果馈仪”之类,我们现代人也很熟悉了,那就是喝茶钱、红包。要是你不想给,就把你的东西撕烂、踹碎,或者索性没收,让你完不成任务,拿不到“批回”(回执),自然有州县官府治你的罪。那时候的仓门内外,往往是富户痛哭就死,内官把酒相贺。

魏忠贤废掉此法,可见农民出生的他还是懂得百姓之苦。

(8)魏忠贤为前线筹集马匹。辽东战事吃紧,急需马匹,但这个问题一直难以解决。魏忠贤为国分忧,想了个好办法。依明朝旧例,大臣有特殊贡献者可赐给在宫中骑马的特权,不过,作为条件,骑马者逢年过节要向皇帝进献好马一匹。魏忠贤就一下子赐给几百名太监在宫中骑马的特权,而后就不断地降谕旨让他们进献马匹,逼得这些太监直骂娘。

总结一下,人在官场,身不由己。你若想上位,就必须踩人,甚至杀人。否则只有等人踩,等人杀了。

李白的一人生江湖:

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催,

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

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

尘事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

人相对于世界,不过是一滴水至于大海而已,多么的渺小啊。

当初的凌云壮志,不可一世,现在想想是多么的幼稚。

无数的人,怀着一番伟大理想进入官场,想出人头地,但最后又有几个人能达成理想,最后能脱出世间的纷纷扰扰呢?

最后大多数人,还不是被官场的大潮所淹没,泯然众人以。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明朝那些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明朝那些人
上一章下一章

魏忠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