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最终之章
人权高于主权,民主胜过专制,路易.查理在洪堡大学的演讲,让普鲁士的知识分子们在思想上出现了混乱。
原本在普鲁士知识分子中,统一德意志一向是主流价值观念,但是怎么统一德国,本身就有排除奥地利的小德国方案,和包括奥地利的大德国方案。
现在路易.查理提出了一个人权、民主的概念,顿时让一些知识分子的思想出现了混乱,狭隘的爱国主义说法开始出现。
一些本身就倾向于法国的普鲁士知识分子,开始借着路易.查理的理念发挥,认为与其让专制的普鲁士君主统一德国,还不如让德意志地区保持现状。
对路易.查理行刺的普鲁士学生,当路易.查理离开大学的时候,以他只是被狭隘的爱国主义洗脑,被军国主义思想毒害了而已,就把他交给了洪堡大学自己管束。
对于路易.查理的这种大度,不少涉世未深的学生终于被蒙蔽了。
而路易.查理非只是口头上说说,他在普鲁士各乡村废除了农奴制度,打击了普鲁士的封建贵族及容克地主们,同时在普鲁士各城市内废除了封建行会,并推行了普选制度。
路易.查理的本意是借此挑起普鲁士内部的纷争,让普鲁士的中下阶层对抗普鲁士的封建领主同容克贵族们。但是,主观意愿上的想法,所带来的客观后果是,增强了普鲁士的力量。
不过路易.查理的目的基本已经完成,在他的撺掇之下,奥得河以西的普鲁士地区,成立了一个民选政府,并通过了一部宪法,宣称奥得河以西地区改称为民主德国,脱离了专制的普鲁士君主国的统治。
民主德国的成立,不但激怒了普鲁士王国的君主威廉四世,同样也引起了德意志其他邦国的警惕,虽然德意志各邦国的人民都有统一的意愿,但是对于这些邦国的上层人士来说,由谁来统一德意志同样很重要。
而且一群普鲁士的知识分子、商人、小地主,居然背叛了自己的君主,成立了一个什么民主德国,更是让北德意志的君主国感到恐惧。
原本一直在暗中支持普鲁士的德意志邦国们,开始倒向新法兰西帝国,各德意志邦国开始主动镇压起,国内鼓吹普鲁士统一德国的知识分子起来了。
在这种状况之下,退守到奥德河以东地区的普鲁士国王及上层人士,终于坐不住了。
他们终于发觉,路易.查理的目的不是要占领德意志地区,而是要把奥地利、东普鲁士都割裂出去,成立一个松散的德意志联邦。
而英国、奥地利也无法再继续容忍,法军在德意志境内大修铁路,试图把这片土地纳入法国的统治之下。
在英国、奥地利、普鲁士三国的极力劝说下,沙皇尼古拉一世终于决定,征发国内的最后力量同联盟的军队一起,和法国在普、奥地区进行决战,以结束这场战争。
在中亚地区,共和国已经击败了布哈拉汗国、迫使希瓦汗国服从了共和国的命令,基本上已经取得了中亚地区的霸权。
而在哈萨克草原上,在哈萨克人的支援下,共和国已经完全夺取了额尔齐斯河流域,并击败了想要建立哈萨克王国的哈萨克部族联盟。
曾国藩和左宗棠两人的联手,清除了哈萨克东部草原上的俄国势力,牢牢控制住了大半个哈萨克草原。
并把共和国同俄罗斯的边境,推到了乌拉尔河流域。当共和军抵达了这一区域之后,就停留了下来。
不管是共和军的将领还是曾国藩、左宗棠等人,认为共和国的力量已经使用到了尽头,再继续前进只会得不偿失。
而奥伦堡总督在防守乌拉尔河的哥萨克部队接连失败之后,一方面从后方征集大军,一方面也做好了在奥伦堡作战的准备。
但是共和国停下了脚步想要和谈的想法,让奥伦堡总督认为,这是趁机调集兵力拖延时间的最好机会。
不过在沙皇尼古拉一世看来,东方战线上的停战,终于可以让他把国内的兵力调到西面去,先击败欧洲的共同敌人法国,然后再回身同东方的鞑靼人进行决战。
尼古拉一世不仅没有同意奥伦堡总督增加援军的请求,还调走了他身后的后援部队,只是命令他尽可能的同共和国协商下去。
1840年3月,俄国派出了35万军队,加上英国从巴尔干半岛撤退的4万5千人,近40万大军进入了华沙大公国。
尼古拉一世、威廉四世同奥地利首相梅特涅,率领了各国的将军们,在波兹南召开了一次作战会议。
当时在奥得河以东的什切青地区有普鲁士、瑞典联军18万人,防御驻扎在柏林的路易.查理所部15万人。
在捷克方向有奥地利军队近25万人,对抗驻守在维也纳的拿破仑率领的法意联军22万人。
在经过了激烈的讨论之后,反法同盟决定把联军攻击的主要目标指向驻守柏林的法兰西皇帝路易.查理,并分出一只偏师配合奥地利军,阻止维也纳的拿破仑军队北上救援。
温迪施格雷茨亲王、拉德斯基元帅被任命为奥地利方面的统帅,而柏林方面军则由阿尔布雷希特·冯·罗恩元帅担任了统帅,毛奇将军成为了整个作战计划的制定者。
4月11日,反法同盟军近45万人跨过了奥得河,北路25万人从施韦特向柏林进攻,南路20万人从科特布斯向柏林进发。
而为了分化拿破仑同路易.查理之间的关系,反法同盟接受了梅特涅的建议,派出了使者去同拿破仑进行沟通,如果他在这场战争中袖手旁观的话,那么反法同盟将会支持他的儿子成为法兰西帝国下一任皇帝。
对于反法同盟在西线集结大军的消息,路易.查理并非没有察觉。但是他装作不知道,并在民主德国成立之后,就开始撤出了大部分后勤辎重部队。
3月时,对民主德国的议会发表演说之后,路易.查理就表示,既然民主德国已经成为了一个民主自由的共和国,那么法国就没必要在这片土地上继续驻军了。
对于这位法国皇帝的说法,大多数议员都将信将疑,但是随着法军陆续撤出柏林,终于让这些民主德国的议员们相信,路易.查理并不是想要成立一个傀儡政府。
但是很快反法同盟大军跨过奥得河的消息,把这些议员们惊吓到了,他们希望路易.查理停住撤军的步伐,帮助他们保护民主共和国。
“不,不,不,先生们,法国可以给你们民主和自由,但是要保卫这民主和自由,就需要普鲁士人流血牺牲。你们不能指望民主和自由从天上掉下来。
而我也同样不能违背自己从这片土地上撤退的诺言,赖在这片土地上不走的话,那么我同那些反法同盟的君主又有什么区别?”
路易.查理冠冕堂皇的拒绝了议员们的请求,带着最后的3万多近卫军撤退到了马格德堡地区。
再离去之前,路易.查理还发布了一份告反法同盟书,要求他们服从于普鲁士人民的意愿,不要剥夺他们的民主和自由。
在维也纳,拿破仑接见了反法同盟的使者,对于反法同盟提出的条件不置可否,但是他虽然加强了对德意志方向上的警戒,却没有派兵北上的意思。
北路法军在路易.查理的率领下,几乎一枪未放的撤回了科隆及法兰克福一线,在这里路易.查理会合了从国内过来的援军,把兵力扩展到了25万人。
反法同盟的君主们从路易.查理开始撤退时,就把它看做了这是法国皇帝的胆怯象征,他们不停的催促同盟军进军,试图趁着这个机会再次上演滑铁卢之战后的情形。
事实上当反法同盟军不断的收复德意志地区的城市时,毛奇将军就已经发觉不对劲了。
虽然这些地区的收复,让普鲁士征发了更多的部队,但是这些部队良莠不齐,严重拖累了反法同盟军的战斗力。
而英国经济的衰退,导致反法同盟军无法获得足够的军费,当反法同盟军队数目不断扩大之后,就只能对开始富裕起来的西南地区的德意志邦国进行掠夺,这无疑让反法同盟军开始离心离德。
毛奇认为军队的数目不应该进行盲目的扩张,而对于就地征发物资的行动,也要进行规范。但是想要尽快结束战争的三国君主,谁都没有理会他的建议。
9月,增加到70万人的反法同盟的军队,再次分为两路。40万人从黑森方向进攻法兰克福,另外30万人则从维尔茨堡进攻曼海姆要塞,试图切断法兰克福法军的后路。
这一次路易.查理并没有退却,在法兰克福郊外的乌辛根小镇上,做好了防御工事的15万法军挡住了35万同盟军的进攻。
激战了三天之后,锐气受挫的同盟军听到了后方后勤基地马尔堡被法军攻占的消息。
弹尽粮绝的同盟军试图返身夺回马尔堡,但是路易.查理发动全线反攻。1天后,被挡在马尔堡之下的同盟军统帅罗恩元帅向路易.查理投降。
率军进攻曼海姆要塞的毛奇收到消息之后,就试图退回维尔茨堡,但是乘坐火车的法国部队,显然要比同盟军迅速的多。
毛奇的军队不得不转道南德意志向奥地利边境撤退,但是已经完全倒向法国的南德意志各邦国,主动出兵开始拦截这只部队。最终毛奇在乌尔姆要塞下投降。
乌辛根大捷的消息传到维也纳之后,拿破仑也开始出动军队,击破了同盟军对奥地利同德意志地区的分割。
11月份,普鲁士、奥地利两国最先退出了反法同盟,向法国求和。
而法国同土耳其的黑海舰队,运送了5万人攻占了兵力虚弱的克里米亚半岛。
俄国沙皇尼古拉一世不得不向路易查理屈服,请求向法国言和。在柏林会议上,普鲁士被分成了两个部分,东普鲁士王国及奥地利均被排斥出了德国的范围。
莱茵联盟和北德意志几个君主邦国,宣布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即德意志联合王国。而德意志的其他地区,成立了一个共和邦联。
尼古拉一世承认,华沙大公国独立,并退出巴尔干半岛,挪威从重新获得独立地位。
英国被迫退出了欧洲大陆上的据点,欧洲第一次看起来获得了和平。
返回巴黎的路易.查理获得了最盛大的欢呼,但是在这场盛典上,路易.查理宣布退位,并把法兰西帝国重新改成了共和国。
路易.查理的举动,不仅让欧洲各国君主感到诧异,就连法国的将军们也觉得不可思议。
但是这个举动,获得了法国民众最大的好感。路易.查理的行动,让一些谋求法国皇帝位置的势力,失去了通往皇帝宝座的道路。
而对路易.查理来说,放弃了头上的王冠,却加强了他手中的权力,不管是北美商会还是法国商业联盟,都在他的手中。
而掌握这两个国家的经济命脉之后,一切民众的怨恨只会发泄在名义上的国家统治者身上罢了。
宣布退位之后的路易.查理,换上了便装,来到了曾经的巴士底狱,现在的共和广场。
看着广场上往来如梭的人流,50年的经历犹如一场大梦,革命的法国已经完结了,英雄的时代也宣告结束,剩下的应该是属于普通人的世纪了吧,路易.查理心中如此想到。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