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攻(5)
()不仅如此,尉迟迥还有一万多人的亲兵,都戴绿巾、穿锦袄,号称“黄龙兵”。这应该是从当时常见的重甲骑兵,演化出现的新式骑兵,即轻骑兵部队。其最大特点在于机动、灵活,以及实用。这应该是正真意义上的尉迟迥府上的家族军队。这些兵不仅没有赋役,而且还有军饷,是尉迟大人掏腰包养的,他们不在国家军队编制内,所以铁杆只以尉迟大人马头是瞻。当时北周军队的服装是黑色的,而黄龙兵的锦袄则是黄色的,这就是区别。而韦孝宽所带领的七总管府兵组成的杂牌军,来自五湖四海。同为府兵,兵源不同,就象我们常说的学生生源不同一样,素质上的问题,要想提高,空间很小。两相比较,韦孝宽会认为,这仗最好还是别打了。因为打仗是为了取胜,而不是为展示肌肉,更不是为了丢人显眼还有就,韦名将一辈子辛苦得来的名将美誉,弄不好会毁于一旦。打破这一尴尬局面的,是这韦名将阵中,有一员武艺超群的猛将杀出。若非如此,这一仗的结果会怎样,还难说。本人对武侠小说很感谢兴趣,但是对有关“武艺”的说法,总是感觉有些模糊。读些真实点的历史,不包括古人所写的演义,今人创作的小说之类,总是会发现,所谓武艺,其实在真正的战阵上,并不会让一个传说中的人物,真象所传说的那么神,传说与现实,很不一样。就象关云长耍大刀,在电视上看(电视剧《三国演义》,虽为“演”演义,还是要看的。)于万人丛中取上将首级,就发现无论怎么演(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剧《三国演义》,就拍了两个版本。),都江堰市不算怎么回事。那演华雄、文丑的,象是只能装出一副大脑在此时短路的样子,伸出脖子让人来砍。更成问题的是,边上那些万人,多半是武警部队的群众演员,他们怎么演,都不太对头。因为这万人,看着赤免马风驰电掣般飞奔而来,一点反应都没有的话,那要集体变傻才行,要不都当时都是一帮在边上看笑话的。所以关公那使的不是武艺,而是魔术,一动手,把上将和他边上的万人,都变傻,伸了脖子,等着青龙偃月刀来砍,就这么回事。不过,这种情况在我们下面要说的事中,也有。这种边上人看稀奇,而决定了战斗胜负的,让人喷饭的趣事,古人不避讳地写出来,确实还是相当幽默的。而接着要说的是,本人对武艺,没什么直接感受,却在下面这位身上,发现武艺确实还是有的,且是有很大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