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刑不上士大夫
余夏的一句当斩首示众,立即让朝堂上哗然一片。
这个时候蓝成嗣大声的喊道:“陛下...圣祖有令,刑不上士大夫呀。”
跟着百官立即下跪喊道:“陛下,刑不上士大夫呀。”
刑不上士大夫,一开始原文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里不是指士大夫不用受刑,而是不受“肉刑”。因为依周礼,诸候要定期朝见天子,受了肉刑而肢体残缺或面有刺字的贵族,在朝见天子时,难免有伤大雅。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士大夫阶层的发展壮大,他们在朝当官掌权后,逐渐掌握了话语权,“刑不上大夫”就逐渐演绎成了文官士大夫阶层的特权:刑罚可减免甚至是可免除的。
周国的军权一直软弱,对外战争基本上败多胜少,向晋国称弟,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文官领军。文官领军有一个好处,就是政局比较稳定,没有造反的了。
但文官掌握军权以后,皇帝轻易不敢跟文官集团起太大冲突,因此皇帝说话就不算数了。
余天做皇帝的时候,有一次某地发生了农民起义,有一个地方官,叫晁仲约,得到农民起义军要从高邮路过的消息,害怕起义军攻打高邮,就重金贿赂起义军领袖,说:“你们打别的地方吧,我们这里是穷山恶水,打下来也没什么油水。”起义军还真绕过高邮去攻打别的地方了。
余天知道这个事儿后,非常气愤,想要杀掉晁仲约。许多大臣表示支持,认为如此贪生怕死之徒,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但叶少游坚决反对,竭力阻止余天杀晁仲约。
大臣们不得其解,纷纷对叶少游说:“给叛军送钱,祸害其他地方,就这样的还不杀,以后郡县还怎么守卫?”
叶少游就说了:“我朝历来不杀大臣,怎么能轻易破坏呢?咱们今天让皇上杀掉晁仲约,万一哪天皇帝手一滑,把我们拉出去杀了怎么办?”
大臣们明白了叶少游的良苦用心,转而支持免除晁仲约的死刑。余天没有大臣的支持,不得已放弃了杀掉晁仲约的想法。
今天这一幕,和当初要杀晁仲约何其的相似,为国为民都是屁话,这些文官要的就是自己的利益,只是,如果还是余天一个人,这些文官一定会得逞。
但是今天不一样,和这位文官斗的不是余天一个人,和这些文官斗的人是余夏,一个刚刚接手了临城军务的人。
现在的余夏手中不但有四千竹山军,还有三万龙骧老兵,可以说此时的临城都在余夏的掌控之下,如果不是害怕周国四分五裂,余夏现在就可以将这些周国的文官一一屠杀,包括那位太子。
但是不行呀,如果真的将这些人给咔嚓了,爽是爽了,但是周国一定会四分五裂,因为这些文官和周国其他地方的官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所以还不能操之过急。
“儿子...怎么办...?”
余天再次遇到这样的场景,心中微微有些慌张,他只能求助自己的儿子。
余夏淡淡一笑喊道:“好...圣祖的旨意,当然要遵守,不过,各位大人,我看你们是弄错了,圣祖的意思,圣祖的意思是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
意思是不能羞辱文人,因为他们还要上朝。
但是我给是死刑,那是因为,王澄谋逆,害的临城百姓家破人亡,这可不是小罪,如果连谋逆之罪都要被减免,那大周的所有文人都可以肆意的造反,都可以肆意的欺压百姓。
不...这绝对不是圣祖的本意,而是某些士大夫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故意的曲解圣祖的旨意。
圣祖让宋家和士大夫共天下,是因为圣祖相信,士大夫都是君子,可以抛弃自己的私欲,只为国为民。
可惜呀,圣祖太过相信士大夫了,士大夫也是人,也有私欲,就和王澄一样,只要给足了利益,士大夫也会背叛国家,背叛陛下。
所以圣祖错信了你们,而你们却拿着圣祖对你们的期望,来满足自己的私欲,谋逆也能被你们用刑不上大夫来化解。
那以后干脆你们来做皇帝吧,还要陛下做什么...?”
“臣等不敢...!”百官跪伏。
余夏大声喊道:“来人...除去王澄的官帽官服,送往临天府大牢,三日后,菜市口处斩,以慰百姓在天之灵。”
“诺...!”两名虎贲士兵直接走上来,除去了王澄身上的官衣和官帽,跟着直接将王澄给拉了下去。
被拉下去的王澄一直喊着救命,而且是要自己的叔叔王辅救命,但是王辅却无能为力,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侄子被拉下大殿。
余天嘴角露出一丝笑意然后道:“朕宣布,临天府由武王余夏执掌。
这次王澄谋逆就此作罢,但是六位阁老办事不利,全部削俸一年,以儆效尤。”
余天说完,所有的文官都微微的舒了一口气,都认为事情都过去了,虽然死了一个王澄,但是皇帝还是不敢和文官集团作对,这不,最后还是软了,六位阁老没有救驾,还不是仅仅削俸一年,这简直就不是惩罚。
所以文官们都放下心,认为自己这些人不会有事了,已经躲过这次危机了,只是他们不知道,这次的危机远远还没有结束。
他们的保护伞,刑不上大夫,已经被余夏敲开了一道裂缝,这个时候余家父子,就是要将这道裂缝越敲越大,最后让这些士大夫失去这个保护伞。
皇帝没有兵权,没有定文官生死的权利,其实也不能怪余夏的老爸混的这么惨,因为谁来混都不会混的很好。
制约太多了,说话像放屁,手中还没有听自己话的人,你让余夏老爸怎么办?
不过,现在好了,自己的儿子来了,余天终于可以挺直腰板了,当然了,也幸亏余夏的老爸魂穿的是周国皇帝的身上。
因为周国重文轻武,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其他国家,那么不一定会这么顺利,但是发生在周国,一个一群酸儒把控的国家,余夏的手段就已经足够了。
要知道秀才造反十年不成,这些人想要造反是不太行的,他们只会看着眼前自己的利益,而且就像了一盘散沙。
余夏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让周国进入正轨,不过,前提是别的国家不要搞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