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隆中生活
余霖家在兖州甄城郊外一个小镇,自古祖先多为庶民。直至上溯三代徐家香火不旺,长辈不多,到了徐霖更是血脉单薄,父亲徐圭就独独有他这么一根香烛。
徐霖少年时代正值东汉后期,当时政治黑暗,吏治**,政坛上两股势力外戚和宦官激烈斗争,轮流坐庄,而此时,百姓急剧平困,家家户户,凄冷挨饿,遇到天灾地祸,年景消败,百姓更是生路全绝,四处流荒,更有甚者,百姓饥渴难耐,相互杀伐,烹煮死者,食之。于是食人之说,神秘而热烈的风靡于世,苍天已死,黄天当立,氓笠子民不得不揭竿而起,为扩大自己日夜萎缩倾轧的生存空间,轰轰烈烈的走上造反之路,也就是在徐霖四岁的时候,神州浩土暴发了惊天动地的黄巾农民起义,义军所到之处,百姓隆重相迎,“旬日之间,天下响应”,他们焚烧宫殿,戮斩贪官污吏,给摇摇欲坠的东汉政权与沉重打击,起义军主要集中在冀州、兖州,南阳一带,直接威胁首都洛阳,为了援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以全力对付起义军,汉灵帝宣布赦免禁锢的“党人”,然后调兵健将,派遣精锐兵将前去镇压,与此同时,各地豪强土霸自行招兵买马,修筑城坞,自成一家,抵抗义军,有些则连同政府军向起义军进攻,最后双方兵力过悬,加之义军兵力分散,又缺乏作战经验,所以轰轰烈烈的造反运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纷纷偃旗息鼓了,黄军主力虽被镇压下去,但其他各地起义军,特别是青州、徐州的黄军以及冀州黑山起义军仍在零星的抵抗,继续坚持斗争,大有星星之火,死灰复燃之势,他们的精神虽然可歌可泣,但最终老天爷并没有眷顾他们。
青少年时期的徐霖亲眼目睹了战争对社会所带来的灾害:土地荒废,百姓妻离子散,社会经济一节不振,善良的百姓被迫拿起刀枪铤而走险,这种悲惨的景象,在他幼小的心灵留下不堪回味的深刻印象。汉末的历史舞台上,光环显耀的群雄之间,有一个人首倡义军,声伐董卓,毅然举起匡扶汉室的大旗,四处奔波,却是显得卓尔不群,此人便是出显锋芒的曹操,他的所作所为对徐霖以后何去何从起着深远的影响。
十六岁那一年,由于家乡处于战乱的敏感地带,徐霖跟随父亲迁到襄阳隆中,而母亲不舍离去,留在袁州濮阳城,他自小酷爱读兵书,如孙子兵法,孙膑兵法,熟读百家诸子。对诸子百家和历史人物作出个人评价,其中指出一些人的长处,也指出他们的短处,其中包括老子、商鞅、苏秦、白起、伍子胥等。“老子长于养性,不可以临危难,商鞅长于理法,不可以从教化。苏、张长于驰辞,不可以结盟誓。白起长于,不可以广众。子婿长于图敌,不可以谋身。尾生长于守信,不可以应变,王嘉长于遇明君,不可事暗主。许子将长于明则否,不可以养人物。此任长之术者也”(注:出自《论诸子》)。此外他对历史上的夺与让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范蠡以去贵为高,虞卿以含相为功,太伯以三让为仁,燕哙以辞国为祸,尧舜以禅让为圣,孝哀以授董为愚,武王以取殷为义,王莽以夺汉为纂,桓公以管仲为霸,秦王以赵高丧国,此皆趣同而事异。明君与兴,暗者以辱乱也。”(注:出自《论让夺》)。平日除了闭门自学之余。徐霖喜欢游访荆州名士,了解天下大势,如庞德公,“水镜“先生司马徽,“凤雏”庞统。庞德公是当时儒士中大名鼎鼎之人,是当时襄阳地区颇有声望的大名士,被人尊之为“厐公”他居住在襄阳城外观山之南,和隆中农民一般,耕种自食,他交游甚广,见识广博,在当世贤士其中有“泰山北斗”之称。他周围团聚不少有德有才之士,他们经常一起谈论时事,切搓学问,庞德公颇能识人,常常评论人物,他的言论在士大夫中也很有影响。徐霖对他很是尊重,每每登门拜访,无不是“跪腹溢恭”,或是“独拜床头”,相比秦末张良求教黄石,谦虚恭敬之极,有过而无不及。庞德公也没有把他当成外人,时常把自己家中藏书借以徐霖,还常常加以指教,时之日久,他对徐霖的为人、报复渐渐了解加深,觉得徐霖进取心极深,他日定能干出一番事业,遂对他寄予厚望,称他为“灵光”,“灵光”是“皓月普照生灵”的比喻,这种雅号的评定与转播,使徐霖小有盛名。
这两年还结识了诸葛亮,两人情投意合,常一起促膝长谈天下之事,每每夜深人静,还乐此不彼。他们敞开胸怀交谈:从国家的盛衰存亡,谈到眼前的得失利弊;从古今成败的经验教训,到个人的兴趣爱好,天南地北,古今中外,无所不含,出于对对方的敬佩,两人还结成知己之交,诸葛亮年长一岁,故为兄,徐霖为第。他们关系非同一般。
但对于谁才是当今最好的明主,两人却意见不一。诸葛亮常认为个有仁义之士来统一中国。
而余霖则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让百姓安定,恢复生产。不要为生计颠沛流离,至于最后鹿死谁手,只要不是夏桀商纣,便无大害。不必拘泥于过于“完美”。因为这个“完美”只是相对的,不可能千秋万载,历朝各代的成败兴衰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就拿眼前这个摇摇欲坠的大汉王朝的风雨历程来讲吧。历史祝贺着它诞生,看着它壮大,看着它封疆西域,最后爬到历史的颠峰,蛮夷归化,朝贡如流。又看着它慢慢的滑落下来,先是外戚夺权,后来黄巾起事,以至最后等待着群雄裂土分尸。一幕幕不可变更的真实一次又一次验证了“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可进犯的威严。
徐霖的家坐落在一片的小湖边,湖边杨柳依依,一些顽童正在开心的玩耍。左邻右舍都是山村百姓,附近几个大妈大婶经常到徐霖加来,平时帮忙料理家务,农忙时春耕播种,徐霖为了回报他们,在家里摆了几张桌子凳子,每每有空就教邻家孩子念书写字。
白石铺成的小路沿著湖岸一直经过徐霖的家门口,徐霖给自已的小院取了个很贴的名字∶湖名居。
推开院子的大门,眼前的景象和其他隐士的处所没有什么差别,左边是个小小的瓜棚,各种瓜藤爬满了支架,一派勃勃生机。右边是花圃,此时阳春三月,花圃里鲜花怒发,中年不谢,梅花、春鹃、玉兰、丁香、紫荆及牡丹争奇斗艳。
徐霖此时已敞开了怀抱,惯有的笑容爬上俏脸,“他的习惯还是没有改变啊?住这样的简陋的房子依然甘之如霖,不过这种成觉真好。”
这天一位四十来岁左右的大婶端著一盆花走了进来,对徐霖道∶“先生回来了。前些的日子我看这盆海棠快病死了,就带回去照料,还好它没事。”
徐霖感激的道∶“李婶,这些日子多谢你的照顾我们家,我们家才打点的干干净净”
李婶爽朗的笑道∶“谁家没有点事啊,左邻右舍的,这点事算什麽?你也不经常我们家帮孩子识字么。我叫我家那口子称了两斤肉,正要等先生回来了,你们一起到我家来吃饭。一会儿,先生别忘了过去”说完笑著走了。
看着从新复苏的盆景,徐霖脸上挂满了温馨的笑容,那是一种回到家的笑容,这个不大的院子给了他一种温暖的感觉。左邻右舍的帮忙让他感到他们太热热情了。
“如果一辈子能呆在隆中那该多好啊!都躲了这么多年,看来还是躲不过阿”,徐霖望着从院角爬上院顶的午后阳光,自言自语道。他此时此刻似乎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眷恋,是什么呢,亲情、邻里,还是已经熟悉了的怡人的隆中环境。或者是这一切的一切,构成他与这里不可割舍的纽带。他一个人默默站着,许久许久才回过神来。
这几年,余霖倒也相安无事,过着闲云野鹅的生活。
隆中的春天。
隆中气候宜人,每到春天,大地复苏,一片生机盎然的世界,万山灵静,百鸟相鸣。山谷间的溪流,像一条万物生灵的动脉,养育两岸的霜天百类。高耸的木棉树,正像万绿丛中一点红,开出了璀璨的朱砂一般的大红花,轻巧的百灵在高高的树枝上上鸣叫,美丽的蝴蝶在花间戏舞和歌唱。春水回环,春气弥漫,翠草萌芽,鲜花怒放。
新的一天,彷佛连照在大云山里的阳光,感觉起来似也有一种崭新的味道。
隆中的居民恢复了素有的生活秩序,大水牛背上箍着一圈生铁的大木轮子,拉着牛车嘎吱嘎吱的碾过辙印深陷的土路,迈着不慌不忙的步子,在田野与牛棚之间悠然往返,把漆黑的粪便从场院送到田里,隆中一片祥和宁静的氛围。
16977.16977小游戏每天更新好玩的小游戏,等你来发现!