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边境战争

第2章 边境战争

郝仁冷笑道:“好个升斗小民!”随即对一众官兵扬声道:“我们哪个不是升斗小民的儿子?再说了,我们当兵的要是不能保护自己的父老乡亲,还有脸见人吗?”这话在一众官兵的心中引起了共鸣,众人虽然都没有说话,不过那神情态度显然都是支持郝仁的。

肖同愤怒到了极点,指着郝仁道:“张铁牛,你一再违抗军令,如今又胆敢煽惑军心,我定要上报百户大人,治你重罪!”

郝仁笑道:“随你便!”随即冲众官兵喝道:“愿意跟我去救人的立刻去准备!”现场一片轰然应诺,六十来个官兵中倒有三十几人奔下去拿装备去了,剩下的二十几个也都跃跃欲试的样子,不过终究没敢真的违抗肖同那位总旗大人的命令。肖同看见这样的景象,脸色更加难看,喃喃嘀咕道:“张铁牛你等着,你等着!我会叫你好看的!目无尊长,不得好死!”

郝仁快步回到了自己的房间,他手下的那个小兵紧随在后,朝郝仁抱拳道:“张大哥,我也去准备了。”郝仁点了点头。那小兵朝郝仁行了一礼,立刻下去了。那小兵名叫桑达,虽然只是一个小兵,却是文质彬彬的样子,完全不像其他士兵那样粗鲁。根据张铁牛的记忆,这个桑达自打当兵那会儿起就一直跟在张铁牛的身边,张铁牛似乎怀疑这个桑达是一个逃犯,不过他却对别人刻意隐瞒了这件事情。

大家看到这里也许会感到奇怪,明朝不是施行的卫所军户制度吗?一个逃犯怎么能够当得了兵,而且还不引起别人的注意?其实啊,卫所军户制度到了这会儿已经是老黄历了。大概是当年土木之变之后,明朝军队的制度便发生了变化。由于京军三大营全军覆没,于谦为了保卫北京紧急征召了众多的民间勇士入伍,终于成功保卫了北京城。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明朝的主力渐渐由卫所的屯垦军变成了招募的职业军队。如今守卫明朝九边的军队基本上都是招募而来的职业军人。虽然官职系统还是卫所那一套,然而其实质却已经完全不同了。正因为如此,所以军队中这些士兵的来历,很多都是不清不楚的,只怕并不只有桑达一个人是为了逃难而加入辽东军的。

郝仁走到床边的一架大木箱前,抬手揭开了箱盖,一套棉甲登时映入了眼帘。所谓棉甲,顾名思义,就是以棉布为主要材料制作的铠甲。不要笑,这可是正经铠甲!其实早在元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棉甲了,棉甲制作较为容易,防御效果好而且重量还比较轻,因此一经出现便迅速推广开来。明代棉甲在元代棉甲的基础之上加以改进,中间内嵌铁片,用铜钉固定,防御冷兵器的能力不错,同时还具备相当的防备火器的能力。

当火器成为战场上的主要兵器之后,传统重甲不仅沉重,而且在火器面前几乎是不堪一击,起不到多少保护作用,然而这种棉甲却不然,虽然弹丸依旧可以穿过面甲对人体造成伤害,可是这种情况下所受的伤往往都不是很重,很快就能够恢复战斗力。顺带一提,后金乃至后来清朝的八旗铠甲其实都是棉甲。不过棉甲防御效果虽然不错,可是问题却也不少,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穿上的人会感到十分闷热,冬天还好,夏天那可就难以忍受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夏天三伏天的烈日之下穿上棉衣或者羽绒服还要做剧烈运动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郝仁箱子里的这套棉甲还比较新,是不久前发放下来的。明庭虽然现在十分困难,可是为了保障辽东方向却还是肯下本钱的。魏忠贤虽然祸国殃民贪得无厌,不过却好象并未动过辽东军饷的念头。

郝仁拿出棉甲穿上,立刻感到身上火热起来,如今正月才刚过气候还寒冷倒还好,若是到了夏季,还真不知道那将是怎样一种让人难以忘怀的感受。郝仁穿好了棉甲,戴上头盔,虽然看不见自己的模样,但感觉此刻的自己应该很是魁梧威严吧。禁不住呵呵一笑,心情难得好了那么一点点。要说郝仁这几天唯一让他有些高兴的事情,那便是这具新的身体了,虽然感觉有些陌生,但足有一米八到一米九的高度,而且十分强健,一块块的肌肉就像是钢浇铁铸的一般,这可是郝仁过去梦寐以求的身体啊!走到武器架前,拿下长刀挎在腰间,然后取出放在武器架最上面的那杆差不多两米长气势逼人的大刀。

将那大刀拿在手里,一种奇妙的感觉不禁涌上了心头。郝仁虽然占据了这个张铁牛的身体,可是他的记忆却都留了下来。这杆大刀一入手,过去辛苦练武的一幕幕便如同走马灯似的映入眼帘了。

郝仁手中的这杆大刀,在这个时代称为戚家刀,形状类似于日本武士刀,就像是武士刀放大了几圈的产物似的,刀锋寒光闪闪,气质威猛霸气。这刀之所以叫做戚家刀就是因为这是当年戚继光在与倭人做战的时候借鉴了武士刀的特点而创造出来的,而戚家刀的刀术也是戚继光借鉴了日本刀的刀术创制的。这种刀属于双手刀,民国以后被称为苗刀,之所以称为苗刀,只是因为它形似禾苗而已,并非与苗族有什么关系。

张铁牛的刀术和这杆戚家刀都是祖传的,根据这个张铁牛的记忆,似乎张铁牛的祖上是当年戚家军麾下的一员悍将。当年戚家军仗此刀术纵横天下所向无敌,其中有一仗斩杀倭寇武士超过两千人,自身伤亡却不过十几人,戚家刀和戚家刀术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了。然而奇怪的是,戚继光之后,明朝军队几乎就无人使用这种大刀了,短短数十年间,当年威震倭寇的戚家刀竟然好像失传了一般。在明末几十年峥嵘岁月中,竟然完全不见戚家刀显威的战斗,让人不胜唏嘘啊!

郝仁全副披挂完毕,从房间里出来,只见他手下的十二个士兵和其他二十来个士兵都已经准备完毕,马匹也都已经牵出来了。明军自打土木堡之变后,骑兵规模逐日萎缩,早已不复明初时候万马奔驰纵横天下的盛况了。不过在辽东还是保有一定数量的骑兵的,所谓关宁铁骑,那也是当时闻名天下的一支精锐啊!而郝仁他们戍守于边堡之中,要经常巡视边境并且往来传讯,因此像他们这种边堡,每个人都配了一匹战马的。

桑达牵着郝仁的战马来到郝仁的面前,郝仁当即脚踏马镫跨坐上去。其他人见状,也纷纷翻身上马。这时,那几个百姓奔到郝仁他们面前,纷纷道:“我给军爷带路!”郝仁觉得带着这些毫无战斗力的百姓岂不是要分了自己的精力,便道:“不必了。告诉我你们遇袭的地方在哪里就行了。”一个汉子道:“就在东边十里外的小杨村!”郝仁嗯了一声,冲众士兵扬声喊道:“跟我来!”随即便当先打马奔出了堡垒,三十几个士兵纷纷挥舞马鞭催动战马紧随而出。肖同冷着脸冷眼旁观,喃喃自语地道:“不知天高地厚的小子!后金军岂是那么好对付的?你们根本就是去送死的!”言语之间颇有些幸灾乐祸等着看好戏的意思。

王金水也冷笑道:“等他战败而回,便可到百户大人那里告他违抗军令损兵折将致使边堡危急的罪过!那时他就算不死,也必然受到严厉处分!”李大在一旁附和着。

郝仁率领着三十几个官兵准备奔出边堡,这时,那个老者突然在一个汉子的搀扶下奔过来央求道:“军爷,请一定要就我们月娘小姐!她,她可不是一般人啊!……”郝仁笑了笑,道:“我可不认为谁可以特别一点。不过你放心,只要能救我一定救她回来!”随即催动战马奔出了边堡,领着那三十几个官兵直朝东边十里外的小杨村奔去。老者望着郝仁他们迅速远去的身影,眼神中又是希冀又是担忧的模样。郝仁等三十几个人在荒野上策马奔驰。此时,正月刚过,大地还未解冻,到处都是春寒料峭一片萧瑟的景象。马蹄声踩踏在冰雪还未消融的大地之上轰隆隆作响回荡在天地之间,让人禁不住升起一种莫名的孤寂感觉来!

没过多久,一行三十几人便奔上了一座不高的小山包。一幕凄惨的景象登时映入眼帘了。只见不远处的一座小村庄内外横七竖八躺着许多百姓的尸体,血水把原本应该是白色的大地都给染成了斑斑驳驳的酱色!男女老幼的尸体都有,竟然还有孩童被刺穿了身体高高地挑在路边的竹竿之上,景象凄惨无比。此时,疯狂的杀戮声和凄厉的惨叫声依旧不断传来,村子内外只见人影憧憧,郝仁只在影视剧中见过的那种脑袋后边拖着猪尾巴的辫子兵正在疯狂追杀残存的那些百姓,俨然一群野兽在追捕他们的猎物似的!而与此同时,还有女人绝望的叫声和众多男人野兽般的大笑回荡在村子中间!

郝仁还从未见过这种景象,只感到脑袋一下子炸开了似的,当即便催动战马直朝不远处的那座村庄冲去。三十几个官兵连忙跟上。

郝仁冲入村中,赫然看见一个老妈妈在奔跑的过程中摔倒在地,而此时,后面一个后金骑兵正举着一杆长枪追赶上来。老妈妈眼见对方就要追到了,顾不上自己赶紧把跑来想要搀扶自己的笑孙子推开。几乎同时,那后金骑兵已经冲到,手中长枪凶狠地刺入了老妈妈的胸膛。郝仁眼睛一睁,大叫一声,催马冲上。那后金骑兵赫然看见一个明军骑兵朝自己冲来,竟然毫不畏惧,反而轻蔑地一笑。左手一引马缰催动战马直朝郝仁冲来。转眼之间两马相交,半空中只见寒光一闪,后金军的头颅翻滚着飞上了半空!随即呯嘭一声落到了地上。那人头依旧保持着睁大眼睛的模样,似乎是不能相信自己竟然会被一个明军斩杀了似的。郝仁第一次杀人,浑身不由的微微颤抖,一种从未有过难以言喻的紧张和兴奋萦绕在心头。

这时,郝仁带来的众骑兵也冲入了村中与村中后金骑兵厮杀起来,一时之间整个村庄都变成了战场。郝仁朝周围看了一眼,发现手下的骑兵虽然人数还要略多于对手,突袭之下却竟然只能与对手打成了个平手的样子。郝仁皱了皱眉头,勒转马头准备冲入最近的战团。

就在这时,年轻女子凄惨的叫声从不远处的一座院落中传出来。郝仁立刻想到了那个老者提到过的小姐,不由的心急如焚,当即催马直朝那座院落冲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铁血残明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铁血残明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边境战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