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主攻(21)
()在隋朝建立后,其文治方面,后来的隋文帝杨坚,曾命他为开漕渠大监(工程总指挥长江),开广通渠,其同宇文恺(隋朝著名工程师)凿渠引渭水,经大兴城(今陕西西安市)北,东至潼关接黄河,建漕运400余里,使关东粮食得以西运,因而被时人称为“富人渠”。开皇五年(585年),任潞州(今山西省长治市)刺史时,发生水灾,其开仓赈恤,亲备船筏和粮食救济灾民。后任朔州(今山西省朔州市场)总管,在此地屯田,不仅做到粮食自给,且“岁剩栗万余石”,因此深得隋文帝的信任。武功方面,其在开皇九年(589年),跟随晋王杨广做为行军总管,精锐部队万余人屯于京口(今江苏省丹徒县)。还领军在今贵州省南部,平定叛乱。接着又平定了东阳(今浙江省东阳市)、永嘉(今浙江省永嘉县)、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黟(今安徽省黟县)、歙(今安徽省歙县)等诸地叛军,后又任蒋州(今江苏省南京市)刺史。就是这样一个干材,为人却是“临下甚踞、事上好诌”,是个阿谀奉承之徒,到是有点象脸上有块疤,人再漂亮也没用,这到是一丑遮百俊。可见这世上之人,无奇不有。尉迟迥领导的轰轰烈烈的反对杨坚的群众运动,其中央根据地就这样很快丧失,中央军就样很快被消灭,来得快,去得也快,事情的整个过程,更象一出闹剧,众人一哄而散,看戏的,演戏的,都一样,前后时间也只有短短的68天。不过,这里回过头来还要提及的是,以北周人从实际出发的观点年问题,要说破尉迟迥的功劳大小,突出的还有前面说过的李洵和安思伯代郡人贺娄子干,此二人首先登上了城头。至于是崔弘度的特种部队,选择混进城,还是李洵和贺娄子干的人,从城外攻下了城头,都不太好说。只不过这崔司令命好,抢先追上了尉迟迥,取下首级,立了头功,但是,这先攻上城头的,为后来大部队打通了胜利之路,也应是功不可没的。李洵因此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大致在今天甘肃省南部和东南部)公。而这位贺娄子干(公元534—593年),字万寿,本是代(今河北蔚县)人,后南迁,世居关右(今甘肃潼关),同为后来的隋朝名将,当时还不太有名。而此次平定尉迟迥叛乱,在他个人的战斗历程中,可以称得上是他成功的一次重要机会。所以说,尉迟迥名将,是以自己的牺牲,为好些人,创造了成为名将的机会,这其实也是名人价值的另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