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杂说汉高

第6章 杂说汉高

第6章

《高祖本纪》一也论刘邦天下

一、洛阳宫宴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

在这场著名的酒宴上,高祖刘邦向群臣提出了一个问题,他说,今天大家在这里高高兴兴的吃好喝好,我有一个问题,你们老老实实的说说自己的心里话。

不要隐瞒我怎么想的怎么说。问题来了,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

来看看大家的想法。

高起、王陵的看法一致,他们也丝毫没有给刘邦面子,说,陛下为人散漫傲慢,而且爱戏弄人,项羽呢对部下很关心很爱护。

按道理说项羽的这点要比陛下强,但是他有一点不如陛下,陛下不吝惜奖赏,与群臣利益分享,项羽有点小气,专利,大家不跟他玩了。

再来看看刘邦的回答。

他的这个回答在历史上非常有名,直接引用原文,高祖曰:

“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馕,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刘邦说,你们讲的有道理,这是其一,还有重要的一个方面,我能用人项羽不能用,所以我赢了。这是其二。

二、真的是刘邦会用人吗?

高祖刘邦明确的表彰了张良、萧何、韩信,很大度的说,没有这三个人,天下不会姓刘,少一个人都不行。项羽就一个范增,还不能用,所以他输了。

这里有个问题我们要讨论讨论。

是刘邦的用人成就了他呢,还是项羽的不用人成就了他呢?我自己的想法,是项羽的不用人,并非是刘邦的用人。

为什么这么讲呢?

你看,三杰中的张良、韩信,再加上陈平。其中张良是被项羽逼着跟了刘邦,韩信和陈平本来是项羽的部下。

张良是韩国的贵族,如果韩王不死张良不会跟从刘邦,项羽杀死韩王,张良不得已跟随刘邦对抗项羽,是为了报韩王的仇,并不是说张良看中刘邦是个帝王之才,张良是迫不得已。

韩信陈平都是人才中的人才,但是他们跟的项羽更厉害,披坚执锐,逢战必推锋争先,浴血死战,武功又高,可以说是战无不胜,勇者无敌。

韩信陈平是玩计谋的,项羽不爱这一套。韩信陈平的本事再大,在项羽那里用不着啊,天下诸侯没有一个是项羽的对手,所以韩信陈平离开了项羽,没有前途。

项羽太厉害,韩信陈平没得玩,只好投奔刘邦,也不是说刘邦挖了项羽的墙角,没有这回事。而刘邦呢,什么都不行,就爱听别人的话,这下韩信陈平有的玩了,可以施展自己的才华。

这样看来,刘邦的问题,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根本的原因不是刘邦会用人,而是项羽太厉害,别人跟着他没法混,只好投奔刘邦,而刘邦的对手又是项羽,有这样强大的对手更激发起韩信等人的斗志,把自己的才华发挥的淋漓尽致。

三、诸王皆反

天下归刘。

众多功臣来看,比较成功的算是张良。他没有接受高祖的分封,只是请求留这个地方。留是张良从韩国来遇到刘邦的地方。

事实上,张良的内心深处还是怀念着自己的故乡韩国。辅助刘邦打败项羽也算是为韩王报了仇,自己的目的已达成,他出身贵族,大概心底也看不惯刘邦这个乡巴佬,于是打算一走了之。

传说张良的死与刘邦的老婆吕后有莫大的关系,吕后这个女人在刘邦的一生当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后会单独来讲,这里先放下。

除张良外,非刘姓王在很短的时间内皆反。实际上这些人并不怎么看重刘邦,这里面的大多数人都曾经是项羽的部下,之所以后来跟了刘邦,原因跟前面讲的韩信陈平一样,项羽太厉害,他们的能力没有机会发挥,不得已跟了刘邦,并不是说刘邦德高望重,让他们心悦诚服。

大概刘邦心里多少也明白这点,一旦有风吹草动,众王先后皆反。天下已经太平了,民心思安,都受够了战乱离别,谁当天子也一样,这个时候造反多半不会成功,众王虽先后反,失败也是必然的。

我们这里提这一点,主要是想表达高祖刘邦跟打天下的功臣们的心思并不一致,本质上是互相利用,功臣们本不服刘邦,但是跟着项羽没前途,战乱中这点并不显明,天下安定之后,不服的心开始暴露,于是内部出现了斗争,最终先后反,人心思安,失败也在情理之中。

四、结论

刘邦所谓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并非他自己所言,汉有三杰,他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真正的原因如上所说,项羽太厉害了,有才华的人跟着他没得玩,只好去跟随刘邦,借刘邦的势力施展自己的才华,最终皆大欢喜。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我读历史之碎碎念
上一章下一章

第6章 杂说汉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