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三巨头
第210章三巨头
孙文抵汉两日之后,黄兴也从老家善化启程,赶到了武昌。
1912年8月下旬,**党领袖孙、黄与王麟聚首武昌,不但吸引了国内外许多有心人的目光,也成为了民国初年一件轰动xìng的大事,不过,这个事情的深远影响,此时此刻见诸媒体的大量报道和评论,却并未被很深的触及。
然而,有一点,则是许许多多人都意识到了,那就是王麟在**党人中的地位,已经迅速提升,达到了几乎可以与孙、黄比肩的程度。
假如说,此前的王麟,还只是靠着他“首义”的功勋,赢得了巨大的声望,甚至差点被推为临时政fǔ的“大元帅”,但在同样讲究论资排辈的**党人中,他依然被许多人视为后辈,他在同盟会的职位也只是湖北分会的会长,同盟会的党务,他若有什么建策的话,其他各省的**党人未必会买他的帐。可是,1912年8月下旬,一份以孙文、黄兴和王麟联合署名的电报发出之后,他在**党人中的地位就彻底不同了,从此名正言顺,与孙、黄并为**党的“三巨头”。
“同盟会各支部鉴:据北京本部来电云:‘连日与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协商合并,另行组织,彼此提出条件于下:(一)定名:国民党;(二)宗旨:巩固共和,实行平民政治;(三)党纲五条:保持政治统一,发展地方自治,励行种族同化,采用民生政策,保持国际和平;(四)用理事制,于其中推一人为理事长。昨日开全体职员评议员联合会,合并条件已通过’云云。
文等以上列条件与本会宗旨毫不相悖。又得此多数政党同心协力,将吾党素所怀抱者见诸实行,此非独同人之幸,亦民国前途之福也,文等深为赞成。且同盟会成立之始,其命名本含有**同盟会之义在,共和初建,改为政党,同人提议更名称者益众,即此时而易之,可谓一举而两得矣。特此通电贵支部,务求同意,以便正式发表。文等屡承袁大总统遣使持函来邀,已定二十七日起程北上,赐复即jiāo北京同盟会本部或由武汉支部转发为盼。孙文、黄兴、王麟。”
这一份文件表面上只是一个例行的通告,可是接到电报的各地**党人,见到在这样一份象征意味十足的电报中,王麟竟然得与孙、黄联名,心中的震撼可想而知。
多数**党人,从此之后,也就默认了,王麟,这颗**党人中崛起不到一年的新星,已经成为了**党中“三巨头”之一,而自这份文电披lù报端以后,公开报道中,王麟也就屡屡与孙、黄并称。
与王麟差不多同样是同盟会中资历不深,却在这次**风cháo中迅速崛起的各地实力派军头,都十分乐见这一情况的出现。很显然地,对王麟的肯定,也等于是对于他们的肯定。何况,南京临时政fǔ建立以来王麟的做派,尤其是帮助黄留守顺利解决南京民军的问题,令大家都心中感jī,甚至许多人从此潜意识地就有些唯王麟马首是瞻的味道,王麟在辖内的一些政策,他们回到各地掌握了地方政权之后,也都相继照搬。对于他们而言,由王麟来领导他们,总比由那些政客一流的元老指手画脚,更能令人接受。
就连由于刺陶事件的刺jī,如今对孙、黄意见都很大,特别与张謇等人组织起了在国会专与同盟会唱对台戏的共和党的章太炎,见到披lù于报端的这一份电文之后,也在他主办的报纸上,小小讽刺了一下孙黄,却同时为王麟说了许许多多的好话,推许他是**党第一流的人才,将来国家元首的最优备选。
当然,也有一些同盟会的元老,心中酸溜溜的,很不是滋味。资历很浅的王麟,就因为他占据了首义的名分,又掌握着巨大的实力,短短时间即一跃而上,在**党人的序列中,已经俨然与孙、黄并称,令一些眼中除了孙、黄,目无余子的同盟会骨干,大叹世道不公,自己流血拼命不下十年,竟然比不上一个加入**党才不到一年的一个小辈。
甚至,如今王麟属下的孙武,也暗暗有些嫉妒。王麟这个年轻人,崛起得太快了,让一向自视甚高的孙武也不得不自惭形秽。不过,孙武很明智地没有表lù出这个想法。何况,南京临时政fǔ解散之后,回到武昌的他,改任了位高权重的军政部长一职,这令他十分满意。孙武明白,如今自己其实也可算得上是王麟的心腹班底之一,自己要想取代王麟,又是不可能的,所以,王麟在全国的地位越高,分量越重,自己的话语权,也就能够越大。因此,无论如何,他内心之中,还是更为乐见王麟地位的攀升。
王麟在**党人中地位的迅速上升,自然也落入了袁世凯等人的眼中。袁的首席智囊杨士琦不怀好意的预测,王麟缺乏足够的资历、人脉和底蕴,锋头太锐,难免要遭嫉,升得越高,只会跌得越重,垮得越快,只怕不需要大总统cào心,他也成不了真正的气候。
杨士琦的看法,袁世凯很有些不以为然,王麟此子虽然年纪轻轻,但看他冒头以来的举动,手段老辣,布局深远,哪里是侥幸之辈可以相提并论的。
袁世凯甚至后悔,当时不该为了想让**党尽快屈服,“误听”了王麟这小子的“输诚”,没有不惜一切代价强攻武胜关,以致于湖北方面所受压力大大减轻,使得此子能够调兵遣将,迅速扩大地盘,到得现在,此子已经羽翼已成,势大难制,成了自己内心深处最为头痛的问题。
一想起这些,袁世凯心中,对于王麟此子就更为忌惮。袁世凯不止一次,揣想着,要是当初北洋军能够攻破武胜关,兵临武昌城下,迫使**党屈服,那该多好啊那样的话,王麟此子绝不能获得今天这样高的声望,当然,更主要的是他根本不可能拥有如今的实力哎,只是一切都晚了,自己当时也看不到这个局面,还有什么话可说
袁世凯每次想起此事,后悔之余,也有些心惊。自己当初听了王麟这样一个**党,竟然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愿意主动向自己“输诚”,就下意识地认为有些不对劲,可惜当时自己没能往深处想,也不能想到会出现现在这样的情况。但若,王麟此子那时候就有了后来的一系列谋划,那他当初“输诚”的举动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可是能够想得如此深远,对全国大势判断如此准确,那他还是个“人”吗,再怎么英才天纵也不应该“妖孽”到这个程度啊
不说袁世凯那复杂难明的思绪,此时国内的其它舆论,相比较之下就单纯多了,王麟的声望,在他这样一个年纪,可以说原本就高无可高,武昌首义以来,见诸媒体的报道,王麟的形象就一直都是完美得无可挑剔,甚至包括一些对**党没有多少好感的报刊,在最初的谨慎和观望之后,也都不吝给予了他大量的溢美之词。于是,王麟成为**党“三巨头”之一,在这些媒体的报道和评论中,似乎是一个极其自然或者说理所当然的事情。**党多出这么一位既有改革jīng神,又已经证明了有很强的建设能力的领袖人物,不但是**党之福,也是国家之福。甚至,有些老一辈的很有名望的人物,已经在暗中与王父联络,要为王麟的家室问题cào心,毕竟,成了家的年轻人似乎更能予人以成熟感,也更让人安心。
………………………………
PS:今天本想努力码字,哪晓得一大早起来,就被朋友一个不便拒绝的电话给喊了出去,折腾了大半天,筋疲力尽,回来匆匆码字,只码出了这么点,惭愧惭愧明天一定得努力,要不这个周末又这样过去了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